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吴佩孚
2036000000025

第25章 含恨惨死(2)

下午五时大殓,有吴佩孚的亲属好友参加。棺是金丝老楠木原料,板约有尺厚,紫色,系华北第一大棺,是万益祥木厂出品,原价一万一千元。木厂老板说:“我一生仰慕吴大帅有关、岳之风,此大棺只收七千五百元工本费,以表钦佩之意。”当大殓时先将棺木停放堂内正中,将遗体放棺中,遗体遵吴佩孚遗嘱,着道装蓝道袍,沿金边青大沿道帽,上盖红色经帔,有“西方导引”四字。遵遗嘱,殉殓之物仅放一生所得的勋章,及入道教会中所得的纪念章,并放包金制钱八枚。最后,家属亲友与吴佩孚遗体告别。张佩兰放声痛哭,子女等纷纷呼唤,声音绝惨,吴佩孚的部下和多年的子弟兵及下属亲友等,皆泪下不止。

灵前的供桌上,供着吴佩孚的遗像,前边陈列着用茉莉花及松枝编成的“西方正路”四个字;另外有鲜果等供品。6日送三,5时许,家祭后在僧道引磐声中,出发送三。列队而行的有清音乐鼓乐、警察局乐队、雍和宫喇嘛、东岳庙道士、拈花寺僧人、白云观道士、岫云寺禅僧。继后是各方代表二千余人,吴佩孚旧日僚属均穿孝服白冠,随众而行。再后为尼僧及乐队,最后是孝子及女宾。路线出什锦花园胡同东口、沿东四北大街南,至神路街口,沿途有警察、宪兵随行护卫,送至拈花寺。

上海《申报》发表社评题为《悼吴佩孚将军》。社评写道:“读圣贤之书,治军旅之学:生逢乱世亦尝叱宅风云,身陷重围则能砥砺节操;以孤臣孽子之资,在路末途穷之日,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群魔侵寻而独秉正气,奸邪交逼而忠贞自持;此史乘所罕见,亦当代无其俦,是可以昭垂百世,彪柄千古,吴子玉将军诚死而永不死者也。平津沦陷,吴将军在平,杜门谢客,日人谋致为己用,吴将军却之;当时日人气盛而欲奢,以为囊括神州,易如反掌,不得吴将军,尽得降将军,遂置之。其后,日人知军事侵略不足以竟全功,乃多方罗致鹰犬,俾为爪牙;尤愿得威仪声望素着者,甘为傀儡,代为号召。彼知吴将军之历史,而不知中国之历史;彼知吴将军之威仪声望,而不知吴将军固孕育于中国五千年文化之下,固中国文化传统之典型人物也。遂以吴将军为合选;甘言厚币之无效,威胁之,威胁之无效,敬礼有加,诐辞杂陈:许之以练兵,奉之以专权,吁之以‘救民救国,救吾东亚’,吴将军辄笑却之,尝坦然答日方某说客曰:‘先撤兵,中国的事交给蒋介石……’……吴将军于二日前,即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四日……在北平逝世,实为中外所极震悼。我人诚不知国民政府将何以表扬之,中国人土将何以纪念之。”

吴佩孚去世,重庆国民政府各军政首脑纷纷发出唁电。

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

北平吴子玉先生家属礼鉴:顷闻子玉先生因患牙疾,竟致不起,噩耗传来,殊深怆悼。溯自寇患恁陵,于兹八载。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虽暴敌肆其诱胁,群奸竭其簧鼓,迄复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钦崇,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作励兆民,流芳万古。除请政府优颁饰终令典,以彰明德外,务请善体遗志,节哀顺变,藉襄大事,至所企盼,中正鱼。

行政院长孔祥熙:

北平吴子玉先生家属礼鉴:子玉先生,英风劲节,薄海同钦,噩耗惊传,怆怀实切,特此电唁,尚望节哀,孔祥熙鱼院总申。

监察院长于右任:

北平吴子玉将军家属礼鉴:子玉先生临大节而不可夺,虽百世称矣。兹闻偶撄微疾,遽归道山,噩耗传来,惊悼殊深。特电致唁。并希节哀。于右任鱼。

外交部长王宠惠:

北平吴子玉先生家属礼鉴:子王先生身际艰虞,克完大节,不挠不屈,民族楷模。顷闻偶染微疴,遽辞尘浊,燕云北望,感怆弥深,谨致唁词,敬析节哀顺变为祷。王宠惠。

军政部长何应钦:

北平吴子玉先生家属礼鉴:闻子玉先生昨夜仙逝,何胜惊悼,子玉先生,陷身敌区,而大节凛然,数年如一日,洵足为我国军人楷模,乃偶以微疾,遽归道山,噩耗传来,倍增凄怆,尚望夫人顺变节哀,妥营丧葬,特电驰唁,并候礼祺。何应钦微。

中国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张群:

北平吴子玉先生家属礼鉴:子玉先生宏猷硕望,惊传溘逝,遐迩痛惜,尚祈体承遗志,勉襄大事为荷,谨电布唁。张群鱼。

孙科:

北平吴子玉先生家属礼鉴:国难方殷,将星遽陨,远传噩耗,怆悼同情,诸祈节哀顺变,勉襄大事而慰英灵,是为盼祷。

孙科阳印

教育部长陈立夫:

北平吴子玉先生家属礼鉴:子玉先生高风峻节,百世可师,虽处艰虞,四海同悲,北望燕云,敬致吊唁。陈立夫叩阳。

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在军中惊悉吴子玉将军在平逝世,甚怆惋,除汇赙仪金五千元外,并电其家属致唁。

1939年12月28日,山东旅陕同乡会,以已故上将吴佩孚大节凛然,遐尔钦仰,噩耗传来,同深悲悼,特于28日下午四时举行公祭,到会各界代表及同乡千余人。蒋介石送挽联曰:“三呼渡河,宗泽壮心原未已,一歌见志,文山正气自常存。”程潜派晏勋甫、沈鸿烈派李况松代表致祭,同乡方面由彭昭贤、丁履进等领导公祭。

1940年1月21日,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及民众团体为吴佩孚举行追悼大会,追悼会在重庆银行公会大礼堂举行。蒋介石、丁惟汾、于右任、孔祥熙、叶楚伧、朱家骅、何应钦、陈立夫、洪友兰、吴稚晖、邵力子及各机关团体代表二百余人出席。会场四壁遍悬各机关团体及友好所赠的挽联,吴佩孚遗像前更是满置各长官所送的花圈。追悼大会由国民党中央常委丁惟汾主持,领导行礼并送花圈,宣读中国国民党执监委员会公祭文:

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一月廿一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敬以香花黍醴致祭于吴子玉先生之灵日:呜呼,东鲁之英,纪耽儒术,壮起治兵,南塘束伍,赫赫令名,志存尊攘,为国干城,淡泊辞荣,艾年释甲,诗书自娱,禽鱼相狎,谢传围綦,忠爱天成,流风斯洽,临廉关岳,熟习春秋,大防必谨,正义是求,敌国外患,一忾同仇,时出高论,每抒远猷,抗战以还,劲节弥着,虽有蜉蝣,曷撼大树,实望田文,说于秦锢,不吊昊天,溘先朝露,良图永息,道路所悲,惟兹正气,百世可师,侵地待复,魂魄焉依,寄哀遥奠,缅想英姿,尚飨。

蒋介石祭文:

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一月廿一日,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中正,敬以香花清酌致祭于子玉先生之灵曰:呜呼,陶林风邈,曾在土乾,五十余载,恬嬉偷安,韬钤寡讲,戎政孰娴,将才将德,兼具尤难,翳维先生,远慕关岳,砥砺廉隅,持躬慎悫,部勒谨严,临淮最卓,微言大义,夙昔钻研,出处之际,审择靡愆,为民为国,荣利可蠲,舆人讴诵,夫岂偶然,子瑜神交,春明倾盖,欢若平生,轻裘缓带,其气冲宵,其言正大,谓兹砥柱,中流攸赖,姜桂之性,老而弥芳,身处危境,心系中央,无屈威武,屡斥鸱张,苦心支持,艰险备尝,国步未平,方资雄略,胡不然遗,停云遥落,陈迹难寻,清言如昨,还我山河,九京可作,尚飨。

孔祥熙祭文:

呜呼!人能宏道,非道宏人,沉沦末劫,孰登其真,卫道崇儒,和人倡万,不有疾风,劲节奚见,赫赫吴公,允武允文,嘘气塞天,上薄浮云,手握韬钤,取威定霸,虎视中原,喑鸣叱咤,役驱风雨,嗡虚雷霆,玄女之诀,握奇之经,孙吴穰苴,以逮壮缪,说礼敦诗,是式是鹄,糅综诸教,贤圣佛山,世则易效,寞漠者天,天不可知,惟数可识,着龟十筮,各者厥职,出天入人,以释春秋,服杜却步,藐焉绝俦,酒酣弄笔,龙虎卧跳,黄河高吟,掷笔大笑,我之识君,共和初年,横议蜂起,倒乾翻坤,世变日嗟,颓流莫塞,非张圣教,国将不国,声气应求,俊彦偕来,以督以董,伟哉瑰才,威毅之容,刚方之气,执手笑言,岸然伟异,深膑孤嗟,孰振衰微,干城吾道,君其庶几,君顾寰宇,多否少可,先圣胃胤,不鄙谓我,而燕而洛,合会不常,君之威名,荡震八方,海波沸腾,岛夷跋浪,蠢兹鲸鲵,乘潮而上,横吞狂噬,毒痛黄图,吁我族姓,万骨其枯,皇皇幽都,寇仇窟宅,嘘毒潜吹,万怪皇惑,公老北居,欲劫其名,以为徽帜,以收豪英,譬说百端,惟利之诱,君日圣学,义不污垢,兵卫盛陈,以威迫之,公曰立节,甘死若饴,支柱万艰,郁蟠孤愤,夷夏严防,麟径之蕴,朔南间阂,讹方朋兴,我独谓君,秉节犹恒,折此群凶,恃其正义,挥斤有余,告我无虑,寄书遣我,墨沈犹新,奈何微疾,贼我天民,精爽式恁,道教来坠,所学平生,允矣无愧,为天下恸,兼哭其私,九天莽荡,灵其安之,尚飨。

吴佩孚生前友好送挽联、挽诗、词甚多,选录几联:

杨圻:

本色是书生,未见太平难瞑目;

大名垂宇宙,长留正气在人间。

曾琦:

晚节喜能全,忆当年横槊赋诗,直欲戎衣成霜业;

诤言曾见纳,痛此日盖棺定论,犹恁正气表孤忠。

刘泗英:

志在春秋,隐公以还悲绝笔;

心存揖让,秦伯而后惜斯人。

吴佩孚死后,日本东京大学一位教授赴北平亲自吊唁。他抵达北平时吴佩孚的丧事已过,便将挽联亲交张佩兰,其词日:“败师不入外租界;正谊羞登傀儡场。”公正、含蓄刻画了吴佩孚晚年的言行。

直到1945年“8?15”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认为:“故吴上将军佩孚,于沦陷期间,忠贞不屈,大节凛然,为国殒殁。为表彰忠烈,追赠陆军一级上将衔”,并以“故旧袍泽”和“平市各界”的名义发起公葬。1945年12月9日后,以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为首组成“蓬莱吴上将军营葬委员会”,并在《华北日报》、《世界日报》、《北平时报》、《北平新报》等均刊出启事:订于12月15日下午1时至3时在拈花寺公祭,16日安葬于玉泉山西麓。

11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乘飞机抵达北平,孔祥熙、李宗仁及北平市长何思源等到机场迎接。孔祥熙、李宗仁等在怀仁堂向蒋介石报告了对吴佩孚公葬的安排。蒋介石点头同意,当即拿起粗红铅笔批示:营葬经费法币5000万元。蒋介石又向何思源说:“何市长,你代我恭读祭文!”

贵州省主席杨森知道公葬吴佩孚的日程安排后,特乘飞机赶到北平,参加他的老上司吴佩孚的葬礼。

12月15日这天正是星期日,到拈花寺参加公祭的人很多。拈花寺的东院是停放吴佩孚灵柩的地方。拈花寺门口照例摆了大鼓锣架,还有穿一色新军装的士兵在门口站岗。等来祭者的汽车在门口一停,营葬委员会的礼宾人员立即将来宾迎至礼宾处,送上一朵红黄两色的菊花,下边缀以黄色绸条。拈花寺二门以内,甬道两旁,竖着北平各界给吴佩孚送的大型锦旗、锦寺标、万民旗伞等及其花圈、挽联。

吴佩孚的灵柩放在北殿正中,因他生前信佛,所以灵柩上扣着一个黄色的棺罩,上面绣满了带有莲花座的佛字。大殿前搭了三门式的大型牌楼,正中挂着一块布制正楷字的大匾,上书“正气常存”,上款是“吴上将军千古”,下款是“蒋中正”。

下午1时后,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一行及吴佩孚的旧部、友好杨森等,均陆续莅临致祭。下午2时,何思源市长代表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来到灵堂,他首先恭敬地上香行礼,然后展读《蒋主席祭文》:

蓬莱古都,实生异人,蜚声中外,良非无因,溯公少时,肄业黉序,学剑学书,允文允武,四方多故,慨然澄清,请缨投笔,久典甲兵,归隐旧京,功成身退,书画怡情,遵时养晦,天祸中国,日寇侵凌,偶撄牙疾,遂殒大星,不为势屈,不为利诱,又节坚贞,询堪不朽,玉泉山侧,瘗公之灵,穹宫幽邃,万古长扃,尚飨。

16日,为吴佩孚公葬之期,上午10时许,从拈花寺起灵,灵柩抬经八道弯至武庙前,即在鼓楼西大街抬上载重汽车。灵柩上扎上了松柏枝的棺罩,正面悬挂着吴佩孚的遗像。另一辆挂着蒋介石的“正气常存”匾额和国民政府褒扬令。后面便是张佩兰、吴道时、营葬委员会成员及蒋介石代表、北平市长何思源等人的送葬车。车队,行经鼓楼、鼓楼东大街、交道口、王府井大街、东西长安街、西单、西四、新街口,出西直门,下午2时到达墓地——王泉山的西麓。下葬后,举行祭礼,由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主祭,何思源、吴铸人陪祭。李宗仁、吴铸人分别致词。2时半礼成。

一代枭雄吴佩孚,从一介书生秀才,弃文从武,横刀戎马数十载,身经百战,威震八方,达到辉煌极顶,又被跌入低谷深渊,历经人生沧桑辛酸;晚年清贫淡泊,失败不屈,保持中华民族的正气和骨气,在生命终结时划上闪光的亮点。功罪是非留与世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