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吴佩孚
2036000000045

第45章 吴佩孚着述精选(6)

唐末五代又废礼教,专谈政法,国祚亦不能久。宋太祖虽受周禅,究近于篡,其得国亦不光明。而亦能延至三百余年者,因太祖得国后,杯酒同释兵权,在洛阳大兴教育,实行孔孟之道。是时文人辈出,如四川三苏父子,周、邵、程、朱、韩、范、欧阳、富、司马等皆其卓者,真算得人者昌。及王安石当国,又专谈政治、变法律,内部不稳,金患乘之,虽有岳武穆、韩世忠、文天祥,竟不能救宋之亡。元人中国本一胡族,不谙礼教,然知亲祭孔孟,提倡礼教,延国近三百年。满清入关,又因明制倡礼教,延国二百六十余年,后虽亡国,并未亡族,结果甚好。礼教功效,可想而知。俄与清先后亡国,时间甚近,而俄之废皇,乃罹断头族诛之祸。综此以视,究其结果,孰优孰劣,可以概见。民国以来,提倡法制兼及物质科学固善,更能注重礼教,国际地位岂不驾乎世界之上。现在全球各国争学中国道德,力求中国学问,惟恐或后,而我国民反将固有之道德仁义,放弃不讲。假如外国得我国粹而更强大,我国岂不又要向外国学礼教么?希望国人对于孔孟书籍,多加注意才好。简言之,即此礼教两字。晰言之,就是三纲、五常、五伦、八德。三纲者,古人定的君为臣纲,民国认为君已废去,不应再讲君字,见解未免过拘。君者,顺也,臣者,群也。就是以我一人顺群众之心理,是谓君臣之意义。再就《尔雅》来说,林丞天地皇王后辟公侯皆训为君。林丞二字古书上多以形容民众。可征君之一字,只是形容主宰之意,并非帝王专有之名词。现在不说君臣,难道不论上下么?譬如校长教员级长等,均为学生之长上。故纲者,表率也。校长正,教员焉能不正?教员正,级长焉能不正?级长正,学生焉能不正?信能如是,全校能有不守规矩的么?又如社会上,一团总是正人君子,一团之团丁,能不尽职守么?一县有一好县长,一县能不受利益么?一省有一好省长,一省能不臻于治理么?一国有一好元首,全国能不达于富强么?所以君纲一正,在下的无不随之而正,就如立竿见影一样。父为子纲,为父者无不望子女之成材。欲望成材,父母须为之模范。如自己放荡嫖赌,欲其子女不传染岂可得乎?故父母一正,家庭断无不正者。夫为妻纲,作男子者,为女子领袖。现在自由恋爱,在未成夫妇时已属下贱,若已成夫妇,却均不顾自己的夫或妻,有外遇,总须看男子之领袖何如。故云:夫纲一正,家室内断无不正。今人多欲打倒家族主义,殊不知中国土地之广,人口之多,远胜各国,正恃此家族主义维系之力。《大学》云:“家齐而后国治”。家乃一国最小之单位,国为世界最大单位。中间阶级,又有社会各种单位,比家大比国小。各县又比地方社会稍大,各省又比各县大。孔子云:“执其两端”。故省称国家,即包举一切也。

治国之道,齐家为先,能齐家无不能治国者。家庭中大半是感情作用,以教化为主。治国恃政治,须继之以法,治家则否。是齐家之道,难于治国。

综上言之,三纲一正,五伦随之而正,必也。上下有义,父子有亲,兄弟和,夫妇顺,朋友信。新学说多与此相反,须知三纲即是纲领之意;伦即是伦纪之意,换言之,就是统系。统系就是纪纲,纲亦就是统系。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推而行之,为政以仁,必有益于民;立法以义,义断不致用权术手段。由此又推出八德。八德者,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也,简单以忠孝二字包括之。余所着《循分新书》,内容已详述之,兹不再赘述。

诸君根本着手办法,千万要注重忠孝二字。因孝者是本忠者是用。人人全能尽忠尽孝,何患天下不平?故孔子《孝经》、文昌《孝经》、《四书》、《五经》,讲孝处甚多。最扼要者,孝之中有两种可以办到:大孝第一是象贤。如家庭中有好父兄、好家教遵而行之,就是象贤。《中庸》云:“武王周公其大孝矣乎”。太王、王季、文王均能缵先人之绪,累代出孝子,遂为天子。故曰:“大德者必受命”。像这样家庭,是人生难能而可贵的。倘遇父母不慈,子女还能不孝么?第二是干蛊。《论语》云:“事父母几谏”。如舜之家,父顽母嚣弟傲,且时有杀舜之心,而舜能始终尽孝,卒化父母及弟俱成好人,以一匹夫而为天子。诸君欲讲大孝,必须注意研究象贤、干蛊,方能通天地、贯中外。古人云:“求忠臣与孝子之门”。故云:孝为忠之本,忠为孝之用也。

现在人人均说爱国,几成为口头禅,而不得实效者。果何故乎?均未研究孝之根本耳。诚能忠由孝出,才算真正爱国,倘以为有利于国,有益于民,不可顺应潮流,与人同污,必须砥柱中流,挽回乾坤,方算大忠。只要做到忠孝两字,可算顶天立地之男子。

周会一事,欧美各国教堂行之最偏。究其内容,不外诵经祈祷。我国学校中的周会,除却讲演修身科目以外,最好多多引证道德因果事实,以资警觉,则尽善矣。

英浯与国文今并论之,英文二十六字母,中国在伏羲前已有。其A至J十字,即天干甲至癸之十字,KL即是天干二字,M至X十二字,即地支之子亥十二字,YZ二字即地支二宇,俱是当时一种符号。嗣后中国文字,变简为繁,其本原遂无人论及。字母既是中国古字,何以又到外国呢?昔因各国人少,开辟较迟,中国人一部分西迁时,带到欧西去的。至今考古家发现欧美许多古迹,是与中国古代相同的,可资证明。厥后中国仓颉造字,嫌二十六字母太少,不足应用,乃将原有谐声、假借、转注三书,重添象形、指事、会意三书,合为六书,于是文字始备。今各国争学中国文字,兴趣转浓,我想若干年后中国文字必将普遍全球。算学初步,加减乘除,甚易明了,至命分积分,逐渐繁难,故有代数之发明,几何三角推算弧角度数,其用溥传于世,利赖无穷。西方数学之研究、发明固已深邃,但数字之根尚未寻得。其真根源泉,乃出自中国《河图》、《洛书》。谓予不信,曷起而详研之。

西方物质科学,固已有惊人之发达,但吾国物质科学发达远在西方各国之上。今之飞机汽车似属外国发达,殊不知中国伏羲时代,有奇肱氏者,曾造飞车。春秋时公输子,又造飞鸢,岂非发明飞机的先祖么?三国孔明又造木牛流马,岂非发明汽车的先祖么?外人使用机器,马力速度绝大,不过利用汽油电力,研究锐进而已。我国人利心较薄,不肯用智,故只知因陋就简,不知精益求精。自居发明家,而未能改良,是亦国家未能提倡奖进之过耳。

步兵操典,发挥虽多,至要之点,可以数语括之。如操场运动,《书经?牧誓篇》:“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即行进、停止诸动作是也。野外运动,“不愆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即跑步、立定诸动作是也。至与变换方向,如《吴子兵法》所载,左则右之,前则后之,跪则起之,行则止之,分则合之,结则解之。即今左转、右转、后转及起伏散合诸动作是也。倘能详求领会,不啻读一部典范令矣。

史、地两门,昨在女校讲过,想已见之,兹不另赘。

图画中外不同。国画重精神,不求形似;西画讲形似,多重规矩。若中国木石工人建筑上作图,亦用规矩。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各国画法,日本颇与中国相近。总之,各有擅长,未可偏废。

体育现时所讲求之体操、柔软操、器械、武术等运动,固可强身助育,但系外表精神,究觉外强中干,我幼年都会习过。但我今年近六旬,而精神不衰,能忍苦耐劳者,不尽在此。乃加以内功相辅而行,其益无穷。诸君年方幼稚,恐未明乎此,今简单说一说。人当十五六岁以后,躯干多半长大,这是何理?诸君没看见月亮,从初三日起,长至十五而圆。若论吾人,则当初生之时,即已带有一个数的元气。每长一岁,增一个数,增至十五岁,时成十六个数。此数一满,身体即已长大,但未完全健强。故古人制定结婚年龄,男子三十而娶,因男属阳,结婚后发育渐减,消耗转多,不得不留十五年的余裕,使之充分发育也。所以古时普通年龄,往往达百岁以上。而现今十余岁即已成婚,其夫妇爱情较浓者,年未三十而咯血,羸弱不堪,甚至夭殇。古今相较,其理至明。又有虽非早婚,至壮年则好勇斗狠。傲慢一长,他人必群起而攻之,倘被创击,身体必致毁伤,虽有体育,用不得当,反有损矣。又有年已衰老,独复劳心劳神与家计之顾虑,后事之安排,不自修德养福,是亦戕生之流耳。故孔子云:“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明乎此,则体育之能事,尽于是矣。

射击一科,吾国古时已有乡射之礼,非独军人独知独能。我以为学校中每年例行几次竞射,可以增高礼让,消减竞争之心。《论语》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今日注重军国民教育一科,必不可少。射击之法,必也心正、身正、气平。心正则不贪,身正易命中,气平则气沉下腹,臂自稳定,命中必确。

音乐自古重之。大乐与天地同和,《诗经》有正音、淫声之别,如“桑间”、“濮上”,乃亡国淫声。近与京津沪汉等处多闻之。吾国社会紊乱,实由与此。制乐要道,宜本乎礼义廉耻。发为歌咏,其功效能感通神明。如遇旱潦,能使风调雨顺。故《诗经》上有宴祭婚丧等章,可参考之。今日抄送诸君孝双亲、重师尊两篇文章,希望诸君谱而歌之。篇幅虽长,可分八句为一番,音勿过缓。

现在吾国在野名流甚多,每每精神不能贯彻社会,因多半无根本着落。我对礼教身体力行,时常以劝勉国人。故足迹所至,妇孺皆知。诸君研究科学之外,宜于忠孝要道,三致意焉。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则忠孝可以偏行于中国,偏行于世界,其造福与社会不其伟乎!

今天所讲虽多,重要之点全在忠孝。凡事能本忠孝做去,则可造成完人。诸君散学回家之时,须当习出告反面,冬温夏清,侍膳问安,晨昏定省之礼,尤应行之有恒。能本乎此,则足以言家庭天伦之乐矣。此乃孝之初步。盼诸君身体力行,以臻与大孝至孝之境。修齐治平先重亲亲。成圣成贤,概基与是。诸君共勉之。

二十年夏在四川广安县吴氏宗祠欢迎会讲演词

中国人口之繁,比诸世界各国,多至数倍,全仗家族制度维持之功。而外国多不讲家庭主义,故设种种方法增加人口率,终不可得。是家族制之关系国家盛衰至重。兹姑就吴氏之族言之,按吴氏原泰伯之后,泰伯乃太王之子。太王有三子,长即泰伯,次仲雍,次王季。三子各传支派,惟王季之子为文王,名姬昌,生而灵异,天姿卓越,迈驾乎诸兄弟上。因太王爱其孙姬昌,欲令其继承基业,既欲文王承统,必先传之王季,而季又非长子。太王虽有此意,而未出诸口,时泰伯、仲雍均仰体意旨,不仅太王爱其孙,即泰伯仲雍之爱侄,较自爱其子独切。及太王患病,泰伯仲雍借采药至吴国。(吴为今之江苏省地)乃入吴籍,断发文身。(今中国人人外国籍亦然)及太王去世,国人无能为继者。长子次子久已去国,国人公义,推王季为君。泰伯仲雍闻父死丧回国,治丧毕,王季不肯擅君位,送印绶与泰伯。泰伯不肯受,二送仍不受,三送终却之。故《论语》曰:“泰伯其可为至德也已,三以天下让”。夫让至于三,古之常礼,再多让,则近于伪。何以要加天下字样?纣王无道,武王伐之,而有天下。若泰伯承继君位,是伐纣而有天下者,必泰伯之后也。故云“以天下让”。迨泰伯治丧回吴,吴人尊敬之,遂推为吴君。传至春秋时,有吴子诸樊兄弟四人,最少者为季札。季札最贤,乃让国与季札,希望兴吴继周。让本好事,惜吴子诸樊之让,不免他人起觊觎之心。此心一生,故有后患。季札本春秋之贤者,借故适鲁。此时季札已看出,其侄吴公子光,权利薰心,王僚贪心甚重,倘继传下去,必不能保持长久。结果吴公子光则刺杀王僚而代其位。

至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所灭,其时越王勾践戒其军队不准冒犯延陵氏之族。有此二让,故吴氏之族绵延遍全国。由此看来,家族制之关于国之盛衰甚重。欲保持家族之永久,必有一定之方法:第一奉祖先,因我们的精神,世世祖传有统系的,身体由父精母血递嬗而来,故必须奉祖先。但其奉敬法,有贫富贵贱之别。古时天子有七庙,诸侯有五庙,大夫有一庙,士庶人则无庙。我们既有宗会,应请祖宗主位于宗祠,岁时奉祀。但家中亦须供奉,如岁时上祭扫墓,均不可缺,即不时做一新鲜饭菜,得一新鲜果蔬,未吃以前均应敬谨供献。万不可顺应潮流,他人不要祖宗,我们还能不供祖先么?能做到这一层,就是慎终追远之义。

第二孝双亲。我们是父母遗体,父母比天地。昔人有人庙拜佛,僧人告以不必远求佛,汝家已有两尊活佛,活佛乃父母。即在家敬父母,何必远求佛之谓也。为孝之道,即小康之家,对于父母晨昏定省、冬温夏清、出告人面、侍膳问安,均应持之有恒。如至贫苦家庭,或不能完全做到,就是代亲分劳,亦可算孝。男子如此,女子亦应如此。女子家教既好,出嫁后就可孝翁姑。男子能尽孝,以后娶妇,亦必同受感化,相夫尽孝。中等家庭,凡父母有所希望的,子女能为办到,就是大孝养志。孝为人之根本。能做到几分就可通神明,感天地。故云孝为百行之原。

第三睦宗族。宗族之间,必须和睦。今人不但宗族不睦,并手足亦多不和,倘能睦宗族,一遇婚丧诸事来帮忙的人就很多了。有贫苦之家,无教育能力、衣食生活者,宗族中宜设法救济之,至为重要。

第四和乡邻。譬如我们同族团结既大,乡邻或有不愤之心,宗会团体,皆应加以优遇,如出人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等是也。

第五爱兄弟。兄弟有同姓兄弟,同胞兄弟之别,爱必先从同胞兄弟入手,乃为真挚之爱。如从同姓爱起,是不分亲疏,近与作伪。同姓兄弟之爱,幼时如何,至老不改,是为真爱。

第六别夫妇。今社会国家如何,先不必问。我们的家庭教育,务须注重,不可迎合不好的潮流。夫妇乃万化之原,有天地乃有男女,有男女乃有夫妇,有夫妇乃有子女。倘夫妇不正,设或外人有云,我的父母不正,我之感想当如何?欲留体面于子女,则己身夫妇必正。夫妇一正,天地万物无不正。古人云:“欲治国,先从风俗着手”。风俗不正,去禽兽几希?今大概言之,请诸位将来在宗祠开会时,详为解释可也。

教子孙之法,有根本教育,有应用教育。根本之法为何?即胎教兴家教。细言之,又有胎前教育。今不多比,即以两人比较之。如文王之后妃。《诗经?关睢》一篇,第一章: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乃旁人希望之词,至第二章: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优哉,辗转反侧。乃文王见后妃后思慕之意也。其第三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苌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乃文王亲迎后妃及亲迎后之时。观此未亲迎之前,则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初非自由之谓也。婚礼既正,后妃又知夫妇之道,故胎教必好。何谓胎教?即在怀胎时,女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笑不苟笑,言不苟出。既生好子女,又加以家庭教育,孝悌是也。孟子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再说孔子父叔梁屹,为邹邑大夫,虽有长子,却有疾病,恐误后嗣,故续娶颜氏,乃祷于尼山,而生孔子,胎教与家教都好,自不待言。我们家庭对于子孙,总须注重胎教家教。一俟国是定后,教育良善,然后再入国学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