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赞美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怨恨。某地有一家历史悠久的药店,店主巴洛具有丰富的经营经验。正当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时,离他不远的地方又新开了一家小店。巴洛对这位新来的对手十分不满,到处向人指责小店卖次药,毫无配方经验。小店主听了很气愤,想到法院去起诉。后来,一位律师劝他,不妨试试表示善意的方法。第二次,顾客们又向小店主述说巴洛的攻击时,小店主说:“一定是误会了,巴洛是本地最好的药店主。他在任何时候都乐意给急诊病人配药。他这种对病人的关心给我们大家树立榜样。我们这处地方正在发展之中,有足够的余地可供我们做生意,我是以巴洛作为榜样的。”当巴洛听到这些话后,急不可耐地找到自己的年轻对手,还向他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劝告。就这样,怨恨消解了。
可见,赞美别人的功效多么的巨大和神奇。
上司爱听高明的誉美之辞
赞美领导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艺术,恰当适宜地赞美领导,会增加你与领导的感情,缩短与领导的距离。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领导也不例外,只不过不同性格的领导喜欢的方式不同罢了。
在社会上,领导是“白领”阶层,是有地位、有权力、有身份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是值得尊重和羡慕的。但是中国世俗文化又有与官方文化相抵制的一面,商界的尔虞我诈、政界的勾心斗角在普通百姓心中造成的印象极差,致使很多人认为称赞领导就是巴结讨好、拍马溜须,结果是不能正大光明、真诚地赞美,反而被投机钻营者钻了空子。
其实赞美领导是对领导工作的认可、支持和褒扬,是下属与上司搞好关系的“润滑剂”。没有不喜欢听赞美的领导。领导是球队的“队长”,需要大家的鼓励和喝彩。
然而,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不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而是建立在工作与利益基础之上的,这就使得下属对领导的称赞不同于对其他类别的人的称赞。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往往具有多方面的关系,使得下属们与领导之间存在着距离,领导与每个下属的距离也不可能完全是等距离的,这就需要在赞美领导时要把握好称赞的技巧。
赞扬领导最好以“公众”的语气赞美,同时把自己的赞美融入进去。比如:某报社的刘主编的一篇稿子在××报上发表,小张不失时机夸赞:“刘主编,大家都在学习你的报道呢!我们都认为您报道的角度独到,大家都要向您请教呢!”刘主编听后就很高兴。
赞扬领导要尽量使用“中性”词,切不可滥用形容词和副词。态度要诚恳,要出于真心。如果开口“最、最、最”,闭口“很、很、很”,不免使领导者感到你言过其实,而且感到你比较虚浮,言不由衷。例如,一位领导同志经常自己动手写讲稿,偶尔秘书为他准备稿子时也是他事先把稿子的“路子”告诉秘书,供执笔人参考。因此,秘书经常对他说:“像您这样当领导,我们都快失业了”,“人家都说写稿子是苦差事,可是为您写稿子是个美差事。”由于赞扬恰如其分,这位领导每次都愉快地接受了。如果秘书说:“你真有水平”,“别的领导都比不上你”,那么这位领导便难以接受,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对领导者值得赞扬的优点,也要讲究赞扬的方法。直接赞扬和间接赞扬可以并用。直接赞扬,主要是指对领导者个人“有话直说”,当面赞扬。如领导者刚做完报告,他主动询问你对报告的印象,那你就可以使用恰当的语言实事求是地进行直接赞扬,切不要以“还可以”、“凑合”之类的话应付了事。某市召开旅游现场会,负责旅游工作的领导曾经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这位领导在讲话中旁征博引,并且语言非常幽默,大家认为他的讲话有水平,反映了本市旅游工作的实际情况。会议结束后,这位领导问身边采访的一位记者,“你认为我今天的发言怎样?”“听众有什么反响?”这位记者回答:“您今天的发言讲的非常准确,不仅向大家介绍了我们市目前的情况,还为大家展示了未来发展的前景,我们都深受鼓舞呢!”这位记者恰当的赞扬使这位领导感到很欣慰。间接赞扬,包括在对领导者当面赞扬时采用迂回的方法进行赞扬。你可以把大家听完报告后的反应转告给领导,这既是直接赞扬,又是间接赞扬。
在领导亲属面前赞扬要抓住他们的共同点,比如,李军到局长家做客,局长夫人热情招待,于是他抓住局长与夫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热情、好客大加称赞。当着领导上级的面要慎重称赞,且莫将是非掺杂进去,弄巧成拙;在交际场合,称赞领导语言要简练,要起到推销领导的作用。
赞扬领导时,最要紧的是赞扬领导者真正在乎的事情。领导不在乎的事情,你喋喋不休地赞扬,难免遭到厌烦。比如:新任职的领导的第一次公开讲话,领导做出的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决策,领导近期所取得的某项工作的成功,领导者子女的“金榜题名”等等,这些事情常常是领导者很“在乎”的事情,可以恰当赞扬。
夸人要夸在点子上
有人认为,人不过是历史的符号,同时每个人成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又满载着历史记录,其中不乏自己引以为荣的事情。对这些引以为荣的事情,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较高的评价,如果能够得到衷心的肯定和夸奖,更是让人高兴和自豪的事。
了解一个人引以为荣的事情很简单。如果是经常接触的人,他的言谈之中常常会流露出一些线索,“兄弟在美国的时候……”“我年轻的时候……”“我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的那一年……”因此,一个人真正引以为荣的事情是常常挂在嘴边的。
对于陌生人,则可以从他的职业、所处环境及历史年代大体判断其引以为荣的事情的范围。一位将军引以为骄傲的资本往往是他曾经取得的累累战功;一位研究历史的教授则必然对自己发表的论文和专着引以为豪;如果你想对一位陌生历史教授尽一点赞美之意,不妨对他说:“教授先生,你的论文和专着在历史学界颇具影响力,久仰大名。”律师则会以自己办理影响力较大的案子而得意,碰到一名陌生的律师你可以说:“做律师的人都不简单,你办理的好几个案子都相当出色。”纵使是一个农民,也会为今年只有他多种了西瓜,又碰上西瓜行情出奇的好而有几分成功感,你买瓜时不妨说:“老兄,你真有眼力,今年这西瓜行情算是让你给瞅准了。”
真诚地夸奖一个人引以为荣的事情,可以使你更好地与对方相处。
夸奖一个人引以为荣的事情,可以使他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从而改正自己的一些错误行为。让我们来看一个通过夸奖过去而劝谏的例子。
楚汉战争的结果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刘邦心里自然很骄傲,常常问他的大臣们自己为什么会打败项羽之类的问题,大臣们都非常了解刘邦“胜者为王”的心理,于是都对他赞美不已,刘邦逐渐产生了自满情绪,执政的积极性慢慢懈怠下来。一次,刘邦生病后整日躺在宫中,下令不见任何人,不理朝政。周勃、灌婴等许多跟随他征战多年的元勋也都找不到劝说的办法。大将樊哙想出一个办法,闯进宫中进谏。他掷地有声地先对刘邦的过去进行了一番赞美:“想当初,陛下和我们起兵丰沛定天下之时,何等英雄壮志!上下团结,同甘共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的社稷大业。”几句话激起了刘邦对辉煌历史的自豪之情,然后樊哙话锋一转:“现在天下初定,百废待兴,陛下竟然这般精神颓废;大臣们都为陛下生病惶恐不安,陛下却不见大臣,不理朝政,而独与太监亲近,难道就不记得赵高祸国的教训吗?”
樊哙先是称赞了刘邦征战时的辉煌战绩,而后又巧妙批评了当时刘邦的颓废和懈怠。赞扬与批评相结合,一席肺腑之言,终于震醒了刘邦。此后,刘邦专心朝政,休养生息,汉朝一片兴旺发达景象。
樊哙正是通过称赞刘邦引以为荣的历史进行劝谏,终于达到了说服刘邦勤政的目的。
称赞一个人引以为荣的事情必须注意三点,其一,夸奖的话语表达要准确,不能偏离事实。其二,赞美必须是由衷的、发自肺腑的言语,不要夸张。其三,夸奖之时要专注,让被夸奖者感到你有分享其光荣和快乐的心情。
嘴茬子别太扎人
有一种人,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在生活或工作中和别人有利益或意见的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方说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
这种人不管自己有理无理,一旦用到嘴巴,他便绝不会认输,而且也不会输,因为他有本事抓你语言上的漏洞,也会转移战场,四处攻击,让你毫无招架之力;虽然你有理,他无理,但你就是拿他没办法。
在辩论会、谈判桌上,这种人也许是个人才,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中,这种人反而会吃亏。因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不是辩论场,也不是会议场和谈判桌,你面对的可能是能力强但口才差,或是能力差口才也差的人,你辩赢了前者,并不表示你的观点就是对的;你辩赢了后者,只凸显你只是个好辩之徒罢了。
而一般常见的情形是,人们虽然不敢在言语上和你交锋,但对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反而会同情“辩”输的那个人,你的意见并不一定会得到支持,而且别人因为怕和你在言语上交锋,只好尽量回避你。如果你得理还不饶人,把对方“斩尽杀绝”,让他没有台阶下,那么你已埋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这对你绝对不是好事。
人有好口才不是坏事,但运用不当则会坏事,因此你若有好口才,建议你:
(1)把口才用来说明事理,而不是用来战斗。不过当有人攻击你时,你当然可以“自卫”。
(2)有好的口才,也必须要有相对的内涵,否则别人会笑你全身只有舌头最发达。
(3)要驳倒对方,保卫自己的意见时,点到为止即可,切莫让对方“无地自容”,换句话说,要给对方台阶下。
(4)别人得罪你时,你虽理直气壮,但也不必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
(5)若自己的观点有错,要勇于认错,并接受对方的观点,切莫用辩论的技巧死命反击,因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硬辩只会让人看不起你。
不过有好口才的人,常会因“所向无敌”而忽略收敛的重要,因为他把“逞口舌之快”当成一种“快乐”,这是这种人最大的悲哀。
话语周详便可左右逢源
在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能骗取胡传魁的信任,躲过刁德一的盘套,就是全凭话语的缜密和周详,且话说得合情合理。其中一段阿庆嫂是这样应对的。
刁德一:(白)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是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也是司令的洪福广,方能遇难又逞祥。
刁德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笑)哈哈哈哈。
刁德一:(笑)嘿嘿嘿嘿。(白)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阿庆嫂:(白)胡司令,这是什么意思啊?
胡传魁:(白)他就是这么个人,阴阳怪气的。阿庆嫂,别多心呀。
阿庆嫂:(白)我倒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