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而于智博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今天能否取得成功,是否能够取得骄人的成绩,与他曾经的过去关系不大。“未来的成绩决定于你现在迈出的每一步,而不是你曾经在起跑线上的表现。”
捕捉闪电的人
其实,世界最大的敌人往往就是你自己,最大的困难来源于你的头脑之中。哲人说,做得到与做不到,往往就在人的一念之间。其实成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说服自己勇往直前。要相信自己能克服一切难题,而不是还没开始行动就预想到所有可能的障碍和挫折,败给自己的想象,败在自己为自己设置的限制和不信任上。
1884年,法国政府将一尊标志自由的纪念像,作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赠送给美国,这就是自由女神像,现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以西的自由岛上,她手持火炬矗立在纽约港入口处。自由女神像连基座高约93米,由3073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据统计,它每年大约要受到600次雷击。
美国一位摄影师杰·费恩,为了拍摄到闪电击中自由女神像的照片,从18岁开始,就一直关注着天气预报,只要听到有暴风雨时,他就早早地蹲守在曼哈顿的巴特利公园里架好照相机耐心地守候着。
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在雷电交加的时刻,费恩对着自由女神像,拍摄了一张又一张的照片。可是,这些拍摄出来的照片都不令他满意。但他一直没有停止,竟一直拍摄到了58岁。
2010年9月22日晚上8点45分,费恩终于拍摄到了一道闪电击中自由女神像的照片。这张自由女神像被雷电击中的照片,被美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宝级收藏,称为摄影作品中的经典。
40年的等待,才拍摄到了一张被雷电击中的精彩照片,这是怎样一种坚持啊。费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那天天上一共闪了8l道闪电,最后才有一道闪电击中了自由女神像。他说,能拍摄到这张照片只能说我走运,这种机会也许一生只有一次。
40年,就为这一次。
贫穷的电影梦
背负梦想的人,大都是寂寞的,无人理解亦无人喝彩,只能一个人孤独地行走在通往梦想的荆棘之路上。
1946年,吴宇森在广州出生。三岁那年,一向健康的他背上却长了一个脓疮。本来只是小小的一粒,看起来没什么要紧,家人也没当回事,谁想竟日渐长大,最后扩散到了整个背部。医生说,那是背痈,很难治。
家人抱着吴宇森四处求医,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广州的一个中医对吴宇森的父亲吴倬云说,这个孩子没救了,不要再浪费金钱了。吴倬云没有理会中医的劝告,他说:“这是我的儿子,不管要花多少钱,我也要把他医好。”
吴倬云变卖了家产,听说哪里有名医,就抱着儿子过去。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留学德国的西医,这才医好了吴宇森的“绝症”。
生病的那段时间,才几岁大的吴宇森背部又脓又肿,疼得死去活来,昼夜啼哭。幸好当时吴倬云手里还有些积蓄,就雇了个佣人,让她和妻子二十四小时轮流抱着吴宇森,让他趴在她们手臂上睡觉。父亲的爱,令吴宇森重获新生。
逐渐长大的吴宇森迷上了电影,有一段时间,吴宇森每天看晚场电影,回到家已接近午夜时分。
不过,父亲吴倬云身上带有很多中国旧时文人的气质,从来就不喜欢电影,他曾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儿子吴宇森,搞话剧可以,拍电影绝对不行,因为电影很虚假,话剧才是真实的。
初到香港时,吴倬云患上了肺病,一直不能工作,于是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吴宇森母亲身上。母亲像很多中国女人一样,坚忍,她凭借勤劳的双手,白天到石矿场敲石头,晚上则挑灯替人补衫、织毛衣,将四个儿女拉扯成人。
生活的艰辛,让母亲明白知识的重要,她望子成龙之心非常强烈。眼看吴宇森有书不好好读,痴迷于电影,伤心欲绝,悲愤地拿起藤条狠狠地打他,直把他打得跪到地上,紧接着便是长达五六个小时的罚跪。但就是这样,吴宇森也从没动摇过看电影的决心。
儿子的倔强,让父母无可奈何,只好寄希望于吴宇森长大后可以慢慢改变志向,干些比较稳当的行业。
实际上,母亲虽然反对吴宇森从事电影这一行,但她本人却是个资深影迷,而且也正是她把对电影的迷恋传染给儿子的。牵着母亲的手走进戏院,是吴宇森至今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而吴宇森的电影梦,就是从《魂断蓝桥》开始的,而母亲欣赏的费雯丽与罗伯特泰勒,是吴宇森电影梦想中最早出现的两颗明星。另一部让吴宇森魂牵梦绕的电影,是好莱坞著名歌舞片《绿野仙踪》。
吴宇森后来回忆说,他之所以深深地沉浸在歌舞片的世界里,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原因。歌舞片有动听的歌曲、美丽的人物以及互相关爱的纯洁之心。在《绿野仙踪》里,强壮的狮子却没有胆,稻草人没有脑,铁甲人没有心,但最后他们还是可以在成长中学习,战胜困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香港小孩看电影是免费的,每个成人都可以带一个小孩进场。
因为母亲不再带吴宇森上电影院,吴宇森便自己跑到美丽宫去,看准那些单身汉,就走上前去央求道:“麻烦你,带我进去可以吗?”拉着陌生人的衣角蹭电影看,是那个年代穷苦孩子最难忘的回忆。
那时香港的戏院,堂座两毛,超等座四毛。楼上价钱贵一倍,当然视觉享受和音响效果要好得多。吴宇森一般进了场就径直跑上超等座去。
然而,超等的享受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些势利的带位员,是穷孩子们的克星。他们每次看到这帮蹭电影看的穷孩子,就会立即拿起手电筒,扮演起执法者来,将孩子们赶出去。一看见电筒光,吴宇森就像老鼠躲猫那样,马上就藏到椅子下面,四处逃窜。等到带位员找得筋疲力尽,电影也差不多开场了,带位员只好离开,于是吴宇森就大摇大摆地出来,跷起二郎腿,旁若无人地欣赏电影。然而,也不是每次都那么幸运,有一次,吴宇森背着弟弟,拉着一个男人的衣角扮他的儿子,进入了电影院。就当他往超等座位上跑时,在楼梯上被带位员揪住。他一巴掌掴过来,吴宇森一失足,和弟弟一同滚下楼梯去。那人又赶过来,一脚把他们俩踢出门口去。但吴宇森还是没死心,他爬起来跑到戏院的侧门,偷偷地从门隙往里看……
时间过得很快,吴宇森转眼已过了拉人衣角进戏院的高度,但他对电影的狂热却有增无减。上中学时,吴宇森几乎每晚都要看完九点的那场电影才心满意足地回家。虽然买票钱从同学那里借来的,但他从来都还得清清楚楚。
可少年吴宇森穷,哪里来的钱呢?
父亲吴倬云很早就教吴宇森临摹字帖。他认为书法可以培养人格,写字笔法要正,就如做人要正气、有骨气。吴倬云每晚都要吴宇森练完书法,才准睡觉。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吴宇森竟练出一手漂亮的楷书。更没想到他的一手好字,还成了一个颇为不错的财源。
吴宇森就读的中学老师看他的字写得漂亮,就请他帮忙抄写讲义,并付他一点小钱作为报酬。吴宇森将赚回来的一分一毫,都奉献给了电影院。
由于习惯夜归,吴宇森成了地痞流氓们找茬的对象。有一次,他被一伙坏蛋打了一顿,脸上还被淋了镪水(强酸性的水),他疼得直叫,母样一听见立即跑出来,邻居的一位阿姨也跑了出来。幸好那个阿姨健壮机智,她一把抱起吴宇森,奔回家门前,一头就把他浸到屋外的大水缸里。吴宇森当年才没有毁容。
半个世纪过去了,吴宇森至今念念不忘的那位于他有救命之恩的阿姨。还有一对给他供书教学的美国夫妇,也令他感激非常。“我家真的很穷,一直到九岁我还没机会到学校去接受正式教育。后来有一个美国家庭知道了我们家的情况,就寄钱到我们所属的教会,供我和弟弟妹妹一起读书。”
美国夫妇供吴宇森和弟妹念书,一供就是整个小学。可惜,由于房子搬来搬去,恩人的地址被遗失了。这件事令吴宇森一直耿耿于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向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1964年,吴宇森接触到了《中国学生周报》。这是一份很有文化气息的报纸,既有创意,又有亲切感。他很喜欢里面的文章,特别是那些哲学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吴宇森念初三时,在《中国学生周报》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杀狗记》。
这篇文章是吴宇森的真实感受。当时吴宇森家居住的徙置区,房子间间相连,邻居全都互相认识。吴宇森的那些邻居,包括他自己家,都喜欢吃狗肉,他却觉得那是件很残忍的事。大家杀狗时,吴宇森心里很不舒服,就把这些残忍的举动和他自己的伤感写了出来,没想到《中国学生周报》采用发表了。
吴宇森坦言,没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学生周报》,就没有今天的吴宇森。
这是因为当时有一群电影爱好者,虽然比吴宇森大不了多少,却因为潜心钻研,电影知识非常丰富。他们经常将一些有关外国电影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刊登在《中国学生周报》上,同时还会印一些有关电影讲义,教吴宇森这些小读者电影的理论。吴宇森从中获益良多,对拍电影的兴趣愈来愈浓,并大胆地进行了尝试。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打工赚钱,存够了钱就去买胶片,拍实验电影。这个习惯一直维持到吴宇森大学,这为吴宇森以后拍电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吴宇森得到了大导演张彻的赏识。张彻言传身教,使吴宇森迅速地成长。1985年,吴宇森拍出了为他赢得满堂喝彩的《英雄本色》。电影中表达的兄弟之情义薄云天,正是吴宇森心中一直向往的。他以独特的 “暴力美学”,开启了电影艺术的新类型。
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何人的收获都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没有人天生就具备了才华、能力、物质财富、知识财富以及精神财富,上苍是公平的。拥有梦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自己可以实现它,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将梦想变为现实,无论这个过程怎样艰苦。
不过是摔了一跤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或是降薪离职,或是人际关系亮红灯,或是信用危机,债务缠身等,无论是什么危机,也无论有多少危机其实都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危机,用什么心态去对待它,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还是乐观面对,奋斗不息。
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有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努力,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以下是林肯进驻白宫前的简历:
1816年,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
1818年,母亲去世。
1831年,经商失败。
1832年,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
1832年,工作也丢了,想就读法学院,但进不去。
1833年,向朋友借钱经商,但年底就破产了,接下来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债还清。
1834年,再次竞选州议员,赢了!
1835年,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却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
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争取成为选举人了,失败了!
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了!
1846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了!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
1848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被拒绝!
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了!
1856年,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张。
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再度落败。
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为何林肯能走到最后?“这不过是滑了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林肯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