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选择决定人生
2036300000008

第8章 选择高明的处世之道,方可立于不败之地(3)

上述两则《战国策》的故事,都说明了人言可畏。多年来人们习惯于“少数服从多数”、“群众意见”了:被“众口”铄化了的“金”何止千万。有时候,坚持是需要勇气与兼听而明的智慧的。上面的两个故事启示我们,在众口一辞的情况下,选择与放弃是何等的困难。

要想坚持真理,切忌相信道听途说,市井传说。

选择赞美,更有利于沟通

有位名人说,人的天性就是得到别人的赞美。事实正是如此。每个人对他人都有一种心理期待,希望得到尊重,希望自己应有的地位和荣誉得到肯定和巩固,谁也不愿在人群中被冷落。如果上述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产生隔膜感,也就很难很好地合作了。试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不喜欢别人的赞美呢?听到夸奖,一整天的心情都会愉快。如果我们能多说一些令人快乐的事,生活不知道会变得多美好!

赞美是人际交往中最有魅力的巧言妙语,也是一门做人的艺术。

赞美是一种成人成己的艺术。人们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才会自我认可做人的价值,赞美别人便是成人之美,是人类的一种彼此间的合作。真诚的赞美不仅能激发人们积极的心理情绪,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还能使被赞美者产生一种交往的冲动。一句轻轻的赞美,有时就能使别人如沐春风,既取悦别人,又使自己如愿以偿。

赞美是一种交际智慧,它能让我们付出一点儿便会收获丰厚。当我们让别人觉得自己“高明”、“重要”、“风光”的时候,你会发现别人愿意与你分享他的荣耀和成功。我们做了什么?只是“赞美”了一下,并且比较“艺术”而已。

赞美是高明的办事技巧。对有能力的人多加赞美,他为你办事会甘心情愿;凡事向前辈请教,不用你缴纳学费,便能使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教益;平时多关心下属,不失时机地给予赞扬和鼓励,就会使被动的服从成为主动的奉献……

拿破仑·希尔认为,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即使是用最普通最平常的语言夸奖别人,对于你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事,但对于别人来说,意义却非同凡响,它可以使别人愉悦,使别人振奋甚至可以因为这句话而改变自己的一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赞美是最大的慈善。

在卡耐基的沟通培训班上,有一位来自匹兹堡的学生,他叫比西奇。比西奇似乎显得特别的笨,在每个方面都似乎差人一等。因此,他感到很沮丧。他终于带着失望的心情来到卡耐基的办公室,对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我想退学。”

“为什么?”卡耐基奇怪地问。

“我……我感觉比别人笨多了,根本学不会您的教程。”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比西奇!”卡耐基说,“在我的感觉中,这半个月来你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个勤奋而又成功的学生。”

“真的是吗?”比西奇既惊喜又疑惑地问。

“真的是这样的!照这样发展,到毕业时,你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的,”卡耐基继续说,“在我小时候,人们都认为我是个笨孩子,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忧郁!后来,我摆脱了忧郁,同时也摆脱了‘笨’。你比我当年强多了!”

听了这番话后,比西奇内心深处升起了希望。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卡耐基的尽心指点,学完了全部教程,毕业成绩虽不是很优异,也足以让人刮目相看了。

比西奇毕业后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小小的肉联厂。不久后,卡耐基听说他的生意进展得不是很顺利,又及时写信鼓励和夸奖他说:“我觉得你办肉联厂的念头相当不错,这是个很有前途的机会,你一定会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巨大成功的。”

比西奇苦闷之际,收到卡耐基的信,深受鼓舞。他同时下定决心,为了不辜负老师的信赖,他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退缩。后来,比西奇成功地打开了局面,成为一位颇具实力的企业家。他对卡耐基的感激之情自然不用说了。

赞美之词能够将自己的善意迅速传达给对方,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每一个地方都有可赞美之人,每一个人都有可赞美之处,只要你乐意运用这种方法,你的“高帽子”可以灵活地戴到任何人头上。那么,你的人际关系将畅通无碍,无处不可得人之用。

泛泛的赞美固然让人欣喜,但如果再能看到对方的闪光点、对方的突出之处加以赞美,更能起到加倍的效果。所以,抓住一个人的独特之处来进行委婉的赞美,最能赢取人心,调节气氛。这要靠培养敏锐的观察、机智的应变能力才能达到的境界。

《红楼梦》中有这样的描述: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为官为宦,走仕途之路,贾宝玉大为反感,对着史湘云和袭人赞美黛玉道:“林姑娘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混账话!要是她说这些话,我早就和她生分了。”凑巧这时黛玉正好来到窗外,无意中听到这番话,使她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这之后,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赞美别人,不单单是甜言蜜语,而是根据对方的文化修养、性格、心理需求、所处背景、语言习惯乃至职业特点、个人经历等不同因素,恰如其分地赞美对方,要赞美对方的闪光点。

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因而特别的赞美比一般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年人总希望别人不忘他当年的业绩与雄风,同其交谈时,可多称赞他引以为豪的过去;对年轻人,不妨语气稍微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几点实例证明他的确能够前程似锦;对于经商的人,可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有地位的干部,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公正;对于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当然这一切要依据事实,切不可流于虚情假意与浮夸。

称赞的话如果用词不当,让对方听起来不像赞美,倒更像是贬低或侮辱。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事与愿违。所以在表扬或称赞他人时也要谨言慎行。注意措辞,尤其要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1)列举对方身上的优点或成绩时,不要举那些无足轻重的内容,比如向客户介绍自己的销售员时说他“很和气”或“纪律观念强”之类与推销工作无关的事。

(2)赞美中不可暗含对方的缺点。比如:“太好了,在屡次失败之后,你终于成功了一回!”

(3)最好不要以你曾经不相信对方能取得今日的成绩为由来称赞他。比如:“真想不到你居然能做成这件事”,或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你恐怕自己都没想到吧!”

总之,称赞别人时在用词上要再三斟酌,千万不要胡言乱语。

赞美的话不要钱,但值钱。法国作家安德列·莫洛亚说:“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真诚的赞美,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获得好人缘的有效方法。

把光环让给别人,快乐留给自己

每个人在付出了必要的劳动和热情之后,他们都渴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都期待着别人的赞许。一个低调的人往往会把别人最需要的东西慷慨地奉献出来,因为他们懂得为别人着想。赞许别人的实质,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和评价,而且是送给别人的最好礼物和报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笔暂时看不到利润的投资。能把光环让给别人表达的是我们的一片善心和好意,传递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你有意无意间与人形成的隔阂和摩擦。因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后汉时期,大将郭威曾被汉隐帝任命为两军招慰安抚命。郭威领兵平定以李守贞为首的三镇(河中、永兴、凤翔)割据后,回到了国都开封(当时叫大梁)。

次日,郭威入朝参拜汉隐帝。皇上对他十分满意,并进行了安慰,赐予金帛、衣服、玉带等一大堆的物品。郭威没有接受,反而一一加以推辞,他说道:“为臣自领命以来,仅仅攻克一座城池,有什么功劳可言呢!况且我又领兵在外,而镇守京城,供应所需,使前方不缺粮,这都是朝中大臣的功劳啊!”汉隐帝为此十分感动。后来,汉隐帝又提出加封郭威为地方藩镇,郭威还是不受:“宰相位在臣上,未曾分封藩镇,还有节度使也有功劳。”汉隐帝越发觉得郭威淡泊名利,十分难得,打算再赏赐他,郭威第三次推辞道:“运筹策划,出于朝廷;发兵供粮,来源藩镇;冲锋陷阵,出于将士,功独归臣,臣何以堪之!”

大将郭威没有居功自傲,反而将功名归于大家,这实在是低调处世的典范。这不仅免遭朝廷上下的嫉妒,而且在朝廷中留下了好名声。人际交往中的真诚不等于双方直接简单、毫无保留地相互袒露,它要求我们本着善意和理性,把那些真正有益于对方的东西系上美丽的红丝带送给对方。

人们都有这样的观点,我自己就是一切事物的中心,世界绕着我转。比如,我们把一次郊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拿给你看,你的眼睛首先往哪里看呢?当然是你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你最感兴趣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这并不是批评,只是一种实际情况,人对自己大凡都是如此。如果一味从你的观点来看,其他人的感觉会好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吸引他人注意力的心理需要,就好比自我中心意识的思想在发话:“快来看我啊,多么与众不同!我的故事比你的精彩。”心里的这个声音也许不会说出来,但心里却坚信着“我的成就就是比你的重要”。是啊,人人渴望自己被关注、被倾听、被景仰、被认为不同凡响,而且通常是跟另外一个人比较而言。这种意识驱使着我们经常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发言,以便将周围人注意的中心引到自己身上。想想看,这在无形中却败了别人的兴致,从而疏远了自己与他人,真是对谁都没有好处。

虽然我们积习一时难以根除,但想想拥有这种把光环让给他人的自信,将是多么令人愉快的好事,更何况做到这一点无需面对艰难困苦,你需要的只是勇气和毅力以及一点点谦虚而已。不要故弄玄虚:“你猜我今天干了什么?”静下心来认真地倾听,你只需要说:“这真棒!”或是“后来呢?”这就够了。这样,与你交谈的人更会感到和你谈得来。而且,你是听得如此专心,他会心生感激的。于是,你变得可爱起来,别人下次还愿找你聊,你越来越受欢迎了,因为你和蔼可亲、善解人意。

当你克服了爱抢风头的习惯时,你就会跳出需要别人关注的消极心态,转而拥有一种慷慨地把光环让给他人的自信。你不会因此而失去什么,相反,你的成熟美自然地昭示着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度,一种并不张扬的高度,你的内心就会升起一股奇妙的平静感。

把光环让给别人是一种低调处世的谋略。例如,一位领导能够把光环让给下属,那将成倍地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使下属更加尊敬他,更加努力地去工作。要尽量地把光环让给别人,你的心里也需要牢记下面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