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着眼于把研究生德育绩效的现状、提升途径及其评价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与思考内容。这一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考察和研究作为德育成绩与结果的绩效,还要考察和研究作为德育过程的绩效。为什么要把绩效及其评价作为研究生德育研究的内容,为什么应当从绩效的角度来讨论研究生德育活动呢?这是本课题首先想要回答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两大主旋律。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视为当务之急。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各种竞争实际上是智力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必然在这场竞争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在注重研究生“智育”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德育”,二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德育为教育之本、人才之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目前在校约100万名研究生,在今后的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里,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所以党和人民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并要求他们不仅要大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只有这样,研究生才能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亿万人民的事业中施展才华,实现远大抱负;“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以及高等学校,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进展。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局面,更为研究生思想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2004】”)。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若干指导性意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应该说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下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这个文件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的殷切希望。而在这个文件中,明确把研究生列为大学生的一部分,这也是第一次。文件体现了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在全社会营造出了,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气氛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从总体上看,当前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广大研究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思想主流积极向上。与此同时,必须看到,与党和国家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要求以及研究生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相比,部分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还存在明显差距。同时,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对研究生思想的冲击和影响也不可低估。有的理想、信念动摇,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信心不足,一些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学术观点和倾向不健康;有的社会责任感差,思想境界不高,过分看重和追逐个人利益;有的精神空虚,在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中寻找寄托;还有的不注意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缺乏艰苦奋斗、脚踏实地、为攀登科学高峰献身事业的精神,等等。而且,目前在高校中相对本科生的德育工作,研究生德育的基础性工作相对滞后。这些情况充分表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和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那么,如何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呢?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说到底,就是提高德育绩效。绩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概念,是评价一切活动的有效尺度和客观标准。绩效一词源于英文中的performance,原意是性能、能力、成绩、工作成果等。在西方心理学中绩效则是指与内在心理相对的外部行为表现。近年来,经济管理领域中广泛采用绩效这一概念表示工作业绩、效益,它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谋求和提高绩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无论是教育科研工作,还是生产工作,乃至各行各研究生德育也应如此。为此,我把绩效理念引人研究生德育,称之为研究生德育绩效。只有德育绩效提高了,研究生德育工作才能真正被人重视,进一步得到加强,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把“绩效”引入研究生德育工作中,树立研究生德育绩效理念,构建以德育绩效为中心的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价体系,以德育绩效的高低来衡量德育工作的成效,对于实现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德育工作的大投入、低产出即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引入德育绩效理念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要重视投人合理性问题。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德育内容的有效转化,即通过研究生德育工作,研究生能接受教育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道德品质和实践行为,成为“四有”新人。然而,现实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使研究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具有复杂性与主体性的特点,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对于作为教育对象的研究生来说,接受教育内容与否,关键是看德育内容是否契合实际,即能否解决研究生思想上的困惑。对德育工作来说,大量投入,成效却不明显,即低效益,这就需要研究和反思在德育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思考德育投入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是针对研究生思想认识的实际。只有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才能产生预期的德育实效。总之,引入绩效理念,是为了从经济管理层面上对当代研究生德育进行认识、研究和实践,增强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其目的就是从理论上,从研究生德育与绩效提升的关系上,探讨当代研究生德育发展的规律,推动研究生德育现代化。
新时期社会环境和研究生思想特点的变化,向研究生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研究生德育的绩效,改进和更新研究生德育的方法、寻找新的途径便成为当务之急。而我们只有认清今后一个时期内培养的研究生将面对什么样的世界格局和国内环境,将迎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将经受什么样的考验和磨练:认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生的成长规律和新的特点,正确把握研究生健康成长的主、客观需要;只有对研究生德育绩效的影响因素做出实事求是的全面分析,并做出恰当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从而更好地提高研究生德育的绩效。而据我所知.德育理论界目前对这方面系统的研究几乎没有。有鉴于此,我考虑以“研究生德育绩效研究及其评价”作为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全面总结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德育活动取得成效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生德育绩效及其评价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当前德育界的重要课题,意义重大。
从理论上讲,这一研究有助于扩展研究生德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构筑更加完善的研究生德育理论体系。研究生德育绩效研究是研究生德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过去,我们的研究生德育理论与实践,要么追求德育活动的立竿见影,把德育当做包治百病的“速效药”,舍本逐末,忽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其他方面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长期培养;要么过于重过程轻目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追求场面的轰轰烈烈,偏重有形的工作量投入,看重篇数、字数、页数、次数、人数、天数,以为有了工作量就有了德育活动效益,没有足够重视其真正绩效,以至于出现过分强调德育活动数量的片面倾向。这种思维定势往往陷入形而上学的简单化,思考问题、开展活动容易走极端,使人们对研究生德育产生了诸多误解。因此,研究生德育的研究必须重视绩效及其评价的研究。
从实践上讲,这一研究有利于提升研究生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前,我国处于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情况,研究生德育要真正发挥作用,就要从绩效出发,帮助人们尽快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放与竞争、效益与效率、科技与人才、民主与法制等观念。同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还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研究生消除理论上的不理解,观念上的不适应,心理上的不平衡。人们在各项实践活动中,都要增强绩效意识。每一项决策、每一项措施,都必须考虑它的结果,它所带来的绩效。因此,在研究生德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要紧紧围绕德育目标,自觉追求最佳绩效。我们的研究生德育工作,如果能把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提高绩效上,并自始至终抓住提高绩效这个中心,那么,我们的研究生德育工作将会提高到新的水平。
此外,由于我从事研究生学生工作多年,对研究生德育工作有一些切身的感受,深感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复杂与艰辛,以及研究生德育科研的缺乏,从而结合工作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研究。然而研究生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不可能在这一课题中面面俱到,于是我选择德育绩效作为切入点,试图从一个方面对研究生德育作一个比较系统的分析。
虽然我现在做的工作还显粗糙,但有一些是别人所未及的:我将管理科学的“绩效及其评价”方法引入研究生德育,并对研究生思想道德现状作了调查研究;对研究生德育绩效弱化及其成因、对研究生德育绩效评价模式作了探索。希望这一学习性的研究与写作,能厘清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德育理论研究。并为研究生德育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