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赵尔春的故事
20286500000001

第1章 青春之歌

黄昏。

一轮红彤彤的落日被巍峨挺拔的雁荡山捉住了,由西向东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丰满的瓯江此时浑身披满了金黄,在浙南的大地上静静地流淌着,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在玩耍了一天之后,仰卧在自家的田地上,眯着眼睛欣赏着家乡的蓝天白云。

无数只从上游顺流而下的乌篷船,密匝匝地停在港湾里。船家将竹篙往岸边一插,便稳住小船,不多会儿,江边弥漫起款款升腾的炊烟,夹着阵阵诱人的饭香。

温州城北的上岸街,紧挨着江边。瓯江的夕潮不知何时已悄悄地涨满了,岸边的小船都浮得高高的,仰着头,随着江边的微浪,一踮脚,一伸颈地向岸上窥望着。

它们在看什么呢?

也许,它们是在看那依山傍水的一排排木楼房吧。那确是浙南建筑一绝。它们仅靠几根木柱将木板串连在一起,便可建成二层楼,甚至三层楼而绝少用砖石。这些木楼你靠着我,我靠着你,手拉手,身贴身,沿上岸街后的山势起伏连成一片,形成了奇特的浙南城镇文化景观。

也许,它们是在看那沿街散步的老人,看那商店橱窗里五颜六色的货物,看那热闹非凡的桂花汤圆铺,看那嬉笑打闹的孩童。

这一切,在夕阳里被描绘成一幅美妙的《小城暮色》图。

暮色中的一切都是那样安详。它预示着今晚又将是一个美好的夜晚,让人留恋的夜晚。

不知什么时候,东南方向不远处升起了一团黑云。那黑云悄悄地随风飘过来,夹杂着一股浓烈的焦糊味。

散步的老人,收住脚步,仰望这团黑云。

蹲坐在船头吃饭的船家,站起身来,仰望这团黑云。

见到这团黑云,连正在玩耍的孩子都停下来,你望我,我望你,不停地环顾四周。

浓烟飞掠,紧接着又升腾起一片火焰,染红了东门方向的天空。

“啊!失火了!”

“好像是新码道小学。”

一群年轻人拎着铁桶,拿着脸盆飞奔过去,一路喊着:“救火!救火!”

失火的是上岸街东面的一所民房,紧靠着新码道小学,连着大片的居民区。此时,新码道小学已被烈火和浓烟紧紧地围在中间,火舌带着风声凶狠地扑向那些木结构的房屋,所到之处,劈叭作响,好端端的房屋顷刻化为灰烬。

人们的心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勒得紧紧的。这火焰如果蔓延开去,上岸路这几百家房子、几十家店铺,还有附近一个国家仓库,就……

“救火,救火啊!”

火警惊动了整个小城,干部、工人、学生、解放军官兵和消防队员,纷纷从四面八方涌来了,形成了一支上千人的救火大军。在这支大军中,人民解放军官兵始终战斗在最前列。

听呀,有人在吹哨:“凡解放军赶快上这座礼堂!”吹哨下命令的是陆军第十七医院的肖福生上尉。在他的哨声中,马上集中了不少解放军同志,迎着烈焰冲向前去。

那是学校的西北角,火舌已吐了进来。而这座礼堂则是制止火势向东南方向发展的关键地方。

这支队伍集中后马上散开。有人冒着浓浓的烟团爬上二层房项,揭着瓦片,拆着木梁,切断火路;有人奔到楼下,不顾一切地抢运着存在小仓库里的公共财物。

然而,天公无情,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凶猛的大火借着风威越燃越旺,火舌越喷越高,西北角刚刚被扑灭了的几处燃烧点,又复活了。它们像发狂的巨兽张着嘴,用长长的火舌,呼隆隆地舔着礼堂的屋顶,舔着屋内的教具,舔着正在这里灭火的人们的脊背、头发和肌肤。

人们没有畏惧,更没有退却,而是勇敢地迎着飞进的火星、呛人的浓烟,与烈火展开了殊死搏斗……

无情的烈火,在不屈不挠的人们面前,像一只被制服的暴狮,乖乖地躺倒了。

救火的人们望着被保住的国家仓库、民房,带着宽慰的神情,拖着疲惫的身体,渐渐散去。

喧闹了一阵的温州城似乎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

夜,已经很深了。

在江边海军码头前面的一个街口旁,一个幼小的身影还在忽明忽暗的街灯下徘徊着。

她怀里紧紧抱着一件蓝色的海军冬上衣,黑发下一双企盼的眼睛在痴痴地望着余烟未尽的火场方向。

救火的叔叔一个个都回来了,又急急地走了。她没有见到那张熟悉亲切的面孔。

看到叔叔们都奔向医院的方向,她着急了,脸上挂着泪痕。她望着空荡荡的街面,一声声呼喊着:

“赵叔叔!赵叔叔!—”

她呼喊的这个人是谁呢?

他就是本书所要叙述的主人公—赵尔春,海军驻温州部队通信站的电话守机员,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

那天黄昏。

太阳刚刚落山。吃过晚饭的中士守机员赵尔春拿着战友硬塞给他的一张电影票,找到食堂司务长、上士施元林等同志,一同去温州军分区看电影《地下航线》。

正当他被电影里的情节所吸引时,忽然有人在楼上喊道:“上岸街方向失火了,请××单位的同志赶快回去!”

几乎同时,赵尔春和施元林腾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这时,一双手拉了拉赵尔春,提醒他:“是上岸街,又不是码头。”

赵尔春没有回答,只是与施元林快速翻过几排座椅向出口奔去。他们奋力挤出出口,便撒腿向上岸街跑去。

开始,施元林跑在前面,但不一会儿就被赵尔春追上。只听赵尔春喊了声“快!快!”就冲到前面去了。

跑过大街,穿过小巷,前面就是赵尔春宿舍的院子门口。赵尔春看见路边站着不少人,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她们都在向火场方向张望着。对赵尔春,她们已是非常熟悉了,一见赵尔春满头大汗地跑来,都纷纷向他打招呼。

赵尔春顾不上回答,只是憨憨地朝她们点了点头。

看见赵尔春跑来,站在路边的12岁的女孩杨漪和11岁的男孩方小钢,赶紧追着赵尔春也跑了起来。

赵尔春听到脚步声,回头一看,不由停下来喊道:“不行,你们赶紧回去!”

两个孩子站住了。赵尔春跑了几步又折回身来,一边脱棉衣一边问杨漪:“哪里失火了。”

杨漪带着哭声说:“学校,好像学校!”

一听这话,赵尔春更急了。他把棉衣塞给杨漪,又把棉帽戴在方小钢头上,武装带也塞给了他,转身向火场跑去。

方小钢跟着赵叔叔又跑了几步,见赵尔春猛地滑了一下,摔倒在地,但爬起来又向前跑去。

是啊!赵尔春怎能不急呢!新码道小学对他来说那是太熟悉了。他有多少次踏进那美丽的校园,给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讲自己熟悉的故事。现在,它不幸着火了,那校园,那教室,那教具……怎么样了?一个又一个的问号,像一根船桨,搅得赵尔春心海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浪。

当他沿街赶到火场时,整个上岸街的路面上到处挤满了救火的人群,到处摆放着从学校和居民住宅搬出来的教具、家具、农被等什物……整个上岸街被挤得水泄不通。赵尔春挤来挤去,钻来钻去,怎么也过不去。

赵尔春心急如焚,急得直跺脚。

忽然,他急中生智,猛转身冲进一条弯弯曲曲、黑咕隆咚的小巷。小巷很黑很滑,赵尔春脚陷进泥里,拔出来继续跑;身子磕在路边的树杆上,打个趔趄继续跑。他熟悉这条小巷,这条小巷的尽头就是海坦山,翻过这座小山,就是新码道小学的围墙。

火,热辣辣的火,横在面前。

火,刚刚吞完一片木屋的火,正扑向学校的礼堂—那里面有个仓库,有教学用具、体育用品。

赵尔春迎着烈火冲上前去了!

这时,有人在吹哨,那是肖福生上尉!他在集合解放军同志去做断绝火路的冲锋。

听到哨声,海军修械所的战士张其良急忙跑过来,迎面撞上一个穿紫红色绒农的人,只见他一手拿一个实验架,满头满脸都是烟灰,深蓝色的裤子,有一只裤脚已湿了一片。

“赵尔春!”借着火光他大喊了一声。

“张其良,是你啊!”

“你不是去看电影了吗?”

“听到火警,跑、跑回来了……”赵尔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头也不回地又冲人火中。

接着,张其良也攀上了礼堂二楼。

听到哨声,联合医院的医务人员李显明也赶来了。他听到火警马上收拾好急救箱与医师李道勋等三人赶到火场。在火场,他一边灭火一边抢救伤员,刚才听到学校西北角告急就跑了过来。

他刚路过礼堂仓库的窗边,只听得浓烟中有人喊:“赶快接着!”李显明一看,只见从浓烟滚滚的门内送出来一大捆地图。他急忙接过来,送到安全地带。返回时,一个满脸黑糊糊的人正从屋内送出来一些教具。

这时,有人喊:“不能再进去了!房子要倒塌了!”

他急忙拉住那人的手说:“危险!”

那人停了一下,但接着猛力甩开他的手,又冲了进去。

突然,从房顶上哗啦啦掉下来一些砖石瓦片,顿时烟尘弥漫。李显明和周围的同志都躲了一下,正替里面的人担心,只见门内又送出来一些教具。李显明等人赶紧奔上前,抢出来放在一边。

“当心!上面掉东西!”人们大喊。

门口仍有教具不断被门里的人递出来。

就在这时,人们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房顶被烧塌了,檩条、椽子、砖瓦猛地砸了下来。

李显明一看情况不好,大喊:“有人被压进去了!有人被压进去了!”没等烟尘散去,他就冲进屋里。

黑暗中,他们借着火光看到,一个穿紫红色绒衣的人,怀抱一捆教具扑倒在屋内。鲜血,已将他紫红色的绒衣浸湿一片。

他,就是赵尔春!

这里发生的一切,杨漪和方小钢是无法知道的。

在凛冽的寒风中,杨漪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赵叔叔,向医院奔去。

而方小钢则抱着赵叔叔的军帽进入了梦乡。

这是1963年12月27日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