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断上涨的失业率和财政赤字,美国正在用消费和金融的力量使经济复苏的方式转变为出口拉动,尤其是针对中国,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愈演愈烈。但是就今天世界经济关系的全面性和复杂性而言,对外贸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会对国家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客观趋势造成影响。
不可撼动的军事实力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美国的军队由五部分组成: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岸警卫队。美国现役的部队人数为146万多人,陆军50万、海军和空军各35万,海军陆战队18万。
美国的陆军拥有十个战斗师和四个独立旅及装甲骑兵团;空军拥有二十个美国军队飞行联队;海军编制为五个舰队,12个航母战斗群、11个两栖戒备大队、117艘战舰、59艘攻击潜艇和10个舰载机联队;海军陆战队由三个师和三个勤务大队组成,并且配备三个飞行联队。
美国向世界上与其结盟的许多国家派驻了部队,在世界范围内设有军事基地数百处,海外驻军达到了28.78万人。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大体划分为四大战略区,分别为欧洲、亚太、印度洋、中东与北非、美洲,并设有六大司令部:北方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中央司令部、欧洲司令部、南方司令部和非洲司令部,分别管理全球几大区域的军事事务。
2009年6月23日,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宣布组建网络司令部,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战的国家,并且将其应用到了实战之中,不过网络指挥体系还有待完善。
美国也是世界上核武器库最庞大的国家,拥有核武器1.6万件。美国也是目前世界上军费开支最多的国家,大大超过排名第二的中国和排名第三的法国,大约占了世界军费总开支的43%。
“9·11”事件之后,美国加大了军事战略的调整,加快了导弹防御系统、核与非核进攻性打击系统以及迅速应付恐怖主义打击的国防基础设施构建的“新三位一体”的战略力量组合。2007年,时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表示,为了加大“反恐战争”的力度,美国国防部计划在未来五年的时间增加美军现役部队人数9.2万人。2009年7月20日,盖茨又宣布临时扩编军队2.2万人,满足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需要。
不过,随着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状况相对稳定,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在2015年开始执行裁军计划,从地面部队开始,美国裁军总人数将达到4.7万人。此外,国防部还将削减一系列武器项目。
2010年4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公布了《核态势报告》,宣布美国将执行削减核武器、停止发展新核武器、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作用的计划,但是盖茨没有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5月13日,美国公布了核武器的结构调整目标,根据限制,美国最多将部署420个洲际弹道导弹,内装备一个核弹头。除此之外,美国现有的94架具备核武器投射能力的战略轰炸机只能保留其中的60架,其他均改为常规用途。
根据新签订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规定,改为常规用途的轰炸机将不再计入核武器运载工具的序列。而美国现有的14艘战略核潜艇将全部保留,潜艇核导弹发射管从24个削减为20个。美国作出承诺,保证任何时候部署的潜射核导弹发射管都将不超过240个,白宫方面表态说,这一战略核武部队的结构调整目标将以《核态势报告》为基础,在新的核裁军条约实施后确保美国继续拥有强大的核威慑。
随着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美国似乎在刻意削弱自己强悍的军事形象,这不仅表现在一系列的裁军措施上,还包括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撤军计划。2011年12月15日,美国驻伊拉克部队在首都巴格达附近的军事基地举行了降旗仪式,这标志着历史九年的伊拉克战争即将画上尾声,根据奥巴马的指示,美军将在年底全部撤出伊拉克。
12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在白宫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本来奥巴马打算在伊拉克驻留一两万军队应变,但是马利基反对美军继续驻扎在伊拉克,并且以驻外法权终止为由拒绝了奥巴马的要求,美国只好将数千的武装人员以安排在1.7万人美国大使馆编制上面,使美军在伊拉克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一定的保护。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一共伤亡34500名军人,花费一万亿美元,虽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换上了被萨达姆迫害逃亡到伊朗的马利基,但凭借马利基和伊朗的关系,伊拉克的变数依然存在。其实奥巴马本来对这场战争没有责任,但是作为美国总统,他只能帮助前任小布什进行“善后工作”。
不过和局势已经趋于缓和的伊拉克相比,更让奥巴马头痛的是另一个国家——阿富汗。
一直坚持“反战”的奥巴马在2010年宣布将对阿富汗的战争性质由“选择的战争”改为“必要的战争”,他给出的理由是:以乌萨马·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对美国的本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但是在2011年5月击毙本·拉登之后,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高涨,认为美国在阿富汗驻兵已经没有任何必要。
在对“阿富汗战场”的“战、谈、建”的新战略具体实施前,是否进行进一步调整已经成为摆在美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随着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奥巴马的支持率不断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在阿富汗问题上,奥巴马可能不会像伊拉克那般急于撤军,阿富汗国内也没有像马利基那样急于让美国撤军的领导人,这使得2014年美军撤出阿富汗的计划获得了一定的伸缩性。
2012:新的大选,新的抉择
2012年1月3日的共和党艾奥瓦州党团会议,正式拉开新一届美国总统大选帷幕。民主党这边,现任总统奥巴马作为总统候选人已没有悬念。共和党那边,经过五轮的总统候选人预选,来自马萨诸塞的米特·罗姆尼击败其他几位对手胜出。他在选举结束后的当天晚上发表讲话,正式宣告自己将和现任总统奥巴马展开大选的第二阶段对决。
米特·罗姆尼1947年出生在一个摩门教家庭。他的父亲曾经是一位商人,后来从政,在尼克松时期担任内阁官员,母亲曾经竞选过密歇根州的联邦参议员,不过最后以失败告终。高中毕业后,罗姆尼本来打算进入到弗吉尼亚的威廉玛丽学院就读,但是没有被录取,后来他进入盐湖城由摩门教创办的杨百翰大学,又从哈佛大学商学院获得了MBA和法学博士学位。完成学业后,罗姆尼创办了贝恩商业咨询公司,公司运行了六年后,罗姆尼又创办了“贝恩资本”投资公司。很快,罗姆尼凭借出色的财政管理能力,积累了数亿美元的资本,成为一位知名企业家和跨国商人。2002年,弃商从政的罗姆尼当选为马萨诸塞州州长。2011年宣布竞选美国总统。
共和党初选当天,康涅狄格州、宾夕法尼亚州、罗德岛州、纽约州和特拉华州展开了共和党预选,根据先期的计票结果显示,罗姆尼在这五个州的选举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得票率都在半数以上。而早先的电视新闻网和全国广播公司都对此进行了预测,预计罗姆尼会轻松引得这五个州的胜利。
在获胜讲话中,罗姆尼的发言还涉及了现任总统奥巴马,他抨击奥巴马的经济政策并没有给美国带来真正的繁荣,他表示,如果自己当选,将会带来一个“更好的美国”,他向民众做出承诺,如果自己能够入住白宫,将给美国带来新的变革。
2012年4月24日,最新一期的民调结果显示,现任总统奥巴马的支持率上升到了49%,领先共和党候选人米特·罗姆尼7个百分点。而在此之前奥巴马的总体支持率在45%左右,独立选民开始支持奥巴马是促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不过奥巴马要想成功连任还要应对几大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经济问题,奥巴马上台后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的重大举措,虽然在某个阶段、某个领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整体来看效果不佳,尤其是在就业方面,奥巴马一筹莫展。所以影响2012大选结果的核心议题就是经济与就业问题。
第二是社会问题。从2010年中期选举以来,美国政坛出现了“府会分立”的局面,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缠斗非常激烈。而民众对国会议员的支持率已经下降到了百分之十以下,当时对奥巴马的支持率也出现了新低,民众的不满情绪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席卷全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便是这一不满情绪最突出的表现形式。
第三是国际问题的挑战。伴随着这次大选,国际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叙利亚局势动荡不安,另一个问题则是伊朗核问题的升级。这些也都是考察竞选双方外交才能的很好的例题。
作为现任总统,奥巴马有经验上的优势,而共和党这一时期出现了内部整合的问题,这就大大降低了共和党阵营中具有实力的政客或者政治新星参加选举的欲望,增加了奥巴马连任的可能性。从奥巴马个人角度讲,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奥巴马还算是尽职尽责,不管是执政、政府运作、制定公共政策,还是借助新传媒参与到选民的互动当中,都让他在民众中获得了一定的支持。
不过,在经济危机依然严重的今天,美国民众更关心的是一个能够将国家经济力挽狂澜的“能者”,而奥巴马能否在第二任期“破茧而出”,罗姆尼能否取代奥巴马带领美国民众进行新一轮的变革,这是摆在美国民众面前的一个历史性的抉择时刻!
奥巴马再次入主白宫
当地时间2013年1月20日中午,美国白宫蓝厅内,在2012年大选中成功连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约翰·罗伯茨的主持下庄严宣誓,完成法定程序,开始他的第二任期。
“奥巴马还是罗姆尼?”这个为世人猜测多时的悬念,最终在2012年11月7日揭开了谜底,现任总统、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取得了最后胜利,他击退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成功连任美国第45任总统。
在奥巴马的首届任期当中,美国经济不仅没有获得强悍复苏,甚至连原有的困境都迟迟未能走出。在失业率超过7.2%的情况下,奥巴马能够击败罗姆尼成功连任,这是自二战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对此,世人可能都会感到好奇,奥巴马获胜的密码到底是什么呢?
对此,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媒体舆论在奥巴马获胜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主流纸媒,像《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以及《华盛顿邮报》等都于大选的最后阶段,纷纷发表社论对奥巴马表示支持。这样的舆论造势,无疑对选民的决心起到了坚定作用。
罗姆尼自身的失误也为奥巴马再次入主白宫创造了机会。本来形势是非常有利于罗姆尼的。但是,罗姆尼却在竞选期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只是将精力集中起来,质疑奥巴马任期的经济政策问题,自己却没有给出一个可以引领美国走出困境,使美国的经济问题得到解决的良策。他陷入到了空想主义当中,提出的创造就业计划缺乏实质内容和可操作性。他所提出的全面减税、削减政府开支以及令巨大军费支出得以维持的经济计划,更是被媒体和专家评判为一系列的“精准空想”。针对这些情况,奥巴马所提出的经济计划也并不是最好的,但却远胜于罗姆尼的空想。
除去罗姆尼的失误之外,奥巴马还在竞选期间掌握了先发优势,因为他可以很容易地将政府行政资源调动起来,为自己的竞选提前布局,而不需要像罗姆尼那样,为了赢得党内提名而去“过五关斩六将”。
奥巴马极力拯救汽车业,这一政策有助于保住密歇根州、俄亥俄州的大量就业岗位,而这些州都是所谓的“摇摆州”。通过这样的举措,奥巴马又为自己争取到了大批支持者。
幼年入境美国不遭遣返,还会被授予工作许可证,则是奥巴马推行的又一项新政策,这项政策在拉美以及非洲裔选民当中受到了深深的欢迎。
奥巴马的另外一项为自己加分的举动,便是飓风“桑迪”袭美期间暂停竞选活动,亲自坐镇白宫指挥,全力抢险救灾,这无形当中又为其正面形象增色不少。
同罗姆尼相比,奥巴马在外交方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2012年9月11日,美国驻利比亚大使以及3名使馆工作人员遇袭身亡。罗姆尼抓紧这一契机,开始频繁发布有关于外交的强硬讲话,并且毫不留情地对奥巴马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进行攻击。
面对罗姆尼这种近似于挑衅的态度,奥巴马直言罗姆尼只是在“大放阙词”,其实并不懂外交。他对伊拉克战场的言论,显示出的只不过是他外交立场的多变,开始是强硬派立场,很快便又温和下来,成为了中间派立场。
与罗姆尼截然不同的是,奥巴马在他的首届任期内,不管是结束伊拉克战争、令美军由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还是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都表现出了其卓越的外交才能,这一系列外交决策可以说为其连任增色不少。
并且,在总统任期内,奥巴马一直都很注意经营个人形象。早在2008年第一次竞选美国总统时,他的个人魅力就已经被彻底展现了出来。在公众面前,奥巴马时刻都注意释放自己的政治天分和亲和力。同时他还是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而罗姆尼则是传统上层社会阶层的形象代表,这两种形象形成的反差是非常鲜明的,毋庸置疑,奥巴马显得更为亲民。
凭借自身的魅力与亲和力,奥巴马将年轻人、女性和少数族裔的支持收入了囊中,这又成为了他所占有的一个优势。除此之外,奥巴马阵营还在“摇摆州”积极开展拉票活动,将“摇摆州”的支持争取到自己一方。而“摇摆州”的支持,是奥巴马得以连任的关键所在。
正是具有以上这些优势和契机,奥巴马才得以从与罗姆尼罕见接近的支持率中胜出,最终赢得大选。
当成功连任成为定局之后,身处芝加哥竞选总部的奥巴马发表了讲话,他对支持者们表示,在第二任期之内,自己将联合民主、共和两党的领袖,共同致力于削减赤字、改革税收和移民制度的工作。
与此同时,罗姆尼也没有保持沉默。在奥巴马进行胜选演说之前,他通过电话联系了奥巴马,承认自己在选举中落败,并对奥巴马的连任表示祝贺。同时他还表示,美国当前的局势充满挑战,两党应该停止在国会的相互阻挠,这样才能够齐心协力,将政治僵局打破。
早在大选结果公之于众之前,美国《华尔街日报》便迫不及待地向奥巴马表示了祝福:祝贺你取得了选举的胜利,但很抱歉影响了你的庆祝。因为恐怕你将要面临以下这5大问题:财政危机、就业、退休、债务以及同中国的关系。所以新总统,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