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把诺奖颁给你(下)
20372700000028

第28章 隐秘的绳扣(4)

起初,那未经世事的小女孩只是拉着他的手央求他给她讲述一个个荒唐的故事,那闪闪发亮的蓝宝石般璀璨的眼睛,深深刺痛了少年的心,却又让他无法拒绝。最初的最初,他信口胡诌,胡编乱造,而那小女孩却一如既往睁大了渴求的眼睛,凝视着他。他望着女孩海洋般的眼中自己浅浅的倒影,心中一阵愧疚,一阵酸涩。于是,他改变了,他的故事不再天马行空颠倒混乱,他的故事从他那颗依然灼热跳动的心脏中缓缓流淌而出,宛若一杯甘醇的琼浆蜜液。他的故事里,有他深深眷恋的家园,他挚爱的慈祥的母亲,他敬爱的宽厚的父亲,以及他亲爱的朋友——那些曾陪伴他一同走过风霜雨雪的人们啊,如今或已被浅浅地埋在纳粹倾心打造的巨大坟墓之中,或已在烟雾缭绕的绿色毒气中吞咽下了属于自己的最后一口气息,或已被滚烫的子弹穿透了温暖的心脏。每每提及,他便忍不住热泪盈眶,来自心底最深处的柔软的泪水怔怔地从脸颊上滑落,而那温柔的金发女孩,亦陪伴他静静落泪。

后来,他们便开始把那些故事用炭笔记录。他受过的教育不多,她的年纪尚幼,他们的歪歪扭扭的字,落在洁白的纸页之上,落在地下室斑斑驳驳的墙面之上,落在女孩心爱的洁白无瑕的手帕之上。少年忽而发现,那漫长得仿佛毫无止境的躲藏与等候似乎不再那样黑暗痛苦,虽然他无力改变苦难的命运一丝一毫,但是曾经连篇累牍地施加在心灵之上的深深的痛苦竟能这样如尘埃般被轻轻拂去。

“所以,是写作喂饱了犹太少年那差一点点被推向深渊的空虚的灵魂?”故事至此,先前还在为犹太少年悲惨命运而连连感叹的我忍不住勾起了一抹欣慰的笑,“这个故事难免让我想起了那可怜的少女安妮。”

友人微微笑了起来:“的确,他们很像。是写作,让他们被命运捶打得奄奄一息的灵魂又一次变得澄澈透明,安然笃定。他们也许不能抵抗命运无情无义的狂轰滥炸,但是却也能在写作中寻觅到那隐秘的绳扣——命运带来的苦难的绳扣。”

微风轻轻送来了在远方回荡的空旷的钟声,有两只小鸟浅唱着喜春的歌谣,从我们的头顶拍打着翅膀掠过。“可是,后来呢?”我忍不住追问,“解开了绳扣之后呢?他们获得幸福了吗?”那玲珑少女安妮的结局实在是太过令人揪心,我多害怕这个故事的尽头,少年也难以逃脱命运的玩弄。

“他们获得了救赎。”友人微微停顿一秒,展颜而笑,“你知道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曾在暑假去一个德国少女的家中小住,而那纷飞战火中幸存下来的珍贵的故事,至今仍保存在少女家中的书柜之上——提醒着这个家族的所有人,少女的祖父母曾经是怎样被文字喂养了心灵。”

“真好啊。”我禁不住感慨。

我微微叹息,而后却又扬起脸,面对着漫天倾泻而下的,倾城的日光,不知为何忽然心潮澎湃,仿佛那漫天日光亦在对我展露笑颜,为我指引一条光辉灿烂的,通往神殿的方向:“这么说来——写作,真是一件令人感到无比幸福的事。”

手中的木桨微微停住,方才激起的波澜渐渐漾开,最终回归一片安逸的沉寂。沉沉浮浮、晃晃悠悠多时的,我们的那只小船,靠岸了。

“也希望你能在写作里,找到那最隐秘的绳扣。”友人伸手,拾起一顶白色的草帽,她墨色的长发,在忽而飘扬的微风之中轻轻摇曳,“我会在这里,给你最深的祝福。”

“也谢谢你给我讲的那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我不知在那《赤壁赋》中,最后展颜而笑的客人是否真正寻觅到了他要的答案,我却只知道,在那一刻——虽然我还没有寻找到那所谓的绳扣,可是我的心下,却竟是一片难以言喻的澄澈安然。在永无止境的黑夜中,恍惚看见了点点闪烁的希望之光。我想向那里飞奔而去——和我手中书写心意的笔一起,拥抱那光明、那温暖。

我们那只泛舟湖上的小船终是靠岸,然而我这艘在文学海洋上探索的纸船才刚刚扬帆起航。

在我听从友人的话语扬起风帆,去寻找那神秘的绳扣的时候,亦有数之不尽的聒噪的声音,他们在窃窃私语,他们在纷纷议论——我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在流言蜚语中拼补那伤痕累累的关于文学的自尊,却依旧高昂着头颅。难道我理应和他们一样,将我那亲爱的文学视作满足庸俗趣味的玩具,视作获得利益的充满了铜臭的工具,视作夺人眼球获得鲜花与掌声的用具?

不,不是这样的!

我在文学海洋的狂风暴雨中朝着远处的电闪雷鸣声嘶力竭地吼叫着,我的文学不是娱乐,不是金钱,更不是毫无意义的炫耀!我不是孩童,不是商人,更不是小丑——我只是一个文学海洋上最普通的旅人。

我一直在旅行,一直在书写,一直未曾停住步伐——那在死亡面前毫无畏惧生死相依的一对挚友,那天空陷落世界崩塌前对亲人、对友人怀有深深忏悔的少女,那时过境迁后仍然滚烫的关于兄妹的深深的约定,那冰天雪地中穷苦卑微的雨人善良得发烫的心,那在种族歧视面前高昂着头颅一身傲骨的作家,那在疾病面前依然坚强地露出樱花般笑颜的女孩——那些,曾经在我笔下闪耀的人物,他们重新又一次在我的脑海中闪耀!他们漂浮在空气之中,身体变得澄澈透明,而朦胧的脸庞上勾起温柔的笑容。他们亦曾被命运折磨得近乎癫狂,而如今的他们,却都能够展露出那样恬淡宁静的笑容。我看见,他们站在神殿的入口处,指引着我——去完成那场最美的追寻。

我在寻找,我一直在寻找!我在寻找那最最隐秘的绳扣——那解开苦难的绳扣,那获得宽恕的绳扣,那追求幸福的绳扣!而现在,我隐隐约约看见了与我隔岸相望的微光——于是,我便要毫不迟疑地朝那光所在的地方飞奔而去!

因为我航行在这片浩瀚的文学海洋之上,所以我能够结识那些令我终生难以忘怀的“朋友”。即使被“困”于艰难的一隅,却依旧想要大声疾呼出我最想传递的“故事”。贪婪地品尝着文学所带给我的甘甜的“粮食”,即使并无办法留下光辉的“奖章”,却依然执著地想要用自己笨拙稚嫩的文字去“感动”这个微凉的世界,最后终于寻找到那最隐秘的“绳扣”,放下曾积压心上的苦难,给予自己最彻底的救赎,伸手紧握稳稳的幸福——成为迈向神境的作家!

孟嘉杰

七宝中学

你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始终像一个局。它从来没能让我们掌控。我们只能全身心投入,我们只能一点点改变。

现实的世界就像一辆行驶在不断延伸的钢轨之上的火车,朝向不具名的远方和未来驶去。那车轮与钢轨接驳处发出的声响反倒是像极了此刻周围此起彼伏的打字声,不断提醒着我们各自的存在。或许也有那么一个人,不一定是上帝,在我们头顶上空几万里的地方敲击着我们人生的剧本。似乎我们怎样奋斗,怎样移动,也始终无法逃脱时空的主线。

还有个部分是我们内心理想的世界。但是它太虚幻,太飘渺。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不太确定,或者不敢去想我们理想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它就像一个模糊的剪影,拓印在我们现实的底片上,设下了一道“不能至”的咒语,似乎永远可望而不可及。

这样看来,我们的世界似乎很糟糕。——现实太尖锐,理想太飘渺,我们就在这其中的夹缝中不断挣扎生长。

于是,有人在冥冥之中垂下一根绳子,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等待有人能够在黑暗之中摸到这一根绳子,牢牢地握住这个隐秘的绳扣。

我在人生最兵荒马乱的那一年开始写作。当时中考就横生生拦在你面前,卷子多得能打牌,但我还是开始了。

我不喜欢每天都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我不喜欢因为一场考试就浪费自己的青春,我不愿意随波逐流,尽管我不是很清楚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但是我很清楚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所以我开始我的写作。

写作需要直面自己的内心,在写作的时候你需要直接面对自己,一个人没法和自己说谎。因此它并没有许多人想的那样轻松,相反直面自己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整个过程有时会变得很痛苦。

一开始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尤其是写散文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才第一次发现有时候我们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确定。似乎只要在心中再加上一个问号,看似根基很稳的想法就开始动摇。

当时我时常在晚上面对着一个空白的文档,看着一个光标在屏幕上不断地闪烁,像是这台计算机狂暴的心跳。这样的自问自答中。出于我对我的理想世界充满着不确定以及对我的不自信,刚开始,我内心十分抗拒这一个过程。我不太愿意拿出那个最完整最真实的我。一开始我有所保留,但是我自己又不喜欢这种不真诚的感觉,也不喜欢这个不真诚的我。我很害怕面对内心最真实的自己,害怕自己承认自己的弱小幼稚胆怯。

——“就是这样的。”

——“真的?”

一开始写散文时,我时常纠结于这种自问自答类的循环里。这类似于一个打磨的过程,它能让我确定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经常会有写不下去的时候,这时往往会选择暂停一下,放一段音乐或者去外面散个步。写作使我能够接受这样一个不完美,有许多乱七八糟小缺点的自己。

写作需要面对自我。我一般都是在晚上进行写作,黑暗的背景往往让内心更真诚。写作首先是寻找一个最真实的自己,然后再去寻找真实自己的理想世界。夹杂着青春的最美好的热情与倔强,我还是一遍一遍地鞭策自己。也许正是因为需要正视自己,每一次写作都会提醒我不忘初心。

写作让我能够面对孤独。在黑暗中不断找寻是孤单的,在写作的时候我们的精神成为现实世界上的一座孤岛。我们只能够面对自己,它让我们能够在孤独中保持着一份淡泊与从容。

写作给了我一个能够躲藏的洞口。

我能够从现实中暂时放空一段时间,然后投入到我脑海里的那一个世界。每一个写作者创造出一个自己钟情的世界。那个世界赋予了每个人造物主的权力,我能够控制那里的一草一木,操纵那里的沧海桑田,能让那里的灰尘发光发亮。我能够暂时不用理会现实的冗杂,在脑海里构造出一个世界,它可以是荒芜的也可以是荒诞的,最重要的是它是由你的意志创造的。每一个写作者不断填充自己的世界,让它们成长成我们希望的样子。这个世界或多或少能够弥补或者映射出我们对现实的看法。

写作并不是完全逃避现实,反而给我们机会将现实和理想一点点靠近。写作就是不断在寻找这样一个绳扣。我们借助另一个世界里的人物,通过他们的一举一动,完成我们的夙愿,让我们能够一点一点靠近理想的世界。我们用文字将脑电波里汹涌的世界投射到纸面上,由我们来完成对它的转化。任何一个人脑海里都可以有很多故事,它们就像漂浮在地表上的云层,离现实有一段距离。每一个写作者都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找一个“绳扣”,我们在黑暗中不断摸索,让自己一点一点靠近那个我们虚构的世界,让那个世界的光景能够在现实里变得可信。这个绳扣让理想变得不那么遥远,让在地面上飞驰的我们能够碰触抓住,让我们学会去努力,去改变。

写作是一个连接现实和理想的渠道。在这个不断自动化的社会里,写作是为数不多还需要投入全部思想的事。整个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寻觅的过程,我们创造出一个我们能一手掌控的世界,而我们在不断寻找如何能将现实和理想连接得更好,寻觅如何更靠近那个理想的世界,寻找那个上帝设下的绳扣,将自己的理想和现实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