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糖尿病:鲜草莓适量,洗净,频频食之。
16.气血不足:草莓250克,葡萄干100克,白糖100克,加水800毫升,煮沸后改为文火煎5分钟,饮汤,吃草莓、葡萄干。
17.气虚贫血:草莓100克,红枣50克,荔枝干30克,糯米150克,煮粥食用。
18.头昏头涨:鲜草莓100克,洗净绞汁,顿服,有明显的醒脑通络和轻松之感。
19.高血脂:草莓100克,山楂30克,荷叶15克,冬瓜皮、籽各15克,水煎,饮汤;或草莓100克,山药、莲子各15克,水煎服。
20.遗精、遗尿:草莓干品10~20克,覆盆干品10克,韭菜子(炒)5克,芡实10克,水煎,加糖适量调味,日服2~3次。
21.夏暑热、口渴烦躁:草莓绞汁加入冰糖适量,温开水冲调匀,频频饮服。
22.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鲜草莓200克,鲜橘子100克,放入沙锅内加白糖100克,清水500毫升,旺火煮沸3分钟停火,待温饮用。
23.疮疖肿痛:鲜草莓200克,洗净捣烂,加红糖150克调匀,涂敷患处。
相关链接。
如何种草莓。
草莓适合种植的土壤深度大约在20~25厘米。大棵型的草莓,行距要在约30厘米、株距约在45厘米为好。要及时摘除植株的藤蔓,以利草莓的结果。草莓的产量有周期性,所以最好在种植的头几年培植一些新植株。
在秋天,要在植株上铺上一层土,防止霜冻。等土壤上冻后,可以再在植株上铺7.5~10厘米厚的干草。到第二年的春天,当有新叶子长出后,再移去干草。等天气转暖,并稳定后,再移去植株表层的覆盖土壤。但要在行间留一些干草,以防止野草的生长和保持土壤的水份。
草莓适应的环境。
草莓需要种植在阳光充足、温暖的环境中。土壤的疏水性要好。如果要种在地里,注意不要用以前种过马铃薯的地,因为草莓容易感染上马铃薯上的一种病菌。草莓结果的时候,要把草莓和土壤分离开,可在土壤的表面铺上一层石头,这样在浇水的时候就不容易把泥土溅到草莓上了。也可用一些干草或垫子保护草莓。另外,在花盆中种植草莓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草莓的护理。
一旦草莓开始结果,变红后,要注意不要让鸟啄食。可在草莓上接个网,或者用一个木筐罩在草莓上。草莓可以移植,且容易成活,若植株出现黄叶子,不要担心,摘除就可以了。在冬天,一直可以保留黄叶子,直到来年春季有新叶子长出后,再摘除死掉的黄叶子,并注意浇水、除草和灭虫。草莓还可以种在植物袋里。
果外之果—桑葚。
桑葚为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桑葚俗称桑果。《尔雅》称“葚”,《说文》称“桑实”,《本草衍义》称“乌椹”,《素问病机保命集》称“文武实”,《本草蒙筌》称“桑枣”。此外,还有“桑葚子”、“桑粒”等别称。
我国是桑树的原产地,桑属植物共有12个成员,我国生存着9种,所以我国是桑属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桑葚有乌、白两种,它是一种椭圆形的小浆果,嫩时色青、味酸,成熟时一般呈紫黑色,多汁、味甜。成熟的桑葚肉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桑葚一般在每年的4~6月果实红熟时采收,洗净,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备用。其干品味道甜酸,颇似葡萄,是一味常用中药。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卫风·氓》就有关于桑葚的记载:“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一直以来,桑树的作用主要是采叶养蚕,北宋诗人张俞即有“昨天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诗句。清代叶申芗有专写桑葚之“饶”的《阮郎归》:“南风送暖麦齐腰,桑畴葚正饶,翠珠三变画难描,累累珠满苞。”相形之下,以食果为主的果桑的栽培一直不被重视。倒不是人们不知桑果的好处,主要因为其不耐储运,无法大面积生产而受冷落。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桑葚的价值日益显现,其利润是桑叶的8~10倍,由此引发了各地对名优果桑的栽培热情,科研部门已选育出了60余个果用或叶果两用的桑树优良品种,主要分布于新疆、河北、云南、四川、山东、广东和北京等地。1993年,我国卫生部把桑葚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农产品之一。
关于桑葚还有几段历史传说: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东宫太子刘秀起兵讨伐王莽,兵败幽州,负伤落魄于今北京大兴北野厂村的桑林中30多天,靠吃桑葚养好了伤,后被其手下大将邓羽接回。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曾封救其性命的桑树为王。至今,安定镇北野厂、高店村一带的古桑园仍保存完好,其中最为古老的大树,干径约1米左右,所产桑葚曾作为贡品。另传说金末大荒,百姓皆以椹为食,获活者不可胜计。在承德地区,几乎人人都听说过“棒槌山上老桑树”的传说。那主干虬劲、枝条纵横的老桑树,结的桑葚“个儿大”、“沁甜沁甜”的。
营养食用。
桑葚的营养成分,见表20。
表20桑葚的营养成分(每100克食部)
成分含量成分含量成分含量。
水分(克)81.8胡萝卜素(微克)30.0铁(毫克)0.4。
蛋白质(克)1.8硫胺素(毫克)0.02锌(毫克)0.27。
瞻肪(克)0.3核黄素(毫克)0.06铜(毫克)0.08。
纤维素(克)4.9生育酚(毫克)6.95硒(毫克)4.8。
碳水化合物(克)10.0钙(毫克)37.0钾(毫克)33.0。
灰分(克)1.2磷(毫克)33.0钠(毫克)2.0。
此外,尚含有鞣酸、苹果酸、脂肪酸及挥发油、芦丁等。
桑葚营养丰富,风味独具,除供鲜食外,还可制作饮料、果酱,也可酿酒。民间使用桑葚食疗治病亦较为普遍。
桑葚汁新鲜桑葚200克洗净捣烂,用干净纱布绞取果汁,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本品具有养阴清热、解酒的功效,适用于淋巴结核、肾阴亏虚等症。
桑葚蜜膏黑紫色桑葚1000克(或干品500克),洗净水煎2次取汁,每次30分钟,二汁合一,文火熬膏,加蜂蜜300克,继续熬煮,沸时关火即可,晾凉装瓶。每次10~15克,每日2~3次,本品具有滋阴补血、滋肝养肾、益气之功效,适用于阴血亏虚所致的须发早白、头目晕眩、女子月经不调、病后血虚、神经衰弱、失眠、贫血、淋巴结核、便秘以及口干消渴等症。
桑葚糖新鲜桑葚200克洗净,捣烂如泥。白糖500克入锅,加水适量,文火煎稠,加入桑葚泥搅匀,继续熬煮,至其能挑起丝时停火,倒入涂有植物油的搪瓷盘内,晾凉,以刀划块食用。本品具有滋养肝肾、增液滋阴之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昏耳鸣、目暗视弱和胃阴亏虚所致的口干咽燥、大便秘结等症。
桑杞汤桑葚15克,枸杞30克(还可加大枣数个),水煎服,每日1剂。本品具有养肝益肾、滋阴补血之功效,适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头目昏花、视力下降、眼目干涩、头发早白、腰酸无力、遗精心烦、失眠多梦等症。
桑葚粥桑葚60克(或干品30克)与糯米100克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适量,稍煮即可,每日早晨空腹温热食用。本品具有滋养肝肾、养血明目之功效,适用于阴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目眩、失眠耳鸣、腰膝酸软、视力减退、须发早白及肠燥便秘等症。
桑葚祛淤膏桑葚1000克水煎两次,两液合并,文火煎熬浓稠时,加蜂蜜300克拌匀,候冷,调入胎盘12克、三七粉3克备用。每次2~3汤匙,每日2次。本品有补益正气、祛淤散结之功效,适用于白血病的辅助食疗。
桑葚增液汤桑葚15克,生地、元参、麦冬各20克,水煎后服。每日1剂。本品有养阴增液之功效,适用于津伤口渴、肺燥阴虚及糖尿病患者消渴等症。
桑葚苁蓉芝麻汤鲜桑葚50克,肉苁蓉25克,黑芝麻50克,炒枳壳15克,洗净后一同放入瓦罐中,加水200毫升,以小火煎20分钟,加入红糖50克,续煎5分钟,滤出果汁,待温服用,每日1剂。本品具有滋阴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阴血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等症。
桑葚酒桑葚100克,黄酒500毫升,浸泡1周后即可。每次服用20毫升,每日2次。本品具有养阴清热、利水消肿之功效,适用于阴虚水肿、小便不利、关节作痛、耳鸣目暗、口渴、发白等症。
药用效能。
中医理论认为:桑葚性寒,味甘、酸,无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润肠通便、乌发明目、消肿止痛、宁心安神、祛风湿、清虚火之功效,适用于久病体虚、肝肾阴亏、头目眩晕、关节不利、腰膝酸软、目暗耳鸣、口干舌燥、便燥秘结、潮热遗精、须发早白、瘰疬、腹痛等病症。
《唐本草》:“单食主消渴。”
《本草拾遗》:“利五脏关节,通血气,捣末,蜜和为丸。”
《玉楸药解》:“治癃淋,瘰疬,秃疮。”
《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本草纲目》:“正产渴,利五脏,通血气,令人聪明生精神。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本草经疏》:“桑葚者,桑之精华所结也,其味甘,其气寒,其色初丹后紫,味厚于气,合而论之,甘寒益血而除热,其为凉血,补血,益阳之药无疑矣。”“脾胃虚作泻者勿服。”
《本草求真》:“除热,养阴,止泻。乌须黑发。”
《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充血液,止消渴,利关节,解酒毒,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聪耳明目,安魂镇魄。”“久久服之,须发不白。”
桑葚分黑白两色,其药用价值并无太大区别,不过,中医认为黑色入肾,白色入肺,因此,对于肾虚、腰酸腿疼的患者,建议多用黑色桑葚,而对于肺气虚、常咳嗽的患者,则宜用白色桑葚。桑葚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入肠能刺激胃肠黏膜,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润肠通便、补益强化之功。
桑葚所含的鞣酸、脂肪酸、苹果酸等营养物质,能帮助脂肪、蛋白质及淀粉的消化吸收,还可用于治疗因消化不良而导致的腹泻。
桑葚含有较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能有效地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桑葚含铁量较高,而且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等活性成分,因此,它不仅是妇女产后血虚体弱者的补血佳品,而且对缺铁性贫血所致的皮肤失去红润、面色憔悴等症也有较理想的治疗作用。
历代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主发”、“肝开窍于目”,桑葚色黑人肾而养血,能营养毛发,使毛发早白的人由白变黑,桑葚人肝养血而使双目有神,顾盼生辉;桑葚含一定量的锌等微量元素,适量且经常服食,有助于调节皮肤、黏膜的代谢和保持其弹性、韧性、致密度和细腻润滑。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桑葚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细胞生长、护肝等多种作用。在临床上桑葚多用于治疗肝肾亏虚、阴血不足所致的贫血、失眠健忘、头晕目眩、须发早白、神经衰弱及习惯性便秘等病症。桑葚所含的由亚油酸、硬脂酸及油酸组成的脂肪酸,具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桑葚中所含的芸香苷、花色素、葡萄糖、果糖、苹果酸、钙质、无机盐、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及烟酸等成分,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预防肿瘤细胞扩散,避免癌症发生的功效。
桑叶,又名铁扇子、家桑、黄桑、冬桑叶、霜桑等。性寒,味苦甘。有疏风清热、凉血明目之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咳嗽;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风热或肝火所致之目赤肿痛;血热之吐血等;并有降血糖及短暂降压作用。临床试验表明,桑叶对伤寒杆菌及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经霜桑叶古人称之为神仙叶,煎汤代茶饮令人聪慧。
桑枝,性平,味苦,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通血脉之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浮肿、脚气以及外感风邪所引起的肢体酸痛等症。
桑根,性暖,无毒,其乙醇及丙酮浸出液在体外有抑制真菌作用,适用于风湿痛、跌打损伤、高血压、结膜炎等症。
桑白皮,即桑树的根皮。有止咳平喘、利水消肿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面目浮肿、小便不利、高血压、糖尿病及跌打损伤等症。
桑耳,为寄生在桑树上的木耳,又名桑菌、桑蛾、桑鸡等。性平,味甘。适用于肠风、痔血、衄血、崩漏带下、妇人心腹痛等病症。
食用须知。
桑葚性寒,过食易滞腻碍脾、生湿生痰,还会影响食欲。平素大便稀溏或泄泻者以及脾胃虚寒者不宜服食。
桑葚有紫、红、青3种,据《本草新编》载:“桑葚采紫者第一,红者次之,青者不可用。”故未成熟的青桑葚不宜食,
桑葚色青时味酸甜,含有氰酸,成熟后的桑葚呈紫黑色,味甜多汁受人喜爱。但熟桑葚中含有溶血物质、过敏物质以及透明质酸酶等,食多易发肠炎。故不能因其味美而贪吃。且应在饭后吃。
桑葚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使胰蛋白酶活性降低,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并可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近年来有小儿进食较大量桑葚引起出血性肠炎的报道,也有食用桑葚后导致过敏反应的报道。因此,若食用桑葚过量,出现腹泻及面目红赤,耳内、鼻腔内、上眼睑内、咽喉部出现肿胀瘙痒等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桑葚里的鞣酸能与铁、钙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阻碍铁、钙吸收,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缺乏铁、钙特别敏感,因此,儿童不宜多食桑葚。
桑葚煎服或煮粥时,忌用铁锅、铝锅,以沙锅、陶瓷或不锈钢器皿为宜。
肺虚无火、小便多及风寒咳嗽者忌用桑白皮。
民间验方。
1.肺结核潮热咳嗽:鲜桑葚60克,地骨皮15克,水煎汁,调入冰糖适量服用,每日1剂,分2次代茶饮。
2.风湿性关节炎、肢体麻痹、神经痛、淋巴结核:鲜桑葚30~60克,水煎服,每日1~2次。
3.肝肾两虚致头发早白、眩晕:桑葚15克,何首乌12克,旱莲草9克,水煎服,每日1剂。
4.闭经:桑葚以绢布包,风干,研为末,每次10克,热酒送下;或桑葚15克,红花30克,鸡血藤30克,加黄酒和水煎,每日分2次服。
5.习惯性便秘:鲜桑葚适量,洗净榨汁,每次服用15毫升。
6.体虚便秘、老年便秘:桑葚、枸杞子、玄参各20克,水煎2次,2次汁混合,分2次服。
7.脱发:桑葚、黑豆各20克,芹菜30克,水煎服,每日2次。
8.斑秃:鸡蛋5个煮熟去壳,加芝麻50克、桑葚100克同煮,吃蛋饮汤。
9.糖尿病:桑葚50克,枸杞子、山药各20克,水煎2次,煎汁混合,分2~3次服。
10.身体虚弱、失眠、健忘:桑葚30克,何首乌12克,枸把子10克,黄精、酸枣仁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11.老年便秘、妇女气血两虚、月经色淡量少:桑葚30克,黑芝麻、何首乌各20克,水煎2次,煎汁混合,分2~3次服。
12.神经衰弱、健忘、失眠:桑葚适量,洗净蒸熟,浸于蜂蜜内,3日后每日酌量食桑葚,蜂蜜冲水饮服;或桑葚30克,酸枣仁、柏子仁各15克,煎2次,煎汁混合,分2~3次服。
13.气血亏损、贫血、面色无华、唇白手冷、头晕目眩:桑葚、龙眼肉各30克,冰糖20克(后放),水煎,每日1~2次,食渣喝汤。
14.高血压、头痛、头重脚轻:桑葚100克,枸杞菜250克,加水800毫升煎20分钟,去渣取汁,当茶饮。
15.血虚风燥、皮肤瘙瘁、须发早白:黄精、麦冬、生地黄各50克,水煎2次,煎汁混合。再加桑葚、黑芝麻各100克,小火熬至浓稠,加蜂蜜适量烧沸停火,冷却装瓶,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调服。
16.自汗、盗汗:桑葚20克,五味子10克,黑枣3个,水煎2次,煎汁混合,去渣取汁,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