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你一定爱读的简明美国史
2026100000004

第4章 美国革命的爆发(3)

华盛顿和部队没有停歇,一个月后,他又以同样的战术突袭了普林斯顿,英军的两个团遭到重创。两次突袭无疑对英军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这两场胜利不仅冲散了纽约失守的消极影响,还帮助统帅华盛顿重塑了威望,使他在各界广受赞誉。

但独立之路历尽坎坷,上帝的考验再次来临,美军很快又遭遇了另一大挫折。

费城是起义者的首都,也是大陆会议召开的地点,北美各殖民地的代表经常在这里聚集,商议殖民地的重大事项以及投票通过各种决议。华盛顿在这里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独立宣言》也在这里起草、修改、颁布。所以费城虽然不是军事意义上的战略要地,但对于爱国者来说,它是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意义的革命圣地。正因为如此,1777年英军打算通过夺取费城,威慑全美,逼迫起义者屈服。

1777年9月两军再次交战。威廉·豪所部沿海岸而下,矛头直指费城。虽然特伦敦和普林斯顿的胜利损耗了英军的一部分战斗力,但却未能从根本上动摇英军在军事实力上的优势地位。这次战斗,华盛顿再次败北。1777年9月26日,英军占领费城。大陆会议被迫往宾夕法尼亚的约克转移。

纽约和费城先后陷落,胜利的天平似乎再次向英国倾斜。但紧接着的萨拉托加大捷却为北美的独立战争带来了转折。

美法联手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法国一直秘密资助大陆军,为其提供军火等战备物资。1776年末,70岁的富兰克林携带着满心诚意远赴法国,希望能与法国缔结反英盟约。基于北美殖民地当时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在英法战争中元气大伤的法国不肯表明态度。翌年6月,北美殖民地以英属西印度作为丰厚报酬,邀请法国参战,但是法国依然摇摆不定。

1777年12月法国收到大陆军赢取萨拉托加大捷的消息后,终于不再彷徨,于当月17日宣布承认北美合众国独立,并于翌年2月与美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法国和美国被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独立战争期间,位于弗吉尼亚的美国海军上尉约翰·保罗·琼斯想出了一个取胜的办法,就是在英国本土附近进行伏击。他去求助富兰克林,希望能从法国得到船只。口才极佳的富兰克林说服同盟者法国,为其赢得了船只支援。

获得船只支援后的琼斯很快开始实施他的大胆计划。1778年琼斯成功地挑起了英格兰和苏格兰海域的紧张气氛,他埋伏在英国门户附近,截获英国商船,袭击海港。琼斯的行为引发了英国国内的恐慌情绪,“日不落帝国”的子民终于意识到即便是在自家门口也有遇到袭击的可能。

屡受琼斯骚扰的英国人终于忍无可忍,愤怒的英军上尉理查德·皮尔森打算彻底剿灭琼斯的部队。1779年9月23日,从约克郡出发的皮尔森在前往波罗的海的航路中与琼斯的舰队相遇了。

琼斯所在的“好人理查德”号上一门大炮被皮尔森的舰队击毁,船员伤亡惨重,海面上顿时火光冲天。面对皮尔森的劝降,琼斯发出了“战争还未开始”的回答。他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命令船员驾驶战舰驶向英军的“萨拉斯皮号”,接连几个小时两艘船如同被捆绑在一起的蚱蜢,进行着殊死搏斗。

最终,破釜沉舟的琼斯等来了前来救援的法国同盟者皮埃尔·兰戴斯。由皮埃尔·兰戴斯指挥的“联盟号”突破重围,击溃了皮尔森。琼斯踏上敌舰后收缴了大量战利品。这场海战给予了视美国为懦夫的傲慢英国人狠狠一击。

从1779年开始到1781年,英美两国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要战场转移至南方。1779年,林肯率领的军队在法国军队和舰队的援助下进攻萨法纳,失利之后法国舰队驶回西印度洋,北美的制海权再次落入英军手中。紧接着英军统帅乔治·克林顿抽出纽波特的军队攻打南卡罗来纳州的港口城市查尔斯顿。克林顿对查尔斯顿发动的陆海联合进攻导致了美军在独立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失败,本杰明·林肯及其5500人的军队投降。

5月底,南卡罗来纳的最后一支有组织的抗英武装力量在韦克斯豪斯被巴纳斯特·塔尔顿中校指挥的亲英派部队所击败,战斗呈现一边倒局面。英军仅仅伤亡17人,而美军死亡113人,受伤150人左右。据说这是因为战斗中英军无视大陆军投降的白旗,肆意杀伤对手,从而引发了这样的结果,后人称这场战斗为“韦克斯豪斯屠杀”。

在一片胜利声中,克林顿得意洋洋地宣告,他已经平定了南卡罗来纳的叛乱。他断定南方战场胜利局势已定,于是北返纽约,留下康华理和手下7000兵力镇守查尔斯顿。8月,康华理率领英军攻下南卡罗来纳州。10月,英军在北卡罗来纳州遭当地民兵重创,导致攻占这一地区的计划失败。

从1781年开始,美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年初,纳撒尼尔·格林接手盖茨率领的南方军,在广大民兵的协助下展开运动战。之后在卡罗莱纳的考彭斯和吉尔福德两地,格林挫败了康华理率领的英军,使其从内地撤回到沿海的威尔明顿,缓解了美军之前面对的严峻形势。接下来美军乘胜追击,准备进入南卡罗来纳,扫除英军在内地的据点。

1780年,格林将不足3000人的部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约1000人,由丹尼尔·摩率领,向西行进。其余由格林率领,向南卡罗来纳奇罗山进发。康华理没有集中兵力对付其中一路,而是依样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由塔尔顿率领尾随摩根;另一路由亚历山大·莱斯利率领牵制奇罗山美军。

康华理率主力在塔尔顿后面跟进。1781年1月17日,摩根将敌人诱至考彭斯,美军迅速展开作战,从两翼包围了尾随而至的塔尔顿,彻底击败了这一伙英军。此役被称为美国的“坎尼战”,是在美国国土上进行的最精彩的战术作战之一。

约克敦胜利,美国独立

约克敦战役是北美独立战争后期,美法联军与英军于1781年8月到10月之间在约克敦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1780年末,南方司令军指挥作战,英军遭受了民兵们前所未有的围剿,兵力大挫。5500名法国士兵为了支援正在对英军发起猛攻的美国军队,在罗德岛登陆。此前,联军双方商议对英国军队展开炮击,最后经过商讨,联军建立起一道壕沟,炮轰行动就此展开。美法联军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战略部署,是因为法国舰队的将领德·葛拉瑟伯爵从加勒比海前来支援,这使得美法军队有了必胜的信心。

随着英军的实力和士气双重削弱,华盛顿乘胜追击,10月14日他派出两个纵队,法国纵队负责攻陷9号堡垒,美国纵队负责击垮10堡垒,士气高昂地向英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没过多久,9号堡垒与10号堡垒的防御就开始力不能支,胜利的曙光让华盛顿再次下令将所有控制范围内的火炮集中向堡垒轰击。但英军不甘示弱,奋起反击。不过美军率先抵达10号堡垒,以斧头为工具,快速地破坏了英军的木制防线。

随着最后一道防线的崩溃,英军与联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不过大势已去的英军自然斗不过士气高昂的联军。这一次,联军不仅将堡垒外的英军全部消灭,还俘虏了10号堡垒的指挥官坎贝尔少校。这场战斗中,英军伤亡惨重,形势完全处于联军的控制之下。

华盛顿联合了美、法军队以及法国海军围剿康华理部队。在华盛顿的劝说下,法国海军将舰队驶入切萨皮克湾,同时美军继续驻守纽约城。联军表面上是采取攻势,但实际上却是迅速转移到弗吉尼亚。这一声东击西的计划成功之后,华盛顿又立刻调兵遣将,加派兵力,同时封锁海陆两面,让康华理无路可退。面对美法联军新增的强劲军火炮轰,康华理无能为力,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克林顿的援兵上。这一战被称为华盛顿戎马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战,他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康华理的策略错误,为美军的最终胜利赢得了希望。

乔治·克林顿的援兵最终没有前来解救康华理,无奈之下康华理在10月19日带着7157名官兵向联军投降。

美军趁此机会转向南卡罗来纳,大举进攻,分别于4月5日在霍布基尔克山、9月8日在尤滔温泉消灭了大量敌人。

为了保证美法联军的胜利,以及消除不必要的麻烦,华盛顿给予法军特殊权利,即享有参加一切移交程序的权利。在战后的和谈中,美法双方各派代表参加,这便保证了两国在最后关键时刻仍然保持团结一致的合作状态。英军方面也派出两名代表,汤玛斯·当达斯中校及亚历山大·罗斯少校,谈判的结果是美法两国将履行承诺:所有的英军战俘均可在美军队中受到良好的待遇,若是英军军官,则能在释放后顺利回家。

美法联合顺利夺下了约克敦,这场战役最终以美军胜利告终。1781年10月19日,双方签订了投降条约,康华理拒绝会见华盛顿,并以生病为由拒绝出席受降典礼。典礼上,英军正式宣布战役失败。

1783年9月3日,美利坚合众国与英国签署了《巴黎和约》,和约第一条就规定:“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该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至此,英美两国的战争正式结束。

此后的1881年10月19日,也就是约克敦战役一百周年的纪念日,美国海军舰队驶过切萨皮克湾,并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仪式,以此纪念这场伟大战役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