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交际与口才
2032200000047

第47章 好口才需要培养和锻炼(4)

4.不要谈论某些话题

在交谈中,涉及个人隐私、避讳的内容不要谈论,对方不希望谈论的事情不要谈。要注意的是,自己讲话也要给别人讲话的机会,可用提问让对方思索并发表见解。谈吐要文雅、文明。话题应尽量避开粗俗的内容,也不要使用粗俗或不雅的口头语,这些都使人感到格调低下,甚至会冒犯对方。在一家公司里,一位女主管的口头禅是“没劲”。不管说什么她都说“没劲”,所以,她一直得不到提升,朋友也很少。交谈中适当伴以幽默、风趣,可以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增添谈话的生动与趣味,使交谈时时处在和谐轻松、友好的气氛中。

5.语言要切合环境

所谓切合环境就是说话要注意得体,要与场合、时间、对象、性格、处境、心绪等符合。

一对新人在一家大饭店举行婚礼,正赶上大雨下个不停,新人和客人们觉得很懊丧,婚礼气氛有点不愉快,这时餐厅经理来到新人和诸位客人面前,微笑着高声说:“老天爷作美,赶来凑热闹,这是入春以来的第一场好雨。好雨兆丰年,这象征着这对新人的未来是十分幸福的。雨过天晴是艳阳天,这说明今天在座的所有客人都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我提议,为了创造和迎接雨过天晴的明天,大家干杯!”话音一落,整个餐厅的气氛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沉闷的婚礼场面,一下子活跃起来。

在交际活动中,商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依靠自己的灵感,创造出更多的让人快乐和切合心意的妙语。那样你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就能够大大改观了。

6.插话的礼仪

参加别人的谈话要先打招呼,不要随便插入话题。如必须打断,应适时示意先致歉后插话,不能接过话题就滔滔不绝。插话结束时,要立即告诉对方“请继续讲”,多使用敬语、谦语、雅语。

敬语,亦称“敬辞”,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除了礼貌上的必须之外,能多使用敬语,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我们日常使用的“请”字,第二人称中的“您”字,代词“阁下”、“尊夫人”、“贵方”等,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词语用法,如初次见面称“久仰”,很久不见称“久违”,请人批评称“请教”,请人原谅称“包涵”,麻烦别人称“打扰”,托人办事称“拜托”,赞人见解称“高见”等等。

谦语,亦称“谦词”,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语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例如,称自己为“愚”、“家兄、家嫂”等。自谦和敬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尽管日常生活中谦语使用不多,但其精神无处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你的谦虚和恳切,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常在一些正规的场合以及一些有长辈和女性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粗俗的话语。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在待人接物中,要是你正在招待客人,在端茶时,你应该说:“请用茶”。如果还用点心招待,可以用“请用一些茶点”。假如你先于别人结束用餐,你应该向其他人打招呼说:“请大家慢用。”雅语的使用不是机械的、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人们就会对你的个人修养留下较深的印象。

最后,谈话结束时,不要不告而别,如果是与多人交谈,结束后应一一告辞。告辞语应简洁,告辞语要像电报的文字一样,尽可能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不要重复已说过的话题,更不要临出门又提出新的话题。

7.保持良好的举止礼仪

综观我们接触到的商务活动,大都要涉及个人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之类的小节,但正是这些小节关系到小到个人及组织的形象,大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正所谓:“小节之处见精神,言谈举止见文化。”一个人优雅、得体、自然的举止,不是为了某种场合硬装出来的,而应是日常生活中的修养所致,是一种长久熏陶,顺乎自然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常有意识地调整、训练自己的举止,从最基本的站、行、坐、蹲、招手、点头、表情等做起。

培养出口成章的语言能力

有的人出口成章,有的人却有货倒不出。什么原因呢?这两种人不是心理素质不同,就是语言能力有差别,并且往往是两处原因并存。

如果不是心理障碍,就是语言功能不行,这种人常常是有话想说却又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或是话语断断续续,难以连贯。其结果是心里想的一个样,嘴里说的又是一个样。

可见,假如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而口齿又比较清楚,那么他的口才如何就取决于他的语感了。

所以培养语感是训练语言能力的重要一环。

语感敏锐,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口才、学识和智慧的一种标志。

语感是指人对语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书面语言有着思考的余地,口语表达就必须是直接沟通,即兴构思,不可能总是依循规则。敏锐的语感、机智的口才绝非才子名人固有的专利,任何人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培养语感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积累语言素材

积累语言素材主要是指积累词汇。

词汇的数量要比一般掌握的字数大许多倍,难以统计。我们要培养敏锐的语感,首先要积累词汇,否则,语感只是空中楼阁。

有位教务处的老师在谈到建立教学档案的经验时,一连用了“翻阅”、“调阅”、“借阅”、“参阅”、“查阅”等等不同的词汇,来表达不同的借阅档案形式。其实,这里的“翻阅”、“调阅”、“借阅”、“参阅”等词都是“察看”和“了解”的意思,但因借阅人的身份和用处不同又各有区别。表现了说话人丰富的学识。

要积累词汇必须处处留心。

平时读书看报、与人交谈、听课、收听广播、观看影视等等,随时都能获得新的有用的词语,尤其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更能获得丰富多彩的词语。关键是要认真搞清楚每个词的音、形、义,随时保存在记忆中,选抄在笔记中,使用在表达中。久而久之,就会有许多精词妙语供你随时随地选用了。

假如你是音乐比赛的主持,除了要有这方面的知识、规则,了解参赛者的有关情况之外,还要注意积累这方面的词汇。如:声情并茂,字正腔圆,高亢嘹亮,等等。

如果你有很多的词语渲染气氛,你这个主持人自然就给人博学多识的印象了。当然,词汇不可滥用,多了,也会造成卖弄的印象。

(2)辨析词语特点

词语的妙用,有许多微妙复杂之处,语感的敏锐意味着用词选句又快又准,这就要对每个词的词性、程度、色彩以及相互搭配的特点加以分辨。如:“讲话”、“讲课”、“讲解”、“讲座”、“讲演”等词,主要的意思都是讲,但讲的内容、对象、场合和范围有所不同,是不能互相代替的。加强语感就要从这些细微之处入手。

同义词、近义词的不同色彩和意味都是要着重注意的,如果忽视了细微的差别,把贬义词当作褒义词或中性词,把适用于书面的词语用在口头上,那就会闹笑话。

“接到你从千里之外捎来的礼物,我内心的激动真是罄竹难书!”“罄竹难书”固然是程度很深,无法说尽的意思,但一般是指罪行严重,用在这里就很不恰当。当然,也并非绝对不能用于罪过以外的事物,如“我小时那个傻劲哟,真是罄竹难书!”这样说带有调侃的意味,也有奇妙的效果。

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词句只适于口头或书面,用反了也会闹出笑话。比如熟人见面常会招呼一声:“你吃了吗?”如果换成“你进餐了吗?”别人自然感到别扭。又比如“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用在书面未尝不可,但口头上这么说人家就会嫌你咬文嚼字,倒不如“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来得明白自然。

(3)养成遣词造句的习惯

培养这个习惯的主要方法是多听多读,经常接受良好的语言刺激和熏陶。

所谓“良好”是指语言的质量较高,既符合规范,又简洁生动。

有些尚未学过语法的孩子为什么说话通顺,头头是道呢?

因为他从大人的言谈话语中得到了良好的熏陶。

学校里的语文课为什么要学许多典范文章呢?

因为这些范文正是遣词造句、组织语言的示范。

语言能力较强的青少年为什么大都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呢?

因为大量的阅读有利于培养敏锐的语感。

我们说的话和书报上印的文章、句子的数目是无限的,可是句子的构成格式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多听多读,经常接受符合规范、质量较高的语言刺激,那么无形之中我们就会养成一种正确的遣词造句的习惯。

总之,要使自己能在交际活动中出口成章,一定要有良好的语感基础。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语言能力还有欠缺,那么,就请你从以上的三个方面努力吧。

克服异性交际的心理障碍

一天,一个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牧师无奈,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夹在里面的一幅世界地图扯成碎片,丢在地上,说道:“小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奖励你。”

牧师以为这样会使小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不会再来影响他的工作。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就来敲他的房门。牧师看到小约翰手里拿着拼好的地图,感到十分惊奇:“孩子,你是怎么拼好的?”

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牧师给儿子奖励了1美元,满意地说:“你替我准备了明天讲道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

这个故事虽小,却道出了人生的一个真谛。所谓一个人的正确,除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包括人的良好性格。如果你的性格是健康的,你的人生也会是快乐的、幸福的;如果你的性格是病态的,那么你的人生也会是痛苦的、忧伤的。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创造你的辉煌,就必须改变你的不良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