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注重落实,真抓落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2026000000012

第12章 凝心聚力抓落实——领导干部提高凝聚力的执政艺术(4)

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绝不仅仅是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事,也绝不仅仅是“班长”的事,而是每个班子成员的共同任务,每位同志都应该有所作为和主动尽到责任。正气足,才能风气正,才能形成干事业的浓厚氛围,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紧,才能聚合力,才能充分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开创工作新局面;“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快,才能顺民心,才能更好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而提高领导班子在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中的威信,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四,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改善执政形象。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的核心内容。只有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才能使领导班子树立团结务实,干事创业、勤政廉政、开拓进取的良好形象,才能增加领导班子公信力和亲和力,从而提高领导班子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第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合理搭配班子,选好配强一把手。

在班子配备中,要注意优化结构,充分考虑班子成员的年龄、性别、党振、专业知识结构和性格气质特点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搭配。同时,要注意选好一把手,配好二把手和其他副手。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政治思想素质和领导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领导班子凝聚力的强弱。作为一把手。必须把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入研究好,并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标准,抓好落实、长期坚持。同时,还要注意与二把手和其他班子成员多沟通多交流思想,充分听取和吸纳班子成员中的正确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重要人事调整、重大项目和资金的使用等方面,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科学决策。二把手在班子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

第六,适时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考察、考核,对凝聚力较弱的领导班子要果断调整。

作为上级党委、政府的主管领导或组织、纪检和人事部门的领导,要注意加强对所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把年度考核与平时考察有机结合起来,注意研究群众对干部的反映,遇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纪检和组织部门的领导要及时进行个别谈话;坚持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凡领导干部离任,都要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社会或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对领导班子成员中一些不团结苗头,上级党委主管领导要及时了解情况,分清责任,进行个别谈话,对谈话之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上级党委应该及时对领导班子加以调整和充实。

提高凝聚力的领导艺术

领导者的工作对象,首先是团结人和用好人的问题。人才起用和人心顺逆,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人心所向,无往而不胜;人心所背,则会一事无成。作为领导,必须善于用人、管人,努力凝聚人心,调动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那么,身居帅位,如何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呢?本文从六个方面谈谈提高企业凝聚力的领导艺术。

克己奉公,以德服人,公正廉洁

优秀的人格力量最能产生自然影响力,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遇到名利分配问题,要“压里圈,门前清”,员工最烦那种遇事先为自己打算的主管,员工们最瞧不起见小利而忘大义的领导。廉能生威,俭可养德。孙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身为领导者本身光明磊落,率先垂范,自然会折服人心,有威望和号召力。领导本身硬,属下就少次品。这是党政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否则,认为权力万能而不修德政,员工就会像敬鬼神一样敬而远之。

联系实际,体察民情,明辨是非

深入实际,慎思明察做人的工作,首先必须洞察人心,明辨是非曲直。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之中,满腔热情地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对群众情绪和下面的意见要了如指掌,然后,说话处事解决问题才会有的放矢,才能对各种思想症结药到病除。一句话,只有群众和下属建立起鱼和水的关系,开展起工作才会游刃有余。

广开思路,吸纳人才,果断抉择

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善用人才和善于决策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才能。凡是成功的领导干部,无不是在虚心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慎重决策的人。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的故事,对每个领导干部都是很好的启示。日常工作中,尽管我们禅精竭虑,仍难免出漏误。要想在工作中减少失误,领导干部们必须善听逆耳之言,闻过则喜,集群智择善而从之,即可裨补疏漏,同时又可打通各种淤滞,这样自然会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否则,独断专行,闭塞言路,群众和下属积怨难舒,后果必是离心离德,整个部门一盘散沙。

任人唯贤,善用人才,重用人才

所谓善用者,主要是指选贤择能,使人尽其才,才当其职,以及内不避亲,外不避仇,广开人才之路。领导干部慧眼识才在先,任才以专和专职相宜在后,还要做好各种人才的配合与协同工作。否则,如果任人唯亲,或才不当位而有志难抒,或庸才充位而智士受压,结果必然是混乱“朝纲”,人心丧失。

一视同仁,赏罚分明,是非明确

领导干部处事对人必须出以公心,是明辨是非,赏罚有致,让优劣各得其所而上下有序。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受赏者知荣而进,再接再厉,尽心竭智;使受罚者知悔思过,口服心服。这就是调动广大领导干部积极性的基本方略。反之,如果领导干部对亲者、近者、信者和贿者一路绿灯,无事不顺;而对下层的干部总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或是见个野兔必开枪,碰上老虎躲一旁,那样的结果必然是“智者慢而愚者乱”。

审时度势,宽严结合,恩威相济

历史上的周文王与周武王倡导治国要宽严相依和恩威相济,以后历代治国者无不把“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奉为安邦定国的基本方针。今天,领导干部执政的过程中也应该借鉴这一点。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节奏不成旋律。领导干部要善于审时度势,掌握好事态发展的尺度,该严就严,该宽就宽。西蜀刘璋在位,法度驰漫无力,“善善不能上,恶恶不能去”,民心涣散。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四项修炼

“凝聚力“是党组织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各级领导干部人心凝聚起来,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强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主要有以下四项修炼:

第一,“关心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关心人包括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激励人。要依据不同的要求,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学习上等几个方面做好工作。“关心人”首先要了解人,只有了解人才能关心人。每个下属干部由于自身受到的教育不同,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加之脾性各异。因此,我们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达到对每一名干部成员的了解,才能通过了解进一步地关心下属干部,也只有关心下属干部成员,才能凝聚他们的心。

“关心人”的问题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易,因为它包含在许多不起眼的、琐碎的小事,这就要求我们干思想政治工作的人要善于观察问题,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如干部成员婚丧嫁娶、生病住院、亲属故去、家庭遭难、夫妻发生矛盾等等,遇到此类事情,我们都应亲自过问,以实际行动来”关心人”。有句话说得好:“关心的话讲一万遍,不如亲自做一件事情。”如果只把关心人停留在口头上,而不去做实实在在的工作,那么,我们何以才能取信于下属干部,何以才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作为下属干部往往很注重从小事上看问题,结婚对下属来说是大事,可对领导干部来讲却未必认为它是大事,往往将它作为小事来处理,有些下属干部将领导干部能参加他们的婚礼感到是一种荣誉,是对他们的鼓励和鞭策,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下属邀请其参加自己的婚礼时以种种理由推脱不去,势必会使他们感到伤感或困惑,甚至因此而影响他们的积极性的发挥。所以关心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也是所有干思想政治工作的人都应首先关注的问题。

第二,抓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务实”与“务虚”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是“务虚”。如果我们只注重从形式上理论上抓思想政治工作,把做人的工作只挂在嘴边,而不去做实实在在的事情,那么思想政治工作也只是一句空话,下属干部的人心凝聚也会成为幻想。要想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有力,重要的在于求真、在于“务实”。只有“务实”与“务虚”相结合,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感染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实效。

要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就要从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出发,针对党员、干部的不同要求,不同困难,尽最大的可能帮助他们去实现自己的合理要求和愿望。既要用理想、理论等精神价值的目标去凝聚人心。对于下属干部参加各类成人学习,党组织不仅要积极支持,而且要适当给予表彰奖励;对于下属干部或者其家庭因病因事等急用车,党组织应积极主动出面帮助解决;对于单身下属干部,要深入他们的宿舍,尽可能找他们谈心,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特别在于大龄青年的婚姻等问题上要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在下属干部业余生活、就餐等方面多一份问候。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实实在在的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取信于下属干部,才能在他们中形成凝聚力、吸引力。

第三,把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与凝聚力工作结合起来。

“先锋工程”活动不仅是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密切领导干部和群众的一座桥梁。在“先锋工程”的各种活动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各种形式的“党员责任区”,通过这个窗口给广大下属干部树立党的形象,通过这个窗口来实现组织关心下属干部,凝聚人心的目的。因为在党员责任区中我们要求每个党员都要关心身边的下属干部,帮助身边的下属干部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把党的关怀和温暖直接传输给身边的下属干部。

总之,提高党在各层政府部门中的凝聚力是搞好党政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在最大限度中增强社会凝聚力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要求。

在民生、幸福、稳定成为“十二五”热词的语境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从社会活力、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审视社会管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深化,也是对我们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大创新。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在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已经或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城乡、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差异化、多样化的特征,利益矛盾日渐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进步,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使得形成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如何主动适应这种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和谐稳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命题。

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时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的时期。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避免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凝聚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必要保证。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主体。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今天,面对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多元思想文化,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就能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增强社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