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比天高——太空英雄启示录
20196300000006

第6章 最早飞上蓝天的人——莱特兄弟(6)

“我们在1901年底离开基蒂霍克时”威尔伯写道,“我们不认为我们还会继续实验下去……当我们回顾所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考虑到我们所取得的进展,及我们仍然要走的路程时,我们认为我们的实验失败了。”

在回家的火车上,威尔伯向奥威尔说:“人类在我们这一代是不会飞上天去的——一千年后也飞不上去。”

一旦人们陷入悲观,就会掩盖自己的心智,觉得一切都变得不可能,最终陷入完全的绝望之中。其实,事实的可能性并不会因为哪一个人的悲观而不存在。

他们到家后都默默无话。“两个哥哥是星期四回来的”,妹妹凯瑟琳说,“他们没有谈什么飞行的事儿。”但是他们都陷入了深思和困惑。

正在莱特兄弟感到困难苦恼之际,接到了法国科学家肖纽特先生写来的热情洋溢的鼓励信件。

肖纽特先生在信中说,莱特兄弟的精神值得钦佩,告诫他们不要因为挫折而气馁,要向哥仑布学习,不达目的不终止。肖纽特指出,莱特兄弟走的路非常正确,他坚信人类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在天空中飞行。他鼓励莱特兄弟有责任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他还告诉莱特兄弟,世界上有很多人在注视着他们,在预祝着他们早日成功。

肖纽特先生这封信真好似雪中送炭,它坚定了莱特兄弟征服太空的信念,莱特兄弟不再畏怯不前,马上又投入了新的试验之中。

每个人都需要鼓励,需要精神上的支持,感情上的安慰和心理上的平衡。尤其在他失败的时候,不要吝啬你的鼓励,有时你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会成为他反败为胜的转折点。

4.意料不到的奇迹——第三架滑翔机

回到代顿以后,威尔伯和奥威尔全身心投入了试验之中。1901年的整个秋季和冬季,他们都在做试验,尤其是大量地做风洞试验。他们先以纸做材料,曲折成各种角度,观察它在风道中的动态,接着又改变为金属片做试验,由于质地不同,结果相差很大。他们都把这些一一地记录下来。

他们的实验结果与利连撒尔提供的气压数据表和其他一些公认的气压数据表所计算的估计值并不相符,他们开始怀疑利连撒尔和所有关于这些方面的科技书籍可能存在错误。

如果我们完全相信前人的结论,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发现他们的错误。

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1901年年底,他们精心制作出了一个1.8米的风洞,并在其中用小型机翼再次进行实验。他们测试了两百多种不同角度放置的机翼表面。他们测量了单翼机、双翼机和三翼机模型,以及一翼连一翼的飞机模型:由测量不同展弦比(翼展对翼弦的比率)的拉高能力,发现展弦比越大,机翼越容易托起。他们还测量了各种厚度的表面。在其他方面,这些实验证明,机翼前部的锋利边缘是没有必要的,这一点也为后人所赞同和沿用(虽然现今的超音速飞机是采用锋利的翼缘)。他们还了解到把一个机翼重叠在另一个上面时,飞机的动力会有所损耗。

后来的事实证明:莱特兄弟的这些实验成为人类飞行史上的转折点。他们掌握了从来没有人觉察到的事实:他们建立了飞机设计时所需要的数据表。

根据自己的精心计算,莱特兄弟在1902年夏天制成了第三号滑翔机。机身是按照长宽6∶1之比设计的,机翼的曲折度也是依照风洞实验的原理制造的。这架滑翔机翼展9.6米、比1901年的那一架多了3米,他们新制的滑翔机是当时最大的;而且还增加了一个尾翼,尾翼有两片固定的垂直叶片组成。威尔伯希望安装尾翼能够解决他们的某些问题。

在不断的摸索、实验中,才可能不断地提出新的创意。最后完美的创造力不是一下子突然具备的,而是在一点一滴积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起来的。

1902年9月中旬,威尔伯和奥威尔又一次回到了基蒂霍克,又搭起了帐篷。

到达基蒂霍克的第二天,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试飞。这次试飞非常成功,在时速30多公里的强风中,如同飞行在时速10多公里风速时一样的平稳安定,有时能滑行700多米,在空中还能停留30多秒钟,飞行高度也达180米。这样的成绩,连他们自己也感到吃惊。

他们的第三号滑翔机非常出色,无论是起飞升空,或是向地面降落,还是在空中改变方向,都轻而易举地做到了。他们还能从小俯角滑翔,比他们观察到的鹰鸟滑翔更近于水平。

威尔伯在试飞中逐渐学会了使用操纵装置,他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试飞。

后来,奥威尔也学着试飞。可是,他比哥哥威尔伯的经验少,结果滑翔机撞落在山上。奥威尔虽然没有受伤,滑翔机却撞坏了,不得再花费几天工夫修理。

威尔伯由此判断出尾翼还有毛病。他立即把尾翼装成可以移动的,并又把它跟机翼的操纵绳固定在一起,用一根金属丝控制住双翼和机尾。

威尔伯认为,鸟类的尾巴和翅膀同受一个神经系统控制,可他们的滑翔机却分为两个控制部分,分别控制机翼和机尾,因此才会出现不协调的问题。如果问题解决了,就会保持机身的平稳和安全。

一天,他们像往常一样出去试飞,可是风速计的指针却显示在3—4之间。以这样的风力,是绝对无法使载人的滑翔机升上天空的。他们只好耐着性子等待。但等了很久,风力依然如此。毫无风力转强的迹象。奥威尔终于耐不住厌烦,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有无较大风力,自顾自地爬上了滑翔机,从一个小山丘上往下滑行。

不同条件下的试验,可以让我们体验到不同的结论。

一个让人意料不到的奇迹发生了,机身竟然升空滑翔起来,而且平平稳稳地滑翔了近100米。

奥威尔乐得大叫起来,威尔伯也惊异地跑过去,似乎解开了谜。

“奥威尔,你来看,奥妙可能就在这里!”

“什么微妙?”

“它们的曲折度变了!”

奥威尔朝着哥哥威尔伯手指的那个部位一看,果然也发现了秘密。

“我们为了减轻机身的重量,采用了较细的材料。时间一长、它就会自然而然地磨损下去的。难道这跟我刚才的起飞存在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你想想看,曲面有变动,它的浮力自然也就不一样了。刚才的风势虽然很弱,但是,这种新曲面却能产生足以使机身上升的浮力。”

这次试验,使威尔伯和奥威尔深刻地认识到: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经验总有出入,一切总要从实际出发。

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书本知识和事实有出入,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相信事实,而不是迂腐地陷入前人的窠臼。

经过1000多次的飞行试验,1902年10月,莱特兄弟结束了第三次基蒂霍克之行,回到了代顿镇。在返回代顿镇途中,莱特兄弟已经产生了在滑翔机上装上动力的想法。

四、梦想成真

1.又一道难关

1902年10月,威尔伯和奥威尔回到代顿后,满脑子里装的就是如何给滑翔机安装发动机。如何解决飞行的动力问题,这是他们面临的又一道难关。

当我们满脑子都在想着某事时,在单位时间内,我们就增加了思考它的频率,结果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外人看来,这好像是天才和天赋的表现,殊不知,这不过是勤劳加汗水而已。

“听说威尔伯和奥威尔回来了。”

“我听说他们的滑翔机真的飞上天了!”

“真了不起啊!”

自从威尔伯和奥威尔回到代顿镇,家乡的人就开始议论纷纷,不过,这一回他们会都是交口称赞。

在开始一项艰巨的事业之前,各种议论都会有,其中置疑、嘲笑的人会比较多。当获得初步的成就以后,人们就会立即变得态度一致起来,那就是不约而同地为你的成就喝彩。所以,在做事之前,不必为别人的置疑和嘲笑所左右,等你用你的行动证明了你的计划的正确性,人们全都会变得理解和欣赏你了。当然,前提是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莱特兄弟的滑翔机终于能在天上自由飞翔了,他们成功了!”这消息不胫而走。

从1896年到1902年,威尔伯和奥威尔用6年时间潜心研究和试验,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们没有就此满足,继续以更大的努力着手制造他们的动力飞机。当然,内燃机的问世,就为动力飞机的发明提供了可能。

当一个目标实现后,要及时给自己找到更新、更高的目标,这样,才能沿着一个方向不断取得更新、更高的成就。

有了往飞机上装发动机的想法

一天,奥威尔对哥哥威尔伯说:

“哥哥,我们到基蒂霍克那个小渔村去已经三次了,滑翔飞行也有超千次之多,在飞行方面,我们已获得不少知识和经验。但是,滑翔机做得再好,不借助风力就飞不起来,我想有没有办法在无风的时候也能让它飞起来呢?我们能不能像制造汽车那样,在机身上装上动力设备,然后再安上螺旋桨呢?如果可以的话,我们的机身也可以凭着自身的装置飞起来!”

新的想法的产生总是基于原来的成就,并汲取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威尔伯对奥威尔的话深表赞同,同时,又在积极认真地深入思考着:

“你讲的很好,法国制造的飞行船不是也装有发动机吗?但是,汽油发动机是很重的,我想装到滑翔机上去恐怕不行。如果将发动机做得小一点、轻一点,又有足够的力量,或许能把滑翔机送上天去!”

“那咱们就试试?”奥威尔总是说干就干。

其实,奥威尔在第三次从基蒂霍克返回代顿镇的途中,就有了这种想法,威尔伯当然是深表赞成的。

说干就干,威尔伯和奥威尔立即着手研究和试验。滑翔机成功的试验,已经证明他们在实验时得出的数据是准确的,既然能根据这些数据制造滑翔机,也就能够事先计算出动力飞机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数据,动力飞机也一定能升上天空。

在较相近和两个目标之间,更高的目标可以被较低的目标证明。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就能够取得更为稳妥、持续的进步。

买不到合适的发动机

发动机是制造动力飞机的关键部件,那时,汽车工业已经普遍应用发动机。经过计算,他们认为至少也得8马力的发动机,其重量除去附件不得超过90千克。能否买到合适发动机,是制造动力飞机的关键。

为了买到合适的发动机,威尔伯和奥威尔就向各汽车公司和发动机制造商发出了十几封询问信,了解能否生产8马力,而其重量还不得超过90千克的发动机。然而,这些制造商都回信说他们目前的生产任务很多,无法承担这样一种订货,主要原因是莱特兄弟要求的发动机还没有定型产品;再加上马力小,重量轻,研制的难度很大;尤其是订货数量太少,没有生产价值。所以各制造商都回绝了他们的要求。

你想实现自己目的的前提是,你能够给对方带来什么利益。一个能够给对方带来利益的目标,总是能够得到及时、热情的回应,一个让对方觉得对自己没有什么价值的目标,往往得不到对方的回应。

不得不决定自己动手制造一台发动机

在得不到订货的情况下,威尔伯和奥威尔决定亲自动手制造一台发动机。兄弟俩立即将自行车的装配工厂改为制造新机器的工厂。为了免除老父亲的担心,工厂仍然挂着”莱特自行车装配工厂”的牌子。他们俩的举动引起了好友爱德的不安,他劝阻他们说:

“你们的滑翔机已经非常成功,应该可以满足了,不必要再去做进一步的冒险。我认为还是专心经营自行车商店好,它比较切合实际、也很赚钱。”

当然,对于爱德朋友式的真心的劝阻,威尔伯和奥威尔深表理解,但他们的志向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舒适的生活。也难怪爱德想不通,就连当时一些有名的科学家,也公开表示,人类希望在天空自由飞翔纯属妄想。过去曾有不少人为了征服太空而献出了生命,但莱特兄弟并没有因为前人的失败而气馁。也不因好友的善意相劝和别人的嘲讽而停滞不前。

一个随随便便就被别人的想法和劝阻左右的人,是不可能取得什么惊人的成就的。

设计发动机的图纸

按照以往的工作习惯和工作程序,威尔伯和奥威尔首先画出理想的图纸来,再按图纸进行制造,在制造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图纸,使其达到更完善,更合理。这一次也不例外,在画图纸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因为动力机器的设计更困难,把动力机器和滑翔机很好地结合起来更不容易。这是人类最早的尝试,没有可供参考的东西。他们苦苦地构思着,画了一张又一张……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还是画不出理想的图纸来。

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比如为解决动力装置放在滑翔机的哪个部位最合适、最安全这一问题,他们就反复研究和画了几十张。他们绞尽脑汁构思,仔细地研究资料,并远途跋涉向专家请教。为了早日拿出图纸,兄弟俩不知熬过了多少通宵,有时工作放不下,一连2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这种艰辛是别人无法付出的,当然,其中的乐趣别人也无法体会到。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几十个日日夜夜的研究、设想、调整和改善,他们终于在一个晚上拿出了一张将动力发动机、螺旋桨和滑翔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理想的图纸。

制出发动机并装在飞机上

一旦拥有了设计图纸,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根据图纸来制造飞机了。

经过再三考虑和研究,威尔伯和奥威尔成功地制造了特殊的发动机,可它的重量却减不下来。最初制成的一台机器加上燃料后,重量竟达270千克。经反复努力后,研制出了一台12匹马力、重量80多千克的汽缸内燃机,这个重量没法再减轻了。发动机做成后,他着手研究如何安装在飞机上。

这架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驾动力飞机的翼展为40英尺多一点,上翼与下翼的距离为6英尺,为了减少发动机会砸到驾驶员身上的危险,它被装在下翼中央稍后偏右一点的地方。驾驶员俯伏在下翼中央稍微靠左一点的地方,以便使机翼上的重量平衡。为防止飞机着陆时滑倒,把两块4英尺长的滑橇板装在机翼更靠前一些的地方,飞机的尾翼也由原来的单翼改为两块活动翼。

发动机的重量不理想,通过螺旋桨来解决

最终,发动机被装上了,可是重量却控制不到空中飞行所需的标准。

奥威尔发愁地说:

“哥哥,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看,问题的关键在于螺旋桨,如果螺旋桨好,也许能够成功的。”

过去,曾有人在滑翔机上安装过螺旋桨,可是,在动力飞机上安装螺旋桨还是第一次。

翻阅资料研究螺旋桨

一开始,威尔伯和奥威尔决定把螺旋桨的设计工作放到最后去完成,他们总觉这部分工作非常容易,并没想到它的实际困难。当时并没有现成的空气螺旋桨资料可以借鉴,他们满以为像制造船舰螺旋桨那样,就能造出空气螺旋桨。他们认为,只要从论述船舶发动机书本上学习螺旋桨的原理,再用空气压力代替水的压力就成了,还有什么比这更容易、更简单的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