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究表明,视觉的影响不可低估和忽视。他们的调查显示:无论是两个私下谈话的人,还是一个在大庭广众之下的演讲者,有5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说话者的个人形象传递出来的,只有40%是经由性格和声色等来传递。他们调查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是,与声音有关的因素比语言本身要更为重要,只有不足10%是受说话语言本身的影响。还有些研究的结果更为惊人:在两个人的对话中,表达意思的方式中语言与非语言的比率为35∶65。正如面部表情可以向他人告知你的喜怒哀乐一样,如果你试图以一种单调乏味的声音说出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并且毫无面部表情,那听者一定会感到厌烦,而且你所传递的信息可能不会让他人真正理解。专家们做过一次实验,当我们以一种与实际信息相反的非语言方式发出信息时,非语言表达的效果是语言效果的五倍。如果以敌意的方式给出一种友好的信息,那让对方留有印象和保持记忆的不会是你所说的内容,而是你的表情。因此,当我们要表达出一种十分准确的信息,而又担心会以一种不当的方式令人产生误解时,一定要对自己表现出来的表情和神态格外注意。
当我们皱眉、做怪相、微笑、目光呆滞时,都会给他人传递一种相关的信息,我们的身体语言,如耸肩、挥手、跺脚等对我们的语言谈话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塑造自己美的风度
美让人觉得赏心悦目甚至感到秀色可餐,而风度就是一种优质的美,这个风度,是不能离开自然的。
多次见到许多男士不自然的潇洒,让人感到有做作之嫌;也曾见到一些女人不自然的妩媚,让人心生媚俗之感。
具有风度,应该是成熟的生理和心理两者共同而生的风度,幼稚呆滞是不可能具有美与风度的,没有丰富成熟的内心,是不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的,是更不会征服别人的。
美与风度不尽相同,美是一种浅层次的风度,而风度却是一种深刻的美。
日渐复杂却又绚丽的社会,没有美的五官身材是可以的,但不具有风度却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当你不具备美丽的外表时,不要抱怨,不要颓废,请你利用自己的优势制造美的风度,在这个风度中你一定会得到自信和别人的肯定。
可以说,风度之美,人之所爱!
有人说吸引力是可以学来的,这个“学”不同“作状”,一个肯学习改进自己的人,自然会愈来愈吸引别人,在吸引别人的因素之中,风度很重要,有些人天生风度好,有些人却是发现了自己不妥之处之后,渐渐修养好了,风度自然也就好了。
男女外表长得漂亮固然吸引人,但是美丽的脸孔看多了便会感觉麻木,如果你和一个漂亮的人朝夕相处,久而久之你会忘记了他其实是特别的好看,但是和一个风度好的人相处,无论日子多久,都不断会有令你欣赏他的情景发生。
在一次大学选美会中,大热门只得了个第二,冠军是一个冷门的女孩子,论容貌,她不是最美的,但是她当选后的表现,却令其他的女孩子心服口服。
她对当选第二的女孩子说:“我实在太幸运了,我一直都不敢奢望赢得过你,你如此漂亮,仪态如此出众,我真的没有一样可以和你相比。”
从这番话之中,可以看得出她的谦虚和容人容物之量。很多女孩子戴上后冕之冠便不可一世,以为达到巅峰,但是对她而言,自己还未完善。在大多数人眼中,这样才是皇后风仪。
男人常说女人小气,但是在很多地方,多半男人都表现得极其量浅,例如:碰上了前任女友的现任男友。
一个女孩讲过一个故事。“在好几年前,我和男朋友在渡海轮上遇见了我的前任男友,虽然现任男友知道我曾经是他十分爱的人,但是他表现得很好,他和我的前任男友寒暄了几句,在对方道别之后,他对我说:‘他长得很英俊。’当时我心中十分感激,既高兴他们两人风度均好,更暗喜他的大量。他虽然称赞对方英俊,但是当时在我心中,更英俊的是他。”
男女批评对方现任或者前任的爱人,都是最愚蠢的事。因为,人家到底是你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爱过的人,贬低对方,免不了会伤害你的现任爱人的自尊心,更显出自己的度量浅窄。
很丑陋的女人可能较难吸引男人,但是很丑陋的男人,如果度量宽宏,待人处事风度翩翩,却常常能令他人着迷。
正如契诃夫所言: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鸟爱山林鱼爱水,姑娘小伙都爱美。”热爱美、追求美是年轻人的天性。从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步入社会开始,他们就对美的形象、美的风度、美的生活、美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他们热切地希望在刚刚展示于自己面前的生活画卷上缀满美的花朵,热切地期冀自己能够得到同龄人的尊重、好感与爱慕,得到社会的承认、悦纳与赞许。可以说,正是由于年轻人对美的热烈的多样的追求,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画面,才使得我们的社会充满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天生丽质难自消,青年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实践与创造,都是无可非议并应该得到肯定与支持的。
人对美的追求,“风度美”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人的风度美首先是通过衣着打扮来体现的,美的打扮和合适得体的服装,可以使小伙子显得更潇洒,姑娘们显得更妩媚,教师显得更尊严,军人显得更英武,知识分子显得更高雅,运动员显得更矫健。在生活当中,一个人的着装打扮,不管是有意无意,都会在周围人的心里引起某种感觉,留下某种印象,这种感觉和印象,可能是愉快的、羡慕的,也可能是厌恶的、鄙夷的。而打扮者自己,不管穿什么与不穿什么,实际上都是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形象和风度:你的审美观念如何?修养与内涵怎样?这种信号的传递是无声的,但也是重要的,特别是在青年朋友的交际场合,这种“无声”往往胜于有声。
那么,应该怎样着装打扮才能符合风度美的要求呢?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明确这一前提,那就是生活本身是多彩多姿的,人的风度也是各种各样的,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种美和风度的“模式”。人们由于各自性格、爱好不同,对穿衣打扮也是各有所好的,有的人爱鲜艳,有的人喜素雅,有的人爱质朴,有的人喜新颖等。可谓春兰秋菊,各呈一时之秀,因此,对于人们的各自所爱,各取所需,没有必要横加指责,任何试图用某种色彩或样式去“统一”人们的需要的想法与做法,都是错误的,没有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尊重个人爱好,鼓励人们各取所需,并不等于说穿衣打扮的美与丑没有客观的标准,更不是说穿衣打扮愈自由就愈能体现人的风度美。
《世说新语》中有个故事:魏王曹操欲接待匈奴使者,嫌自己矮小不够威武,便命令手下人假扮“魏王”,自己则操刀站于一侧。事后,曹操曾派人打听北国使者的印象,结果对方回答:“魏王雅量无比,但魏王背后那个操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悬了!曹操之风度,居然如此引人关注——即便披上一张麻袋片,也绝对掩盖不住他那光彩照人的英雄气!
那还是延安时期,美国记者斯诺来到了延安,在瓦窑堡见到了周恩来同志,尽管当时的周恩来同志挺“土”,穿着一身土里土气的粗布衣衫,长着满腮杂芜的大胡子,骑了一匹极羸弱的瘦马,毫无想象中的那种风流倜傥的帅气,但斯诺却坚定地认定:没错!这就是周恩来!一个伟人!一个标准的绅士!为什么?因为周恩来那渊博的学识、儒雅的气质、潇洒的英姿、幽默的谈吐、谦逊的微笑、宽广的胸襟完全倾倒了这位长着高鼻子的洋朋友。(斯诺《西行漫记》)
神了!周恩来之风度,居然有如此神奇的说服力与吸引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风度?
应该说,风度绝非花枝招展的外观,首先是一种十分深刻的极内在的气质,这气质,绝不是贴标签似的贴上去的,而是来自人的心灵,它,千金难买,有形而无价。
不是吗?东施羡慕西施的风雅,曾那么悠然神往地模仿,可不仅没有成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成了一个千古的笑柄——这东施的动机肯定不错,比某些自以为是的人强多了,可惜,动机好绝不意味着效果好,她错就错在不懂这样一个道理——风度不能学,它只能属于拥有该风度的那个“特定的人”。
放眼人生,风度是历经人生况味之后的升华。仪态端庄而谈吐大方,聪慧机敏而举止优雅的风度,就如同晨曦和星光的交辉,季节如日月的转换,凝聚着自然得体之美,慑人心魄之力。
风度源于心灵而发于自然,就像黄鹂鸣于翠柳,白鹭翔于青天,有着云卷云舒的浪漫,花开花落的自在,而绝非是装腔作势之态,矫揉造作之行。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拥有风度。
风度是什么?是一种“个性”,是一种“精神财富”,它绝不是可以随意花钱采购的华丽“包装”。而且,风度总有其特定的内涵——它自然而然地显示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它无须雕琢,也无须刻意追求,它代表着的乃是一个个各有特色的“人”。也许腰缠万贯的“款爷”可以拥有购买最高档小轿车的“阔气”,但他却绝对买不来那小轿车设计者所拥有的“才气”。这才真是,世界真精彩,世界更无奈。
风度是什么?是一首只能属于心灵的诗,因此,一切意欲“风度翩翩”的人,都必须从充实自己的心灵做起。
但愿人人的心灵都能拥有这样的诗。
语言也有“形体”魅力
对讲话者而言,做好演讲或即兴发言,不仅要靠好的语言功底,还要辅以美的演讲态势。态势是指仪表、姿态、神情、动作等诸方面,它包括立与坐、眼神、手势、身体动作、步伐移动等。讲,是有声语言,给人以听觉形象;演,是无声语言,给人以视觉形象。光“讲”不“演”或是光“演”不“讲”,都不能称其为演讲,只有动静相融,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构成完整的演讲形式。唯有声、色、姿、情相得益彰,方能称作上乘的演讲。
在演讲的过程中,演讲者一举手、一投足、一扬眉、一怒颜都是为演讲整体服务的。明末清初的着名评书家那散亭就很善于利用各种姿态渲染气氛,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恰到好处,话未出口,哀乐的气氛就“招”之欲出了。这样的“演”,对于评书的成功就有很大的辅助功能了。
演讲者的风度、仪表、神态可以给观众留下“第一印象”。心理学理论中的“晕轮效应”认为: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个印象往往是人们对其做出判断的依据。一次,心理学家雪莱蔡?根在莫萨立斯特大学挑选了68个自愿参加实验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的外貌、口才及对事物的理解判断能力都大致相同,但仪表风度却大不相同。按照实验要求,这68人分别征求了四位素不相识的过路人的意见,以期得到他们的支持。结果表明:风度翩翩者较之仪态平平的人自然是更胜一筹、稳操胜券了。
当讲话者登台讲演时,自然就成为了众人注目的焦点,但这里的注目能否转化成瞩目,讲话时的形象和姿态就是非常关键的要素了。这时的仪容不能不修边幅,而要整洁、大方、有风度,但也不能过分雕饰。服装应该与身份相称,不宜过于奇特。总体而言,要针对特定的演讲环境来决定演讲时自身的仪表、衣着和态势。演讲者的外部表象即仪表、衣着、态势是被听众直接感受的,它对演讲的效果乃至成败会有直接影响。据一般的社会心理分析,听众往往会将演讲者的仪表、衣着等与自己的仪表、衣着相比较,以自己的仪表、衣着、态势作为评判演说者的标准。所以演讲者就要尽可能将自己的仪表、衣着与听众接近或一致起来。如果是在高雅的宴会上,听众衣冠华贵,讲者衣衫褴褛、举止粗俗,就难登大雅之堂了。
心理学关于注意的规律认为:人的注意具有指向性的特点,当大脑皮质的某一个兴奋中心的刺激得到加强时,注意的指向性就愈来愈强。就是说,对某事物,人的注意越集中,对别的事物注意必然就会少。所以,演说者在临场前要做到“装点”自己的仪表和风度。上场时,要保持安然自若的神态,坚定有神的目光,等等。这样使听众在“第一印象”中,就加深了视觉形象的刺激,从而让人们注意的指向性得到强化。演讲者的神态要自然大度,不要显出一副猥琐卑下之状,而面容表情中又应注意以眼传神和以笑达意。眼神可表示种种复杂的感情,笑意能传达各种心理信息。用得巧,无疑会使讲话增色添彩。
值得注意的是,要使讲话得心应手、大方自如,就应该甩开演讲稿。精心准备讲稿是必要的,但是上台照本宣科就太令人乏味了。所以应该将演讲稿烂熟于心,演说时既以它为依据,又不受其束缚。美国口才训练专家桑迪?林弗说:“演讲,百分之九十九都无需拿讲稿。一个人拿起讲稿来读时,人们对他相信的程度也随之降低了。听众越是感到你在与他们交谈,你演讲的效果就越好。”因为演讲大厅正像运动场一样,是一个激烈变化的动态系统,听众情绪、会场气氛都有变化的可能,有时还会发生意外的事件,这就要演讲者有即席调整的应变能力。如果一切都照预定的程式,按部就班地“背诵”,就难免会手足无措、碰壁失败。
就整体形态而言,古今中外成功的演讲家都是站立演讲的。演讲者站立可给人一个完整的形象,唯有站立,才能使手势、身姿自由地摆动。《论演说术》的作者吉尔伯特?奥斯丁认为,就如同家里盖房子先从打地基开始一样,首先要考虑双足和下肢的位置及姿势。演讲家们的站立姿势是,两脚呈丁字步,两腿不靠在一起,前后交叉距离不超过一只脚板的长度,身体重心应放在一只脚上,另一只脚则起着保持平衡的作用。所以,作为演讲者,演讲时首先要注意自己的站姿,争取给人留下一种精神饱满、胸有成竹的好印象。
着名演讲家曲啸曾在介绍演讲经验时说:“演讲者的体态、风貌、举止、表情都应给听众以协调平衡的至美的感受,要想从语言、气质、神态、感情、意志、气魄等方面充分地表现出演讲者的特点,也只有在站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演讲者站姿规范如下:
1.脊椎、后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挺起。
2.两肩放松,重心主要支撑脚掌脚弓上。
3.挺胸,收腹,精神饱满,气息下沉。
4.脚应绷直,稳定重心位置。
演讲站姿有以下几种:
1.前进式:这种姿势是演讲者用得最多,使用最灵活的一种站姿。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前脚脚尖指向正前方或稍向外侧斜,两脚延长线的夹角成45度左右,脚跟距离在15厘米左右。这种姿势重心没有固定,可以随着上身前倾与后移的变化而分别定在前脚跟与后脚上,不会因时间长而身体无变化不美观。另外,前进式能使手势动作灵活多变,由于上身可前可后,可左可右,还可转动,这样能保证手做出不同的姿势,表达出不同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