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注重落实,真抓落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2026000000037

第37章 敢于迎难而上,探索解决之策——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根本态度(1)

当前,在改革和发展中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迎难而上,敢于面对并认真探索解决之策。因此,要求领导干部抓落实,增强预见性,及时发现并尽早解决矛盾和问题,努力使简单矛盾不演化成复杂矛盾,小问题不延误成大问题。领导干部要多到矛盾突出的基层去,多到困难较多的一线去,多到难点焦点问题聚集的地方去,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抓落实、促发展、出实绩。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对立面,就是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据此,领导干部抓落实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抓落实,才能解决矛盾

矛盾同问题并存

抓落实的过程,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把落实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矛盾和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发展。因此,我们在各项工作包括抓落实工作中,不要怕遇到矛盾和问题,而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不要绕开矛盾和问题走,而要同群众一道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这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抓落实及其全部工作中应该具有的根本态度。

当前,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中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比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增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等矛盾和问题,正在日益显现出来。又比如,在对外开放中涉及的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封锁问题,以及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长远发展的种种矛盾和斗争,也越来越多。再比如,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对党员队伍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增大,保持党的先进性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所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迎难而上,敢于面对并认真探索解决之策。如果眼中只有成绩和经验,看不到问题和困难;如果回避矛盾,遇到困难绕道走,见到难题就躲避;如果报喜不报忧,有了矛盾推责任,出了问题捂着拖着,那么抓落实就有落空的危险。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积累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多种原因,但很大程度上与这些地方、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遇到矛盾畏难情绪占上风、解决问题不得力有直接关系。抓落实,还要求领导干部增强预见性,及时发现并尽早解决矛盾和问题,努力使简单矛盾不演化成复杂矛盾,小问题不延误成大问题。领导干部要多到矛盾突出的基层去,多到困难较多的一线去,多到难点焦点问题聚集的地方去,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抓落实、促发展、出实绩。

坚持不懈抓落实

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抓落实之所以成效不佳,往往与缺乏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有关。如果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不能一抓到底,那怎么能把工作落实好呢?抓落实,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抓落实能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对领导干部的原则立场是一个现实的考验。坚持党的原则,怀着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公心办事,这两条对抓好落实工作十分重要。如果不讲原则而讲关系,不讲纪律而讲人情,落实工作就必定做不好或者走样。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政治本色,正确看待个人的进退得失,正确对待金钱名利。唯有这样,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岂因祸福避趋之”。

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机关有坚定的决心、持久的耐心、必胜的信心,还要有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不玩花架子,不搞虚招子,以真诚的态度沟通,以扎实有效的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领导干部化解社会矛盾要敢于处理棘手问题。有比较才有鉴别,敢于解决别人不敢处理的老大难。通过处理这类问题施展自己的领导才能,用行动征服下属。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矛盾化解的中坚力量,对于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关社会稳定现存的棘手问题

稳定的大局是建设的基石

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的环境,不能干事,更不能干成事,营造稳定的社会局面,在稳定的环境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稳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指出,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我们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警惕和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我们要始终从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全面把握我国社会稳定大局,有效应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期的特定历史使我国社会主体间的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状态之中,各种观念与利益正发生着激烈的碰撞,社会纠纷主体及其内容更加多样及复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纠纷,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稳定是构建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这不仅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充分证明,也是广大干部群众从经验和教训中得出的共同结论。

中国急需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

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与之相伴,社会结构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增强,个人与社会组织的依存关系大大减弱;同时社会事业建设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既有的社会管理体系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别是社会管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也因如此,“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更多地出现在高层视野中,其关系到社会建设、民主法制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按照中央的新要求,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加强社会管理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则,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不仅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成为加强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

另一方面,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多发的特殊历史时期,日益复杂多样的人民内部矛盾,各种传统的、新型的社会治安问题等,仍然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其中,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也表现出明显的“体制性思考”特征,即使事件平息,对于政府的行政体制、公共管理方式的思考与争议仍余音缭绕,而由此引发的参与政治、民主管理的热情,日渐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