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火灾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对于火灾,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总结出“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经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的同时,导致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也在增多,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70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2.5亿元,80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3.2亿元。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3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2000多人。实践证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的危害”是对消防立法意义的总体概括,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做好预防火灾的各项工作,防止发生火灾;二是火灾绝对不发生是不可能的,而一旦发生火灾,就应当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减少火灾的危害。
火灾的种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遇到火灾怎么办
火灾发生后,当大火威胁着在场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下,保存生命,迅速逃离危险区域成为人的第一需要。通常应该采取自救、互救等形式。
自救是常用的逃生方法,在实施自救行动之前,一定要强制自己保持头脑冷静,根据周围环境和各种自然条件,选择自救的方式。自救的逃生方法主要有:①立即离开危险区域;②选择简便、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③准备简易防护器材;④自制简易救生器材,切勿跳楼;⑤创造避难场所。
互救是指在火灾时表现舍己救人,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互救分为自发性互救和有组织的互救。
另外,火场逃生要迅速,动作越快越好,切不要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要树立时间就是生命,逃生第一的思想。在室内发现外部着火,开启房门前,必须先触摸门板,如果发现过热或有烟气从门缝窜入时,就不能贸然开门,应想法从其他出口逃生。如果不热时,应缓慢开启,并在一侧利用门主扇等物做好掩护,防止被烟气熏倒或被热气浪灼伤。逃生时要注意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以阻止和延缓烟雾向逃离的通道流窜。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退避,如床下、墙角、桌子下、大衣柜里等。
火灾等级
根据2007年6月26日,公安部下发的《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新的火灾等级标准由原来的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一般火灾三个等级调整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火灾,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重大火灾,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较大火灾,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4)一般火灾,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火灾自救
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行动,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必须注意的是,火灾现场的温度是十分惊人的,而且烟雾会挡住你的视线。我们在电影和电视里看到火灾场面时,一切都非常清晰,那是在火场上的浓烟以外拍摄的。当处于火灾现场时,能见度非常低,甚至在你长期居住的房间里也搞不清楚窗户和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镇静,不能惊慌。
如果您被困火灾中,您应当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逃生,可以利用消防电梯、室内楼梯进行逃生,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因为普通电梯极易断电,没有防烟功效,火灾发生时被卡在空中的可能性极大,同时,也可以利用阳台。过道以及建筑物外墙的水管进行逃生。
发生火灾后,会产生浓烟,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逃出,在浓烟中采取低姿势爬行。这是因为火灾中产生的浓烟由于热空气上升的作用,大量的浓烟将漂浮在上层,因此在火灾中离地面30cm以下的地方还应该有空气,因此浓烟中尽量采取低姿势爬行,头部尽量贴近地面。
在浓烟中逃生,人体如果防护不当,容易将浓烟吸入人体,导致昏厥或窒息,同时眼睛也会因烟的刺激,导致刺痛而睁不开。此时,可以利用透明塑料袋,透明塑料袋不分大小都可利用,使用大型的塑料袋可将整个头罩住,并提供足量的空气供逃生之用,如果没有大型塑料袋,小的塑料袋也可以,虽然不能完全罩住头部,但也可以遮住口鼻部分,供给逃生需要的空气。使用塑料袋时,一定要充分将其完全张开,但千万别用嘴吹开,因为吹进去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效果适得其反。
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应该用手背去接触房门,试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热的,门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好身后的门,以防火势蔓延。
总之,发生火灾时,要积极行动,不能坐以待毙。
火
火是物质燃烧产生的光和热,是能量的一种。必须有可燃物、燃点、助燃气体(不一定是氧气)并存才能生火。三者缺任何一者就不能生火。火就是介于气态、固态、液态以外的等离子态。火是由等离子体(Plasma)状态的物质组成的,plasma是由英国物理学家Sir William Crookes在1879年确定的物质的第四种状态(其他三种是固态、液态、气态)。
火是很泛的概念,基本包含两大元素:发光(光子的产生)和产热(如氧化、核反应所致)。在生活中,火可以被认为是物质发生某些变化时的表征。很多物质都能在某些特定的变化或说反应中产生光和热,两者共同构成我们所说的“火”。譬如以蜡烛为例,蜡燃烧时当然产生了火。但我们到底该认为谁是火呢?是蜡,还是二氧化碳、水,甚至是炭或蜡分解出的小分子有机物?水和二氧化碳是无法独自产生火的,可排除此可能性;我们在蜡烛燃烧时看到黑烟,说明炭还好好的存在着,并未发生反应,所以这种可能性亦不存在,至于其他杂分子,也是燃烧的副产物,既然称为产物,则不会在我们所讨论的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了,排除。只剩下蜡了。蜡是火?确实荒谬。不错,蜡本身绝不是火,但火源自蜡,而非上述任何其他物质,这是肯定的。蜡产生了火,而火却不是此反应中的任何反应物或生成物本身!火就是火自己!但火实际上确是一种物质,但又不仅仅是物质。或许我们也会问“闪电是什么物质”,有人可能会回答道“闪电是一种现象,不是一种物质”,这样的答复没什么意义。其实这个问题颇值得思考。闪电产生于空气中,更准确地说,是云(以水主)中。书本告诉我们闪电是电中和所致,但这并不直击问题要害。相信某人说“闪电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没人会反驳,但我提出的闪电与他说的闪电是两个不同的词。我说的是一个物质名词,他说的是一个动名词!举个例子,我说的闪电好比雪snow,而他所说的闪电好比下雪fall of snow or snowing。对于火的理解,也有相同的理解分歧。但是,我们要清楚一点,任何自然现象都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是物质本身,而其现象只是人脑中的反映,或说人的感知及后继的理性思考。在火中,光既是物质又是能量,这不难接受。而对于热,大多数人认为热仅仅是能量,但实际上,热辐射作为一种电磁辐射,在量子物理中亦有物质性,其和光的本质是同一的。更深层上,物质与能量是统一的,可等价的。只是当代物理学界倾向于将物质统一于能量——受限的能量。所以火的本质既是同具光波和热辐射的电磁波,是物质,也是同具光能、热能的能量。
电子离开原子核,这个过程就叫做“电离”。这时,物质就变成了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一团均匀的“浆糊”,人们称它离子浆。这些离子浆中正负电荷总量相等,因此又叫等离子体。
而我们通常看到的火是电离的电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放出的光子,不同能量的光子有不同能量的颜色。
火有重力吗
有,因为火在无重力太空舱中的形状是球状的,它的形状受到重力的影响。
学生怎样防止火灾发生
(1)点燃的蜡烛、蚊香应放在专用的架台上,不能靠近窗帘、蚊帐等可燃物品。
(2)到床底、阁楼处找东西时,不要用油灯、蜡烛、打火机等明火照明。
(3)中小学生不要随身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
(4)不能乱拉,电线,随意拆卸电器,用完电器要及时拔掉插销。
(5)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不可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6)阳台上、楼道内不能烧纸片,燃放烟花爆竹。
(7)吸烟危害健康,学生不要吸烟,躲藏起来吸烟更危险。
(8)使用电灯时,灯泡不要接触或靠近可燃物。
(9)晚上不要点燃蜡烛看书,以免不知不觉睡着后失火。
发生火灾怎么办
发生火灾、一方面要组织人采用正确的灭火方法和选用适当的灭火工具积极扑救;在密闭的房间内起火,未准备好充足的灭火器材时,不要打开门窗,防止空气流通,扩大火势。一方面赶快打电话报警,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沉着、冷静,讲清楚着火单位、区县、街道名称、门牌号码、着的什么东西、火势怎样、报警人姓名及使用电话号码。报警完后要派人去街道口迎候消防车,以便及时达到着火地点。
发生火灾后如何逃生
火灾的程度,大小不同,逃生的方法也不一样。一般讲,火势大,逃生路线浓烟较重时,可低姿势或匍匐爬行逃离火灾现场,因为浓烟通常离地面30cm处四散。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护好呼吸道,可利用衣物、湿毛巾等捂住口鼻,以免烧伤呼吸道或被浓烟呛咳引起窒息。在逃离时,即使忘记贵重物品也绝不可再入火灾现场,以免引起伤亡。
矿井发生火灾后如何灭火
一、直接灭火法
(1)用水、砂子灭火;
(2)灭火器灭火。我国目前使用的灭火器有化学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灭火手雷等。
二、隔绝灭火法
当井下火灾不能用直接灭火法扑灭时,必须迅速封闭火区,切断氧气供给。经过相当时间以后,由于火区氧气消耗殆尽,火灾最终熄灭。封闭火区的工作必须由矿总工程师负责领导。为了有效地切断氧气供给,应在通往火区的所有巷道内构筑防火墙,并且堵住一切可能的漏风通道。封闭火区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缩小封闭火区的范围,并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氧气、一氧化碳,煤尘以及其他有害气体和风流的变化。
家庭灭火常识
一、常用灭火方法
(1)用水灭火。木材、纸张等着火都可以用水扑救。把水直接泼洒在可燃物上,熄灭火焰。用水把着火点附近的可燃物浇湿,使之降温;
(2)用其他工具灭火。将沙土、淋湿的棉被、衣服等捂盖在燃烧物表面,使之隔绝空气而中止燃烧。同时,笤帚、衣服还可以用来当作灭小火的工具。
(3)隔离灭火。把着火点附近的可燃物搬开,防止火势蔓延。
(4)用灭火器灭火。
二、常用灭火器
(1)干粉灭火器。这种灭火器因筒体中充满干粉灭火剂而得名。它主要适用于扑救液体火灾、带电设备火灾,特别适用于扑救气体火灾,不宜用于扑救精密仪器火灾。
(2)泡沫灭火器。用喷射泡沫进行灭火的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油品火灾,如汽油、煤油、植物油等初起火灾;也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棉、麻、竹等火灾及飞机、汽车事故引发的火灾;不适于扑救带电设备火灾及气体火灾。
(3)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气化了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灭火。适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资料、精密仪器、贵重设备火灾。由于其不导电,可扑救带电设备火灾。
三、当燃气灶具着火时的灭火
(1)立即关闭进气阀门,切断气源。
(2)液化石油气气瓶起火,可用湿毛巾或湿抹布盖住着火点,同时迅速关闭气瓶上的角阀。
(3)关闭角阀时要防止烫伤。
(4)灭火过程中不要把气瓶弄倒,以免造成更大危险。
(5)可使用干粉灭火剂灭火。
农村重特大火灾案例
近年来,全国农村平均每年发生火灾6.7万起,死亡1500余人,伤22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6.7亿元。每年,受灾住户达4.4万户,至少有15万农民受灾,相当于一个中小规模县的人口;每年,农村火灾总量约占城市火灾总量的六成左右。统计分析显示,我国农村消防工作发展不平衡,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消防监督管理、消防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总体上看,我国大部分农村缺乏消防规划、消防基础设施、消防组织和火灾扑救力量。此外,农民的消防观念和安全意识依然淡薄,致使农村火灾呈多发态势。
仅以2005年为例,全国农村共发生火灾8.7万起,造成1593人死亡、134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4.6万户农民饱受火灾之苦。
一、消防基础条件先天不足
2004年10月9日晚,广西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乡岑牙村上寨屯因电线短路打火引燃蚊帐发生火灾。造成2人受伤,烧毁、破拆吊脚楼238间,受灾196户,烧死生猪181头,烧毁粮食27万公斤以及大量生活用品,直接财产损失164.8万元。
上寨屯距县城65公里,离乡政府7公里,全寨共有283户、1480人,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村寨,防火间距不足。村民住房全部是木质吊脚楼,村寨房屋耐火等级非常低。由于水源匮乏,火灾发生后村民们只能强行破拆房屋阻隔火势蔓延。一个多小时后,当乡人大主席组织乡村干部及附近村民救火时,火势已蔓延至整个村寨,肆虐的大火于次日凌晨才被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