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关灯、关水龙头
习惯不论是好是坏,都是从小养成的,而且难以改变。因此,从孩子小时候起,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培养一些好的习惯,随时关灯、关水龙头就是其中的一种。然而,在很多孩子的眼里,一度电、一滴水根本算不了什么。因此,很多孩子不知道出门时要随手关灯,上完厕所后要随手关水龙头,特别是学校宿舍洗漱间的水龙头,很多孩子洗完手后,转身就走,任由水龙头的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们在家里不关灯或不关水
龙头时,很少受到父母的批评。时间一长,他们便觉得自己不关,别人会关,即使别人不关,一度电、一吨水也值不了多少钱。
现在,国家在大力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那么在一个家庭里,是不是也应该提倡节约呢?
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提倡孩子节俭的品质,已越来越被父母们所接受,因为很多父母已意识到要想全面提升孩子的能力,对其进行节约、节俭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永久的财富,也是培养好孩子的关键。
当司徒慧被评为学校的优等生这一消息在校园的宣传栏和网站上公布后,很多人都很吃惊,因为论成绩,司徒慧好像永远是第二或第三名,从来没有得过第一名。另外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生,没有什么特殊才华,没有在音乐、体育等竞赛中得过任何奖项,那么她凭什么赢得了评委的青睐,夺得了该校三年一度的最佳优等生奖呢?
校长在颁奖大会上揭开了这个谜底——司徒慧以节俭的品质征服了所有的评委。校长在讲话中说了这样一段话:“的确,论成绩,司徒慧没得过第一名,有许多同学成绩比她优秀,论特长,她没有获得过任何奖项,许多同学在全市的学生大赛中为学校争得过荣誉;但是论品质,却没有人能比得上她。我们评委通过对提名的10名同学的跟踪观察,发现在食堂吃完饭洗手后,司徒慧总是随手关好水龙头,晚自习后,如果是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她肯定会关上教室和走廊的灯,但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其他同学却很难做到。”
瞧瞧,这就是好习惯的力量!而司徒慧之所以小小年纪就懂得节约,其主要原因是她的父母教育有方。
在司徒慧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经常对她讲要节约,不能浪费的道理,他们教育司徒慧不要乱花钱,要节约用水、用电。当然,在教育司徒慧的过程中,她的父母并不是专门用空洞的说教方法,而是自己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女儿。从小司徒慧就见母亲把洗衣服的水倒进一个大塑料桶里,用来冲马桶。晚上一家人在客厅里聊天时,母亲总是随手关上卧室和厨房的灯;买日用品时,母亲总是要去好几家商场,在有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挑选价格更便宜的商品……从小耳濡目染,司徒慧也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她的铅笔用得捏不住时才换用新的;钢笔也是普通的;不会因为写错了一两个字就撕掉一整张纸……即使在公众场合,她也自觉遵守节约的美德,在学校上厕所时,发现有同学没关水龙头,她总是主动去关上,在食堂也是如此。节约已成了司徒慧的一个习惯。
毫无疑问,司徒慧的父母对她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值得广大父母学习。贴心提示培养孩子节约的习惯,父母还可以这样做:告诉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的习惯。告诉孩子不要浪费粮食。比如在学校食堂吃饭时,自己有多大饭量就买多少,不要因为喜欢吃某种食物而一次买多份,吃不完又随便倒进垃圾桶。告诉孩子要爱护学习用品,不要随意损坏。在公众场合,也要爱惜别人的物品,要爱护公共财产。告诉孩子不要和别人攀比。
上下楼梯靠右行
我每次从地铁出口经过时,都能看到电梯的扶手上醒目地写着:“请靠右行。”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或者说是视而不见,即使在人不多的时候,部分人还是习惯于站在电梯左边,有的即使站在右边,却常把自己的行李搁在左边,同样挡住了左边的路。提倡行人靠右站,是为了空出左边,让有急事的人方便快速通过。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很多成年人都未做到,就更别提孩子了。
事实上,很多父母也经常教育孩子要遵守社会公德,但他们却不知道“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么简单的事情,自己却无法做到,更没有想到要教育孩子这样去做。而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就体现在像“上下楼梯靠右行”等无数小事当中。
我们可以想象,假如所有人都对楼梯、电梯口的“请靠右行”视而不见,那么如果有人有急事就非得耽误不可。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谁能担保自己不会遇上急事,不会需要畅通无阻的楼梯或电梯让自己快速通过呢?由此可见,“请靠右行”是与人方便,事实上也是与自己方便。
一次,我和同事张老师一起去西单图书大厦,那天与我们同去的还有她12岁的女儿美娜。一路上,我发现小姑娘无论是在西直门进地铁,还是在复兴门转地铁1号线,再到地铁西单站出口,她都自觉地靠右边行走。
“美娜,你真棒!”当美娜知道我表扬她的原因时,笑着说:“阿姨,这可是我妈的功劳。每次出门,她就在我耳朵边唠叨,‘靠右行,左边留给有急事的人’,时间一长,我也就习惯了。现在,就是下我们住的那幢楼,我都习惯走右边了。”
很显然,父母培养孩子上下楼梯靠右行的习惯是明智的,因为这样做能使孩子从小就懂得遵守社会公德,懂得礼貌谦让,而这些良好的习惯无疑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忽略了培养孩子这样的小习惯,更不要轻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习惯,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就体现在关注一些小事上,体现在一些微小的细节中。帮助孩子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的习惯,父母还可以这样做:示范。父母自己上下楼梯、电梯时,要靠右行。如果手上提着重物,要抱在怀里,或是人少时可搁放在身前,切忌放在身体的左侧。教育。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养成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习惯,即养成这个小习惯的重要意义。纠正。当父母发现孩子有抢道的行为时,要及时纠正,并监督孩子改正。表扬。当孩子在电梯上、楼梯上主动站在右边时,要给予口头表扬。
节俭、不乱花钱
大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金钱虽然是好仆人,有时候也会摇身一变,变成坏主人。”事实上正是如此。一些从小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常因奢侈浪费而最终穷困潦倒,而那些从小就知道节俭、节省的孩子,由于养成了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的习惯,反而对金钱有一种强有力的控制力。结果,两种习惯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在现代社会里,乱花钱是很多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父母甚至用钱来代替爱:自己开公司太忙,没时间陪孩子玩,给钱;庆祝孩子的生日,给钱;考试成绩上升了,给钱;加上春节时候的压岁钱,等等,很多孩子都有一笔相当可观的、由自己自由支配的存款。于是,这些“小款爷”动辄上“麦当劳”撮一顿,或是买一套名牌运动衣,或是约几个同学去网吧昏天黑地地玩个够……
据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的大中城市,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有零花钱,而且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的问题。他们根本不懂得节俭,花钱大手大脚,而且喜欢盲目攀比。殊不知,这些都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不管您的经济条件如何,请记住,在给孩子零花钱时,一定要有节制,切忌随意多给,也不要有求必应,要把钱的数额控制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那么到底给孩子多少零花钱才合适呢?这主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消费需要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消费主要包括餐费、交通费、购买学习用品的费用,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消费情况作一个预算,并告诉孩子,除特殊情况外,给他的零花钱绝不会超过预算。这样让孩子心中有数,花钱时他就能有计划,有节制了。
老王是一家私企的老总,企业的年利润达9位数字,但是他上初二的女儿却和邻家女孩一样,穿着普通的运动服和运动鞋,背着普通的书包,坐公交车上学,和别人一样买早点……很多人都见此不解,以为老王是“葛朗台”。其实不然,老王是有名的“慈善家”,每年他为福利院、希望工程捐款都是几百万元,但对自己的独生女儿,他却很“吝啬”。
还在女儿小时,老王就经常教育她:“要节约用每一分钱,不该花的就不乱花。买衣服不要只盯着名牌、时髦的款式,穿着得体、舒适就行;饮食要荤素搭配,能在家里吃就决不到外面买;对家里的物品和学习用具要爱护……”
老王教育女儿要节俭,不乱花钱,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虽然企业规模大,效益好,但富裕起来的老王并没有买名车,购豪宅,他们全家依然住在创业前就住的普通居民楼里,开的车是国产车;在公司里和员工一起吃大食堂,不搞特殊化。在父母言传身教下,老王的女儿从小就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她甚至把父亲给她的有限的零花钱拿出来捐给了“希望工程”。
然而,在我们周围,有太多的孩子却没养成节俭的习惯,包括部分贫困家庭的父母。他们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宁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愿“委屈”了孩子。事实上,大街上那些经常穿着名牌运动服,经常上“肯德基”,小小年纪脖子上就挂着名牌手机的孩子,有一部分就来自于贫困家庭。虽然让孩子适当地享受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很多父母却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只要孩子有所求,他们就有所应。时间一长,孩子在吃、喝、玩、乐方面越来越讲究,零花钱是越要越多,如果稍不如愿,便耍脾气抗议。
孩子之所以会如此,父母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因为坏习惯绝大多数都是父母娇惯、姑息出来的。问问自己,您在对待孩子花钱的问题上,是一味满足他,还是教育其要节俭呢?如果是后者,您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节俭的美德会为他的成功加分!经常性地让孩子持家。帮助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告诉孩子花钱要有计划。让孩子自己挣钱自己花。让孩子明白金钱来之不易。给孩子预习成年人生活开支的机会,比如让他们去交电话费,去买水果等。
遵守公共秩序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记住了吗?”
“千万不要为了少走几步而直接横穿马路,因为那样太危险。要从有斑马线的地方通过,或者多走几步,从天桥上通过。”
“乘地铁买票时要排队,坐公交车时也要排队上车。”
“进了木偶剧院后,一定要安静。”
“在图书馆里,不要大声说话。”
“到自然博物馆后,那些标本都是极为珍贵的,你千万不能因为好奇而用手去摸,除非得到了工作人员的允许。”
以上这些话,是一些聪明的父母经常对孩子讲的,他们自己本身也是这样做的。我们可以肯定,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有自制力、守纪律、遵守公共秩序的好孩子。孩子长大成人后,也一定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是一位受上司青睐、同事尊重、下属爱戴的好职员,是父母为之骄傲的好孩子,是子女尊敬的好父母。
好习惯成就一生。当您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时,与教会他一项生存的技能同样重要,而习惯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从小养成的。因此,在孩子小时,父母就应该教会他各种好习惯。例如遵守公共秩序等。只有这样,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在社会竞争中,才能凭借自身的优势立足于社会,并最终获得成功。这就是一些聪明父母为什么花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原因。但是,在现代社会中,部分父母还没有意识到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成才、全面提升孩子的能力有何等重大的意义。因此,即使他们发现孩子有不好的习惯,也不愿去纠正,而是想:“孩子现在还小,长大后自然会改。”正是因为这些父母的一念之差,才导致有些孩子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而这些坏习惯,又成了他们后来获取成功的障碍。
14岁的李华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一直名列前茅。为此,他的父母觉得特别自豪,特别有“面子”,无论是在家里来的亲朋好友,还是在单位的同事面前,李华父母说的最多的几句话是“我家李华考试又得了第一”、“李华这次参加全校的英语竞赛又拿了第一名”。
但是,一些了解李华的亲朋好友们却私下里常常摇头叹息:“李华这孩子成绩虽好,但是太不懂事了。”
“是呀,听我女儿说,有次他在校图书馆里大声和别人说话,管理员上前制止时,他竟然大吵大闹。”
“这算什么,我上次亲眼见他为了少走几步路,不愿走过街天桥,竟然大摇大摆地横穿马路,看到来往的车辆为他减速甚至停下时,他还乐了呢。”
亲朋好友们的这些话也多多少少传进了李华父母的耳朵里。他们自己也亲眼看到过李华不排队就挤公交车,在商场购物交款时插队,但他们总觉得李华还小,这些小缺点算不了什么,再说,孩子的成绩不是很好吗,有这些小缺点也不足为奇。于是,他们从来没有告诉李华这些行为不对,一定要改正,什么样的好习惯要养成,等等,甚至有时和李华一起外出时,他们为了少走几步路既不走过街天桥,或也不走马路的斑马线,而是直接从车流中横穿而过;当李华在商场里插队交款时,他们有时为李华这种小聪明而投以赞赏的目光。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的是,李华竟然为他的这些小毛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天上学时,李华骑自行车逆向而行,当时正值上班高峰期,他只顾低头猛踩自行车,全然不顾迎面而来的车流。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辆送货的大卡车在超越一辆准备靠站的公交车时撞倒了他。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李华却永远失去了左腿。
从表面上看,李华的不幸是那位卡车司机造成的,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却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他遵守交通规则,不骑自行车在马路上逆行,那么这一场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李华的遭遇应该给父母们这样的一个启示:教育孩子遵守公共秩序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看似不起眼的坏习惯,会不断影响孩子的成长,有时还会给孩子带来灾难。让孩子明白遵守公共秩序的意义及重要性。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大家都不遵守秩序,那么社会就会变得很混乱,这样不仅影响了别人的生活,也必定给自己带来麻烦。孩子去公园、博物馆等公众场合时,先让孩子看看该场合的管理须知,这样就能提醒孩子,用制度约束自己。在公众场合,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带头遵守公共秩序,以自己的良好行为为孩子作出表率。发现孩子的坏习惯时决不放过,要求其立即改正,并予以监督。
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