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立嫡之难,李武之争:管理者要以大局为重
自大禹开始,世袭制就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传统之一。每朝每代祖宗打下来的江山,在自己归天之前总会选出最满意的子孙来继承皇位,以保江山的千秋万代。而皇权的至高无上,也使历史上的夺嫡大战层出不穷。虽然夺嫡大战总是不断上演,但是战争的主角一般都仅限于同姓王族之间。立嫡的问题到了武则天这里,就显得更加模糊和难以界定了。因为武则天是以一介女流的身份改朝换代的,这里就出现了问题:到底该立谁为皇太子,来继承自己的千秋帝业?
照常理上说,立皇太子一般是立与自己关系最为密切之人,那就应该是自己的儿子了。可是如果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武则天辛辛苦苦从李氏手中夺来的江山,又回归了李氏的手中,这让武则天心中很是郁闷。如果立自己的侄子武承嗣为皇太子,这样做可以保住自己的江山姓武不变。但是侄子与自己的关系毕竟远了一步。武则天在这件事情上左右为难、摇摆不定,立嫡的事情就这样一拖再拖。
立嫡问题的久拖不决,给某些人带来了无尽的幻想空间。首先向太子位置发起冲击的正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
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后,武承嗣被册封为魏王,官拜首席宰相。但人的贪欲就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不知满足。他认为对武周政权来说,虽然李旦被武则天赐姓武,但他实质上就是一个亡国之君。武周政权建立后,他之所以没有被立即处死,只因为他是女皇的亲生儿子。对武家天下来说,李旦终究不是武氏宗族的真血脉。他皇嗣的身份,只能表明他是皇帝的子嗣,与太子的头衔毫不相关。
如此一来,武承嗣就认为自己才是武氏天下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有了这种想法后,他就将皇嗣李旦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并发起了夺嫡大战。
他收买了一些百姓,让他们联名上书力举自已做太子。但是,立太子毕竟是国之大事,不能因几个寻常百姓的一家之言就一锤定音。武则天找来朝中的大臣岑长倩商量,岑长倩婉言说道:
“皇嗣好好的住在东宫里,并没有犯什么错误。圣上若是突然废黜皇嗣,这不是将国家法律玩弄于股掌之上吗,这让天下的百姓怎么心服口服。再说,立太子当属国家大事,怎能由几个百姓在那里胡乱出主意。”武则天听了岑长倩的肺腑之言,也觉得十分在理,废李立武的想法就搁置不议了。
武承嗣眼看着到了嘴边的肥肉掉到了地上,既心疼又生气。看来扳倒李旦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虽然李旦自身没什么本事,可关键他姓李,是李唐王室的火种,虽然很多人归顺了武周政权,但在他们的骨子里,还是愿意亲近李唐的。只有先将这些拥护李旦的朝中大臣清理干净,他才可能有胜利的希望。
明确了战略方向,武承嗣再次出击。这一次他将矛头对准了阻挠他成为太子的岑长倩。他直接向武则天参了一本,说岑长倩谋反。在武周政权建立初期,政局还比较混乱,武则天没给岑长倩任何辩白的机会,就将他投进了监狱,酷吏的几番轮流审讯,一代名臣就这样屈死狱中。因为岑长倩事件,朝中很多大臣也被牵扯进来,稀里糊涂地丢掉了性命。
现在拦路虎已经被清除了,武承嗣决定将李旦拉下水。他再次找来请愿队。这一次,武则天生气了。自己龙椅还未坐稳,一拨又一拨地前来请愿立太子,这不是希望自己早日下台吗?她一气之下命令凤阁侍郎李昭德教训这帮人。李昭德心向李唐皇室,早就恨透了武承嗣,他抓来请愿的头目一顿暴打,直接打死在了宫门外。
武则天知道了这件事后,质问李昭德为何将其乱棍打死。李昭德趁机从三个方面向武则天分析了废李立武的害处。
第一,从继承顺序上来说,自古帝位的传袭都是传给子孙后代的,没有传给侄子的道理。如果立武承嗣为太子,很有可能会引起天下动荡,这是您不愿看到的。
第二,自古只有祭祀自己的父系尊长及其配偶,没有祭祀自己姑姑的传统。人死后如不能得到子孙的祭祀,就会化为孤魂野鬼,不得安生。
第三,先帝高宗将江山与两个儿子托付给您,说明在他心里,您的地位是无人撼动的。如果把江山传给武承嗣,就算武承嗣会为您立庙祭祀,可他怎会去祭祀高宗呢?这样高宗就会变成孤魂野鬼,圣上您于心何忍。
李昭德的一席话,让武则天沉默了。李昭德知道自己的初次努力已经取得了成效,没过多久他又密奏武则天说武承嗣的权力过大。为了争权夺利,自古至今,有多少亲父子、亲兄弟为此丢了性命,嫡亲的人之间尚且这样,更何况还是隔了层的姑侄关系呢?
李昭德这句近乎挑唆的话,击中了武则天的要害。回想当年自己为了帝位而使用的种种手段,富有此经验的武则天怎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武则天听从了李昭德的建议,马上罢掉了武承嗣的相职,就算后来又重新起用了他,也是旋拜旋罢,不允许长掌相权。
李旦的皇嗣地位算是暂时保住了。可还没容得李旦舒心,麻烦事儿又来了,这一次的导火线却是由一个和皇位八竿子打不着的女人引起的。这个女人是武则天身边的婢女,长得颇有几分姿色,也有那么一丝聪明伶俐,很得武则天的赏识。她喜欢上了皇嗣李旦。本来在后宫中通过巴结皇位候选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是宫女和不得志嫔妃的唯一出路。这个雄心极大的女人便决心拿下李旦,做自己后半辈子荣华富贵的筹码。因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每天引领李旦朝拜武则天,她利用职务之便,百般色诱李旦,可一辈子在母亲的魔掌之下生活的雏鹰,怎敢对母亲身边的红人下手。无论对方怎样出牌,李旦只做出一副懵懂无知的样子。
李旦的坚决不合作态度,激怒了这个女人。她决定给李旦一些颜色瞧瞧。她心想,李旦之所以不接受她,是因为他身边已经有了两个女人。只要消灭了他身边的女人,她就有机会了。然后她炮制了厌胜事件嫁祸给李旦的两位妃子。武则天不管三七二十一,手起刀落,杀了这二人。
虽然事后揪出了事件的元凶,但武则天并没有打算为冤死的两位儿媳平反,她要用王妃的死来敲山震虎,震住自己的儿子。不但如此,她还禁止百官私下探望李旦,违令者一律腰斩。武则天的命令大于天,没有一个人甘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与武则天博弈,李旦被完全孤立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贼心不死的武承嗣揪住了这个机会,决定好好利用一番。他一纸告密信递到了武则天的手中,说李旦要谋反,武则天立刻派了酷吏来俊臣来审讯此案。来俊臣在东宫架起刑堂,一派腾腾杀气。东宫的宦女乐工顿时抱头哭作一团。李旦一看这情形,觉得自己是难逃一劫了。
眼见人头落地之时,一名唤作安金藏的乐工跳了出来。他大喝一声,皇嗣并没有造反,我愿意剖心证明。话罢便反手拿刀刺进自己的腹腔,顿时血浆四溅,五脏六腑都流了出来,让平时凶神恶煞的来俊臣傻了眼。安金藏用自杀的方式,换回了武则天作为一个母亲的良知,她决定放过李旦。但自始至终,她都没有立下太子。
岁月更迭,江山更老人亦老,如何解决接班人的问题成了横亘在武则天面前的首要问题。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武则天做了噩梦,心神不安,马上找来狄仁杰帮她解梦。狄仁杰的一番解释,让她觉得立儿子为太子不但是民心所向,也是天意所为。但是,要让武则天接受武周政权一代而亡的事实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恰在此时,意想不到的一件事打破了这种胶着的状态。臣服于唐的契丹民族在武周时期不断发展壮大,翅膀硬起来了就不愿再受中央王权的管辖,想自立门户。为了寻求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们便将视线投注到被废的李显、李旦身上。契丹的这种反应让武则天始料不及,她的心理防线再次被打破。
最后使武则天心理防线决堤的则是张氏兄弟。作为武则天尊前的玩物,他们也清楚,他们得势是用美貌从主人那里换来的。但是主人年事已高,离驾鹤西游的日子并不遥远。万一哪天醒来,主人不在人世,他们又该如何是好呢?在吉琐的游说之下,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张氏兄弟不断在武则天耳旁吹风,武则天就顺水推舟,做了这个人情。接回了自己那个已经被废了十五年的儿子李显及其家人,重立为庐陵王。
经管真谛“说”
岁月如刀,在武则天的脸上刻下道道皱纹。随着年事渐高,武则天也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为了登临帝位,武则天耗尽半生。机,终于夺取了李氏的江山。如果让儿子继承皇位,就意味着把江山向李氏拱手让回,这是武则天所不愿看到的。因此,武则天把目光瞄准了武氏后人。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李昭德从三个角度出发,向武则天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得出的结论是——不能立武氏后人为太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武则天心中不愿,可还是从大局出发,召回了被贬的李显。
大局,即整个局面,整个局势。
大局事关局部部署,事关团队凝聚力,事关人心冷暖。如果企业管理者不能从大局上进行宏观把握,局部的团队运作就得不到有效地执行,团队的凝聚力就会因为诸事不顺而有所瓦解,下属对上司的信任度和好感度也会随之降低。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凡事要从大局出发,以大局为重。
创业者必读
从大局出发,让武则天得以让形势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凡事也应当从大局出发,作出能保全最大利益的决定。从大局出发的重要性,下面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
曾几何时,三株集团曾是国内保健业的领头羊。1996年,湖南常德市爆出“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事件。三株集团认定老人的死与其生产的三株口服液无关,于是与死者家属对簿公堂长达一年之久。最终,三株集团取胜。不过,也就是在这一年时间里,关于“三株口服液喝死人”的新闻先后被20多家媒体报道,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影响。如此一来,消费者对三株集团产生了怀疑,对于该公司生产的药物也产生了抵制情绪。在市场信任度急转直下后,三株集团的销售额从之前的2亿人民币迅速跌至只有几百万,不得已之下走向了破产。
三株集团虽然赢了官司,却最终输掉了整个市场,原因就在于该企业的指挥者没有从大局出发解决问题。如果一开始就答应死者家属的赔偿请求,三株集团只需要付出几十万便可以避免这场悲剧。可惜的是,企业管理者意气用事,坚持与死者家属打官司,忘了这件事会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最终酿成了公司的破产。
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学会从大局出发,才能保证团队更好更快地发展。不然的话,三株集团的悲剧说不定会再次上演。
3.面首干政,朝臣纷争:因小失大是管理大忌
因为有了武则天的首肯,二张兄弟便逐渐突破了男宠身份的限制,开始对国家政事指手画脚。他们参与的第一个大的政治事件就是重立庐陵王,可见此时的张氏兄弟,在政治上的力量已经不容小觑了。
武则天的溺爱,让这两兄弟越发不知轻重。骄纵的他们自然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太子李显在外被幽禁了十五年,好不容易再次回到权力的中心,却被二张抓住了把柄。
二张在武则天面前一顿哭诉,说李显的儿女在背后常常嚼舌根,辱骂自己。看着自己心爱之人一副梨花带雨的委屈模样,武则天不由得火气上蹿,找来李显就是一顿臭骂。战战兢兢生活惯了的李显,不知这一次母亲是在给他出什么考题。他只是感觉自己再一次行走在了刀刃上。儿女的少不更事,给他带来了如此大的麻烦。李显不知道,要怎么做才会平息母亲大人的怒气。最后李显心一横,既然孩子们的祸从口出让母亲震怒不已,那就让他们以死谢罪吧。此时李显的女儿永泰郡主已经有了身孕,连同孩子一共四条人命,就因为几句闲话而命丧黄泉。
虽然武则天龙颜大怒,害的李显逼死了自己的孩子。但是武则天决定归政于李唐的决心并没有发生动摇。而且她还表示出了友好姿态,重返李唐的定都之地长安,并大赦天下。李显作为皇太子保驾护航,相王李旦也被委以重要军职,一切迹象都在表明,事态已经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
但是,按捺不住寂寞的张氏兄弟,此时又捅了一个大娄子。二张之一的张昌宗忽然向武则天禀奏,说宰相魏元忠和司礼丞高戬在私下议论,武则天活不长了,侍奉她不如侍奉太子来得长久。武则天听了这话异常震怒,案件震动朝野。虽然众大臣力保魏元忠,但最后武则天还是将他贬为高要尉,张说等人也受其牵连被贬官流放。
因为魏元忠事件,武则天一气之下返回了洛阳,之前的友好气氛再次笼罩上了一层乌云,太子的继位问题再次出现危机。种种原因夹在一起,使二张一下子成了众人仇恨的焦点。二张兄弟的行为间接逼死了太子李显的子女,又陷害宰相魏元忠,与那些心向李唐,耿直忠厚的大臣结怨。而武则天对二张兄弟的溺爱与纵容,更是导致了母子、君臣关系的紧张,使政治形势变得扑朔迷离。
回到洛阳之后,朝廷的分裂就更加严重了,一派攀附张氏兄弟,一派反对张氏兄弟干政。这两派人物为了各自的利益打算,互相打得火热。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反张派战线上的大岜基本上都是一些作风清廉、爱民如子的公卿模范。俗话说,公道自在人心,所以在后备力量上,反张派是占绝对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