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发现水果
20193300000009

第9章 核果类(1)

瑶池仙果—桃。

桃在植物学上属于蔷薇科桃属。在我国桃果被视为吉祥之物,素有仙桃、寿桃、圣桃、王母桃之别称。桃字从木从兆,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释云:“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故字从木从兆;十亿为兆,言其多也。或云从兆,谐声也。”这就是“桃”字的来历。

桃树先花后叶,花色粉红,叶片翠绿,姿态美丽,人们常以它装饰园林庭院,制作盆景,创造“花艳惊春”的“桃花世界”。桃果,果型美观,色彩艳丽,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瑶池仙果,素有寿果之称。

桃原产于我国,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诗经》中的“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句,描写的就是桃花。桃最初野生于我国陕西、甘肃一带,是不能食用的毛桃,后经长期定向培育才成为鲜美可口的家桃。《尚书》中有“周武王克商,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的记载,可见那时便盛行种桃,并以遍野的桃林象征太平盛世。南北朝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桃的栽培有详细叙述。桃大约在汉武帝时(前140~前88)通过中亚细亚传入波斯(今伊朗)和印度,数百年后又经西亚传入法国、意大利,11世纪传入西班牙,13世纪又传到英国、德国和荷兰等国。美国直至16世纪才有桃树。近代美国桃的发展是从1850年由上海引入水蜜桃后才开始,现已发展成为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日本在130年前还没有食用桃,1876年,日本冈山县一家园艺场从我国上海、天津引进水蜜桃树苗,由于不断改进栽培技术,使许多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新品种纷纷问世。现今桃已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目前全世界桃的品种约有3000种,原产于我国的就有200多种。我国现有800多个品种,栽培面积及年产量均为世界之最,不愧为名桃荟萃的桃之故乡。

桃,就其用途可分为食用和观赏两类,但也有观赏其花,食用其果的。供观赏的桃(花),有碧桃、日月桃、鸳鸯桃、紫叶桃、五宝桃、寿星桃、人面桃等。其中最美的要数碧桃了,宋代词人秦观称赞它是“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食用桃,大都是夏季成熟,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一年四季几乎都有鲜桃可吃。江西有四月白,北京有五月鲜,浙江有六月团,东北有七月红,南京有八月寿,山西有九月菊,河南有冬桃,河北有大雪桃、雪里埋,陕西商县、渭南一带有腊月水蜜桃。

我国北起黑龙江,南到广东,西自新疆、西藏,东到滨海各省和台湾省都有桃树栽培。其中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陕西、甘肃等省(市)栽培为多。我国的栽培桃分为两大生态类群,一是南方品种类群,它以水蜜桃为主;另一是北方品种类群,像北京的五月鲜、山东肥城的红裹肥桃、河北深州蜜桃。

桃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带毛的,有光溜的,有扁平的,有金黄的。专业人员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分为4类,即果为圆形、果面有绒毛、果肉白色的为普通桃;果面光滑无绒毛的为油桃;果形扁平、核小而圆的是蟠桃;果面有毛、果肉黄色的为黄桃。

普通桃是最常见栽培最多的一个品种群,从肉质上又可细分为硬肉桃和软肉桃。硬肉桃果肉质地脆,适于牙口好的人;软肉桃在其八成熟时上市,与硬肉相似为脆肉,经过一段时间肉质变软,汁液增加,吃起来风味更佳,老幼皆宜。油桃有白肉、黄肉和圆形、扁平形之分,是普通桃的一个变种,过去市场上不多见。蟠桃,目前世界上栽培很少,唯中国较多。过去北京的五月鲜扁干便是唯一的本地古老品种,现已有不同成熟期的10余个品种育成并推广。黄桃也称黄金桃,主要为加工食品。另外,人们熟悉的神话故事孙悟空—他的老家花果山(相传在今江苏连云港)所产的冬桃,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言:“一名王母桃……形如栝楼,表里彻赤,得霜始熟。”

山东的肥城、青州,河北的深县,甘肃的宁县、张掖,江苏的太仓、无锡,浙江的奉化、宁波等地是历史上著名的桃产区,北京的平谷、河北的乐亭和临漳为桃的新兴产区。在桃产区中,特别值得介绍的是北京的平谷区。1949年,平谷仅有农户散植毛桃树2万株,年产量仅22.5万公斤。进入20世纪70年代,平谷后北宫村在科研部门的帮助下,大胆栽植桃树,经反复试验获得成功。后逐年扩大栽植规模,到1985年,全村的5500亩耕地全部栽植了桃树。从此,后北宫成了大桃专业村,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在这个典型的带动下,平谷各乡镇的大桃生产飞速发展。到21世纪初,平谷大桃已成为我国水果家族中的名牌产品,发展有黄桃、白桃、蟠桃、油桃四大系列218个品种。目前平谷的大桃栽培面积达22万亩,总产1.78亿公斤。

2002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平谷“世界栽培桃树最大区”称号。

平谷大桃以个大、色艳、甜度高而驰名中外,最大单果重达1000克。夏各庄镇果农屈海全有一株23年的大久保桃树,所产大桃年收入3.3万元,使一棵桃树创造出近20亩桃园的效益,在世界的果品生产史上都是一个创举。

平谷大桃不仅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还销往新、马、泰、日本、韩国等十几个亚洲国家和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十几个欧美国家,大桃年出口1500万公斤。2000年3月,平谷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同年6月,又被国家农业部质量检测中心命名为“中国优质桃基地县”。2006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授权平谷大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成为平谷大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赏桃话桃。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以桃花盛开象征春天的到来,以桃子象征福寿瑞祥。在诗人和作家的笔下,出现了无数与桃有关的美妙传说和动人故事。

唐诗人李白喜爱桃花,他在著名的《赠汪伦》诗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同时代的杜甫赞美桃花,留下了“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的诗篇;白居易爱桃花,写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名句。唐代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佳篇,演绎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苏轼爱桃,其“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早已脍炙人口;宋代宗泽用“桃花嫣然出篱笑,已开未开最有情”来赞美桃花的花蕾。这些不胜枚举的诗篇,充分说明桃在我们先人心目中的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二桃杀三士”的逸事、《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以及孔尚任的历史剧《桃花扇》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名篇。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把鲜桃从人间移到了天堂,与太上老君的仙丹相媲美。其中写齐天大圣孙悟空在瑶池仙境偷吃王母娘娘蟠桃的神话故事至今仍众口传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粉面桃腮”等,已成为代代相传的成语。民间传统画上的老寿星,手里总是拿着桃,称为寿桃。过生日或做寿时也要用面做成寿桃的样子,以示吉祥长寿。在我国古代,桃被提升到象征神圣,象征理想,象征健康、长寿,象征幸福、吉祥的至高地位。

在我国民间还有“蟠桃献寿”的习俗。相传,有个富翁为老母祝寿,特地把能诗善画的唐伯虎请来作画题诗助兴。伯虎绘就《蟠桃献寿》后,便研墨题诗。第一句竟然是“这位老妇不是人”,顿使举座失色;他不慌不忙,又题写了第二句:“好像南海观世音”,人们才转怒为喜。刚要赞许,却见他又写了第三句:“生下儿子是个贼”,众人吓得面如土色;富翁怒气攻心,正待发作,唐伯虎笔锋轻轻一转:“偷得蟠桃献星魁”。众人这时才改颜赞叹。

营养食用。

桃的营养成分,见表8。

表8桃的营养成分(每100克食部)

成分含量成分含量成分含量。

水分(克)92.7胡萝卜素(毫克)0.02磷(毫克)20.0。

蛋白质(克)1.3硫胺素(毫克)0.01铁(毫克)3.6。

脂肪(克)0.1核黄素(毫克)0.04镁(毫克)7.0。

碳水化合物(克)4.6尼克酸(毫克)0.2氯(毫克)2.2。

热量(千焦)201.0抗坏血酸(毫克)7.0锌(毫克)0.34。

膳食纤维(克)0.9生育酚(毫克)1.54钾(毫克)166.0。

灰分(克)0.4钙(毫克)6.0钠(毫克)5.7。

此外,尚含多种挥发油、有机酸等。桃的糖分中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桃仁中还含有杏仁甙、维生素B1等成分。

以水果配膳,是传统饮食不可或缺的部分,以鲜桃主制的传统果肴,简便易行,不妨亲手一试。

西瓜杯取小西瓜1个,从中间切开,将西瓜瓤成片挖出,去籽另放,剩下的瓜皮即成两个西瓜杯。取脆桃2个,去毛洗净,切成小片(去核不用);香蕉2个,去皮斜切成片;李子8个,洗净,切片去核。将桃片、香蕉片、李子片、西瓜片混合加白糖100克,掺匀后装入两个西瓜杯中,放入冰箱内冷冻30分钟即可。本品具有解热除烦、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暑热伤阴、烦热口渴、小便短赤等症。

鲜桃豆腐取熟透的鲜桃2个,去皮核,将肉刮入锅内,加水500毫升熬成糊状,将琼脂6克洗净,放入沸水(300毫升)中煮化,加白糖60克及桃酱(糊)混合烧开,倒入盆内,放冰箱内冻结,即成桃豆腐。吃时将其切成小块浇人糖水即可。本品具有补虚、润肠之功效,适用于老人体虚、便秘等症。

水晶桃鲜桃4个洗净,去皮核,切成橘瓣状。将其排放碗中,撒上适量白砂糖,上笼屉蒸30分钟后,取出备用。山楂糕35克,切丁备用。取锅上火,加清水适量,入白砂糖及香精,待糖汁熬至一定浓度后,起锅浇在桃瓣上,晾凉后进入冰箱冻透。食时取出,倒扣在盘中,撒上山楂糕丁即可。本品具有生津、润肠、活血、消积、散淤的功效,适用于烦渴、小便不利等症。

百果桃酱取熟透的鲜桃4个,去皮去核,将肉刮入锅内;桑葚250克,亦洗净放入锅;然后加白糖250克、水500毫升。烧开后改文火煮成糊状,用勺碾成酱,放核桃仁、松子仁、黑芝麻各100克,再烧开,煮10分钟即可。每日2次,每次服两汤匙。本品具有补虚、润肠之功效,适用于老人体虚及妇女产后所致血虚津枯、肠躁便秘等症。

桃汁干豆沙取熟透的鲜桃4个(约500克),去皮去核,将肉刮入锅内;红小豆250克,洗净亦放入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改文火煮至豆烂出沙后倒入炒锅内,边炒边碾,至水干成沙后,晾凉拌人红糖200克、桂花500克即可。分10包,每日1包,用开水冲成糊状食用,也可制豆沙包食用。本品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等症。

药用效能。

中医理论认为:鲜桃性温,味甘、酸;人肺、胃、肝、大肠经。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之功效。人肺胃经,可补肺胃之阴,生津止渴;入肝经,可行血散淤;人大肠经,可补大肠之液,润肠通便。

《千金·食治》:“肺之果,肺病宜食之。”

《日用本草》:“桃与鳌同食,患心病。”

《日华子本草》:“作脯食,益颜色。”

《滇南本草》:“通月经、润大肠、消心下积。”

《滇南本草图说》:“多食动脾助热,令人膨胀,发疮疖。”

《本草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桃花,性走泄下降,利大肠甚快,用以治气实人病水饮、肿满、积滞。”

《本草经疏》:“(桃仁)性善破血,凡血结、血秘、血燥、淤血、留血、蓄血、血痛等病症,用之立通。散而无收,泻而无补,过用之及用之不得其当,能使血下不止,损伤真阴,为害非细。”

《随息居饮食谱》:“补心,活血,生津,涤热。”

《本草思辩录》:“桃仁,主攻淤血而为肝药,兼疏肌腠之淤。”

《类摘良忌》:“桃子不可与鳌同食。”

《现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及慢性盲肠炎、妇人子宫血肿。”

鲜桃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果酸等,纤维成分果胶颇多,有缓解便秘的功效;鲜桃含铁量较高,仅次于樱桃,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理想辅助食物;桃含钾多,含钠少,适合水肿病人食用,对大病之后气血亏虚、面黄肌瘦、心悸气短者,早晚各食一个鲜桃,坚持食用,有良好的补益气血、养阴生津之作用。桃因含糖量大,酸甜适度,香味特殊,容易消化吸收,能促进胃液分泌和增进食欲,是比较理想的保健果品。

桃之果仁是常用的中药,它有破血散淤、润燥滑肠通便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闭经不通、月经痛、血压高、慢性阑尾炎和跌打损伤引起的淤血肿痛、半身不遂等症。桃仁中所含的苦杏仁甙、苦杏仁酶等物质,水解后对呼吸器官有镇静作用,能止咳平喘、祛痰。《食医心镜》介绍单用桃仁和粳米煮粥食或与杏仁同煮为粥食,有降逆止咳平喘之功用。

药理研究证实,桃仁醇提取物具有提高血小板中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凝,改善微循环作用。

桃仁中所含苦杏仁甙的水解产物氢氰酸和苯甲醛对癌细胞有协同破坏作用,而氢氰酸和苯甲醛的代谢产物,分别对改善肿瘤患者的贫血及缓解疼痛有一定作用。

近年来,医药学家研究发现,中药桃仁对治疗肝硬化有着神奇的效果,有不少肝硬化病人服用了以桃仁为主的中药复方或静脉滴注桃仁提取液后,肝脏质地变软,症状明显好转。实验证明,桃仁能提高肝组织胶原酶活性,促进肝内胶原的分解代谢,以致肝脏因病变产生的胶原含量减少,为吸收肝纤维创造条件,从而使硬化的肝脏重新恢复柔软状态。在中药复方中适量加入桃仁,可扩张肝内门静脉,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保护肝细胞功能,避免晚期肝硬化进一步发展。因此,桃仁是治疗一切肝脏疾病的良药。

桃树又是著名的药用植物,其根、皮、枝、叶、花均可入药,具有祛风、活血、镇痛、利便、杀虫之效。

桃树的根、枝和树皮外用可治肿痛,煎服可去胃热,疗黄疸,止心痛腹痛;浴之能辟疫疠,治湿癣,杀疮虫。新鲜桃枝适量,可带数片小叶煎服,可治疗疟疾。另外,桃树胶还可治血淋、痢疾、糖尿病等。

桃叶,能祛风散肿,通利二便。治风热头痛,取鲜桃叶适量,食盐少许,共同捣烂涂敷太阳穴处,能够祛风止痛。《岭南草药志》介绍,治妇女月经闭止,取桃叶120克,研碎,煎水服,效果颇佳。新鲜桃叶煮成药液或捣烂取汁涂敷患处,治疮疖肿痛有奇效。桃叶也是杀虫良药,将桃叶放在污水池内可杀孑孓,放在粪便池里可杀死蛆。用桃叶煎水,可治湿疹、癣疥。

桃花,利二便、去痰饮、疗疯癫。《本草纲目》即有“一妇因夫死惊怒伤肝而发狂,因食桃花而愈”的记载。桃花拌白雪洗脸,还能使容貌保持娇嫩。用桃花与冬瓜拌匀,可治脸上雀斑。以桃花煮粥,不仅是补品,也是下恶气,消痞满的良药。桃花还可利尿通淋、治疗腹水。

桃的单性果个小无仁,名桃奴,俗称干桃,它具有生津、止血、敛汗、止痢的功效。取桃奴60克,洗净用一碗半水急火煎至半碗饮用,能够止痢退热。干桃经冬不落者至翌年春桃花开过后便成为香桃。民间有做新茶时摘香桃的习俗。在贮放的新茶里放上几个香桃,既可杀菌防潮,又能增添香气,使茶的色泽、汤味经久不变。

食用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