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丛滨,安徽省桐城人,保定将弁学堂毕业。当时,孙传芳处决施丛滨后,不仅枭首示众,而且又将他暴尸多日,不准施家收尸,孙传芳杀施后暴尸引起当地红十字会不满,后由当地红十字会出面将施尸草草收殓,施丛滨的女儿施谷兰恳求三叔冒着生命危险,以同乡名义将施丛滨尸首运回安徽桐城埋葬。自此之后,施女谷兰就立下宏誓伟愿,要日后以牙还牙,为父报仇。
施家是一个军人之家,施谷兰的伯、父、兄、弟多人都是学军事的,她的伯父施从云是清代末年滦州就义的有名的革命烈士,她的九堂兄施中诚——施丛滨之养子也在军中任职。施谷兰因自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不便出头亲报父仇,就把希望寄托于堂兄施中诚,施中诚也曾鸣誓答应。
1928年,施谷兰和母亲董氏夫人在张宗昌的山东军务督办公署领取了施丛滨的抚恤金后,当面请求张宗昌寻机提拔堂兄升职,并培养他成才,张宗昌答以照办。不久董氏母女寄居天津,施中诚果然被升任烟台警备司令。施谷兰要求堂兄践言为其父报仇,但是,堂兄给她的答复是“报仇时机未到,恁可轻抛生命”。
施谷兰见堂兄如此求荣贪生忘恩负义,随即立志日后要亲报父仇。
1929年施谷兰赴太原,与第三集团总司令阎锡山的谍报股股长施靖公结婚,婚前施谷兰对施靖公提出日后寻机替父报仇的条件,施靖公答允。但是,转瞬6年过去了,1935年施靖公已升任旅长,依然没有履行诺言迹象。为此施谷兰再次请夫履约,不想施靖公以“家庭所系,儿女情长”为由推延践约时间。施谷兰一眼看穿丈夫施靖公是个“自食其言,出尔反尔”的伪君子,于是,决定自己去报父仇。
不久,施谷兰在太原已通过郭宗玢将军打听到孙传芳下野后居住在天津,于是亲自到天津,开始寻访仇人行踪。但是,在一个大城市里寻找一个毫无线索的人是相当困难的,施谷兰一连数月遍查报纸,希望发现孙传芳的名字或行踪,结果连蛛丝马迹的线索也没找到。
在施谷兰暗中察访孙传芳的时候,孙传芳已潜心禅悦,终日参禅诵经,很少到社会上活动,但是有些军阀、官僚、政客依然十分活跃。这些人当中有齐燮元、王揖唐,白坚武、孙润宇、陈觉生等人。孙传芳的部属沈同午、刘玉书、吴赞周也到社会上竞相奔走,希望在即将成立的华北各级伪政府里弄个一官半职。
孙传芳和这些人不同,在日本人日益得势的年代,他没有明显投靠日本军方。他的老上司吴佩孚为了拒绝齐燮元等人劝请出山,在北平市的什锦花园里大搞“陈棺言志”,以示坚定决心,使他不敢轻易表态出山主政。
1933年5月7日,北洋皖系军人张敬尧因与白坚武勾结,企图亲日反蒋建立华北伪政权,被国民党军统局的特务于北平六国饭店秘密暗杀,这使孙传芳心惊胆寒,
这两件事使他不敢公开靠拢日本军方。孙传芳以遁入空门、清心寡欲、每日坚持打坐念佛为借口,拒绝参加各种政治活动。
孙传芳的隐匿,无形之中给正追寻他的仇家女造成很大麻烦。
施谷兰报仇心切,做完放足手术后,便到天津各家书局购买名人照片,希望看到仇人面目,结果一无所获。一次施谷兰偶然遛到天祥市场二楼“铁算盘道人”的算命卦摊处,发现了孙传芳的照片,第一次认识仇人的面孔。
施谷兰的儿子施大利在法租界培才小学幼稚园部上学,她每天接送儿子,得知一个叫孙家敏的小女孩的父亲是一个有名的大军阀,经过探询,她证实孙家敏的父亲就是孙传芳。之后,她又顺藤摸瓜得知孙家公馆在法租界32号路。
施谷兰密访成功后,即准备动手。为此,她把自己改名为“施剑翘”,以示自己要用剑杀死仇家的决心。
施剑翘行刺前,专程到南京与弟弟施中杰研究了行刺方式,施中杰向她提供了勃朗宁手枪1枝,子弹20发。之后,施剑翘又返回天津,到了1935年10月3日,这是施丛滨的遇难十周年祭期。
这一天,施剑翘在日租界观音寺为其父超度亡魂。特请了居士林佛教会主持富明法师为其父主祭。在祭礼仪式后,施剑翘向富明法师询问许多宗教问题,然后,又问“孙联帅”在居士林佛教会担任何种职务,什么时候到林活动。
富明法师一一作答,施剑翘立即提出参加居士林佛教会。在富明法师答允下,施剑翘就算入会了。
施剑翘入会以后,又进一步与两个兄弟施中杰、施中达计划了行刺孙传芳方案和准备工作。施剑翘决定刺孙后向在场的居士散发传单和“告国人书”,为此,她又购买了一台油印机,印刷了大量传单,留作日后派上用场。传单内容是:
各位先生注意:
一、今天施剑翘(原名施谷兰)打死孙传芳是为先父施丛滨报仇。
二、详细情况请看我的‘告国人书’。
三、大仇已报,我即向法院自首。
四、血溅佛堂,惊骇各位,谨以至诚向居士林各位先生、道长表示歉意。
报仇女:施剑翘
1935年10月以后,佛教居士林经常可以看到一位新入会的“董慧”(施剑翘)女士出入其间,她虽然是新入会的“信徒”,却是每场必到,从不缺席。
1935年11月13日又是一个讲经日,这一天林长靳云鹏、理事长孙传芳照例皆应到林“领拜”、孙传芳本来准备和夫人周氏一起同赴居士林听经。可是,外面下着蒙蒙细雨,道路泥泞,孙夫人周氏表示不愿冒雨外出,极力劝阻孙当日不必到林。但是“孙因事先与靳约好在林见画”,不便爽约,只得只身冒雨赶赴居士林佛教会。
施剑翘自从参加居士林听经以来,虽然和孙传芳见过几回面,但每次都因听经的居士太多,恐怕伤及众人一直没有下手。11月13日的下午两点多钟,施剑翘和往常一样按时到林听经,但施心想今日天气不好,雨下得这么急,也许孙传芳不一定来。谁知正当她与佛友交谈的时候,瞥见孙传芳的汽车到了居士林的门前,而且孙下车后便进入后院。施剑翘认为机会来了,今天听经的人不多,便于动手,于是就不再犹豫了,按原计划行事,准备好行刺用的手枪和印刷宣传品,待机而行。
当时,居士林的男、女居士们礼佛听经,按男东女西分坐两旁,男居士行列之首座便是靳云鹏,女居士行列之首座是孙传芳。这一天,孙传芳内着青马褂、青袍,外套一件道袍坐在女居士行列之首,聚精会神地听富明法师讲经。
施剑翘坐在女居士的第三排,“乃三时一刻,阖堂正在虔诚诵经之际,孙身后座诵经之女徒一人(施剑翘)突袖出手枪,向孙后脑狙击。”“该弹由前额射出,脑髓溅流,孙当场倒地,施又射一弹,由右太阳穴射入,左额穿出,第三弹射腰部前胸透出,孙立时身死,该女凶(施剑翘)于众人惊骇之际,狂呼‘不要怕,我是为我父亲报仇。’”
施剑翘一面喊一面跑到院外。从身边抽出印刷好的传单和一摞“告国人书”扬手四散,宣布已替父报了宿仇,然后,她面向还没来得及散尽的佛友历述其父当年被孙杀害以及孙的其他方面罪状,说完之后,向僧人性慧大喊“快去报警”,并说明自己要去自首。
当她转身奔向电话房,欲打电话自首的时候,居士林警区值勤的岗警王化南已闻枪声赶来。施剑翘见警察来了,于是把手中凶器勃朗宁手枪和3发子弹交给王,并对他说:“我杀了人,你带我去自首。”
一代枭雄孙传芳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孙大帅的最后结局是立地不成佛,饮弹身亡,也算得上自食其果了。孙传芳遇刺身亡的消息传出以后,孙传芳生前的朋友、敌人、袍泽、部下,纷纷打来唁电致哀。有靳云鹏、张学良、何应钦、王揖唐、曹汝霖、白崇禧、李宗仁、杨文恺、潘复、卢香亭、马葆珩、上官云相等人。
孙传芳遇刺身亡第三天,其长子孙家震在报端发出讣告。孙传芳的灵柩原定运回泰安择吉安放,但按死者生前遗愿,后由其外甥程登科与靳云鹏等人做主,在北平西山北部的寿安山南麓卧佛寺旁,左面向阳山坡上,购地修墓。
孙氏墓地耗资大洋八万元,占地方圆五十余亩。红墙铺有黑瓦,将墓地围圈起来。古典牌坊式的两扇大门,门框为大青石结构。正面横额上到着:“泰安孙馨远先生之墓”。两旁刻着书法家、贵州遵义人游骞撰写的隶书。
上联:往事等浮云,再休谭岱麓松榆,遑问江东壁垒。
下联:敛神皈净土,且收起武子家法,来听释氏梵音。
进了陵墓大门,只见数株长青的松柏,枝干延缩拳曲好似虬龙腾空。在松柏掩映中,一块两丈高的石碑。碑顶端与两侧雕饰龙纹。铭文为:
恪威上将军总浙闽苏皖赣五省军务孙君神道碑。由前清翰林、上元(即江宁县)人顾彭祖撰文;前清翰林院庶吉士、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兼铨叙局局长郭则书丹并篆盖。碑文介绍了孙传芳的一生行状。
孙传芳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是北洋军阀的“后起之秀”。对中国现代历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军阀史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投机、爆发、反动、速亡。”
孙传芳的发家史不仅是一部投机史,也是一部爆发史。他号称是北洋军阀的暴发户。他在湖北时,只有一个师的兵力;1923年4月占领福建后,兵力发展到一师二混成旅、二卫队团;1924年10月占领浙江后,其兵力达到三师一混成旅、两保安队、一缉私队(队是团的编制)、一卫队团;1925年11月,浙奉战争后,其兵力迅速膨胀到20师外加25旅之众,总人数达二十几万。另外,他还拥有一支空军和闽、浙、苏、上海淞沪的海军。其地盘也从无到有,由一省到五省。而且是东南富庶的五省,所有这一切是孙传芳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的。至此,他已是北洋军阀三大实力派之一,与吴佩孚、张作霖同处伯仲之间。
军阀的本质都是反动的,孙传芳也不能逃脱历史规律之外。他成为大军阀以后,始终与帝国主义相勾结,镇压进步的工人学生运动,反共反人民。
孙传芳是中国现代史上政治力量迅速变更、动荡时期出现的一个人物。当时,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国人民反帝反军阀,在社会中酝酿着巨大的革命潜流已呈不可遏止之势。而统治政权的反动政治力量,各派系矛盾重重,正在迅速地重新分化组合。所以,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一切旧的势力都正在瓦解,在重新组合,新生的革命力量潜能巨大,但还没有释放出来。社会正在动荡、变更、瓦解和走向新生。
孙传芳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这种社会形势决定了他的军阀史具有爆发相速亡的两个特点。旧势力的腐朽、瓦解与重新组合,决定了他的“爆发”;新生的革命力量从潜在走向释放,并且能量十分巨大,决定了他的“速亡”。
纵观孙传芳的一生,只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好战成性,是其一大特点;机警投机,是其另一特点。而关键在于北洋军阀的时代烙印,使他思想陈旧,拒绝接纳新思想和新事物,逆历史潮流而动,终于折戟沉沙,为大浪淘尽。我们只能说他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