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习惯成就一生——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66个方法
20197100000019

第19章 帮助孩子戒除不良习惯(3)

同时,于某事件也为广大父母敲响了一记警钟。追根究底,于某攀比心的迅速膨胀与家庭教育有极大关系。于母出于补偿心理,对他的要求有求必应,认为自己孩子穿的、用的都不能比别人差,在这种无意识的纵容下,于某的攀比心、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一旦家庭无法满足他的欲望,犯罪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有选择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一满足,要理性地加以区分,对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造成孩子爱攀比的原因,主要是爱慕虚荣的不健康心理,认为什么都比别人强,才会有满足感。另外,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分的好胜心,也会导致孩子什么事情都要去和别人比,并一定要比别人强,否则,就会觉得有失“面子”。让孩子认清攀比的危害性。父母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认清攀比的重要性,告诉孩子如果在学习、能力等方面适当地攀比,则是激励自己进步的表现,可以支持,如果是和别人比吃、比穿等方面,就是虚荣,而虚荣是有害的。父母应端正自己的消费行为。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大多会受父母的影响,因此父母自身不能和人攀比,不能为了“面子”而不切实际地消费。如果父母审美情趣低下,喜欢与人攀比,喜欢用“名牌”包装自己,孩子就会无师自通,上行下效了。

克服厌学情绪

“爸爸,你别再逼我上学了。”13岁的罗映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父亲说。

“为什么?爸爸可从来没有欠你的学费啊!”

“爸爸,这不是学费的问题,是我自己不想上。每天一进教室,我的脑袋就变得昏昏沉沉,老师讲的什么我完全不知道,您说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少费话!你不读书,你还能干什么?我和你妈还指望你光宗耀祖呢!”

第二天,罗映的父亲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询问罗映为什么没来上学。

“他去了呀,我看着他背着书包出门的啊!”罗映的父亲说。事实上,罗映背着书包出门后,并没去学校,而是直奔市广场中心,因为那里经常有一些和他年龄相仿的逃学少年在玩滑板。

在失学青少年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厌学而逃学的,像罗映一样。他们之所以不愿上学,不是家里经济困难,也不是自己智力低下,而是一到学校就无精打采,对作业不感兴趣,老师讲课时要么睡觉,要么做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对老师的批评置之不理,对家长的教育更是不加理睬,或是以逃课作为反抗的手段。

那么,孩子为什么在学习上有厌烦情绪呢?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讲,厌学是腐蚀孩子心灵的蛀虫。一个孩子如果长期缺乏学习热情,并且对学习有一种畏惧情绪,最终会使他对一切学习活动兴趣索然无味,从而出现逃学或其他问题。

据青少年教育专家认为,孩子之所以产生厌学情绪,大多同外部教育环境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往往来自于父母不适当的教育。

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首先应从父母身上找原因。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是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不少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考试成绩在双百分,古筝要达到8级,书画要得市一等奖,绘画要取得好名次,不准去科技馆玩,放学后不准和女生一起回家……在过多的要求和过多的禁令重压下,孩子往往不堪重负,就容易产生焦虑与紧张情绪,进而不断出现失败感、挫折感。这时的孩子情绪极不稳定,变得恐惧、易怒、拒绝学习,导致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

另外,孩子学习上的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也是产生厌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孩子性格内向,遇到学习上的难题不愿向老师、同学请教,因而影响成绩。当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对自己更没信心,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些真实情况而一味责备孩子,孩子也会产生对学习的厌恶。

最后,孩子自身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求知欲,也是厌学的原因之一。如果一个人怀有强烈的求知欲,他就会常常处于精神振奋的状态,就会热爱学习,就不会把学习当作负担。

父母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后,要“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在减轻孩子学习压力的同时,从各方面多关心孩子,这样就能逐渐培养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即使刻苦学习,孩子的成绩还是难以提高,这样也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经常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学习上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多鼓励孩子,使孩子有成就感。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即使是很小的成绩,父母.也.应该给予肯定、鼓励。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父母要尽力创造条件满足孩子正当的求知需要,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加以阻止。

纠正孩子就餐时的坏习惯

俗话说:“小节不拘伤大节。”事实的确如此。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不注重小节,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果不坚决摒弃,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小的坏习惯也能破坏一个人的形象,甚至招人反感。

在现代家庭里,每个孩子几乎都聚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在给孩子爱的同时,却经常忽略了要从一些细小方面去严格要求孩子,从而导致孩子养成了许多坏习惯。用餐时不注重礼节就是其中之一。

在有人请客吃饭时,如果同桌有小客人,我们就不难看到这样的一幕:

小客人一个人手拿筷子敲打着茶杯或碟子;上了一道菜后,未经主人示意,自己一个人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不等喜欢的菜肴转到自己跟前,就站起来伸长胳膊去挑食;渴汤时“咕噜咕噜”,并且不用公共汤勺,而是把自己的汤勺直接伸进汤罐里;吃菜时, “叭叭叽叽”地响;用餐还未结束,饱嗝已连连打出,等等。

当我们身边坐着这样一位小客人时,大多数人都会皱起眉头。当然,这种不满不是针对孩子,而是针对其父母,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想:“孩子的父母平时怎么不注意纠正孩子就餐时的坏习惯呢?”

事实上,帮助孩子纠正用餐时的坏习惯并不难。在全家人吃饭时,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不好的习惯,要立即纠正,并告诉孩子为什么那样做的原因,这样孩子就能逐渐克服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例如,父母可以这样教育孩子:在外出作客时,要注意礼节,主人未示意动筷子,不要一个人提前吃;眼睛不要紧盯着餐桌上的菜肴,显出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不要把餐具拿在手中摆弄。正式用餐时,要注意正确用筷子,夹菜时不要碰到邻座的客人;也不要把菜汤、饮料等溅到别人身上。在这里,父母应该特意向孩子强调以下几点:

1.不要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时,不能一手拿一根筷子随意敲打。

2.不要插筷。即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把筷子插在饭碗里或菜上。

3.不要挥筷。在夹菜时,不能把筷子在菜碗里翻来搅去,要注意别让自己的筷子和他人的筷子在碗里交叉,更不能把筷子当作道具在空中舞来舞去。

4.不要叉筷。不要把筷子一横一竖交叉摆放或一根是大头,另一根是小头。

5.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当众掏耳和挖鼻孔。就餐时,用手掏耳朵,抠鼻孔会令邻座的客人恶心,这是个非常失礼的动作。

6.不要对着餐桌打喷嚏。打喷嚏时要用纸巾轻掩住嘴并偏过身子,切忌对着满桌的饭菜张着嘴打喷嚏。这样的行为会引起他人极度的不快。

7.不要当众挠痒。大家都知道当众挠痒是极不雅观的,就更不要说在餐桌上挠痒了。虽然有些挠痒是疾病所引起的,但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学会克制,实在忍耐不住了,可以离开餐桌到较隐蔽的地方去挠一下。但有些人喜欢挠痒则纯粹是出于习惯且无意识,只要人稍一坐下,就不断用手在身上东抓西挠,这更是不好的习惯,因此一定要努力克服。

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孩子应该注意的行为举止的习惯,并不仅仅如上面所列举的这些,父母还应教育孩子在就餐时,应注意其他细节,因为就餐的很多细节已被用作表示礼貌、增进情感、扩大交流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其中的某些举止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正确掌握和使用这些举止或动作也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教养水平。父母自身作出表率。在和孩子一起外出作客时,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您要求孩子怎么做,自己要先怎么做,这样的行为比任何语言都更具说服力。不要插筷。即在吃饭时,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就不要把自己吃饭的筷子长时间地插在菜里。当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时,切忌当着众人的面羞辱孩子,而应该保护孩子的自尊,用含蓄的方式制止,事后再批评教育孩子,直到孩子改正为止。勿以恶小而为之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天,狮子在洞里休息时,觉得身上痒痒,便拨开毛发,在头皮上发现了一只跳蚤。狮子捉住了跳蚤后,说:“你这该死的东西,竟然来吸我的血,今天我就要了你的命。”狮子说完,准备用指头掐死跳蚤。

“唉,尊敬的狮子先生,请你不要掐死我,留我一条生路吧。因为你那么庞大,而我是那么的渺小,而且,我只吸了你一点点血啊!这对你并没有造成多大损失。所以,我的罪恶不足以让你掐死我。”跳蚤辩解道。

“不,我不会放过你的。我今天放了你,明天你会继 续危害他人。”狮子说完,掐死了跳蚤。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常因小恶而放纵自己,任意为之,却不知,哪怕是最小的恶,也对他人是一 种侵害。而且小恶做多了,也会成为大祸害。如果一个人不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一任小恶恣肆,他最终会为自己的小恶而付出代价。

在孩子的身上,许多小恶也是从小养成的,如果父母不帮助他们及时改正,那么那些原本微不足道的小毛病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会决定孩子人生的成败。因此,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小缺点、小毛病时,要及时帮助他纠正。

李敏带女儿思思去公园玩时,女儿趁妈妈不注意,摘了一朵月季花放在掌心把玩。

李敏发现后,没有立即责备女儿,而是从包里拿出5元钱对女儿说:“思思,你摘了公园的花,违反了公园的规定,你自己拿着这5元钱去公园管理处交罚款吧。”

“妈妈,你别小题大做了,我不过是摘了一朵花而已。再说,又没有人发现。”已经13岁的女儿对妈妈让她这样做感到极为反感。

“思思,妈妈也知道摘一朵花不是大事情,但你违反了公园的规定,如果妈妈不让你亲自去交罚款,你就不会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且,如果妈妈今天对你的行为不加制止,或许明天你就会踩坏公园里的长椅,后天你就会砸坏小区的路灯;如果不改掉这些坏毛病,一旦养成了习惯,到时候后悔就迟了。”

思思听完妈妈的话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她拿着那5元钱和已被自己揉碎了的月季花,到公园管理处交了罚款,并向工作人员表示了歉意。从那以后,思思再也没有在外面破坏公共财物。

“妈妈,您看我的新书包漂亮吗?”于倩倩一进门,便把自己刚买的新书包递给了妈妈看。

‘‘真漂亮!我看你买书包时花了不少心思吧。”妈妈笑着说。

“当然啦。下学期我就上高一了,像我这么漂亮的女生能不配漂亮的书包吗?”女儿调皮地说完,又把嘴附在妈妈耳朵边,神秘地说:“妈妈,您猜猜看,我书包里还装了什么?”

“还能装什么?你不是说今天只买书包吗?”

“的确,我只是买了书包,并且只付了买书包的钱。可是,您看我的收获。”说完,倩倩拉开书包的拉链,里面露出了一个包装精美的钱包。

“这个钱包是哪来的?你不是说只买书包吗?”妈妈见了钱包后,严肃地问。

“妈妈,您别神经紧张好不好?钱包又不是我偷的,我买书包时就在里面,可能是店主进货时装在里面,后来忘了拿出来吧。”

“那你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当然是买书包的时候就发现了。”

“为什么不拿出来并告诉店主呢?”

“妈妈,一个钱包算什么呀,何况我又不是偷。再说,我真的很喜欢这个钱包。”

“那你可以付钱给店主啊!”

“你就不给了我买书包的钱吗?再说,一个小钱包值得您这么紧张吗?您怎么像警察抓小偷似的,审问个没完没了?”

“倩倩,一个钱包的确是小事,可小事如果不改正就会发展为大事,现在贪小便宜,将来就会吃大亏……”

在妈妈的耐心说服教育下,倩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她拿着那个钱包去商店,并将它还给了店主。

毫无疑问,上文中的两位妈妈都是极具智慧的。当她们发现孩子犯下了错误后,没有因为它的小而放弃不管,更没有鼓励孩子的行为,而是用温和的方式给孩子讲道理,讲为什么不能那样做的原因,并要求孩子立即改正。两位妈妈对待孩子做错事的态度尤其值得广大父母学习,即让孩子明白即使是小恶也不能为之,这样孩子才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不姑息,不迁就。对孩子的小毛病发现一个就要帮助孩子纠正一个,不要放弃不管,或认为孩子的过错太小,不值得计较。父母要起表率作用。父母本身具备的品德,一般在孩子身上也可以找到。因此,父母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做违背道德范畴的事,即使是再小的“恶”,也不要去做,更不要纵容孩子去做。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要向他灌输做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品质。要教育孩子善恶分明。用生活中的实例使孩子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样的行为应该继续发扬,什么样的行为要摒弃。妈妈对待孩子做错事的态度尤其值得广大父母学习,即让孩子明白即使是小恶也不能为之,这样孩子才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不姑息,不迁就。对孩子的小毛病发现一个就要帮助孩子纠正一个,不要放弃不管,或认为孩子的过错太小,不值得计较。父母要起表率作用。父母本身具备的品德,一般在孩子身上也可以找到。因此,父母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做违背道德范畴的事,即使是再小的“恶”,也不要去做,更不要纵容孩子去做。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要向他灌输做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品质。要教育孩子善恶分明。用生活中的实例使孩子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样的行为应该继续发扬,什么样的行为要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