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99%的富人,都默默在做的35件事
20438000000023

第23章 学会使用3种以上投资理财工具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不论在财经媒体、理财专家还是广告宣传,早已成为耳熟能详的口号,已达到充耳所闻,望眼所及。由此理财的重要性。但由于经验的局限,许多人仍然懵懵懂懂,不清楚理财的第一步该如何走,更有甚会陷在错误方向的泥淖中而无法自拔。

由于全球经济结构的剧烈改变,使得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成为很多国家的研究的重要课题。财富分配效应,让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上班族正被巨大的工作压力一步步压得喘不过气来。以前那种仅靠薪水、等退休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就必须要趁自己年轻,学会一些理财方法,设法为自己储蓄,学会掌管钱财的大小事,并试着压缩消费,降低负债,不至于让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沦落为社会底层的新贫阶级。如果按照合理投资理财办法,或许只需要你每月几百元的投资,就会在退休时可坐拥资产上百万,这应该不是耸人听闻。

你拥有资本时,就是你投资的最佳时机,要每个星期都进行投资,让理财像吃饭和睡觉一样,形成一种生活习惯。如果在你的一生中都不断进行投资,就会让你变得富有。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便万万不能。只能拿一份死薪水的上班族肯定会埋怨:为了这几个臭钱,我只能这样委屈自己。但不可否认,没有人像陶渊明那样愿意归隐,而大多数人还是在背着对老板的埋怨,乖乖地做牛做马。不辞辛苦地期待领薪日期的到来。很多人也总会认为钱少时不必理财,就使得对于“钱该怎么赚”这个话题,让很多人都想破了脑袋。其实理财就是处理所有与钱相关的事,每天出门买东西、付信用卡、缴保费、到银行存提款等,都应该算是理财活动。所以每个人时刻都在进行着理财活动,如果制定好规划的理财方式,就可以帮助自己顺利地积累财富、达成梦想。

要选择有潜力的公司或行业。俗话说,大公司看制度,小公司看老板。也就是说有制度的大型公司才会有前途,而有好的老板小型公司才会有发展。但不管是什么规模的公司,要想垫高地位,就必须把目光放到远处,更不要为了一点点薪水就随意跳槽。也就是说,要慎选对自己未来发展有帮助的职业,不要只是把它当作一份领薪水的工作看待。对于创业也一定要谨慎,除非经过体制化的训练,否则就不要贸然决定跳出来创业。

时间视野,是财富学上用时间来理财的观念,对未来有何长远规划,将对每个人将来的地位与财富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每一笔钱都不浪费的情况下,还很难开源节流,就不妨先提升自己的常识,对自己进行投资自己,对自己做事能力多进行培养,超过同辈,就会在公司中建立不可取代的地位,提升投资报酬率。比如说一个人的年薪只有5万,但是经过不断跃升拔擢职位,不需要几年就可能上调到1万多,仅薪资上涨幅度相当可观,比起操作其他投资工具的报酬,这来得更稳当。很多怠惰的人总是抱着能混则混的心态,不想认真工作,却时刻叨念着怀才不遇,心里想着快点发工资,这样的生活当然会过得很郁闷。把工作经营好,做出有声有色的成绩,是理一种很好的理财方法。对投资理财的工具的选择,如果实在没有太多想法,那最大的财富就是持续增强竞争力,始终相信,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投资,将来一定会有不错的回报。

投资大师约翰·坦伯顿的致富方法曾提到成功与储蓄息息相关,要想利用复利效应的神奇魔力,就必须要先懂得俭朴。要挪出一半的薪水作为个人投资理财的第一桶金,存下一半的钱是一个不容易执行的重大决定,它考验着你的决心、毅力与生活方式的调整。简约地生活,以增加储蓄金额,应该就是理财的第一堂课。

1977年,得·林奇成为富达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由他掌管基金13年,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增加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十三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高达29%。由于他卓越的绩效表现,被《时代杂志》评为首屈一指的基金经理人。财经杂志也把他形容成投资界的超级巨星。

与沃伦·巴菲特类似,他们的投资哲学都相信,价值投资法是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操作手段。彼得·林奇非常重视一家公司的基本面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而不担心该公司股价的短期波动,潜力是他与巴菲特共同关心的议题,彼得·林奇曾明确地指出,股市好不好不是重点,挑对股票长期持有,股票自然会照顾你。

经济景气不断波动,使得股市起伏成为正常现象,能具备准确预估股价趋势的能力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彼得·林奇主张投资人应该用“赔得起的钱”进行长期投资,他强调,真正的赢家要从头到尾在股市投资,并且投资在具有成长性的企业。

沃伦·巴菲特已经取代比尔盖茨,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稳坐全球首富宝座。他成为全世界有史依赖凭借股票赚钱最多的人,但相当初,在1956年开始创业时,他居然只靠100美元起家。根据研究,沃伦·巴菲特投资的成功秘竟是“简单”二字,他主张致富的重点是只要冷静理性,不需要高深的学问,有没有傲人的智商也在其次。长期投资、多研究,在值得投资的股票跌破净值后,勇敢买进、长期持有,等待一段时间,便能让时间发挥神奇的复利效果,创造可观的财富。

沃伦·巴菲特一再强调价值投资法以及长期投资观念,且当投资一家企业时,他也主张以一个企业主的立场来评估,而不是把自己当成赚取差价的投资人,唯有这样,方能看清楚一个企业的全貌,也才会深入了解企业各种层面的问题,进而发现该企业的真实价值。

两位非常出色的经济人,以正确的理念获得了成功的事业。长久以来,有许多搞不清自己投资属性的人,用错了投资方法,选错投资工具,就落到很凄惨的下场,不是血本无归就是认赔出场。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自身的保守,而看不清投资的属性,却因为媒体的吹捧和理财经理的怂恿下,做出一些不该属于自己的投资决策,就容易忽视,高报酬常常会伴随着高风险,也会轻信自己不会那么倒霉就被套住。

股票、债券和基金是三种基本的投资工具,而且也是经常使用的工具,但却不能说这些工具就一定会赚钱,投资都会有风险。股票是公司的股份,由于公司的业绩不会一成不变,所以他的价值总会有所变化,拥有股票就像拥有一个大饼的一小块。债券是通过借钱给公司或政府机构产生收益,一张债券证明发行者有借你的钱的目的,并且要在某个时间偿还它的本息。基金的投资风险小,是最热门的理财工具。基金允许一群投资者集中他们的钱,进行一个包括股票、债券和其他资产的组合,并由精通此道的基金经理进行管理。

投资者在投资时,先了解自己对风险的承受度是最重要的。风险承受度也就是所谓的风险属性,正确的投资观念就是要依照自己的风险属性,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资规划、资产。人类的人性与行为往往互为因果,走路比较快的人会很急躁,说话像机关枪一样停不下来,优柔寡断的人比较容易拖拖拉拉,很难下决定。当进行投资时,胆小的人害怕赔钱,就显得保守谨慎,大胆的人想要多赚钱,就变得容易冒险,还有中庸会采取稳健的方式,追求稳定成长。明白了自己的投资个性后,才能拟订投资战略,在理财领域中好好发挥。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论是积极型还是保守型的投资人,都要有一套适合自己实际情况,并让资产稳定长成的必胜策略。

根据自身的条件与个性,面对风险表现出来的态度有三种,积极型、稳健型、保守型。积极型的人愿意接受高风险,以追求高的利润;稳健型的人愿意承担部分风险,志在谋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获利;保守型的人为了安全并获取眼前的利益,宁愿放弃可能高于一般水平的收益,只求保本保息。市场上有不同的投资工具,了解投资属性之后,接下来就要选择相对应的投资工具。

同样是理财工具,操作技巧不同,风险属性也不一样,应该清楚自身的风险偏好,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个人理财行为和决策,经常需要在有风险的环境中进行,冒风险就要求得到与风险相对的额外收益,否则就不值得去冒险。风险是投资的一部分,你能承受什么样的风险,了解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不同的投资工具,其风险的程度也不一样,收益与风险往往能成正比,所以,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不能盲目追求所谓的高收益。传统的储蓄收益最有保证,但得到的回报却最低;债券在投资组合中可能带来高的收益,但也有投资风险,可能会赔本;股票收益最大,但风险也最大,极有可能会亏蚀本金。

可以通过将基金、股票、债券和其他风险收益比不同的投资工具,进行适当组合,将投资中的固有风险降到最低。有专业的理财顾问,可以帮你完成一些投资上的事项,他们的工作就是根据你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度,来帮你规划投资方案,并帮助你采取合适的投资策略,尽可能有所收益。如果你不想做理财规划,也可以将部分资金放入一个比储蓄回报更高的投资账户,尤其是在某个时期内,要立即行动,不能拖延。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做一个理财规划,但很多人却没有这样做。即使做完了一个理财规划,也通常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落实。

在全民理财时代,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出现在大家眼前,由于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高,收益也很固定,风险又低,当然谁见谁爱,就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理财产品之一。银行定期存款是一种很稳定的理财方式,它可以使本金完好无损,定期存款分为,整存整取、整存零取、零存取、存本取息等。其整存整取利率最高,是个人将其人民币存入银行,约定存期,存期分为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存款基准利率,会随着存期增加而增加,到期一次性支取本息。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来选择存期。这种理财方式比较适合年轻人和老年人,到期后本金收益完好无损。

货币基金的收益在4%左右,比储蓄利率高一点,由于流动性强,随用随取,拥有“准储蓄”的美名。货币基金的资金主要投向于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中国证监会等。投资风险几乎为零,也成为进下稳健投资者优选的靠谱理财方式。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一定要量力而行,有多少资金理多少财,如果有50万元资金,却要购买投资门槛100万起的信托产品,甚至凑钱购买,无形中就会增大风险。

面对各种各样的理财方式,让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还能获得最大的增值,应是最理想的理财方式,选择何种理财方式,关键不是自己,不仅要对自己风险偏好了如指掌,更要学会发觉各种理财方式的增值方式,并游刃有余地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