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习惯成就一生——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66个方法
20197100000005

第5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1)

学习时要集中注意力

下面这样的一幕幕,或许许多父母在青少年时代也经历过:

——老师正在黑板上板书。

小文的眼睛盯着黑板,心里却飞到了教室外,他正在想:“妈妈今天会给我买‘耐克’运动鞋吗?” ——老师在领读课文。

李子杰嘴里念念有词,手却在抽屉里摸索着玩“变型金刚”。

——老师在黑板上讲解一道几何题。

张小霞却不时低下头,看几行时下正流行的口袋图书。

孩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是最令老师和家长头痛的问题。许多老师都向家长反映“你的孩子上课时如何如何”,并要求家长协助教育孩子。其实,即使老师不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很多父母也知道自己的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因为这些孩子在家里做作业时也是刚坐下不到三分钟,就会起身去干别的事。

马超原先就是一个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但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他改正了这个毛病。现在的马超上课时可认真了,为此还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呢。那么马超的父母是如何帮助他改掉上课时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坏毛病呢?

首先,马超的妈妈告诉他,学习之前要先把课桌整理一下,因为如果课桌上乱七八糟地摆满了东西,那么无论是谁坐在课桌前,他的视线都会被这些东西所吸引。

马超听了妈妈的话后,每次上课前都把与该堂课无关的东西放进抽屉,这样桌面上既显得干净、整洁,又去掉了分散自己精力的东西,真是一举两得。

其次,也是马超的妈妈一再向马超强调的一点:要带着自信坐到课桌前,因为自信者都是心态积极的人。当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取得好成绩时,他的心情就是愉悦的,而愉悦能引起人体荷尔蒙的分泌,在荷尔蒙的刺激下,人的大脑会更活泼,并且提高注意力。

当马超了解了自信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好处时,每次上课前,他都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能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能很快领悟老师讲课的重点;我相信自己能够按时完成课堂作业……”慢慢地,过去有些自卑、总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马超变成了一个越来越自信的孩子了。

最后,当马超放学后在家学习时,他的妈妈很是注意为他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的环境,即关掉电视、音响,以免这些噪声影响他的注意力。

其实,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的方法肯定还有很多,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其实际情况来制定其他方法。但是,千万不能用“武力”或苛责来惩罚孩子,因为这样会适得其反,孩子学习时也许更加分散精力,因为他心里装 满了对父母的不满和恐惧,哪里还能集中精力去学习呢?

根据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不 一样的。5~10岁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达20分钟;10~12岁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达25分钟;12岁以上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达半个小时。如果父母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硬性规定自己8岁的孩子一个小时坐在那里专注地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就要求父母能灵活机动地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制定提高注意力的方法。这样,即能保持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注意力自然也就容易集中。不要对孩子施加精神压力。主动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孩子的情况。以身作则,自己做某一件事时也要专心、专注。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鼓励孩子提问题

“妈妈,鱼为什么在水里游,而不是在天上飞?”

“妈妈,为什么我们没有长翅膀,而小鸟都有翅膀呢?”

“妈妈,为什么小丽的眼睛是双眼皮,与我的不一样呢?”

“爸爸,为什么妈妈能生小孩,您不能呢?”

“爸爸,为什么我站着撒尿,小妹要蹲下去呢?”

“爸爸,月亮上有小朋友吗?他们有电视看吗?有冰淇淋吃吗?”

“妈妈,您为什么没有长胡子呢?”

“妈妈,奶奶脸上有好多沟沟,您为什么没有呢?”

孩子对某一事物提出了问题,虽然有的问题非常幼稚、可笑,但这些都说明了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善于提问题的孩子,往往也是最具好奇心、最有创新意识的孩子。

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等人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都与他们青少年时期就热爱学习、好问“为什么”有很大关系。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经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情,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我以为,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

很多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样一个相同的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

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呢?”

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在学习过程中,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敢于怀疑,随时发问。因为怀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知道得越多,就越会产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当孩子放学回到家时,父母可以不问“你考试的成绩如何”,但一定要经常问“今天你提问题了吗?”

父母常鼓励孩子提问题,实际上也是在督促孩子去思考,去发现新的未知领域。与此同时,还能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当然,父母在生活中也可以经常向孩子提问,这样同样能促使孩子多动脑筋,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我国宋代著名哲学家邵康节就是一个善于向孩子提问的人。

有一天,邵康节与12岁的儿子邵伯温正在院子里乘凉。这时,院墙外边突然伸出一个人头,朝院子中看了看,又缩了回去。

“儿子,你想想后回答我,刚才那个人在看什么?”邵康节问。

‘‘肯定是个小偷呗,想偷点东西,看见我们在就走了。”儿子说。“不对。”邵康节启发儿子道:“如果这个人是小偷,他见到院子里有人,肯定会立刻缩回头去。但是,他明明看到院子里有人,却还是认真地看了看,这说明什么呢?”

“哦,他恐怕是在找东西吧。”儿子想了一会说。

“是的,但是他只瞅了一圈,那是找大东西,还是找小东西?”邵康节又问道。

“是在找大东西。”儿子回答。

邵康节又启发儿子道:“那么,什么大东西会跑到我们院子里来呢?那个人又是村民打扮,他会来找什么东西呢?”

这一次儿子肯定地回答说:“他一定是来找牛的!”

邵康节这才点头笑道:“说得对,他是来找牛的。以后,遇事你要多动脑筋、不要不经思索就妄下结论。”

不过,不管是鼓励孩子提问还是父母自己提问,都不能专门盯着那些枯燥的、没有趣味性的东西,因为这样孩子就会觉得枯燥或者太深奥,因而产生为难或厌倦的情绪,进而逃避提问或不愿回答问题。不管出现哪一种情况,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是不利的。

因此,父母在鼓励孩子多提问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分寸,要正确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事物,而不是太深奥或枯燥的东西,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对孩子提的问题要有问必答。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尊重孩子的意见,并给他发表意见的机会。父母也要经常对孩子提问。告诉孩子应该把思考与学习结合起来。告诉孩子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在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较差的,他们常常是一边看卡通书,一边吃水果;刚拿起作业本,一道题未做完又想着去写日记;打开电脑准备查一下学习资料时,心想不如先睡一会儿,结果一觉醒来又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晚上10点应该准备休息了,因为第二天还要上学呢,可却放不下手中的《哈利·波特》,结果一看就到了凌晨2点,再钻进被窝睡觉,却一觉睡过了头……

时间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既无法替代也无法补救。正如富兰克林所指出的:“你的时间用完了,你的使命也就到头了。”但是,时间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因此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一些孩子甚至还认为:自己还有长长的一生可以挥霍,浪费一点时间并不要紧。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正确认识时间的价值,不要浪费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张作息表:早晨几点钟起床;刷牙洗脸需要多长时间;吃早餐要多长时间;下午放学回家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晚饭后做什么;几点钟上床睡觉等等,都可以让孩子做出合理的安排,只有把作息时间安排好,并且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世界上大凡能成就伟业者,都是珍惜时间的人。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科学家、《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有人问他:“您怎么能够做那么多的事情呢?而上帝并不多给您一丁点儿时间呀!”

“你看一看我的时间表就知道了。”富兰克林答道。

那么,富兰克林的作息时间表是什么样子的呢?

每天早晨5点起床,规划一天的事务,并自问:“我这一天要做好什么事?”

8点至11点,工作。

12点至13点,阅读、吃午饭。

14点至17点,接着工作。

18点至2l点,吃晚饭、谈话、娱乐、回顾一天的工作,并自问:“我今天做好了哪些事?”

有朋友对富兰克林说:“天天如此,是不是过于……”

“你热爱生命吗?”富兰克林摆摆手,打断了朋友的谈话,说:“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青少年阶段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时候,父母在督促孩子抓紧时间休息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娱乐。在安排作息时间时,不要把大块的时间用来学习,而要把时间分成一段一段的,一段用来学习,一段用来休息,一段用来娱乐,这样孩子就能劳逸结合。如用大块的时间强迫孩子学习,那么孩子就会因疲倦而厌学;如果休息的时间安排得不合理,孩子也会不适应。因此,在假期里,父母应该与孩子商量好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和娱乐时间的长短。上学时,孩子一般是下午放学后的时间较充裕,这时又可以根据上学的特点,指导孩子制定另一份作息表,这样灵活的安排时间,才会科学合理。

现在孩子都减负了,家庭作业越来越少,但是不能因此而放松对孩子的学习要求。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或特长,鼓励孩子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去看有益的课外书,或者自己动手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参加一些益智的游戏。

这些都比让孩子长时间地呆在电视机或电脑前要有益得多。

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一个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一 部分父母也只在孩子小学时帮助他们制定过,但到了初中 阶段就放弃了,因为中学的学校生活和日常活动都比较固定。因此,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再指导孩子安排作息时间。 但如果每天都任由孩子自己去支配自己的全部时间,那么他们可能会浪费掉一些宝贵的时间。假如孩子制定了作息时间表,每天早晨一起床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另外,父母还应该督促孩子每天睡觉前检查一下当天 是否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如果做到了,孩子就会有一种自信感,这种自信感就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强劲动力。

总之,指导孩子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并认真执行,对孩子的学习、成长都大有益处。这样,不但教会了孩子 科学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且能帮助孩子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向孩子强调作息要有规律,这样做既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好学习和娱乐。给孩子娱乐的时间。给孩子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教导孩子充分利用每一分钟,不要浪费时间。教孩子在关键时刻做关键的事。帮助孩子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好方法决定好成绩

1994年11月,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了“首届世界终生学习会议”,会议提出“终生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并强调:“如果没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

有一位伟人也曾经说过:“情况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任何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果停止学习,要想继续发展就非常困难了。

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父母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不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就是在学习上他们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小学时,孩子的自制能力很差,难以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事物,这时的学习主要靠父母和老师督促;中学时,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贪玩、好动等其他特性仍会分散孩子很大一部分精力;到了高中阶段,他们的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大多数孩子已经能够自觉自愿地学习。

根据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这些特点,父母从孩子上小学时开始就应该投入一定的精力来督促孩子学习。当然,督促的重点并不是说监督孩子每天要做多少作业,或是写一篇作文、日记什么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学习习惯。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在孩子养成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督促他常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当然,在一些特殊日子里,可以让孩子轻松一下,该玩的时候就让他尽情地玩个痛快。

龚刚夫妇都是普通的职工,但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他们,却培养出了一个高考状元。当他们的儿子阳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某著名大学时,很多父母都前去取经。可阳阳的父母告诉所有取经者的是同一句话:“在孩子小时候多花点精力督促,指导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主要就做了这样一件事。”

其实,阳阳父母简单而朴实的话语却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要想让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首先就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阳阳上小学时,龚刚夫妇并不特别在乎他考试是否得满分,但是,每天晚饭后,他们夫妻必然要督促阳阳学习一会儿,哪怕是看看课外书也行;到了中学后,阳阳虽然和别的孩子一样爱玩、好动,但他已不需要父母督促,而能主动学习了。比如说英语吧,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阳阳便每天坚持背5~10个单词,除了生病和节假日外,他从没有间断过。刚开始,龚刚夫妇总得督促他,后来,就像阳阳自己说的那样:“背英语单词成了我饭前要洗手一样的习惯。”到了高中毕业时,他记忆中已积累了2万多个英语单词。

事实上,阳阳不光是养成了背英语单词的习惯,他还喜欢在晚饭后看课外书,或提前预习第二天老师要上的新课。这样阳阳事事走在别的同学的前面,因此高考考出了那么好的成绩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