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顾客讲话时声调很高,既爽朗又热情,而你却声调低沉,声音微弱,你觉得你们之间很协调吗?
第二,顾客讲话温和文雅,礼貌有致,而你讲话却简单生硬,粗犷庸俗,你会觉得你们之间很协调吗?
第三,顾客讲话语速快,思维敏捷,而你却慢条斯理,反应迟钝,半天接不上一句话,你会觉得你们之间很协调吗?
第四,顾客讲话语速较慢,属于那种触觉型思维,显得沉着、稳重,而你却是视觉型思维,说话快得像在打炮,令人“耳”不暇接,你会觉得你们之间很协调吗?
贝格特强调:在电话里,语速的快慢以及声调的强弱、急缓、舒展、高低、节奏等等,都要与对方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贝格特认为:电话推销中功劳最大的莫属声音了,声音能够传递你的态度和热情,它的整个影响比例占到了传播信息的45%。可见,调整并使用恰当的声音对于打好电话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对你产生良好印象的基础。你的声音听起来完美对于电话推销来说非常重要。
依照贝格特的观点,一个恰当的声音应有以下几个作用:
体现你的沉着,冷静;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让过于激动和正在生气的顾客冷静下来;诱使他人赞同的观点;让自己更有说服力;使你的决定深入对方心里。
为此,在电话中,你必须注意自己说话的音调以及表达技巧。比如:
反复提到顾客的名字,从而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但是要注意,重复的次数要恰到好处。若你在60秒内连续不断地说“那么,史密斯先生”,会明显地透露你的做作;让人反感。
说话的语气要缓和有度,最好用中性语气,避免过高或过低。此外,讲话时应避免让对方听见你的喘气声及你因兴奋而发出的尖叫声。
讲话声音过高或过低,速度太快或太慢都是不可取的。
要让人感觉到你在说话时面带微笑。顾客往往能从你的语气中感觉得到你说话时是否带着笑声,是否随和友善。
说话的声音要响亮并且充满热忱。响亮而高亢的声音给人以充满活力和生命力之感,它会影响和感染到顾客的心境,促进交易成功。
说话要适当调整你的语调。语调能反映出你说话时的心境情绪,表露出你的情感和态度,比如激动、沮丧、惊诧、怀疑、胆怯、生气等。你应该让顾客从你的语调中了解到你是一个令人信服、富有幽默、可亲可近、值得信赖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保持说话的语调与谈话的内容相互协商,恰当地表明你对本次谈话的态度。
说话时发音要准确清晰。说话吞吞吐吐,拖腔拉调,或者是鼻音过重,这些都会使顾客听起来不舒服,从而产生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这些细节是必须注意的。
通话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装腔作势,要以平常见面说话的相同语调,且要调好嘴巴和话筒的距离。一般以对方能听清楚最为适合。
声音过于高亢的人说话时,不妨轻柔些,相反,声音低沉的人,若故意把声音说得很大,反而使对方感到不自然、不舒服。冰冷平淡的语气,会让顾客以为你是迫不得已为了业绩才和他做生意。即使当事者都用平常的语气说话,但是原本声音就低再加上话筒远,也会容易让人产生冷淡的感觉。另外,说话不带感情,语调单一乏味,也不能给顾客留下良好印象。一般都会先以冷淡的声音来回答,待得知对方姓名后,才立即变得十分亲切,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常会令对方觉得虚假。身为营销人员,此法绝不可取!即使在家里,顾客或公司主管都可能打紧急电话找你,因此不仅是自己,还要请家人协助,让大家都拥有良好的电话应对术。
在通话过程中,如果疏忽地以为对方看不见自己的姿势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乱坐乱躺,就容易发生意外的挫折。比如,你边与顾客打着电话边若无其事地抽着烟。谈话进行当中,突然听到对方打岔说:“对不起,能不能请你稍微忍耐一下?”也许是因为你打火机的点火声及不断吞云吐雾的鼻息让对方察觉到的缘故。
不要说是边打电话,边抽烟、喝茶,即使只是一个懒散的姿态,对方也会“听”得出来。因为,假如你蜷曲着身子躺靠在椅子上,声调就会显得懒散,对方可能就会敏感地问“身体不舒服吗”,等等。
所以,接电话时,即使看不见对方也要当做对方就在你面前一样,随时注意自己的姿势,这是非常重要的。
千万不要以为对方看不见你,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靠在椅背上,这种自高自大的感觉会不知不觉地体现在声音中,让对方感到不舒服。因此,要想将你的真心诚意传达给对方,在言语中虚伪掩饰是行不通的,重要的是姿态自然、蕴藏感情,这样才能将你真诚的心意传给对方。
要让人感觉到你在说话时面带微笑。顾客往往能从你的语气中感觉得到你说话时是否带着笑声,是否随和友善。
商务谈话要简洁准确,切中要点
商务谈话都不是有感而发的,你所说的任何语言都应能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不能说了半天还没有谈到重点。
有些人很难做到嘴里说的与心里想的一致,即所谓“言不尽意”“词不达意”。
众所周知,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小说畅销世界各地。一次,一家书店老板获悉大仲马即将光临,便立即吩咐将其他作者的书统统从书架上取下,全部换成大仲马的著作,目的是想讨好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大仲马到书店一看,发现书架上只有自己的书,于是询问别人的书都哪里去了。老板急不择言,随口说道:“都卖完了。”这使大仲马特别惊诧,想不到自己竟成了这里的第一号滞销书作家!
店老板慌忙之中,弄巧成拙,结果适得其反。事实证明,清醒的意识对于说话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营销员在谈生意时,悠闲地坐在沙发上,随心所欲地与对方胡乱闲扯。毫无疑问,这样的营销员,在事业的道路上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现代商业越来越繁忙业务、应接不暇,所以,商务谈话中的每一句话都应切中要害,抓住主题,除非万不得已,否则绝不可拖延。
所以,那种说话不直接而喜欢绕圈子的人,就算你在业务上下尽全身工夫,也不会做成什么大事。
我们说话,目的是为了向别人说明一些事情,感动人并且说服人,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相应的行动。无论你向谁推销商品都不该离开下面四个要点:
第一,说明商品;
第二,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三,说服顾客;
第四,完成交易。
所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在商务谈话中是非常重要的。
谈话不切中要害、抓住重点、旁敲侧击、不着边际,结果,你说了很多,别人却仍找不到要点,这样你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善于把话说到点子上
和顾客交流时,营销员要掌握好分寸,把话说到点子上,避免造成误会。
要把观点表达清楚,首先要求营销员在与顾客交流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拥有清晰的思路。弄清楚说话内容的先后顺序,以及哪部分是重要内容,需要反复强调。另外也可以用实例来证明你的论述,所举的例子最好是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
但应注意一点,即使是举实例,语言也应简明扼要,把道理说清说透就可以了,莫要喋喋不休,防止画蛇添足。举大量的实例会使你的论述更具有说服力,但是反复过多地强调便会适得其反,让顾客觉得你啰唆,对你反感。
营销员在推销产品过程中,如果要介绍的内容很多,则应先强调重点,根据对方的情况来裁剪谈话内容。对方如果时间有限或领悟能力不强,就应适可而止;如果对方非常感兴趣,而且没有时间限制,就要介绍得详细全面,且要“不厌其烦”,短话长说,甚至多次讲解。
在洽谈过程中,需要营销员陈述的内容很多,但是,不同阶段的陈述应有不同的重点。要根据情况反复强调重点,即使顾客对所有信息都感兴趣,也不应将其全部安排在一次陈述中,这样才能保证顾客能完全理解你所陈述的内容。再次,要求营销员的语言语调要准确,抑扬顿挫。总之,要确保陈述的内容能被顾客准确地理解。
把话说到点子上,当然还需要营销员在营销过程中高度集中精力,抓住与营销商品有关的重点问题,而不是去讨论枝节问题和与产品无关的话题,以免失去谈主要问题的机会。同时为避免不必要的烦恼,要减少与顾客相左的想法及话语尽量少提及其他的事,多发现共鸣之处,探讨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最好是与产品有关的事。
无论交谈的成员只有两个还是多人,最重要的是一开始就阐明你的想法,然后才作补充解释。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还可免除别人对你的猜测,或者一下子得出错误结论。
营销员在与顾客交谈时,应紧紧围绕营销这个中心。随便拉些家常,活跃一下气氛是可以的,但不应扯得太远,要注意适可而止,积极地切入主题。
对于营销员而言,大多数交谈都是一对一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反复强调某个观点或突出某个主题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一点:在营销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挑选对方最感兴趣的主题,假如你要说关于改进营销效率的问题或要把某项计划介绍给某公司董事会,那你就要强调它可以带来的众多利益及好处。你要劝说某个人接受某项任务,就要着重讲怎样才能使他们能够顺利、轻松地完成任务。必须知道每个营销对象的想法都一样,他们总希望从商务洽谈中知道这样做能为他们带来哪些好处。
和顾客交流时,营销员要掌握好分寸,把话说到点子上,避免造成误会。
向顾客提供信息要有分寸
有时向顾客透露过多的信息反而会不利于其做出购买决定。
每个人都不一样。你要想知道每一个顾客的需要,唯一的方法就是读懂顾客从细微之处透露出的微弱讯号,为他提供他觉得重要的信息,使他关注某种产品的特质能满足他需求的好处,引发他对产品产生积极的反应。
很多生意人常常犯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给顾客太多的信息。这便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混乱,并且给人留下还有许多事实需要证据的印象。
如何确定你提供的信息刚好足够而不多也不少呢?首先弄清听者是经过三思之后的刻意地点头,还是真正需要时的轻松自然地点头,一般精明的生意人都能很专业地感觉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第二个反应叫全身心地点头。刻意地点头表明他对你给出的信息的内容做出了反应,但全身心点头则表明对你用来交流内容的方式的反应。当你使用能让顾客更满意的感觉渠道来讲述你的信息时,你会看到他们全身心地点头,这就表明他们很看重你说的话或对其很感兴趣。
利用顾客更喜欢的感觉渠道来推销产品,包括所有必需的基础信息,将它们集中在你产品的质量和带来的好处上,吸引他们所喜欢的感觉。你会惊讶地发现,你无须多言,就能轻轻松松地收集到让顾客觉得重要的信息。
要创造积极的情绪,比如,人们购买冰箱时,并不是因为一时喜好或一时冲动而想买一个新的。他们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很多金钱来维修家里旧的那个,企图用尽它最后一点价值。但最终还是迎来了终结的那一天,顾客希望尽可能快速、节省地做完家务。你又怎样用顾客的冲动性购买来销售电冰箱呢?这是种方式,即所谓的“关联性反应”。
下面是一个冰箱营销人员激起顾客的热情的例子。
顾客:“我需要一个新的冰箱。我的旧冰箱今天早晨坏了,我不想花很多钱在修理上面。”
营销人员(站在冰箱旁):“嗯,你肯定会很喜欢这个的。它基本上是免费的(碰了碰那设备)。它的特点是省电(指着在设备边上的能源操作手册),它能为你省下你买它所付的钱。(用手指轻敲能源操作手册)”
顾客:“听起来不错,但是不是越省电的冰箱就越贵?”
营销人员:“这个冰箱性价比非常高,可以稳定地省电。”(转向设备)“看这里,这个自动制冰机,想想这会为你减轻多少负担。你随时需要冰,这里随时会有。每次你招待朋友喝一杯时,或当你的孩子从学校回来,一边向你讲述他的学校的一天,一边要一杯冰凉的饮料时,碎冰托盘总是满满的。”(赞许地碰碰自动制冰机)
顾客:“这很不错,不需要整天担心那些冰格是否都满着。”
营销人员(抓住机会将这种积极的反应和冰箱联系起来,当顾客开始理性的思考过程时又触摸电冰箱):“明天的这个时候,你们家的厨房里会多这么一个新的冰箱,里面会装满你和你的家人所需要的所有的冰。并且不需你动手,我们的送货人员将免费送货,它很坚固的(断然地关门,来强调它坚固的结构,然后轻轻拍了一下)。”
这个营销人员,将顾客所说的价钱变成了顾客能得到的价值,然后一再强调那些花费是合理的。很快,营销员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种情感,使顾客关注产品的某种特定的特质能为他们带来的好处。
这个营销人员通过语言和身体的某些姿态将产品与好感觉完全地联系在了一起,并将任何怀疑和问题放置一边。每说产品的一个优点时,都会轻抚一下或轻拍一下商品。每一次顾客带出的潜在的消极的东西,都会被营销人员巧妙地移开。营销人员的目的是引发顾客对产品产生积极的感觉。
每说产品的一个优点时,都会轻抚一下或轻拍一下商品。每一次顾客带出的潜在的消极的东西,都会被营销人员巧妙地移开。营销人员的目的是引发顾客对产品产生积极的感觉。
成功的营销需要积极的假设
在你的心理上假设顾客要购买你的产品是有必要的。如果你走进一家餐馆,服务员问你想不想吃饭,你难道不觉得她很可笑吗?她知道你为什么会到这里来——因为你要买吃的。你对顾客也应有这样的想法,总假设他们是为买东西而来的。
假如你正在戒烟,当你走入某家商店时,一位女营业员问你:
“先生,需要买烟吗?”
这时,“买烟”与“不买烟”的两种思想就会在你脑海中开始斗争。最后,或许你戒烟的自我控制力取得了胜利。但是,如果这位女营业员是这样问的:
“先生,你不买烟吗?”
这时,你就往往会脱口而出:“不买!”因为你的头脑中拒绝买烟的思想立即付诸了行动。如果这位女营业员再换一种方式问道:
“先生,你想买什么牌子的香烟?”或者:“先生,我现在就给你拿烟来吗?”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就会情不自禁地说:“来一盒吧!”
这里,为什么你的想法没有改变,只是因为女营业员三种不同的问法而使你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