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式是先努力发展职业线,暂时放下梦想,找到别的生存支点,然后在职业发展稳定的情况下,慢慢切回梦想领域。如李开复、鲁迅这种完全自食其力的榜样,最靠谱;
第二种方式是找到个有实力支持你且认同你事业的人,帮你扛着生存线。如恩格斯之于马克思,如凡·高的弟弟提奥之于凡·高,如EB(EtienneBalsan)之于香奈儿。这种方式你既有惊天才华,又能遇到贵人相助;
最后一种是你家底丰厚,完全不存在生存期,可以直接从事业线入手。如爷爷是英国首相的哲学家罗素勋爵,如老爸是开唱片公司的歌手陈慧琳同学。这种情况,呵呵——你知道一下就好了。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有好职业、贵人相助或者丰厚的身家,却依然没能开始事业原因很简单——大部分的人,从来没有真正走出过生存期。
根据生涯三阶段模型,事业线出现在生存期刚过而职业期开始的时候。但是有一种情况让你很难进入职业期——你的欲望随着收入同时上升,生存线与职业线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收入上升时,你的消费欲望(生存线)也随之上升,甚至超过了你的收入上升速度。所以他们永远在两线之间没有空间,无法开始寻找事业线——如果鲁迅花光薪水在上海过安生日子,如果李开复在谷歌上班还买着豪车别墅,前者拿什么办报,后者凭什么度过创业的零收入
除了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欲望,我们挤掉了职业线下所有的空间,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来投资梦想。这欲望有从众攀比的消费主义,有内心空洞的填充性消费癖,蚕食着每个人的自由。
自由=能力-欲望
你有多自由,完全视乎你的能力和欲望之间的空间有多大。
2006年,一个新东方的校长来我住的地方看我,对我说没想到你这个收入,还住这种地方。那个时候,我和几个兄弟挤在海龙对面的三居室里面,每个月房费1000元,方便得不得了(2009年房东把房子卖掉,竟然售价300万,其实也是豪宅啊)。
今天,低消费依然是我自由的长城,虽然现在的收入比以前高,但是我依然让自己的月消费控制在3000元左右,不换新车,不追名牌,不买房,缺乏吃货兴趣爱好。
这意味着什意味着我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空闲时间来看书、弹琴、旅游、和有趣的人交往,能让我兴致起来就飞去某个城市见老友,能参加一场有点贵的音乐会,或者去美国参加个学术大会。意味着有一天,当“新精英”可以自运营时,我可以跑到国外读个和职业发展毫无关系的蓝调硕士、哲学博士。也意味着我可以不把“新精英”看成赚钱的工具,而真正做点有意思的事。在同龄人中,我的收入中等,但是我享有比大多数人更多的——自由。
自由=能力-欲望
能力的加法需要时日,而欲望的减法则快捷很多;如果能力暂时不足,至少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我们称失去自由的人为“奴”,当你的欲望大于能力,你就成为了把自己套死的“奴”——刷的比赚的多,谓之“卡奴”;开着无力承担的车,谓之“车奴”;住在需要45岁前全力以赴才能还清房贷的房子里,叫“房奴”。欲望为你自己套上了脚镣。
周杰伦也使用着同样的策略获得自由:专注音乐让他快乐,生活欲望降低。而低欲望则让他能够保持这种快乐,一直到为他带来回馈的那一天。如果当年的周杰伦也坚持要过毕业——赚钱——结婚——买房的生活,世上绝无周杰伦。
《拆墙》一书第一章的“买房卖梦想”的观点,让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买房的无条件反对者。我的真实反对指向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是理想主义的大敌。如果你拥有宽裕的财力,房子的确是个不错的投资和保值品;但是如果你需要把你未来10年的大部分收入都押到一个房子里去,如果你觉得即使吐血也要iPhone,如果你觉得没有某个牌子的包包、衣服或车就没法出门……如果你生活有了太多的“必须”,那你就成了消费欲的奴隶——无论你是卡奴、车奴还是房奴,无论你欲望的理由是面子、丈母娘还是好好爱自己,超越能力的欲望都会给你的理想带上锁链,使你卖身为奴——即使你能看到你的理想,你的欲望主子也不会放你过去。
周杰伦的故事,讲的是生涯三阶段的第三个重要原则:控制你的欲望是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
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四法则
1自我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走过生存、发展和实现三个阶段。
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很难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实现的。阶段可以加速,却无法跨越。
2发展好当下的职业是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
发展好职业线会带给你进入事业线所需要的能力、资源及平台。如果你还没有遇见自己的理想,你至少可以让自己为抓住它做好准备。
3控制欲望也是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
很多人不是找不到理想,而是无力逃脱现实。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能让你保持自由与灵活。要记得,你占有的东西,同时也在占有你。
4世上没有现成的梦想。如果想要,自己造一个。
所有的理想都不是“找到的”,而是在职业中通过自我修炼、思考、经历和观察而“发展出来”的,与其等待一个虚幻的理想,不如现在就出发。
7如何找到事业
前面提到过,你的事业应该是能让你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的领域,同时满足兴趣、能力和价值,符合你的生涯需求。但是如何进入这些职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攻略。
转行或创业
在职业发展的顶峰,突然华丽转身,投身甚至创建一个全新的行业,这正是职场江湖不断发生的传奇,这种方式未必适合所有人。如果你现在不是,至少可以努力成为其中一员。
1有大量跨公司或行业资源的人
这样的人往往在一个发展成熟的行业中,资源和能力的迁移变得成为可能。企业中资源导向的部门中的人,比如市场、销售、财务、人力部门的领导者常选择资源迁移的方式。而技术、设计、战略等技术部门的人,则会选择能力迁移的方式——因为他们的专业度超越了企业的需要,他们往往会选择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2财务自由的人
如果不符合第一条,那么财务自由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新的领域,只要有足够的无压力的时间,能力和资源都可以慢慢积累。这个时候,财务自由(一个人可以不通过工作就获得让自己能生活的收入)就变得重要。财务自由有很多方法:理财、期权股票、家庭支持等。很多生完孩子的职场女性、家庭相对宽裕的子女或者有成功经验的二次创业者,都适合这个方式。
3梦想家
如果既没有可迁移的能力或资源,又没有财务方面的支持。那么你至少要有一个强大的梦想和面对三年无收入的韧性。梦想越美好,手段就要越现实。你需要比纯赚钱的人更好地了解商业、职场,找到当下与未来的结合点。虽然职业生涯规划师往往都觉得这个方式太冒险,但是这种观点根本无法阻挡梦想家——他们甚至都无暇看这本书。我们还是祝福他们吧。
成为Pro-Am
Pro-Am(ProfessionalAmateur),意思是:用业余时间来做,并不作为主业,却在专业水平方面达到了职业水平的人。
1业余作家写出《追风筝的人》
2003年,当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发表他关于阿富汗的小说《追风筝的人》(TheKiteRunner)时,他是一个从医10年的专业医生。他1980年移民去美国,1987年获得生物学士,1993年获得医学博士(MD),从那以后一直在海湾地区从医,准备走一名内科医生的职业道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一种迫切要倾诉的欲望在胡赛尼心里越来越强烈,他想诉说苏联入侵之前他在阿富汗的童年生活。他在自己行医的过程中,断断续续地记录下来这些灵感,在一个假期里完成了这部小说。
这位业余作者没有想到的是,《追风筝的人》一经出版,便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还是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选书,自己也获得联合国首届人道奖。古老的阿富汗和现代战争、纠缠在一起的主仆情谊,著名作家伊莎贝拉·阿连德说:“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很长一段时日,让我所读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学与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这是一个有着真实生活经历的专业作者才能写出来的小说。
突如其来的成功让胡赛尼意识到自己的写作天赋,他开始进一步尝试驾驭它,2007年,他的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AThousandSplendidSuns)问世。到今天,两本书的销量在世界范围内已超过3800万册。
“我喜欢行医,而且当病人相信我能照顾他们或者他们所爱的人时,我深感荣幸。”在一个采访中,他这样说道,“但是,自童年时代开始,写作一直都是我的爱好。我极为荣幸的是写作能成为我谋生的方式,至少现在是。这是一种梦想实现的感觉。”
从事着很多无法一下子兑现价值的职业的人,都选择了用业余专业者的方式实现梦想。
(资料来源:胡赛尼的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Khaled_Hosse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