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气不如争气
2033900000002

第2章 生气是愚蠢人做的事(2)

这时,这位傲慢的主管站起身来,直视他说:“刚才让您做的这些,叫做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所以要求队员身上一定要有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才能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最后一点点,你没有喝到自己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

承受痛苦压抑了人性本身的快乐,但是成功往往就是在你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痛苦之后,才会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实现最初的梦想。可惜,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差那一点点……

因为一点点的不顺而怒火中烧,正是很多年轻人的缺陷。正如上例,一点小事都承受不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丢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有时,你的愤怒情绪将会导致你做不好事情。成大事者是不会让愤怒情绪所左右的——他们懂得如何克制、疏通自己的情绪。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林肯总统这种控制情绪的办法值得我们借鉴。

现实生活中,让人生气令人发怒的事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但作为一个有头脑的冷静的人,为了更好地、安宁地生活和工作,理智地处理各种不愉快,就需要以忍制怒,如果不忍,任意地放纵自己的感情,首先伤害的是自己。

我们也会经常因一些烦琐的小事而影响心情,甚至是影响到一个原本鲜活的生命。轻易击垮人们的并不是那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往往是那些微不足道的事左右了人们的思想,改变了原来的意志,最终让很多人一生一事无成。生活是忙忙碌碌的,所以要求人们去清点那些无需劳神去忙的无畏的琐事,然后果断地将那些无益的小事抛弃,没有必要去理它。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短短的几十年人生,何不让自己活得快活一点,潇洒一点,何必整天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闲气呢?如果遇到中伤或误解的事,气量大一点,装装糊涂,他人气我我不气,一场是非之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你也落得潇洒,而等到终于水落石出,人家还会更加敬重你这个人。

“一气之下”的冲动惩罚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只骆驼在沙漠中无力地向前走着。太阳将它晒得又饿又渴,骆驼装着一肚子的火,不知道该往哪儿发。

就在这时,骆驼的脚被一块小玻璃给割了一下,为此立刻激起了它的怒气,抬起脚狠狠地将碎玻璃片踢了出去。却不小心将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气呼呼的骆驼顿时火冒三丈,鲜红的血液立刻把沙粒染红了。骆驼就这样带着伤继续走着,身后留下了一串血迹。血腥味引来了秃鹰,它们不停地盘旋在空中,等待着攻击。而且附近的沙漠狼也闻着血腥味一路跟了过来。骆驼心里一惊,不顾伤势一路狂奔起来,到了沙漠边缘的时候,骆驼已疲惫不堪,仓皇中跑到一处食人蚁的巢穴附近。食人蚁闻着血腥味倾巢而出,一下子就将骆驼包围了。没一会,骆驼就倒在了血泊当中。

直到临死前,骆驼才明白了它的错误,追悔莫及地叹道:“我为什么跟一块小小的碎玻璃片生气呢?”但是这样的醒悟已经太晚了。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经常能够看到。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发无名火,最后无名火点燃的将不仅仅是自己。等到真正面临严重后果时才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一时之气,而造成了永远无法挽回的过错。

喜欢生气、为小事发狂的人,总是让别人有机可乘。易怒的人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冲动,历史上有许多人就是因此而事业尽败,甚至还赔上了一条性命。关键时刻的冷静往往成为成功的决定因素,那些动不动就暴跳如雷者是最无用之人,他们往往会将自身的缺点暴露无遗,让别人给自己致命的打击,就像故事中的骆驼一样。但是如果在怒火即将爆发的时候忍一忍,平衡一下心态,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人们喜欢为了一些鸡毛蒜皮不重要的事物争执不休,而且气得特别厉害,要么大哭一场,要么喝闷酒,女人还会疯狂购物。其实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徒然浪费许多有限的生命,还落个一无是处的坏名声。人与人之间的争吵、诈欺、迫害,都是浪费精力又无意义的事情。难道你的气愤能使对方受到惩罚吗?而结果往往是把自己推入了错误的深渊,自己惩罚自己罢了。生气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相反还会把问题搞得更加复杂了。

经常为小事而生气是愚蠢的表现。如果一个人比较容易上火,那么难免就会有些事情做不好,甚至可能得罪人,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生气,应该知道生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生气只能害人害己。遇事要懂得静下心来想一想,把不利变为有利,把坏事变为好事。

与其埋怨别人,不如自我反省

从前,有个妇人,非常易怒,经常为生活中的小事大发脾气,和邻居、朋友的关系都搞得很僵。她非常恼火,想改吧,一时又改不了,于是终日闷闷不乐。然而,她越是这样,越是容易生气!朋友知道后,就说南山庙里的老和尚是个得道高僧,他也许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妇人去找那个和尚。大师听了她的苦闷后,就把她带到了一个柴房的门口,说:“施主,请进!”妇人很奇怪,但她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柴房!这时和尚趁机便把门给锁了,转身就走。妇人一看,怒气就不请自来了:“你这个死和尚,干吗把我关在里面啊?快放我出去……”和尚笑道:“我现在放你出去的话,等会你就骂我是秃驴了!你还是在里面等着吧!”

这样过了一个时辰,女人总算是安静下来了,于是和尚问她还在生气吗?妇人回答说:“我生我自己的气,我为什么听信别人的话来你这受罪呢?”“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么能够原谅别人呢?”高僧拂袖而去。

又一个时辰过去了,妇人说:“不气了,气也没有办法。”“你的气还没有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以后仍会很剧烈。”高僧说完又离开了。

第三个时辰也过去了,妇人觉得生气不值得。高僧笑着说:“还知道什么叫不值得呀,看来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的。”

终于,大师第四次来看时,妇人抬起头说:“大师,真是奇怪啊,我现在反而并不生气了,有什么好气的呢?我想明白了:气不就是自己找罪受吗?”高僧把手中的茶水倾洒在了地上。妇人看了很久才顿悟。

这位妇人就是在这几个时辰当中,认真地思考了,彻底地分析了自己,所以她顿悟了。人有七情六欲,只要有感情,就会有怒气。但是,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要有因有果。很多人都知道发怒不好,但就是无法控制。

当我们面临着无由而来的怒气时,与其埋怨别人,不如自我反省。其实,很多时候,生气是由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所以,在生气时,要学会从自身找原因,常常进行自我反省。人总是在自省中认清自己,并且决定自己不生气。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在面对怒气时,首先要回忆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的怒气是否有道理。也许在这些思考当中,你会发现自己有时候明显的是无理取闹。所以,如果你在发怒之前能想一想发怒的对象和理由是否合适,方法是否适当,你发怒的次数就会减少90%。

第二,要经常对自己进行自我反省,加强道德修养。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易上火的人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很在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他会耿耿于怀。过后,他又会把事情尽量往坏处想,结果就是把事情越想越坏,越来越气,终至怒气冲天。要想熄灭心中之火,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生活中,要经常对自己的道德品质进行反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完善与提高,如此方能自如地克制激动情绪,遇事也就不会即刻弹跳起来,大发雷霆了。

上文中的大师就是以此让妇人明白了生气的真谛,其实气就是别人泼出去不要的东西,而你却把它当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了。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许多的摩擦与不如意之事,如果次次都以生气作为贯穿全过程的主线,那么岂不是每天都要在灰暗中度过吗?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相信每一个聪明人都会选择快乐的生活。

愚蠢人遇到一点琐碎小事就怒不可止,而聪明人则是抿嘴一笑,所以,聪明人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如果每个人都能有意识地抑制自己的火气,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就一定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摩擦,人与人之间就会相处得更加融洽、和谐、美好。不要为小事而烦恼、生气,生活中有许多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东西。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人生态度

有一头老驴,掉到了一个陷阱里,怎么也爬不上来。主人看它已是老驴,懒得去救它,就自顾自地走了。

老驴自己一开始还试图爬上去,后来看到主人都放弃了自己,也放弃了求生的希望。

后来发现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老驴很生气,一个劲地抱怨自己倒霉:先是掉到了陷阱里,然后被主人扔掉,现在就是死也不能死得舒服点——每天有那么多垃圾扔进井里,臭气熏天。

抱怨归抱怨,每天仍有人不断地往陷阱里面倒垃圾。有一天,老驴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它闭上了抱怨的嘴巴,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并且从垃圾中寻找残羹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而不是任由被垃圾埋没。

终于有一天,老驴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选择,你的选择决定你的人生。老驴一味地抱怨换来的将是更快的死亡,老驴改变了人生态度则使其回到了地面。所以,永远不要抱怨,即便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与困苦,改变你的人生态度,你一样可以将它们踏在脚下,提升自我。

现实社会对每个人而言并非完全公平,许多人因此心生不满,牢骚满腹……但抱怨有用吗?抱怨并不能改变你的命运,只能使你更加颓废;抱怨只会繁衍过去的不幸,加重你的消沉心情和不满情绪。一个只知抱怨的人,还会被别人看不起,认为他缺乏自知之明,不承认自己能力不行,只会抱怨生活。抱怨很大程度上还会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抱怨是无聊的梦呓,使一个人在迷茫中错失机遇,终生无所作为。由此可见,抱怨已不只是人性的迷茫,更是人性的溃疡。

毛主席有诗云:“牢骚太胜防肠断,风景长宜放眼量。”不要抱怨你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学校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停止抱怨,勇于实践,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也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生命的巅峰。这个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着巨人的肩膀上去的,还是踩着垃圾上去的。

不要抱怨太多,不要徒然去羡慕别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做足储备,耕耘好自己的一方田地。

凡事不必斤斤计较,要懂得顺其自然

人生一世,大事小事千百万,没有必要天天去较真,为那些是非曲直斤斤计较辩个清清楚楚,最终累得筋疲力尽,甚至费力还不讨好。

南北朝宋文帝时,朝廷有一条规定:吏部官员不得在吏部尚书家过夜。可是有一天,吏部尚书庚炳之有事和属下商量,谈话晚了,庚炳之就让属下在家里住了一晚,以为没人知道。

可偏偏出了事,竟然有人告了他一状。触犯王法,这还了得。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但宋文帝刘义隆在这件事上却不想追究,左丞相万礼也为庚炳之解脱,并堂堂正正地说出一种非常高明的见解:“不痴不聋,不成姑公。”宽恕属下的小过失,别人才乐于受你驱使。于是,宋文帝假装不知道,不计较那些是是非非,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战国时期的楚庄王,在爱妾被人调戏的情况下,竟然也能不去较真,不去追究犯上者的罪,宽恕了这位风流将军的罪过,则得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义士,真是难能可贵。

公元前605年,也就是在周定王二年,楚庄王经过艰苦作战,平定了今尹斗越椒发动的叛乱之后,大摆酒宴,招待群臣,欢庆胜利,名曰“太平宴”。

酒宴开始,庄王兴致很高,说:“我已六年没有击鼓欢乐了,今日平定奸臣叛乱,破例大家欢乐一天。朝中文武官员,均来就宴共同畅饮。”于是,满朝文武,与庄王欢歌达旦。夜深之后,庄王仍然兴致不减,命人点起蜡烛,继续欢乐,并要宠妾许姬前来祝酒助兴。忽然一阵大风吹过,将灯烛吹灭。这时,有一人见许姬长得美貌,加之饮酒过度,难于自控,便乘黑灯瞎火之际,仗着酒意暗中拉住了许姬的衣袖,大概想一近芳泽吧。

许姬大惊,奋力挣脱后,顺势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许姬取缨在手,连忙告诉庄王说,“刚才有人乘烛灭欲行不轨,现在我把他帽子的系缨抓了下来,大王快命人点蜡烛,看看是哪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干的。”

谁知庄王听后,却对许姬说:“赏赐大家喝酒,让他们喝酒而失礼,这是我的过错,怎么能为显示女人的贞节而辱没人呢?”不但不追究,反而命令正准备掌灯的人说:“切莫点烛,寡人今日要与众卿尽情欢乐,开怀畅饮。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兴,那寡人就要处罚他!”

众人一听,齐声称好,等一百多人全都扯掉了系缨之后,庄王才命令点燃蜡烛,不声不响地使那个胆大妄为的人隐瞒了过去。

散席之后。许姬仍然愤愤不平地问庄王:“男女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况且我是大王的人。您让我给诸臣敬酒,是对他们的恩典,有人竟敢当着您的面调戏我,就是对大王的侮辱,您不但不察不问,反而替那人打掩护,这怎么能肃上下之礼,正男女之别呢?”庄王笑着说:“这你妇道人家就不懂了。你想想看,今天是我请百官来饮酒。大家从白天喝到晚上,大多带有几分醉意。酒醉出现狂态,不足为怪。我如果按照你说的把那个人查出来,一会损害你的名节,二会破坏酒宴欢乐气氛,三也会损我一员大将。现在我对他宽大为怀,他必知恩图报。于国于家于我于他都是有利的事情啊。”许姬听了庄王的一番话,十分佩服。从此,后人就把这个宴会叫做“绝缨会”。

一个将领调戏自己爱妾,对于至尊无上的君主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羞辱。这在当时的社会里,绝对属于大逆不道的犯上之举。谁要是犯了这样的罪过,绝对是死罪。可是楚庄王却能不去计较,原谅属下的过错,并且还设法替他打马虎眼,的确是处世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