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式领导艺术
20374600000017

第17章 明制度,创新风,有规矩才有方圆(5)

对于领导者来说,领导者的知识、经验、精力等与复杂的工作局面相比,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说,仅仅靠领导者个人的努力,是不可能把所有工作都做好的。如果领导者一定要做自己应该做的所有工作,必然会顾此失彼,不仅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因此导致工作失误,给组织发展带来损失。因此,明智的领导者要使复杂的工作简单化,重要的不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而是做好自己必须做的工作。

领导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打歼灭战。工作本身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有机统一,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二八规则”。领导者要对自己面临的工作进行认真的分析,区分轻重缓急,明确地判断处理事务的优先顺序,由此确定工作中的主要矛盾,集中精力加以解决,这样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的效果。

创新工作,不拘泥于常规

有许多颇有才华的人,只是因为观念的陈旧,又不肯去改变,终于落伍于这个时代,并在平庸中淹没了自己。

有这样一位造诣精深、名望很高的老画家,他作画时力求完美,精益求精。他对于种种非常细致琐碎的地方,也画得极其工整,惟妙惟肖。他对人说,他画中种种细微的地方,即便拿放大镜来仔细察看,也没有一点漏洞。起初,他的画的确负有盛名,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但是到了后来,印象派开始兴起了,野兽派也开始出现了,未来派也随之崛起。但这位老画家却决不肯对这些画派下工夫去研究一番,不仅如此,他还说他们粗野浅薄。结果,由于没有跟上时代,不追求改变,他自己终于走到了古董画的坟墓里,后来再也没有人去请教他了。这位老画家的生活就日益艰苦起来,结果在穷困潦倒中离开了人世。

还有这样一个小笑话:

狗家族出了一条很有志气很有抱负的小狗,它向整个家族宣布要去横穿大沙漠,所有的狗都跑来向它表示祝贺。在一片欢呼声中,这只小狗带足了食物、水……上珞了。三天后,突然传来了小狗不幸牺牲的消息。

什么使这只很有理想的小狗牺牲生命呢?检查食物,还有很多;水不足吗?也不是,水壶还有水。后来,经过研究,终于发现了小狗牺牲的秘密--小狗是被尿憋死的。

之所以被尿憋死是因为狗有一个习惯--一定要在树干旁撒尿。由于大沙漠中没有树,也没有电线杆,所以可怜的小狗一直憋了三天,终于被憋死了。

正是在树干旁撒尿的习惯要了狗的命。现实生活中,人也是容易受习惯束缚的动物。习惯往往很难被打破。

如果你有这种守旧的毛病,就尽快改掉它。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因为守旧常常与思想狭隘、不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等因素有关。而丰富的知识能使人思路开阔,心胸宽广,遇事不至于陷入教条之中。多读书,多和随和的人相处,克服自己守旧的性格,使自己的不良习惯在自我调节中得到化解,在自我控制中得到升华。其次要进行自我分析。世上最难的事莫过于战胜自己。要克服守旧,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学会理智地分析自己,遇事不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作一些认真的思考,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既可避免感情用事,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就会慢慢地改掉守旧这个毛病。“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领导干部要想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就要在领导工作中敢于破格行事,而不能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

从前,各国海军的舰炮都是安装在军舰的两舷,海战中,交战双方的军舰都是平行前进,因为这样能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火力。几十年中,仗一直是这样打的,谁也没想到改进。可是,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有一次在与敌人作战时,却一反常规地命令舰队垂直地向敌人进攻。他的想法是:垂直对敌,虽然能够发挥的火力较少,但是自己暴露给敌人的“面”也最小。而且,自己的水兵炮打得比敌人准,这样,我可以击中敌人,而敌人却很难击中我。

这次海战的结果,果然不出纳尔逊所料,他统率的27艘战舰,无一损失:而敌方的30艘军舰,却被击沉了20艘。纳尔逊的部下大为振奋,称纳尔逊的战法:“真奇妙,真简单,真大胆,真管用!”

纳尔逊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勇敢地冲破了人们思维方式上的“规范性”巧妙地运用了超常规思维。

非常规性思维,就是领导干部全面发挥自己的智力潜能,敢于突破前人,善于另辟蹊径,疑人所不疑,想人之未想,对熟悉的事物持陌生的态度,对陌生的事物持熟悉的态度,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的途径,在“办不到”中下“办到”的工夫,从而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凡事多作逆向思考,在“山重水复”之中,发现“柳暗花明”的境界。

要允许自己“出格”

在许多事情上,我们要允许自己“出格”、突破常规,虽然“出格”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创新,但要创新,首先必须“出格”、突破常规。1972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有一次在苏联机场,苏联的飞机正准备起飞,一个引擎却突然失灵。当时送行的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十分着急、恼火。在外国政要面前出现这种事情是很丢面子的。

勃列日涅夫灵机一动,指着一旁站立的民航局局长,问尼克松总统:“我应该怎么处分他?”

勃列日涅夫这一招既可以暂缓自己的尴尬,还把问题扔给了尼克松,等于给尼克松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实际上尼克松无论怎样回答都有问题。如果回答处分他,显得美国总统太没有风度,并有干涉他国内政的嫌疑;如果回答不处分他,又显得过于软弱,好像飞机出故障是尼克松的过错。如果尼克松回答不好,苏联人可以借机让尼克松出点小丑。

“给他升职。”尼克松轻松地回答,“因为在地面发生故障总比在空中发生故障好。”

尼克松的话一出,大家都笑了。

有时候,领导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常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把它扔给对方解决,说不定还有意外的惊喜。

不难发现,任何成大业者无不具有这种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化缺点为优点,化弊端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急需这种人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想要占得先机,胜人一筹,就要敢于出格,打破常规,从思维定式里突围--要有创新精神。

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去世时已91岁高龄,但人们把他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这是为什么?正是因为,他的思维从不为定式所限,他90岁时拿起画板和画笔,仍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仍然像年轻人一样不安于现状,仍在不断地寻找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他一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不仅表现了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而且表现了我们思想所能感悟的。

最熟悉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最熟悉的事情往往就是最容易出错的事情。如果每天做的是不同的事,我们也许不容易出错。但每天都重复做同样的事,往往就容易被以往的思维牵着走,放松应有的警觉,最终付出代价。

墨守成规就是将自己绑缚在定式思维的框框里,不敢有所突破。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一吨重的货物抬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团表演时发现,这么巨大的动物,却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因为它们自幼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固定的铁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铁桩对幼象而言都是太沉重的东西。后来,幼象长大了,力气也增加了,但只要身边有桩,它总是不敢妄动。

这就是定式思维。长大后的象其实可以轻易将铁链拉断,但因幼时的经验一直存留至长大,它习惯地认为(错觉)铁链“绝对拉不断”,所以不再去拉扯。

那么,人类又如何呢?人类也因未摆脱“墨守成规”的偏差习惯,只以常识性、否定性的眼光来看事物,不敢有所突破,终于白白浪费掉了大好良机。

在印度洋上,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11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都,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当时11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天降雨水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几天过去了,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他们的周围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岛。渐渐的,10个船员支撑不下去了,他们相继渴死在孤岛上。

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了,扑进海水里,“咕咚咕咚”地喝了一肚子。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也觉不出海水的苦涩,相反觉得这海水又甘甜、又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当人们化验这海水时发现,这里的海水是可口的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