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危及人类的100场灾难
20269800000065

第65章 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南部的海城发生了7.3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Ⅺ度,是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海城地震出现在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区域。所幸的是,因为地震部门对这次地震事先作出预测,当地政府及时进行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地震灾害大大减轻,人员伤亡极大减少,但房屋建筑和其他工程结构却遭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和损伤。

地震区内有3个大、中城市,11个县。总计人口约834万余人。此区重工业比重比较大,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密集。极震区面积为760平方公里,VIII度区面积为1685平方公里,VII度区面积9200平方公里。共伤亡人员16579人,占总人口的0.32%,其中死亡2041人,占总人口的0.02%。伤亡人员多为老、弱、病、残、儿童和不听指挥的人。地震致使城镇房屋倒塌约500万平方米,农村房屋被毁1740万平方米,公共设施损坏约165万平方米,城乡交通、水利设施破坏2937个,各种设备、物资也受到特大损失,总计约81亿元。

地面喷水冒沙主要出现在千山山脉以西的辽河平原。沙孔成群、成片、成线或零星分布排列。喷沙孔大的直径达2.5米,喷出的沙堆汇成圆锥体,高达50厘米,喷出的沙堵塞渠道,淹没田地。海城县小孤山有一地震裂缝,长约5.5公里,裂缝带宽处有40米。地面陷坑发生于孤山河西侧河滩上,约有60多处,轻者地表塌陷,重者形成陷落沙坑。普通直径3米~4米,大者可达8米,深0.7米~2米左右。在震区40公里范围内的40条公路线上产生了大量塌陷。

农村建筑震害主要为墙体的损坏,一般最严重的是房架倾斜、落瓦,烈度在VII度以上地区毁坏较严重。城镇民用建筑,在海城、大石桥地区多为二三层,大多数破坏或塌陷;在营口、鞍山有些四五层楼房呈现墙体斜向或交叉的裂缝,砖木结构的房屋破坏严重;海城镇倒塌的民房占建筑总面积的46%,破坏占32%,损坏占18%,轻微损坏占27%;大石桥镇40%的建筑塌陷,30%的破坏,10%的损坏,9%的轻微损坏;营口市全市破坏面积占总面积的53.1%,烟囱普遍倒塌,新建楼房被裂缝切开。震区内工业厂房单层砖柱产生水平裂缝,严重者壁柱下部扭曲,压碎崩落。

1970年1月举行的全国第一次地震工作会议确定沈阳——营口为全国地震重点区之一。辽宁省增建了地震台网,而且在全省宣传普及地震知识,展开群测群防工作,增强了群众防震抗震能力。1975年2月4日,地震出现前,海城县进行了紧急防震会议,落实了各部门的防震措施,并划定了地震警戒和解除的信号,基本上做到了地震前人离屋、畜离栏,重要设备和物资转移到安全地方。

震后,供水系统两天修复,供电系统修复最快的工程为6小时。2月7日灾区全部恢复供电。由于震前有一定数量物资储存,加上外地大量支援,灾民住上了“三防”简易工棚,欢度了春节。海城地震预测的成功获取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无预报,人员伤亡将达到15万人左右,经济损失将超过501亿元。但这只是经验性预报,要实现科学性预报,还需做出艰苦的努力。

海城地震同时波及了毗邻辽宁省的朝鲜半岛全境。自丹东市对岸的亲义州市,一直到济州岛都有地震反应,并且跨过马海峡,影响到日本九州地区。汉城市市中心区世宗路、三清洞、明洞、西大门区、西小门区、孝子洞、汉城火车站、新村等地停电,电视和广播被中断,高建筑物强烈振动。

小贴示:

这次海城大地震基本上做到了地震前人离屋、畜离栏,重要设备和物资转移到安全地方,此次地震预测的成功获取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无预报,人员伤亡将达到15万人左右,经济损失将超过501亿元。但这只是经验性预报,要实现科学性预报,现代的人类还需做出艰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