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99%的富人,都默默在做的35件事
20438000000028

第28章 宁愿买差一点的车,也要买好一点的房

房市置产,眼光要学会放长远

在如今的流通的市场上,房产成为增值最快的商品,而且由于房产不同于股票、基金等,能让购买者感觉更踏实,已成为人们获取收益的一种理财工具。在进行投资时,就要将目光放长远,考虑购买那些增值房产。面对火爆的房市,利用一定的资金购买房产,已非是简间单单的消费行为,而是一种投资生财捷径。我们多了解行业动态,搜集可靠的房产信息,以便在鱼龙混杂的房产市场,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思考能力,真正将房产作为生财的法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拥有一辆车似乎成了衡量生活质量的标准,由于年轻人向来引领着时尚的潮流,所以这一人群中,仍然以年轻人居多。爱情观念、家庭观念、包括饮食观念的改变,似乎已经影响到了消费的观念,当人们有了一些富余资金,在先买房还是先买车的问题上,就有了截然不同答案。

在社会化日益潮流的今天,不用5年,汽车会在所有一线城市彻底普及,10年内在二、三线也会如此,3万元以内买个较好的代步车,或许不会是梦想。而不出5年,房子也会在所有的一线城市奢侈品化,10~15年内在部分经济发达的二、三线城市也会如此。北上广深市区中心热点地段的房子,十万块钱一个平方绝对是亲情价位。以此对比车子和房子,就可以看到房子有巨大的增值空间,而汽车的普及,却使其价值猛跌。房产作为一种固定资产,不仅可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固定的场所,而且房产的增值会带来高额回报,从2004年开始,房产几乎是以快跑的速度向上升,使其奢侈品化的趋势加快。

2005年3月。央行第二次调整贷款利息。说明国家已经重视国内有钱人热炒作房地产的情况,并想花些力气来改变这个局面,但是即将推出的物产税是否能真正降低房价?总的来说,房地产的发展是与经济同步的,有时候可能房地产的发展比经济慢一拍,如经济刚启动时,房地产不一定马上就好,等经济慢慢变好时,房地产才开始启动;经济不好时,房地产也不是马上就跌下来,所以要投资房地产,就要先掌握好房地产的周期。

一般人总说,买房子是件有风险的事,应该三思而后行,也会有人说现在银行都要亮红灯,为何还要投资房产?如果不知道房产行业的动向,就会被这样的话吓住,但如果能够认真分析把握就可以看到,说不准机会正在人们观望或退缩时闪现。房产的长周期性及其扩散波动形式意味着,地产价格有长期向上或大幅度向下剧烈波动的现象。2005年,美联储对全球大部分城市房价进行研究表明,很多国家房价连续上涨达十多年,最长甚至35年,然后突然暴跌,通常经济规模越大,其涨跌周期也越长。

房产价值主要取决于其本身的品质,包括地理位置、交通环境、配套设施、房屋楼层、户型等多项条件。这些是确保房产保值,以及未来增值的必要条件,也是购房人入住后居家生活方面舒适与否的关键因素。判断房产本身的品质,要看房型、面积、格局配比,公园、学校、集贸市场/超市、体育场馆等生活配套齐全与否,这些条件直接决定着该地段房产的附加价值,以及他未来的升值空间。

车就是一个简单的消费品,符合简单的消费品的供求关系规则。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供小于求,价格就会上升。汽车是一种代步的工具,它能扩展人们活动的范围,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提高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同时它又可以拉动需求,也是大力提倡和鼓励的。但是,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一系列的社会、环境问题也会随之而产生,如交通事故、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

年轻人刚进入职场,资本还相对比较薄弱,贷款买车也成为一种很时尚的消费行为。业内人士通过对贷款买车的利弊客观分析后,提醒广大消费者,有辆车虽然很舒适,但那些刚创业的年轻人经济还很不稳定,对他们来说,贷款买车并是不明智的选择,因为车子有很多附加消费。以一辆经济型轿车来说,各种费用每月就需要近千元,而车贷不像房贷款年限长,车贷还贷的时间不过三、五年,这就意味着一辆10万元的车,每月要还三千左右,对于上班族来说,这是一种很大的压力。就算是做生意,也是有好有坏难以预测,也会对个人的经济形成很大的制约会。虽然车可以让人享受,但是可能因为经济被牵制,而使其他娱乐生活不敢涉足。所以,房子是增值品,而汽车是消费品,买车不如买房。

不同的时代,人们的消费理念不一样,如果在几年前,在车与房的问题上,应该是倾向于先买车,那时候刚结束福利分房,很多人都赶上最后一班车,也就使得买房子的问题不那么迫切,而且那时的房价也不像今天这样暴涨。当时,买车更能代表一种消费观念的进步,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房价居高不下,而车价却是每况愈下,而且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其实,从双方不对等的价值很容易看得出,不管是投资还是自用,买房子都要比买车更有价值,当然就更值得优先考虑。很简单的道理,房子是增值的,而车子却是不断贬值的。

几年前买的房子,几年后再甩卖出去,价格就会涨许多,而如果是购买车子,经过几年再卖,基本上就没有价值可言。房子作为生活的必需品,虽然绝大多数买房人还是留着自己住,但从投资角度来看,其实就相当于在银行存了一笔巨款。有了房子壮胆,人的心情也会开朗许多,而车子作为一种代步的工具,属于纯粹的消耗品,会给人增添巨大的负担。

买房子平时的花销并不多,除了装修、换家具,并没有其他的花费,属于一次性投资,车子就不同,从买回来以后,像流水一样的各种开销就会没完没了,除了正常的养路费、保险费、燃油费、损耗费之外,还有不可预见的维修费、违章罚款、事故损失、停车费用等,加起来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不小的负担。如果仅仅把车子作为代步工具,实在是得不偿失,因为出门时这用买车些钱打车,我们会用不了,而且还省却不少的麻烦。

人们的生活质量,或许因为买车得到改善,但这些改善却是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不管是外出游玩还是出门逛街,车子在为我们提供方便、自由的同时,也使得各种开支节节上升,而这些开支往往是隐性,也是没法让人预先考虑到。所以,当遇到买房子好还是买车好的问题时,如果有钱,当然两样都应兼备,这更符合人们心中的理想,但如果只能从两者之间做出取舍,那就应该先买房子。

王、李、张三个人同在一家教育机构工作,共事也有7~8年,不过因为他们的理财观念不同,于是成就了不同的结果。有一天,他们三人相约到一个地方聚餐闲聊,没想到会突然下起雨来,李对张说,真没想到天会下雨,要是有车开,那真是太方便了。张苦苦笑了笑说,是啊,不过因为前一阵子油价的上调,使得开车的支出愈来愈高。我正想着把车卖掉呢!我还真很羡慕老王的房子,想当初买车还真不是一个好的决定。

一般人总会优先买进可以享受的资产,而缺乏增值与折旧的概念,但有钱的人就不一样,除了要遵守富足一生的理财公式,对于投资理财的资产配置也有不同的概念,有钱人思考最好买进将来能增值的资产。以上述三个人为例,由于他们的理财理念不同,经过5年后,其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

其中张所做出的买车决定,因为车子的折价率很高,就使其资产净值会很最低。如果张学习李的做法,定期定额投资到有机会增值的信托基金,5年后再来买车,则资产净值仍不变。如果买车代步是必要的需求,则就必须考量折旧的观念,如果以60%~70%的价格取得车况好的二手车,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差额资金,用来做信托基金的投资,就会提升资产增值的机会。

而王却拿第一桶金用来买房,养房的压力虽然也不小,但是其资产的增值性却很好,如果能负担得起房贷,还可以进行小屋换大屋的操作,就能让资产再有增值的空间。如果王在投资上能达到5%的绩效报酬率,则5年后不管买车或是买房,手头上就会有最宽裕的资金。但是像王所熟悉的理财工具,是否就是一个好的选择呢?王除了买房之外,平常的理财工具是购买储蓄险或定存。虽然这些金融商品给予你一定的报酬率,但是扣除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实际上只是补贴给你,只是由于通货膨胀而产生的损失,并不能说明你的资产会因此增值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利用不同货币间的强弱势与其汇差,对资产的收益性进行增加,可以转换部分资产到美元,对未来汇率升值的收益坐享其成。

另外,在目前利率正处于历史的低档的情况下,王如果把钱拿去购买储蓄险,就会在未来几年把自己的资产收益固定锁死在一个低增值区,甚至不还会增值。因为当利率上升时,根本无法弹性地调整储蓄险的资产配置。而在利率高档时,购买储蓄商品就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将资产物增值性,预先锁定在固定收益的高档区,就可以避免因未来利率下跌,而造成资产收益的缩水。

当油电价格双双上涨,薪资倒退时,就必须要更关心你的每一分花费,当下次再进行消费或投资时,先会停下来先想一想,我现在的理财或是消费行为,将会让我的资产增值还是减值,我要拥有还是租用折旧率高的东西。生活中,不少企业老总愈来愈有资产折旧的观念。有些公司改用租车服务,来取代传统购车,这样不用限期支付一笔庞大的购车费用,且租金仍可以报销,而且还可以在租用3年后更换新车。即使连办公室的影印机,也早已推出许多每月租用的方案,避免一次性买入动辄数十万元的支出。

随时留心这样的思维,也许可以让你早日进入财务自由的行列,快乐地生活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