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武则天:女白领的职场胜经
2021200000023

第23章 君临天下治理大周(1)

1.崇佛抑道,以武凌李:管理者要学好战略调整

临朝称制之后的武则天,首先采取了兴武灭李的政策。这个政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重用武氏家族,二是打击李唐皇族。

在高宗当政后期的皇位争夺战中,武则天的某些做法已经有了兴武灭李的意味,如将她的侄子们从岭南召回首都,授以高官,就是兴武的萌芽;鸩李弘,废李贤,就是灭李的前兆。但这一时期,高宗还尚存于世,碍于丈夫的面子,武则天的这些做法还相对较为隐晦。而现在高宗早已撒手人寰,武则天也已经完成了临朝称制。此时的武则天,便把大张旗鼓地灭李提上了议程。灭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废李显,将李显安置在房州,派人严加看管。其次是剥夺李旦的实际权力,使之成为傀儡皇帝,第三则是废皇太孙李重照。废李重照是废李显的必然逻辑发展。李重照被立为皇太孙,是皇位只传子孙原则的表现。儿子既然已经被废,孙子被废就更不在话下了。这个只有两岁多的孩子因为父亲的关系,被永远地驱逐出了土族队伍。李显的庶子李重福,本被任命为西京留守,但父亲的下马也宣告了他政治生涯的结束。

在整顿好李显一家及李旦之后,武则天将箭头对准了李贤。在高宗现存的五个儿子中,武则天最不放心的就是李贤。李显和李旦都是政治上的庸人,李贤却不一样,他不但拥有敏锐的政治头脑,还拥有一副健壮的体魄。李贤被废之后,被安置于巴州,虽然巴州是一个远离首都政治生活的地方,但武则天依然夜不能寐。在废了皇太孙之后,武则天就派人到巴州去,逼令李贤自杀。

当李唐皇室受到沉重打击之时,武氏家族却受到了重用。这是一个用意再明显不过的征兆。首先是武承嗣,他以一种极为显赫的身份,被推到了政治舞台的前沿,这便是让他册封嗣皇帝。

武承嗣自岭南归来,迄今已有十年。在这十年中,武承嗣没有半点可圈可点的表现。而且,这一时期朝中有威望的大臣比比皆是,但是武则天独独选了武承嗣。她不仅仅将武承嗣推到了政治舞台前沿,而且把整个武氏家族都推到了政治舞台的聚光灯下。武则天向整个士族社会传递着一个信息,她准备起用武氏家族了。公元685年,武承嗣就被擢升为宰相。另一个被武则天重用的就是武三思。在武承嗣之后,武三思也被任命为夏官尚书,即吏部尚书。武承嗣与武三思向武则天提出了两项兴武灭李的建议:一则追尊武氏先人,为武氏先人立庙。这个建议很快就被武则天采纳了。其二就是诛杀韩、鲁两王。因为在整个李唐皇室中,韩、鲁二王的地位仅在李显、李旦之下。现在李显、李旦已经倒下,理所当然就轮到他们了。

权势是武则天拼尽全身力气都要得到的东西,现在机会就在眼前,她又岂会让它白白溜走。虽然前路依然有迷茫,但是跟着感觉走,摸着石头过河是武则天一贯的作风,她最善于在行动中随时抓住战机,调整战略。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蕴含在问题之中。

既然是改头换面,那就必须彻底。唐朝的主流信仰是儒释道三家并存,平分秋色。纵观各家学说,首先道家是不可取的。众所周知,李唐王朝的历位皇帝,都将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尊为自己的祖先。如果用其先祖来推翻其统治,怎么想都觉得不合适。再来看看儒家,儒家更是确定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身为女性的武则天,要做统治千万男性公民的国家元首,自然也不会去惹儒家的麻烦。思来想去,最后只剩下了佛家。武则天与佛家的渊源颇深,她幼小的时候曾穿过缁衣,青年时代也曾出家为尼,当上皇后之后更是广修庙宇。她对佛教的青睐,首先体现在她对年号的选择上,武则天临朝时的第一个年号是“光宅”,

“光宅”即是佛教政治上所常用的词语。其次,屈己尽礼师事神秀、法藏、义净等高僧。再者,她造《大云经》,以为符谶。又广度僧人、广开庙宇、塑神像、写经文,甚是虔诚。

女皇的登基大典选在了九月九日,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据《周易》讲,六是阴之极,九是阳之极。九月九为重阳节,故是一个最为阳刚的日子,武则天在这一天登基,刚好是对她女性身份——阴的一个补充调和。登基后,武则天将国号改为周,实行周历,以冬月为岁首。

虽然武则天贵为一国之君,但因为祖上并非名门望族,为了给自己增添更多资本,武则天日思夜想,终于找到了创立了周朝的姬姓门上。按说武姓和姬姓差了十万八千里,怎么想也是毫无关联的。但武则天说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生下了一个小儿子,这个小儿子生下来后掌心的纹路组成了一个武字,遂命名他为姬武,而他的后人以武为姓。当然,武则天愿意攀上周朝,不仅仅是因为周朝的名气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周朝存在的时期很长,一共统治了约八百年,这在封建历史上,算是一个很长寿的王朝了。武则天垂青于周朝,也是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在里面,希望自己统治下的江山,像周王朝一样长命,甚至要比周朝更长寿。

接下来武则天先是追封自己的父亲武士彟为太祖孝明高皇帝,又尊西周的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还免除了天下所有武姓人的赋税徭役。改朝换代后,长安的李唐太庙自然不能够再保留。武则天便把它改为享德庙,继续供奉唐高祖、太宗、高宗的灵位。

即将步人耄耋之年的武则天,在天时地利人和的良机下,在经历了披肝沥胆的苦难之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以一个女人的身份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女皇生涯。

经管真谛“说”

作为一名女流之辈,武则天登上帝位是前无古人的。也正因为如此.她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前进道路也是荆棘满布。但是,武则天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追求,而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因为前途迷茫,她不得不面对各种突发状况,随时调整战略。

战略调整,是指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对过去选择的目前正在实施的战略方向或线路的改变。武则天之所以能君临天下,正是因为她的战略调整能力突出,才能让胜利的天平一直向她倾斜。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不仅技术革命的周期缩短,经济全球亿的脚步也在不断扩张。不仅如此,金融危机等经济浪潮也在不断冲击着企业管理者们的神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管理者的认知必须超前于时代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必须领先于社会的趋势。

不夸张地说,当下的企业管理者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不断提高社会认知,不断了解市场趋向,才能让企业管理者们及时作出战略调整,带领企业在残酷而复杂多变的同行业竞争中先发制人,从而占据一席之地。

创业者必读

良好的战略调整,让武则天的女皇帝位坚如磐石。对于现代的企业家来说,只有作好战略调整,才能带领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作好战略调整,管理者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战略进行深层次的认识。

战略,是建立在较长时间基础上,对于全局有所把握的决策。战略具有六大特点: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

第二,提高自身的思维方式。

管理者的思维方式,直接决定战略决策,与企业效益息息相关。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第三,合理判断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优势,包括硬件设施、人力资源等诸多因素,是企业与对手竞争的基础。核心竞争力,指的是对手所没有,且难以模仿的稀缺资源,这是决定企业击败对手的关键。

第四,借鉴前人的先例。

中外企业留下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都是无价的财富。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应该从这些案例中吸取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五,学会进行战略规划。

当下的形势,让企业管理者们不得不进行合理的规划,方能掌握主动权。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利用多种分析工具是关键。

每一位创业者,都应该牢记上述五点,学会进行战略调整。只有这样,整个团队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风云中取得主动权,在残酷无情的行业竞争中拔得头筹。

2.酷吏政治。树立威信:企业家应用好怪才

据《酷吏传》记载,武则天在位期间,前后任命的酷吏在30人左右。当然,这些酷吏基本上都不是通过正规渠道提拔上来的,而是武则天从告密者中挑出的一些出类拔萃的刑侦人才。表面上说起来是执法严酷的官员,实质上就是一群严刑逼供、滥杀无辜之人。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出身卑微,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却浑身是胆。满脑想的都是金钱和官爵,肚里容不下半点正义和良心。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朝堂上下一个依靠也没有,眼里认得的主子就武则天一个。这些特点正是武则天所需要的。她要拿这些不知天高地厚,但却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家伙来对付那些隐匿在朝堂上的反对者。

早在武则天称帝之前,即废黜中宗李显到武周政权建立的这段时期内,武则天就已经开始运转她的特务集团了。虽然那时的武则天已经贵为太后,但是一向居安思危的武则天并没有放松警惕。只有坐上九五之尊的宝座,她才可能舒一口气。对她来说,只有皇帝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只有皇帝的权力是最让人心神向往的,无论如何她都要过一把皇帝瘾。

一个女人要当皇帝,那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选择。高宗李治虽然常年疾病缠身,但是膝下仍然有和武则天生下的四个儿子。此外就算高宗无子嗣,李唐王室的其他宗室还是人丁兴旺的。就算怎么轮转,也不会轮到武则天的头上。但是一旦品尝过权力带来的快感,就不愿再轻易放下权力,而甘愿做一个被权力束缚的人。武则天想要做皇帝,第一步就要削弱反对派的力量。这反对派主要就是李唐王室和朝中反对她做皇帝的元老大臣们。

借助酷吏的力量,武则天不分青红皂白,将可能对她形成威胁的李唐王室基本上斩尽杀绝,那些拥护李唐的大臣也被消灭殆尽。这一时期,朝中的大臣频繁地流动变迁,几乎没有人是得以善终的。

坐上了皇位的武则天,依然战战兢兢,朝中的敌对势力依然存在。所以,她还是需要酷吏来帮助她稳固政权。那些对李唐王室抱有幻想的臣子,都在这一次的大清洗运动中纷纷落下马来。

虽然时间已经太久远,我们无从知道他们是怎么具体地审理案件的。但是庆幸的是,他们留下了一部“巨著”,这部“巨著”是他们断案的精华总结。这部书的撰稿人就是臭名昭著的酷吏之首来俊臣,因为自己在牢狱里待过几年,深谙犯罪者的心理,再加上做官后很快就摸透了皇帝的脾性,为了既迎合武则天,又将独家秘诀发扬光大,以飨后人,来俊臣便写出了《罗织经》这部讯囚酷法。

根据《罗织经》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对当时的案件审理过程有个大概的了解。审理案件的基本原则是以皇帝的意愿为中心,不问是否犯罪,只要是皇帝要他死,就得想尽办法,让他承认自己的罪行。为了让罪犯尽早伏诛,这帮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了许多新奇古怪的刑具和刑罚,诸如“喘不得”、“失魂魄”、“死猪愁”、“求即死”等等。这些骇人听闻的讯J罚使囚犯们“望风自诬”,提高了审理案件的效率,加快了结案速度。

虽然他们使用了很多酷刑,但是天底下不乏顶天立地、意志坚定的汉子,在他们用尽了所有的刑具、所有手段之后还是不肯招供。当年与程务挺一起勒兵入宫废黜中宗李显的张虔勖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虽然他在武则天走向女皇的道路上立过汗马功劳,但武周政权建立后,因事落入了来俊臣的手中。信奉残酷刑罚至上的来俊臣对其百般折磨与凌辱,但张虔勖就是宁死不低下那颗高傲的头颅,既不承认谋反,也不向来俊臣的铁腕服软,还不断向上要求更换主审宫。黔驴技穷的来俊臣,不由得怒气中生,下令乱刀砍死了张虔勖。然后伪造证词,照样结了案。

甚至在很多时候,他们连审理案件的基本程序也略去不提,拿谁开刀只凭一时兴起。一时间“一人被讼,百人满狱,使者推捕,冠盖如云”。

武则天登基后,自然会对旧朝的官员贵族进行一次大清洗,很多人在这次清洗运动中丢掉了性命。但是再嗜血成性的君主,也不能将人赶尽杀绝。虽然现在江山已经是自己的了,要想保得江山万年青,还是需要别人的同心协力。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武则天心里很明白。

这批被历史淘汰的人,武则天将他们分成了两种。一种是斩立决的,另一种是可以先保留性命,等秋后再算账的。后一批人被流放到了中国的天南地北,成了历史上很早的一批开荒人。对这批人来说,天作棉被地作席的日子虽然不好受,但也强过死亡通知单。就算是这样凄惶的日子,他们也没过多久。命运的大浪再一次向他们袭来,这一次命运射向他们的暗镖,他们再没有幸运地躲过。

在武则天登基的第三年,天下又响起了另一个谶语——“代武者刘”,很有当年李世民在位时流传的“武代李兴”之说的意味。这条谶语地飞速传播,让武则天很是紧张。虽然现在看来,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但是在那时,作为一个统治者,她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天下的好事之徒就站出来说话了,说武则天的天下怕是不长久了,将来可能就是一个刘姓的人要取代武则天的帝位,也可能是那些流放的人,他们可能会起来造反,夺回曾经属于他们的东西。因为“刘”与“流”音同,而当时那些被流放的人也被统称为“流人”,故有此一说。

武则天一听,这些话很在理,就大笔一挥,派了一个名叫万国俊的家伙去审问一批被流放至岭南的人。万国俊心狠手辣,与来俊臣不分伯仲。他到了之后,将这群流放的人集结到一起,没有做任何审讯,就假托皇帝的旨意,让他们集体自杀。这群人心里很不服气,谁也不愿意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一时间局面就要失控。万国俊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这群人赶到河边全部乱刀砍死。回洛阳之后,他竟然大言不惭地上奏折宣称,那些被流放至岭南的人都心怀怨恨,意图造反,为了皇帝的千秋帝业,他只好将他们就地全部处决。武则天觉得这个人处事当机立断,很有自己当年的风范,就给他升官了。

武则天转念一想,这岭南的流人都在谋划造反之事,难保其他地方的流人不这么想,那不如多派些人到别处看看。有了万国俊的例子,后来人就好办多了。到了地方,什么话都不问,就四个字:格杀勿论。一时间,朝野上下,风声鹤唳,人人自危。酷吏的势力如日中天,法律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武周王朝的刑罚枉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