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沉思录活学活用
2019900000023

第23章 远离诸恶(3)

这时,佛光禅师大声喝道:“忙!忙!我究竟是为谁在忙呢?除了别人,我也可以为你忙呀!”佛光禅师这一句“我也可以为你忙”的话,顿时让克契醒悟。

人人都有陷入困境的时候,有人奉行万事不求人的处世哲学,有了困难总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去解决,从来不向别人求助。这种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思想是可贵的,但是,他解决问题的效率一定不是最高的。

有这么一个人,他不会任何乐器,不会唱歌,更不会作曲,然而,他却是一家国家级音乐刊物的总编辑,是全国有名的音乐评论家。当别人问他是如何走上音乐评论这条道路的时候,他讲述了下面这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他刚大学毕业,在一家报社当新闻记者。有一天,他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编辑部主任叫他到办公室去一趟。主任对他说,今天晚上有一场很重要的音乐会,可是,报社的音乐评论员却突发疾病,正在医院里做手术。因此,决定派他去参加音乐会,并写出一篇评论员的文章,明天见报。

他不是学音乐的,对此一窍不通,怎么能写出评论文章呢?想拒绝吧,没这个胆量;想接受吧,又怕不能胜任。主任见他不吭声,便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困难。他说我恐怕完不成任务。没想到主任听后笑了笑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船到桥头自然直。你们这些大学生,头脑来得快,我相信你会克服困难,写出一篇像样的评论员文章的。”然后,主任摆了摆手,容不得他再说什么,就把他打发了出去。

当天晚上,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他愁眉苦脸地坐在剧场中,而剧场另一边,他清楚地看到了另一家日报的音乐评论员。那家伙翘着二郎腿,微闭着双眼,脑袋随着音乐的节奏微微晃动,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明天,他们的报纸上肯定会出现他的文章。可是,自己的任务该怎么去完成呢?

音乐会快到结束的时候了,他的脑袋像计算机一样在快速地运转。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舞台上的大幕刚一拉上,他立即冲到后台,找到了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向她自报了家门,说明了自己面临的困难,坦诚地向她求助。他说:“实际上,我是在请您帮我写这篇评论员文章。我想,您是会帮助我这名新手的。”

小提琴家望着他笑了,她喝了一口水,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他一边听着她的讲解,一边快速地记着笔记。他心里在想:“我的那位记者同行,不管他的文采有多么好,他的阅历有多么深,他对音乐的理解有多么透彻,他的观点有多么新鲜,他都不可能写出比我更好的文章。因为他在音乐上的造诣不可能超过我面前的这位音乐家。本来我和他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可是我站在了这位著名的音乐家肩膀上,借了她的力,用两个人的智慧,而其中一个人的音乐知识显然比他强得多。”

第二天,两篇评论文章同时见了报。圈内人士都惊呼发现了一名新的音乐评论新星。

这一次成功之后,报社领导就让他担任了专职的音乐记者。他运用他第一次成功的经验,再加上不断的学习和钻研,几年后,他逐渐成为大家公认的音乐评论家,以至最后担任了这家全国性的音乐杂志的总编辑。

点石成金:

人生一世,你总有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时候,你不可能万事不求人。在处于困境的时候,只要你把自己的困难坦诚地告诉别人,并诚心向他人求助,被求助的一方只要力所能及,一般都不会袖手旁观,而从助人者的角度来讲,帮助别人更能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为什么不给别人机会来帮助你呢?

“像一个战士在攻占城池中一样,履行职责正是你的职责”,而接受别人的帮助只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职责,所以,不要为接受别人的帮助而羞愧,而要带着这种感恩以更大的热情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每个人都有价值

无意义的展览,舞台上的表演,羊群,兽群,刀枪的训练,一根投向小狗的骨头,一点丢在鱼塘里的面包,蚂蚁的劳作和搬运,吓坏了老鼠的奔跑,线操纵的木偶,诸如此类。其实,置身于这些事物之中而表现出一种好的幽默而非骄傲就是你的职责,无论如何要懂得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就像他忙碌的事情是有价值的一样。

斯多亚派哲学从不轻易否定任何东西,总是承认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价值。哲学家说,存在即合理。无论是无意义的展览还是你不喜欢的舞台表演,无论是一根投向小狗的骨头还是一点丢在鱼塘里的面包,甚至蚂蚁、老鼠、木偶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对擅长的技能,可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是组成社会分工必不可少的要素。世间万物自成系统,不要拿单一的价值观去评判事物的价值。

庄子《人间世》里有一则有趣的寓言:

从前有个名叫石的工匠,在某次旅行中,从一棵巨大的栎树旁经过。这棵树大到只要一根树枝便可做成一艘船。同行的徒弟们都围驻树旁,凝神屏气看着大树,但石不屑一顾独自先行离开。徒弟们追上他,便问:“师傅,弟子自入您门下,从未见过如此优秀的材料,可是师傅却看也不看就走了,为什么?”

石回答说:“别只说大话!那树并非真的那么好。如果用它来做船,船会沉;如用它来做棺,不久就会腐烂;如用它来做柱子,不久就会被虫蛀完,它实在是棵一无用处的大树。它之所以能生长成这么大,就是因为没有用的缘故。”

后来,那棵巨大的栎树在石的梦里问他:“你究竟是拿什么东西来比较而说我无用?”“凡有用之木,如梨树、柚树等能结果实,但都遭不幸。所谓‘大枝折’,‘小枝泄’,无法享天年,死于非命。”树又说:“由于人们觉得他无用,方能活到今天,所以人们的‘无用’对树本身才是真正的‘有用’”。树继续说:“况且你和我都只不过是自然界里一物罢了,如硬要在物上加上价值,你也是一个无用的人。只有无用的人才看得出我是无用的树呀!”

所谓的有用、无用,是因为判断的立场及看问题角度不同而引起的不同看法,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游戏。而在自然界,有用、无用是相对的,庄子的“有用之害”和“无用之用”都发人深省,即使是被认定为无用的东西也有其有用的价值。庄子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重新评估“无用”的价值,把偏执的价值观置于一旁,重新思考,才能促进人们的活泼思想,从而发掘“无用之用”。

一个人的四肢看到胃成天不干活,却吃得饱饱的,心里很不平衡,它们决定像胃那样,过一种不劳而获的绅士日子。

“没有我们四肢,”四肢说,“胃只能靠西北风活着。我们流汗流血,我们受苦,我们做牛做马地干活,都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胃!我们什么好处也没有得到,我们全在忙碌,为它操心一日三餐。我们现在马上停工别干了,只有这样,才会让它明白,它得让我们养着它。”

四肢这样说了,果真也这么做了。于是,双手停止了拿东西,手臂不再活动,而腿也歇下了,它们都对胃说已经侍候够了它,让胃自己劳动,自己去找吃的。

没过多久,饥饿的人就直挺挺地躺倒了。因为心脏再也供不上新鲜的血液,四肢也就因此遭了殃,没有了力气,软绵绵地耷拉在身上。

这下,不想干活的四肢才发现,在全身的共同利益上,被它们认为是懒惰和不劳而获的胃,要比它们四肢的作用大得多。

点石成金:

人与人之间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群体。一个人如果完全脱离社会,那他根本就不可能生存下去。懂得他人的重要性,自己才会在生活工作中自由快乐。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既认识到别人的价值,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能力。

“无论如何要懂得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就像他忙碌的事情是有价值的一样”,遵循这种理念对待他人,能避免许多争执和矛盾。

对待财富和荣誉的健康态度

毫不炫耀地接受财富和荣誉,同时又随时准备放弃。

关于名声:注意那些追求名声的人的内心,观察他们是什么人,他们避开什么事物,他们追求什么事物。想想那积聚起来的沙堆掩埋了以前的沙,所以在生命中也是先去的事物迅速被后来的事物掩盖。

在人的生活中,时间是瞬息即逝的一个点,实体处在流动之中,知觉是迟钝的,整个身体的结构容易分解,灵魂是一个涡流,命运之谜不可解,名声并非根据明智地判断。一言以蔽之,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马可·奥勒留怎么看待名声的?他认识到,“名声并非根据明智的判断”,“生命中也是先去的事物迅速被后来的事物掩盖”,“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名声是易朽而虚幻的。“毫不炫耀地接受财富和荣誉,同时又随时准备放弃”,这是他对待财富名声的态度。

财富和荣誉是大多数人向往的东西,很多人为之奋斗一生。在现实生活中,财富和荣誉常常被当做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因此,大多数人难以对此保持平常心态,也无法拥有一种对待财富和荣誉健康、自由的态度。

其实,无论是财富还是荣誉,都只是生活的手段,而非生活的目的。真正懂得生活真谛的人,不会刻意去追求这些东西,只会踏踏实实面对现实,细心品味生活的每一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全不在意。

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个叫菲尔德的实业家,率领工程人员,要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连接起来”。为此,他成为美国当时最受尊敬的人,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在举行盛大的接通典礼上,刚被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人们的欢呼声变为愤怒的狂涛,都骂他是“骗子”、“白痴”。可是菲尔德对于这些毁誉只是淡淡地一笑。他不作解释,只管埋头苦干,经过六年的努力,最终通过海底电缆架起了欧美大陆之桥。在庆典会上,他没上贵宾台,只远远地站在人群中观看。

许多成就大事的人,已经超越了对名利财富的追求。对他们来说,自己所做的事只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不是借以追逐名利的手段。他们既能享受奋斗的过程,也能坦然接受奋斗的结果。无论是鲜花掌声,还是流言诽谤,他都能处之泰然,既不会在巨大的名利诱惑前忘乎所以,也不会在穷困潦倒的人生低谷灰心绝望。

点石成金:

“毫不炫耀地接受财富和荣誉,同时又随时准备放弃”,这种对待财富名声的态度也体现了斯多亚派哲人坚守中道的个性特征,既不排斥名声财富,也不执著于此,这也是斯多亚派哲人对待世俗事物的一贯态度,值得我们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