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绩效与评价:研究生德育探究
20355800000019

第19章 研究生德育绩效现状(3)

曲折”;27.7%的研究生选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长期并存,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6.6%的研究生选择“社会主义理论已经过时了,不再有什么号召力了”;20.0%的研究生选择“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无所谓”;4.8%的研究生选择“其他”。有些研究生说起远大理想,似乎非常生疏、遥远,不屑一顾,而对于谋取好职业的要求逐步提高。前面关于就业观的调查也表明,研究生们最希望去的工作单位是三资企业和党政机关,而国家最需要研究生的部门如国有企业及科研单位相对缺乏吸引力。这反映研究生职业理想现实化,高层理想淡化。

在信念方面,有些研究生尚未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能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能用辩证的、全面的和历史的方法去看待当前的社会现实。研究生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但入党动机多元化,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信仰共产主义的减少,而为了“谋取好职业而增加竞争力”和“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动机增多。根据调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看法是:只有28.7%的研究生认为,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的科学理论;有18.8%的研究生则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不再有什么号召力了。因此,必须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取向倾斜

调查表明,一研究生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价值取向倾斜,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对我是否有利”,崇尚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在涉及到如何处理集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时,广大研究生的选择是这样的:“把集体利益放在优先于个人利益的位置”只占5.0%;“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兼顾二者的利益”占53.6%;“二者冲突时,为了集体利益自觉的放弃个人利益”的占28.9%;“二者不可能兼顾,根据情况决定自己的取舍”占12.5%。上述情况很值得我们深思。它表明部分研究生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缺乏团体协作意识。由于研究生所学的专业不同,集体活动也较少,均处于相对分散、以个人为主的状态,部分研究生身上逐渐滋生了严重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缺少团体协作的意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这部分人可以不惜损害同学和集体的利益,在学习上搞相互封锁,自我感觉良好,彼此看不起等等。此外,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以往道德教育中的集体主义、大公无私的伦理思想受到强烈冲击,并使这种说教在讲究独立人格、强调通过竞争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越来越多的研究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志为国、服务大众等集体主义思想也逐渐淡化。

◆道德意识淡薄

一是基础道德意识淡薄。主要包括:(1)诚信缺失。诚实守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古人云:“言而有信,君子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倡导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不少如“千金一诺”的美谈佳话。然而近年来,弄虚作假的风气在社会上弥漫,这股风气也弥漫到了大学校园,当代研究生在诚信方面表现出的缺失情况,足以引起德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以“还贷”为例,据统计,现在研究生贷款到期还款的违约率约10.0%,虽然低于本科生的20.0%,但在诚信方面仍暴露出很大的问题。此外,研究生考试作弊、伪造和修改实验数据、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一稿多投或多发、恶意拖欠学费、制造虚假履历……研究生诚信危机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这就给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2)婚恋道德的责任感不强。已婚同学之间,已婚同学与未婚同学之间关系暧昧,考上研究生后就抛弃结发妻子的屡见不鲜。一项关于研究生的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恋态度的调查显示,该群体对婚前性行为十分宽容,认为无可非议的占18.9%,认为可以理解的占55.2%,二者相加为74.1%。再加上那些认为“说不清楚”的,足有80%以上的人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和宽容态度。二是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一些研究生对于不讲文明卫生,教室、校园和宿舍内随地吐痰,乱丢纸屑、瓜壳和烟蒂,在课桌椅上乱画,随意损坏公共财物,上课迟到、早退和缺席,就餐不遵守排队秩序任意插队,极少数人代替他人参加某些重大考试(如国家英语过级考试。甚至有极个别人曾代他人高考)等等。不以为然,对于教室、过道上的“长明灯”,宿舍、餐厅里的“长流水”视而不见等。上述情况都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研究生心理健康是其成才的重要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但前面的调查结果已经显示,有65.6%的研究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最主要的是焦虑、抑郁、封闭。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一定的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等,有很多研究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有关研究结果也显示,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人际关系等几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强迫症、焦虑、恐怖都是以焦虑为基本特征的,这极可能与研究生的压力有关。以经济压力为例,调查显示,27.0%的研究生认为“压力很大”,45.9%的研究生认为“压力较大”,25.0%的研究生认为“压力一般”,只有1.2%的研究生认为“没有压力”。在科研、婚恋、就业和经济等负担交互作用下,部分研究生身负沉重的心理压力。近年来,研究生因为心理健康原因而引发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日趋增多。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毕业环节中的挫折,二是恋爱上的挫折,三是人际关系。这些问题,轻则影响研究生的生活、学习,重则导致自杀和杀人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几乎每所高校每年都有因为心理问题而自杀或杀人的恶性事件。2004年2月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一案的发生,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根据此案初步审查结果,马加爵残杀四位同学的主要动机是报复泄愤,因为他们冤枉他在打牌中作弊。为这么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居然对同窗四年的同学动了杀机,真让人不寒而栗。马加爵案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此案引发的有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却远没有结束。目前,研究生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决不亚于本科生,它有害于工作、生活和学习,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研究生德育绩效弱化的特征

德育绩效弱化是指由于德育活动不能起到指导、解惑、规约社会现实的作用,特别在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规范其行为上不能表现出相当的正向结果,从而使人们德育本身存在的价值、作用产生疑问,否认其在社会结构中应有地位的一种社会现象。当前,研究生德育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层面一些相关问题的产生。不能不促使我们对研究生德育绩效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在对广大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人们表现出来的对研究生德育发自内心的看法、态度和评价,以及教育结果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效果和作用程度,是我们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德育绩效的良好反馈途径。当前,研究生德育绩效弱化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理论上无力,实践中低效”。

理论上无力。所谓理论上无力,是说德育理论缺少对现实中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解释力度,很难赢得实际工作者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当然不会以此理论作为工作指南。正确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学校德育工作亦然。教育理论著作汗牛充栋,古代的、近代的、当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毋庸置疑,目前我们现代化、高水平的教育,包括研究生德育工作。离不开这些科学理论的指导,许多科学理论的确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但我们又不能不反思,现今研究生德育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与某些错误或过时的理论有关,与还缺乏相应的完备的和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不无关系。

理论出自实践,所以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反复要求教育工作者们要加强理论研究,要善于从自身实践中提炼和升华理论,以指导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学校德育走上正轨,德育理论研究逐步正常开展,为德育学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而研究生德育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其德育理论研究成为研究生德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理论贫乏,必使实践在内容、方法、手段上贫乏,必使效果欠佳。研究生德育实践没有以德育理论为指导,违反德育规律的现象到处可见。这里说的是“没有以德育理论”来指导,而不是说“没有德育理论”。平日经常有一种议论,说“德育理论脱离实际”或“德育理论滞后不能指导德育实践。”这类问题也确实存在,但是对已有理论没有运关于高校德育实效问题的探讨用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此外,德育是一门科学,里面有高深的知识,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有很高的要求。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把它做好。如果要求一个不懂得德育基本理论的人去从事德育工作,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特别是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现代化,国民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与国外的思想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学科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理论素养必须越来越深。而毋庸讳言,我们研究生德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大都离要求较远。总之,目前研究生德育理论和德育理论研究的科学水平不高,因而不能适应德育改革及实现德育现代化的需要,从而制约了研究生德育绩效的提升。

实践中低效。所谓实践中低效,一方面是指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严重脱离。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并不缺少德育资源,我们最需要的是行动能力,在实践中践行道德标语的道德实践能力。有人说,如今道德滑坡,不是指道德观念的“滑坡”,而是指道德实践的滑坡,很多人并不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而是对于具体行动裹足不前、难以实施。譬如,有人背后谈论起到的问题来振振有词、慷慨激昂,听到见死不救的事情也服从气愤,但事情轮到自己头上时,却和其他人一样该出手时不出手,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严重脱离。另一方面是说德育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或比例不当,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走过场、走形式中浪费,巨大的投资换来的是德育的低效。过去,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要么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立竿见影,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包治百病的“速效药”,舍本逐末,忽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其他方面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长期培养;要么过于重过程轻目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追求场面的轰轰烈烈,偏重有形的工作量投入,看重篇数、字数、页数、次数、人数、天数,以为有了工作量就有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益。没有足够重视其真正绩效,以至于出现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育活动数量的片面倾向。这种思维定势往往陷入形而上学的简单化,思考问题、开展活动容易走极端,使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诸多误解。

三、研究生德育绩效弱化的成因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引起某一现象的背后必定包藏着另一现象(即原因),并要求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制约事物发展的症结。研究生德育弱效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的生成必然有它的社会历史原因和现实背景,我们要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来具体剖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根据绩效的特点和德育绩效的涵义,本文认为,导致研究生德育绩效弱化的因素是相当广泛、多样而复杂的。可以从内部与外部两大方面去探究。研究生德育绩效弱化的内部原因是:思想认识(Idea)不到位、资源(Resources)配置不合理、过程(Process)安排不科学;研究生德育绩效弱化的外部原因是:制度(System)缺陷和环境(Environment)变化。(见图表4—3)这五个因素制约了研究生德育绩效的提高。也可以说,研究生德育绩效就是绩效“认识”(I)、“资源”(R)、“过程”(P)、“制度”(S)和“环境”(E)这五个变量的函数。我把它称为“SPIRE(尖塔)”五因素成因说。

1.研究生德育绩效弱图表4—3研究生德育弱效五因素成因图化的内因

研究生德育绩效弱化的内因包括三个方面:思想认识不到位,德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德育活动过程安排不科学。

◆思想认识不到位

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极其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不能变,任务不能变,要求不能变”,不仅是历史的结论,更是时代的呼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作用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大了;任务不是变轻了,而是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