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不可思议的流行风尚(青少年探索发现丛书)
20280100000024

第24章 一杯饮料带来全民狂热:近代英国的下午茶(1)

有一首英国民谣是这样唱的:“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如果你是一个不知情的外国人,如果你正好在下午四点的时候前往英国某个部门办事,那么,你就耐心等吧——即使你有天大的事,也得恭候英国人喝完了下午茶再说,因为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

不可思议指数:★★★★☆

1、英国人爱上了中国茶

茶对于英国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几乎充斥着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清早刚一睁眼,便在床头享受一杯“床前茶”;早餐时再来一杯“早餐茶”;上午公务再繁忙,也得停顿20分钟缀口“工休茶”;下午下班前是喝茶吃甜点的法定时刻,也称“Low Tea”;回家后晚餐前再来一次“High Tea”(下午五六点之间、有肉食冷盘的正式茶点);就寝前还少不了“离别茶”。此外,英国还有名目繁多的茶宴、花园茶会以及周末远足的野餐茶会等等。可以说,每一天都是以茶开始,再以茶结束。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下午茶(Low Tea)。

从饮茶文化的发源来讲,古代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以茶文化著称的国度。但将饮茶发展成为一种既定习俗的,则是英国人。这个历史上从未种过一片茶叶的国度,用茶叶这种舶来品创造了享誉天下、内涵丰硕、形式优雅的“英式下午茶”。2006年初,BBC网站曾对12项所谓“英国的国家象征”进行了网上投票。结果,“茶”以35.03%的得票率高居榜首。

茶叶大约在17世纪时开始传入英国,因为运费昂贵,加上英政府对之课以重税,因此能享用得起茶叶的只有那些贵族和富人。巨大利益的诱惑,引发了大规模的茶叶走私。一位名叫罗伯特·特罗特曼的走私犯,就因武装走私茶叶而被打入了死牢。两个多世纪后,历史学家仍常常在徘徊于他的墓前,因为他的墓碑上留着这位仁兄的最后一句话:“一点儿茶叶,我偷的不多。上帝啊,我的血流得冤枉。一边是茶叶,一边是人血。想想,就因这杀死了一个无辜的兄弟!”

说起开英国下午茶风气之先的元勋,当属英王查理二世的王后、葡萄牙公主凯瑟琳。这位王后非常喜爱饮茶,在她带来的嫁妆中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茶具。在那个年代,红茶之珍贵可以与金银媲美。新王后对饮茶的喜好无疑是极好的表率,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因而迅速风行并成为高贵的象征。此后,玛丽二世以及安妮女王也都热衷推广茶文化。但“英式下午茶”的正式亮相是在19世纪40年代。

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早餐都很丰盛,午餐则较为简便,而社交晚餐要一直到晚上八时左右才开始。漫长的下午时光对于那些终日无所事事的贵族太太小姐们而言是倍觉无聊,到了下午四点左右甚至还有些饥饿难耐。1840年,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玛丽亚(Anna Maria)如同往日一样,在意兴阑珊、百无无聊的下午时光中忍受着煎熬。一阵饥饿的感觉突然袭来,而此时距离穿著正式、礼节繁复的晚餐还有不短的一段时间。于是,公爵夫人就让女仆位自己准备了几片烤面包、奶油以及茶。享用完毕之后,公爵夫人感觉神清气爽,本来极为烦闷的心情似乎好了不少。后来,公爵夫人邀请了几位知心好友与自己一起,享受着好茶与精致的点心,一同度过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出乎公爵夫人意料的是,这种休闲方式竟然很快在当时的贵族社交圈内流行开来,并形成了一种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

大英帝国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7~1901年)进入其最强盛的时期,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上流社会的人们更是醉心于追求具有艺术气息的精致生活品味。因此,正统的英式维多利亚下午茶优雅华丽,充满了贵族气息,而其中的讲究也颇多。

最正统的下午茶时间是下午四点钟(就是一般俗称的Low Tea)开始。下午茶会在当时是仅次于晚宴和晚会的非正式社交场合,对赴会人的着装也有要求,女人必须穿缀了花边的蕾丝裙,将腰束紧,男士则要着燕尾服。即便在今天,每年在白金汉宫的正式下午茶会,男性来宾仍须着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伞,女性则穿白天洋装,且一定要戴帽子。负责操办茶会的女主人当然也得穿着正式,以家中最好的房间招待客人并亲自为客人服务,万不得已时才会请女佣协助,以显示对客人的尊重。

既然是喝茶,茶当然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讲,下午茶的专用茶是中国的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红茶等。早期以来自中国的祁门红茶为主,但由于从中国运输茶品至欧洲路途遥远,价格过于昂贵,后来便慢慢地在印度及斯里兰卡种植红茶。为了体现茶叶的贵重,女主人往往会吩咐侍女捧来放有茶叶的宝箱,在众人面前开启、冲泡。茶叶的数量通常是每位饮者一匙茶叶,另再加一匙作为“壶底消耗”。

中国人喜爱美食,在饮食文化中非常注重盛放食物的器皿。英式下午茶对环境及器皿的追求恐怕不低于中国人。与中国传统的饮茶方式相比,英国人喜爱在茶中加入牛奶和糖,因此英式下午茶所需的器具较之中国传统茶道似乎更为繁琐。标准的英式下午茶一般需配备上好的中国瓷器或银质茶具、滤匙及放筛检程式的小碟子、杯具组、糖罐、奶盅瓶、三层点心盘、茶匙(正确的摆法是与杯子成45度角)、个人点心盘、茶刀(涂奶油及果酱用)、吃蛋糕的叉子、放茶渣的碗、餐巾、保温罩、木头拖盘(端茶品用)等器具。茶壶又分两人壶、四人壶或六人壶,视客人的数量而定。象征着维多利亚时代贵族生活的重要饰物——用蕾丝手工刺绣的桌巾或托盘垫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被铺在专用的茶桌上,上面是一盆芬芳馥郁的鲜花,再配上悠扬典雅的古典音乐,那气氛一下子就出来了。英式下午茶一般都是直接冲泡茶叶,再用茶漏过滤掉茶渣,然后倒入杯中饮用。当热水倾注而下,可以看到在水中慢慢蕴开的茶叶尖。而红茶与牛奶的组合更是曼妙无比,许久之后,口中仍留有淡淡的香甜,让人回味无穷。

茶点一般由女主人亲手制作,摆放在专门的三层点心瓷盘中。通常三层塔的第一层是放置咸味的各式三明治,如火腿、芝士等口味;第二层多放有泡芙、饼干和一种叫做scone的传统英式松饼(其吃法是先涂果酱、再涂奶油,吃完一口、再涂下一口);第三层则放蛋糕及水果塔。食用点心的顺序往往是由淡而重、由咸而甜,所以茶点的食用顺序是从最下层开始往上吃:先尝尝带点咸味的三明治,让味蕾慢慢品出食物的真味,再啜饮几口芬芳四溢的红茶;接下来是涂抹上果酱或奶油的英式松饼,让些许的甜味在口腔中慢慢散发;最后才是甜腻厚实的水果塔,让你品味到下午茶的高潮之所在。

18世纪中期以后,由于茶叶的进口量大增,英国政府又降低了关税,茶才真正进入一般平民的生活。到了十九世纪末,“茶”和“英国”这两个字已经难分难解了。下午茶风俗也开始盛行于百姓之间,这种英国贵妇人之间风行的时尚逐渐平民化,成为一种普及化的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下午茶的形式现在已简化不少,但是正确的冲泡方式、优雅的摆设、丰盛的茶点,仍则被视为吃茶的传统而继续流传下来,陪伴人们度过一个个悠哉悠哉的午后。

2、喝茶成了高级文化

如同中国一样,在传统的英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一直比较低下,无论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家里,妇女都只是男人的陪衬。在早期的酒馆和咖啡馆里,一般只能看到男人的身影,妇女根本没有表现和发泄自己的场合。而下午茶则为女主人提供了一种表现自己的特殊场合。在这里,女性才是真正的主人,她用精心制作的茶点、精美的茶具、舒缓的音乐营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这里与朋友品名畅谈,焕发出自己的生命光芒。久而久之,下午茶发展成为一种类似于日本茶道的仪式,并成为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形中提高了英国家庭妇女的地位。

在知道饮茶之前,只有少数上层人家可以享用咖啡、可可等饮料,英国人主要饮用杜松子酒、啤酒等带酒精的饮料,许多男人好斗、举止粗鲁。而现在我们却常以“英国绅士”来形容一个人的谦谦君子风范,恐怕与英国人后来爱好饮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饮茶改变了英国人的性格。

深入人心的饮茶习俗以及颇具特色的茶文化,使得英国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有了明显的不同。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初到英国的法国外交官,被某公爵夫人请去喝下午茶。在喝到第14杯时,这位外交官感到腹胀难忍,只好低声请求夫人“手下留情”,无论如何都不能为他再续添茶水了。原来,这位法国人不懂英国人的规矩,每次喝完杯中茶水后,没有将茶匙放进杯中以示到此为止。而公爵夫人不知底细,只好不停地为他续茶。其实,岂止那位法国人的肠胃受不了,公爵夫人更是万分痛惜她那宝贵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