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注重落实,真抓落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2026000000040

第40章 领导干部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2)

二是要疏通信息渠道。要广辟信息来源,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做到信息快速、准确、无遗漏地传递。如果在那些可能影响全局的敏感问题上出现缓报、虚报、漏报甚至瞒报,就会贻误时机,使局部问题发展成全局问题,一般问题演变成重大问题,造成应对上的被动。

三是要辨别信息真伪。领导干部对于从各种渠道获取的各种信息要能比较、分析和甄别,从中捕捉应对复杂局面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可靠的第一手材料。

二、见微知著的分析判断能力。

准确地确定复杂局面的性质,深刻地揭示复杂局面的成因,全面地把握复杂局面诸因素相互之间的联系是妥善处理问题的基础和依据。

一是要抓住主要矛盾。领导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要正确地分析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并善于抓住矛盾的实质,形成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

二是要借鉴类比。复杂局面,同任何社会现象一样都有其“共性”所在。领导者可以借鉴彼时彼地应对类似情况的经验教训。以缩短此时此地应对的决策时间,把握处理时机。同时,通过借鉴类推,可以超前把握事态发展的方向,争取应对处置的主动权。

三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既要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又不能照搬照抄以往的应对方案,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置。

三、果断决策的临机处置能力。

应对复杂局面,少不了紧急情况下的临机决断。领导干部如能果断决策,迅速控制局面,使矛盾不蔓延、不扩大、不升级,就为成功地处置问题创造了条件。

一是要善抓时机。复杂局面形成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质和量。不同阶段、不同质和量的问题,其解决的难度大小不同。面对复杂局面,尤其是群体事件,领导干部要有敏锐的眼光,非凡的胆识,把握处理的火候,抓住处置的时机。

二是要风险决策。紧急情况下的决策条件往往是情况复杂,矛盾突发,未有先例,因而这种条件下的决策多属风险决策,它对领导干部个人的经验、知识和魄力的要求更高。领导干部经验丰富,遇事容易触类旁通、从容应对;领导干部知识渊博,遇事不至于临阵茫然、束手无策;领导干部魄力过人,遇事敢担风险,当断则断、不受其乱。复杂局面条件下的风险决策,具有比较浓厚的个人风格,它是对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特殊考验。

三是要创新思维。复杂局面条件下的决策,往往没有固定的程序可以遵循,多属非常规性决策。领导干部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善于独辟蹊径,为解决问题创造新的条件,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达到出奇制胜的功效。

四、总揽全局的统筹协调能力。

广泛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整合每一个条块,疏通每一个环节,走好整盘棋,努力形成应对复杂局面的强大合力,至关紧要。

一是要审时度势。复杂局面的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它往往和一系列社会现象彼此相关。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不能就事论事,要把它置于全局这个整体中去观察、考虑和决策,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既要善于从大局的角度,即横的方面观察、考虑问题,也要善于从历史的角度,即纵的方面观察、考虑问题。

二是要周密组织。应对复杂局面,涉及各个部门,涉及党团、工青妇各种组织,涉及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作为处于指挥地位的领导干部要善于整合各种力量,善于调动各种手段,善于协调各方关系,齐心协力、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三是要顾此顾彼。应对复杂局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干部统观全局,照顾周全。比如防治“非典”的斗争,除了组织抢救、实施各种果断措施外,还必须考虑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国际的交往,市场的供给,知识的普及,科学的研究,环境的整治,等等。

五、靠前指挥的率先垂范能力。

由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关键,社会生活中出现利益冲突,发生尖锐矛盾,人们很自然地要把解决问题的焦点投射到党委和政府的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身上。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靠前指挥的率先垂范能力。

一是要敢于靠前。越是面对复杂困难的局面,领导干部越是应该身先士卒,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置身一线组织指挥,带领干群攻坚克难,稳定人心,鼓舞士气,尽快化解复杂局面。

二是要心理调适。面对复杂情况,甚至面对群情激愤的围攻和指责,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心里调适能力,临阵不惧,激而不怒,沉着镇定,从容应对,力求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切忌滥用警力,激化矛盾。

三是要善于沟通。在群体性事件中,总有一些人起着谋划、指挥的“牵头”作用,领导干部要善于在关键时刻,抓住关键的问题,与关键的人物进行对话,做好这些人的工作,借用他们的影响力来化解矛盾。

六、凝聚人心的做群众工作能力。

复杂局面的各种矛盾涉及到大量群众,很多情况下矛盾是以群体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对于应对复杂局面来说,既是治“标”的迫切需要,又是治“本”的根本举措。

一是要教育疏导。领导干部要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广大群众认清改革中出现的些困难的必然性和暂时性,消除隔阂,增进了解,化解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摩擦与分歧,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要“义”“利”结合。领导干部要善于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恢复和增强人民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信任。群众提的实际问题,合理的有条件解决的就需要及时去办,即使是小事,也要“勿以善小而不为”;不合理的或暂时因条件所限难以解决的,也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不以势压人,不回避矛盾,不激化矛盾。

三是要德法并济。复杂局面中也有极少数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名,言辞和行为偏激,更有甚者,还蓄意闹事。对此,领导干部在晓以大义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强化法制教育,促使偏激者慎言、谨行。必要时,充分借助法律的权威,促使个别蓄意闹事者或放弃初衷,或改过自新,确保依法处置,以团结最大多数群众,凝聚最大多数人心。

从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对其它四种能力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不具备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的提高就没有了前提和基础。离开依法行政和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应对复杂局面就失去了基本的原则和方向,其能力建设也就不能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建设上不可偏废,要坚持全面性,同步抓好其它四种能力建设。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抓好教育培训,夯实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思想与知识根基。

能力是素质的体现,是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干部素质不高,不仅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而且自身还会成为矛盾产生的因素;干部知识不足就会在复杂局面面前出现“本领恐慌”。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首先要从抓好教育培训入手,不断提高其应对复杂局面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相关的知能素质。

1.开展群众观教育,增强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领导干部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要通过教育,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是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绝不以权谋私。二是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志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绝不与民争利。

2.开展发展观教育,增强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要通过教育培训,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各项工作,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把追求经济增长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结合起来。不简单地把增长等同于发展和社会进步,着力纠正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本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颇。三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追求高效率的发展,又保证社会公平,争取双赢。具体地说,就是在政策指向上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方面努力促进并保护市场经济制度下的自由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那些相对薄弱的地方和弱势的群体提供更多的扶助,使他们也能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四是正确处理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把加快发展的良好动机和人民群众普遍受益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出台的任何改革与发展举措,要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使人民群众不断从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