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金属冶炼过程中的伤害事故有哪些类型?
(1)爆炸与烫伤。金属冶炼操作中常用的喷煤粉、吹氧等强化冶炼措施容易引发钢水、铁水喷溅和爆炸事故。
(2)高温与中暑。金属冶炼操作是在高温下进行的,炼钢、炼铁的温度超过上千摄氏度。人体长时间在高温下(环境温度超过34℃)工作,很容易发生中暑,严重时可导致休克。
(3)煤气中毒。金属冶炼的废气中,特别是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高炉煤气,含有很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工作时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事故。
(4)噪声。金属冶炼过程中,如炼铁生产过程中有来源于高炉鼓风、除尘抽风以及钢带机、振动筛等设备运行的噪声。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会产生耳鸣、耳聋等症状。
58.金属冶炼工作中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1)防止爆炸与烫伤的安全措施。加强原料的管理,防止爆炸品进入炉内;遵守操作规程,避免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熔炼过程中的喷溅、爆炸事故;经常检查冷却系统,保持系统正常工作。
(2)防止中暑的安全措施。工艺流程的设计应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降温措施;厂房的朝向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对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作用确定。
(3)防止煤气中毒的措施。注意加强生产现场通风、监视检修和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
(4)防噪降噪措施。产生噪声、振动的设备应采取消声、吸声、隔声及隔振、减振措施,并根据噪声、振动的物理特性进行设计。
59.金属熔化过程中有哪些安全技术?
熔化铸铁的设备是冲天炉。金属熔化的工作原理是金属料、焦炭、石灰石从加料口加入,空气从风口鼓进,焦炭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将铁熔化,铁水从出铁口出来。
(1)修筑炉体。修炉时必须等到冲天炉冷却至50℃以下后,才能开始进行。工人在炉内工作时,必须戴安全帽,并采用防护网或防护平台等安全措施。用锤、凿等工具铲凿渣时,应防止碎块击伤眼睛、面部和身体其他部分。炉内有人工作时,炉子下方不许有人站立,炉内照明采用12伏以下低压照明灯。
(2)点火。点火前装底焦必须小心轻放,并打开冲天炉的所有风口与出铁口,然后点火,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操作工人的脸部不得正对风口,以防止被火烧伤。
(3)装料熔化。在机械送料的路线附近,除加防护栅栏外,还应当有明显的警告牌或红色警灯。加料口应比加料台高出0.5米,测量底焦高度及检查炉料下降情况时,严禁向炉内探身,以免中毒或不慎落入炉内。
在清理风口刮渣、排除风口堵塞等故障时,要戴好防护眼镜及头部护罩,操作动作要迅速,以避免被烧伤。在发现炉壳烧红、炉底跑漏铁水等故障时,要慎重稳妥地采取措施排除故障。
(4)出铁、出渣。出铁前要清理并烘干出铁斜槽。未经烘烤的浇包,在盛装铁水时,由于水分汽化,可能发生爆炸。打通出渣口时,一定要停止送风。出渣口正前方不得有人来往,以防止烫伤。禁止将炉渣直接排放在地面上任其流淌。
(5)打炉清理。打炉前,炉内铁水、炉渣要出净,炉底地面应干燥。要借助钎、防护板等工具缓慢移动支架,打开炉底,应防止炉中高温余料突然坍塌造成砸伤烧伤事故。
60.热处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热处理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可使机械零件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及韧性等多种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较长的工作寿命。其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且大都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的危险因素有:
(1)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伤害。氯化钡作加热介质,高温可达1300℃,以致氯化钡大量蒸发;氮化工艺过程中有大量氨气排放到空气中;盐浴炉中熔融的硝盐与工件的油污作用,产生有毒的氮氧化合物等等。
(2)易发生燃烧、爆炸或火灾。热处理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甲醇、乙醇、丙烷、丁烷、丙酮、汽油、柴油等都是易燃易爆物。淬火过程中把高热的零件直接放入油槽,随着油槽温度的升高,容易引起火灾。
(3)烫伤。盐浴炉的加热介质是氯化钡、氯化钠、氯化钾等熔融的金属盐,淬火过程中遇有工件或工具潮湿、沾有水滴时,则会使熔盐迸溅而烫伤人。
(4)跌伤及撞伤。热处理车间因油多、水多,地面较滑又要往返运送大量零件,所以容易造成跌伤与碰伤。
(5)热辐射及光辐射。一些热处理工艺温度高达900℃~1200℃,炉前操作工人必然受到高温的热辐射。当炉温超过1000℃时,发热体同时有强烈的光辐射,会伤害人的眼睛。
(6)触电。热处理车间用电量很大,各种炉子多是用电加热,各种水泵、油泵、风机等都是用电驱动,其他电气设备也比较多,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发生触电的危险。
61.热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有哪些?
热处理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因此在作业时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护,把对人体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1)在操作前,首先要熟悉热处理工艺规程和所要使用的设备的安全性能。
(2)在操作时,操作者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手套、防护眼镜、工作鞋等。
(3)加热设备和冷却设备之间不得放置任何妨碍操作的物品。
(4)混合渗碳剂、喷砂等操作应在单独的房间中进行,并应设置足够的通风设备。
(5)设备危险区,如电炉的电源引线、导电杆和传动机构等,应当用铁丝网、栅栏、挡板等加以防护。
(6)操作中使用的热处理工具和夹具,应当有条理地放置,不许使用残破的、不适合的工具。
(7)车间的出入口和车间内的通道应通畅。
(8)在重油炉的喷嘴及煤气炉的烧嘴附近应当安置灭火砂箱,车间内应放置灭火器。
62.厂内交通运输的安全技术有哪些?
(1)车辆运货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严禁超载,货物堆放均匀、牢固,装货后的高度离地面不得超过4米,高出车身的货物应加以固定,车上货物伸出车厢前后的总长不能超过2米。
(2)厂内道路应符合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的要求。应根据厂区的条件设置明显易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并装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厂内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5千米/小时,在通过道口、弯道、行人稠密地区以及载运危险物品时不超过10千米/小时,在出入大门或倒车时不得超过3千米/小时。在冰雪、泥泞道路上行驶时,应装防滑链,并缓慢行驶。
(3)驾驶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驾驶人员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作业。
(4)建立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加强对厂内机动车辆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建立安全技术管理档案。
(5)加强全体工作人员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要保持冷静,采取急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下次事故的发生。
6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有哪些?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以下几种:①有毒物质: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如铅、汞、锰、铬);有机溶剂(如苯)、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刺激性气体(如氯气)、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农药等。接触或在有这些有毒物质的环境中作业,可能引起多种职业中毒,如汞中毒、苯中毒等。②生产性粉尘:来源很广,可分为无机粉尘(如二氧化硅粉尘、石棉尘、煤尘、滑石尘等)、有机粉尘(动物及植物性粉尘)及混合性粉尘。长期在有生产型粉尘的环境中作业,可能引起各种尘肺、煤肺、金属肺等职业病。
物理因素以下几种:①异常气候条件:主要指生产场所的气温、湿度,如高温、高湿、低温。在高温条件下作业,可能引发热射病、热痉挛等病症。②异常气压:主要指生产场所的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潜水作业和在高压下作业可能引发减压病;高山和航空作业,可能引发高山病和航空病。③噪声和振动:强烈的噪声作用于听觉,可能引发职业性耳聋等疾病;长期在强烈振动的环境中作业,可能引发振动病。④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射线,如X射线、γ射线、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工作,可能引发放射性疾病。
生物因素有:生物因素是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能引起职业疾病的生物性有害因素。如从事农业、畜牧、皮革、毛纺、森林等作业者,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而导致相应的疾病;医务人员接触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病人体液,也有可能受到感染。
64.生产性粉尘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在生产过程中各企业在防尘工作中找到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尘措施,并总结了预防粉尘危害的八字经验,即“革、水、密、风、护、管、宣、查”。
(1)革。“革”是指技术革新,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采用新技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生产,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如采用封闭式风力管道运输,以铁丸喷砂代替石英喷砂等。
(2)水。“水”是指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易行的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在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采用湿式作业。例如,矿山的湿式凿岩、冲刷巷道等,石英、矿石等的湿式粉碎或喷雾洒水,铸造业的湿砂造型、湿式开箱清砂、化学清砂等。湿式作业还包括禁止干法打眼和洒水喷雾。
(3)密。“密”是指密闭尘源,将粉尘与操作人员隔离,是防止和减少粉尘外逸造成作业场所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凡是能产生粉尘的设备均应尽可能密闭,并用局部机械吸风,使密闭设备内保持一定的负压,防止粉尘外逸。抽出的含尘空气必须经过除尘净化处理,才能排出,避免污染大气。
(4)风。“风”是指通风排尘。通过吸尘罩、除尘器等设备,将含尘气流净化到符合排放标准后排入大气,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这是一种常见的积极有效的防尘技术措施。
(5)护。“护”是指个人防护。受生产条件限制,在粉尘无法控制或高浓度粉尘条件下作业,必须合理、正确地使用防尘口罩、防尘服等个人防护用品。防尘口罩要滤尘率、透气率高,重量轻,不影响工人视野及操作。
(6)管。“管”是指防尘设备的维护管理。对投入使用的各种除尘设备要加强检查、维护,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设备档案,做好设备运转情况记录,确保设备正常、良好、高效地运行。
(7)宣。“宣”是指防尘工作的宣传教育。加强对粉尘危害知识、防尘设备使用常识、个人防护用品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对粉尘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加强防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