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注重落实,真抓落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2026000000034

第34章 制度关键于执行——领导干部合理落实制度的保证(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这是针对当前制度建设现状提出的新要求,是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检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反腐倡廉制度约束的重点是领导干部权力运行。领导干部能否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是衡量制度权威性、检验制度执行力的“试金石”。

领导干部带头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实践中,应坚持把制度宣传教育纳入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之中,严格实行每季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制度。认真组织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制度建设的重要讲话,牢固树立按制度办事的观念,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并以广泛深入学习《廉政准则》为契机。

以责任之心提高执行力

军事上有句行话:三分战略,七分执行。道理很简单:执行力强,就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排难除险、千方百计实现战略目标;执行力弱,就会找借口,讲条件,错失良机,贻误战机,导致战略目标一塌糊涂。正因此,人们常说“成也执行,败也执行”。

军事上如此,行政机关效能建设何尝不是如此!

执行力是竞争力,是机关工作的生命力

执行力源于责任心,责任心决定执行力。领导干部要营造增强工作责任心的浓厚氛围,以责任心提高机关工作执行力。

工作意味着责任,有了责任心,就会使我们树立敬业勤业意识,时时刻刻把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就会使我们把克服阻力、解决困难作为一种勇敢的责任、推进工作的动力,以不完成任务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强烈意识,加快工作节奏,消除安全隐患,高效完成任务;就会使我们不找借口,不患得患失,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著名的IBM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永远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圳华为公司提出:“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

确实,一盎司的责任胜过一磅的智慧。管理学家曾说:“如果你能真正钉好一枚纽扣,这应该比你缝制出一件粗制滥造的衣服更有价值”。

事实最有说服力。

山西襄汾溃坝事故,260多条生命消失;深圳舞王俱乐部大火,43人葬身火海;河南登封矿难,37人遇难……近期发生的几起重大恶性事件,触目惊心。虽然灾难出现的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性:缺乏责任心!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德学指出:山西襄汾溃坝事件根本原因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不落实。深圳舞王俱乐部大火是因为疏于管理,该俱乐部是一家无营业执照、无文化经营许可证、消防验收不合格的单位,属于无照擅自经营。登封矿难则直接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酿成的恶果。

一个个灾难,造成了一幕幕家破人亡的悲剧,也一次次敲响了警钟:工作的底线就在于承担责任,不负责任将会付出沉重代价。

责任就是对职位的坚守

以责任之心提高执行力,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坐而论道;多一些深化、细化、具体化,少一些空话、套话;多一些干事创业激情,少一些推诿扯皮惰性,以高效服务打造洛阳发展“软环境”。

提高工作执行力,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工作能力,一个是工作责任心。两者孰轻孰重?答案是:责任胜于能力!

一位学者曾有这样的感悟: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确实,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工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安身立命之所在。

工作干的好坏,责任心起决定作用。现实中,“B级人才办成A级事情”,“A级人才办不成B级事情”,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原因何在?责任心使然!作家爱墨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

责任出激情,出智慧,出力量。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能酿成大祸。所以说,机关效能如何,主要看工作人员对工作、对事情有没有责任心,敢不敢负责。

责任本身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其他能力的统帅与核心。能力永远由责任来承载,有责任感的人,干工作不会找借口,不会挑肥拣瘦,不会推委扯皮,而是发挥聪明才智,想方设法打开思路、拓宽眼界,千方百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可见,责任是一种使命,责任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追求,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守信,是对本职工作的出色完成。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不仅会失去社会基本认可,失去别人的信任与尊重,而且在工作中往往一事无成。履行职责的最大回报是,敢于承担责任的工作人员将被赋予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只有这样的工作人员才真正值得信任,才能真正担当起时代发展赋予他的责任。

当然,强调责任胜于能力,并不是说否定能力。有道是:三分能力,七分责任。树立:“责任胜于能力”理念,目的是让广大机关工作人员清醒、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能力,圆满完成本职工作。

时下有一本畅销书,叫《责任胜于能力》。该书指出,“责任胜于能力”是全球500强企业奉为圭臬的理念和价值观,是造就优秀员工的第一思想准则和行为指南。语言虽有“王婆卖瓜”之嫌,但书中一个个经典案例,对我们颇有启发。

责任心造就奇迹

人可以不伟大,可以不富有,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坚守一份责任,就是坚守着生命的追求与信念,就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生活的幸福。

神七飞天,负责神七设计方案的一位副总动情地说:“半年多来,我们几乎天天枕戈待旦,对每一部件作了近乎挑剔的检测,确保神七万无一失!”

京津城际快速铁路通车时,负责施工的总工说:“高速列车能如此平稳运行,是责任心铸就了列车飞奔的轨道。”

责任产生使命,责任创造卓越。古代先贤荀子曾有精辟之语:“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现实中,因为失职酿成的祸端,屡见不鲜。一起起惨痛矿难,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一种种伪劣食品,伤害无辜百姓身心健康;一次次安全事故,导致一些鲜活生命消失……

有多少遗憾,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多少责任心的缺失!

也许,你做过一个叫“责任者”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个人一组,两个人相距一米远的距离。整个游戏必须在黑暗中进行,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的正面躺倒下去,另一个人站在原地不动,只是用手接着对方的肩膀,并说:“放心吧,我是责任者。”接人者要确保能扶住倒下者。

游戏极其简单,道理也非常明白:每个人都是责任者,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所有这些,说明一个道理:工作就要负责任!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责。担负起工作的责任,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要狠抓落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能漫不经心,得过且过;要勇于任事,勇于担当,不能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岗位不在状态;要各负其责,守土有责,不能敷衍塞责,不能遇到权力往里揽,遇到责任往外推;要在岗一日,尽责一天,不能患得患失,这山看着那山高。

做一个高度负责的领导干部

责任要彻底到位,还需要一流的把关作为保证,否则即使执行不缺位,也有可能因为疏忽或考虑不周全而导致执行的不完美。

所谓一流把关,就是对交到自己手上的工作,要检查再检查,细致再细致,考虑再考虑,以确保执行的万无一失。

雷英夫是周总理的军事秘书,曾经担任总参作战部长。他就是一个能够帮助领导把关、高度负责的人。

有一次,周总理带领我国政府代表团出访某国,将与该国政府签订一个很重要的协定。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协议写得很好,眼看第二天上午就要举行签订仪式了。这时候,当时随行的雷英夫却找到周总理,说他看出了协定文本中的一个问题。

原来,国与国之间的重要协定的签署,按国际惯例都是用法文作为正式的文本,因为只有法文的表达才是最准确的,但雷英夫部长在最后一次审定文本时发现正式文本上少了一行文字,便找到周总理。

周总理便问雷英夫,好像你不懂得法文啊,你怎么知道有问题呢?雷英夫说,我虽然不懂,但我看出法文本的协定比中文本的少了一行字,这不是小事。

周总理十分重视,马上布置对文本进行了重新校对,直到万无一失,才与别人签订协议。事后,周总理对雷英夫大加表扬,称赞他是一个高度负责任的人。

一流的把关,不仅来自于执行前的再三检查,也来自于执行中对多种可能性的了解和考虑,以随时作出调整。

美国著名演说家格里·富斯特讲过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流把关”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