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是一个不怎么相信“命运”的商人,他总是认为“立志在我,成事在人”,只要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意志,就能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条件,从而开辟出一条迈向成功的金光大道。胡雪岩留给现代商人的第一条经验是:你可以没有资金,没有场地,甚至可以没有足够多的帮手,但是你千万不能没有做大生意的志向,有志者才能“商”竞成。
志向高远,才能商场辉煌
立志在己,成事在人
要做生意,就必须要有气魄,要有一种强烈的自立门户、纵横天下、开疆拓土、驰骋一方的气魄。
明代大儒王阳明曾说:“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又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子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从王阳明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立志对于成就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胡雪岩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家中缺了主心骨,因此家庭境况异常困窘,后来有了一个机会,胡雪岩进入钱庄成为了一名学徒。因为胡雪岩做事勤快、脑子聪明,熬到学徒期满时就成了信和钱庄的一名伙计,专门负责跑街收账。当时只不过二十出头的胡雪岩看出王有龄尽管穿着寒酸,可是言语之中却显示出了他不凡的个性,因此擅自做主挪用钱庄银子资助潦倒落魄的王有龄进京捐官。但是,他由于这个举措不但丢掉了钱庄的工作,还严重影响了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名声,所以,再也没有哪个钱庄敢雇佣他,无奈之下,胡雪岩不得不依靠打零工糊口度日。
好在善因有善果,王有龄获得胡雪岩的资助进京捐官成功。
重逢王有龄,胡雪岩的窘境发生了变化。此时王有龄已经偿还了信和钱庄的五百两银子,信和“大伙”张胖子看到王有龄已经当官,为了拉回有官场靠山的胡雪岩,准备让出自己“大伙”的位子。他找到胡雪岩恳请其重回信和,甚至将胡雪岩离开信和期间的薪水都给他带去了。
然而胡雪岩并没有回去,他认为一个人最终还是要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而回到信和,也就是胡雪岩说的“回汤豆腐”,这“回汤豆腐”做得再好也不过做到“大伙”为止,总归不是真正的老板,事事自己也做不得主。
胡雪岩说:“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算得了什么好汉?”他要自己做主,开办自己的钱庄。
胡雪岩凭着这种气魄,这种强烈地要在商场上自立门户、开疆拓土、驰骋一方的气魄,终于成为清代第一富商。试想,如果他也和其他钱庄档手一般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恐怕下半辈子也不过继续在钱庄里打工,一辈子也没什么起色。
立志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正是胡雪岩立足商界,不断地打开市场,最终成为一流大商贾的内在动力。
常言道:“人穷志不穷。”志者,理想也。志,可谓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支柱。有志就是有理想,没有志就是没有理想。立志是关系到一个人一生走什么样的路、将来有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人的重要问题。曾有多少位成功的大商人、大企业家,在他们初涉社会谋生的时候,是两手空空、拍手无尘的穷小子。但是,他们从找到第一份工作那天起,就立下了人生的大志,他们大多人穷志不穷,不愿意做一辈子佣工,一定要开创自己的事业,大展宏图。
不但是现代人,就拿古人来说,他们也是十分重视理想的,即使到了“穷无立锥之地”,也要恪守“人穷志不穷”“穷则独善其身”的信念,坚持他们的理想。诸葛亮在写给他外甥的一封信中说道:“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其意是说,做人当有远大的理想和志气,如果意志薄弱,必定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古人有言:“虎豹之子未成王,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雏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经商,就要有这种气魄,要有当大富翁的目标。也要有富甲一方、造福一方的志向和雄心。杜甫写诗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事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呢?器大者志必宏,志高者意必远。岳飞、辛弃疾“气吞万里如虎”,那是一种“将帅”的气势.而毛泽东则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统帅”胸怀。那是一种雄霸天下的志向。
所以说,一个人的志向越远大,那么,他自身的潜能才会发挥得更充分,他的才能才会发展得更快。人之伟大或渺小都决定于志向和理想。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理想如果是笃诚而又持之以恒的话,必将极大地激发蕴藏在你体内的巨大潜能,这将使你冲破一切困难和险阻,达到成功的目标。
胡雪岩商道箴言
俗话说“欲起步的人生贵立志,已起步的人生贵坚持”。立志,就是设计自己的一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表明,一个人在生活的起跑线上,选择什么目标,树立什么志向,确实关系着他的前途命运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只有那些怀抱理想、志存高远、奋斗不息的人,才能完美地冲刺到人生的终点,捧回人生成功的金杯!
有多大的志向做多大的事
胡雪岩以先秦时期商业巨贾吕不韦为楷模,不计成本地“经营”人:既经营自己的人生,也经营别人。在这种双重经营之中,胡雪岩慢慢地靠近了自己的理想:拥有很多很多的钱。
胡雪岩,名光墉,安徽绩溪人。幼年丧父,家庭贫困,生计无靠。为了养家糊口,胡雪岩从小就到杭州信和钱庄里当学徒。在这段时间里,他干的是粗杂脏活,从扫地到倒便壶无所不做。但是胡雪岩的聪明好学、勤快、善解人意、能言善辩的特性很快赢得了钱庄老板的赏识。因此,三年满师之后,胡雪岩顺利地成了这家钱庄的“伙计”。
胡雪岩经常单独负责催款收账,从未出过任何纰漏,因此很快就被一个叫“大伙”的张胖子看中,被派分管“外场”。这期间,胡雪岩也不负东家所望,将“外场”打理得妥妥帖帖,并且把钱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关系也处理得十分融洽。在别人看来,年轻有为的胡雪岩对生活应该满足了。可是胡雪岩并不这么想,在他心底里,他并不安于做钱庄的伙计,而是自幼就怀有建立不世之功的抱负。可惜自己身份卑贱,没有本钱,壮志难酬。他之所以人钱庄当伙计,其实就是为以后的志向而积累经验。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分管“外场”期问,胡雪岩明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要想实现自己挣大钱的志向,就必须靠官吏支持,否则仅凭一个钱庄小伙计的身份,是无论如何也做不成大生意,挣到大钱的。
这时,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出现了。
有一天,胡雪岩刚收完一笔账回来,在“梅花碑”一家茶馆喝茶,正好看见总是穷泡茶馆的王有龄走了进来。胡雪岩知道王有龄祖籍福州,满腹经纶却一直怀才不遇,处境异常艰难。虽然其父曾是分发浙江的候补道台,在杭州居住数年,只可惜一直没有担当过什么好差使,最终落得老病缠身,心情抑郁,客死异乡。
王有龄的父亲身后没有留下多少银两,而又要将其父的灵柩运回老家福州,花销不少,而自己在老家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索性也不回乡,就奉母寄居于此。眼下他举目无亲,潦倒落魄,无所营生,故常来此处泡茶馆,以解烦闷。
胡雪岩顺势和王有龄聊了起来,聊到伤心处,王有龄向胡雪岩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郁闷之情:“先父在世时,曾给我捐了一个‘盐大使’衔,但只是一个虚衔,要想补缺,就得到吏部去报到,然后抽签分发候补。可是我现在身无分文,也就不能去吏部报到,所以也就无所事事。浙江沿海虽有几十个盐场,却没有我的份儿。”喝了一口茶,王有龄继续说道:“如果境况允许的话,我倒是想‘改捐’,做个知县。‘盐大使,管盐场,收入虽然不错,但没有意思;知县虽小,却是一县父母官,能杀人也能活人,正所谓‘宁为鸡头,毋为牛后’。我不愿做‘磕头虫’,也不愿做只会摇尾巴的狗。”
王有龄的一席话,使胡雪岩肃然起敬。他心头不由一亮,眼前的王有龄绝非等闲之辈,若助他进京“投供”,日后定有出头之日,成为助己飞黄腾达的靠山。而正好胡雪岩的身上有刚刚要回来的500两银票,这岂不是天作之合?
在王有龄醉心于茶水苦涩的时候,胡雪岩已经开始动自己的心思了。在王有龄将一杯苦茶喝完的时候,胡雪岩的决定也做好了。就在王有龄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胡雪岩满脸笑容地将他叫住了:“老哥不忙走,请看一样东西。”胡雪岩从衣兜里掏出个包,一层层打开,露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
王有龄盯住银票,如做梦一般。当他听胡雪岩说要把这张银票送给他进京“投供”时,他怎么也不肯接受。这么大一笔钱,没有人敢替他作保,他也实在是偿还不起。
然而,当他感知胡雪岩是真心实意,绝非儿戏时,他又感动万分,热泪滚滚,倒头便要下拜。胡雪岩慌忙扶住他,随后两人互换帖子,结拜为弟兄。胡雪岩又唤来酒菜,举杯庆祝,两人已如同亲弟兄一般。
胡雪岩最终为自己的“义举”付出了惨痛代价。
钱庄老板得知胡雪岩将五百两银子“借”给一个陌生人后,不禁勃然大怒,更是痛心疾首。张胖子还诬蔑说他在外吃喝嫖赌花光了银子,并以此作为借口加以搪塞。
不过,此时即使将胡雪岩打死骂死也无济于事,钱庄老板只得将胡雪岩扫地出门。
胡雪岩做出了这等“傻事”,一时被杭州的金融界传为笑柄。私自将钱庄的钱赠予人,这个小伙计的胆子也真够大的,以后谁还敢用这样的人啊?胡雪岩深知自己在杭州已无法立足,只好去了上海,经别人介绍,在一家妓院里打零工,专做一些扫地挑水的粗活。
日后提及此事,胡雪岩说道:“襄助王公进京投供,事后连累我丢了饭碗,我当时一点儿顾虑都没有,更没有半点后悔的意思。为此遭受生活的困顿,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受人歧视是在所难免的。可是,人一生如果不经受挫折,怎么能功成名就呢?只会享受生活安逸的人,志向不会广大,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经受得起磨难,眼光更要放得长远。”
王有龄北上途中,也算好运,遇到了“总角之交”——时任江苏学政的何桂清。有了这层关系,王有龄回浙江后,很快就成了巡抚黄宗汉的红人,顺利成为了“海运局”的坐办。此后,王有龄官运亨通,在政界上很快得以青云直上。王有龄当然知道饮水思源。为了报答胡雪岩,王有龄对梦寐以求拥有自己钱庄的胡雪岩给予了大力的支援。王有龄以巡抚之职通令全省:“凡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公款往来,必须由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来汇兑,否则不予接纳。”胡雪岩凭借王有龄的权势,创办自己的“阜康钱庄”,短短10年,家财暴增至数千万,富可敌国。
商场上,任何一笔生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投资,有投资才会有回报,这是一个千年不变的真理。胡雪岩资助王有龄也是一种投资,而回报就是日后的飞黄腾达,日进斗金。和现代商场相比,我们投资设备、技术、场地、广告等方式不一样的是,胡雪岩投资的是人才,是势力,也是自己的梦想。
那么从胡雪岩身上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呢?
第一,要选择好自己的投资方向。
商场上,除了要对设备、技术、广告等常见的方面进行投资之外,还要对诸如人才、势力、前途等不常见的方面进行投资。试想一下,胡雪岩如何从一个钱庄伙计、妓院杂工转换成清末第一大商人的?他的起点是什么,阶梯是什么?并不是王有龄本身,而是胡雪岩拿500两银子资助王有龄的这个举动。
通过这个举动,王有龄“咸鱼翻身”了,胡雪岩也“咸鱼翻身”了。500两银子的投资从商业角度来看,是成功的投资,双赢的投资。
第二,要善于进行优势对比,利用别人来做事。
或许很多人都会问:胡雪岩为什么不拿500两银子给自己捐个官,而非要去资助王有龄?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自己当官不是更好吗?不是更能光宗耀祖、扬名立万吗?用商业的眼光来看,自己做这个项目不是更好,为什么非得要通过别人来做这个项目呢?
其实,这就是胡雪岩的英明之处了。胡雪岩和王有龄相比,显然王有龄在官场上更加有资本,有潜力。一是因为他父亲已经在官场之上经营了一辈子,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至少留下了自己的影响。而王有龄在这种耳濡目染的过程当中,已经渐渐地适应了官场的生活。所以,做起事情来,王有龄比胡雪岩更加游刃有余。
放在现代商场来说,同样一个项目,王老板出面做100%会盈利,而张老板出面做说不定只有10%的机会能盈利,那么按照双赢的理念,为什么不由张老板出资,而由王老板出面呢?这样不是投资更少,而盈利更多吗?我们都知道,投入和产出的差距就是盈利,胡雪岩在这一点上,算得非常精确。
另外,胡雪岩其实还考虑到了一个“人性”的问题:避嫌。自古以来,为官者都会避开为商,两种身份的重合不会让别人觉得你有多厉害,而只会让人怀疑你是不是在利用权力为非作歹,从而在无形之中削弱自己的人际效应。为商者能攀上为官者作为自己的后盾是一种能力;而如果为官者自己为商,就会带上“奸商”的帽子。
第三,要自己挣钱,就必须先帮别人挣钱。
如果说胡雪岩在这场投资当中当了一个“投资人”的角色,那么除此之外,他还当了一个“幕后推手”的角色。胡雪岩对王有龄的恩情并不仅仅是资助而已,其实在后来的合作当中,胡雪岩还通过自己的钱财将王有龄推到了台前幕后,不仅让他当了盐运大使,也当上了县令、巡抚……可以说王有龄的成功,胡雪岩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胡雪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很简单,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王有龄官越大,也就意味着胡雪岩的靠山越大,那么他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大,越来越好做,收入也就越来越多。这同样是一个“双赢”的游戏模式。
商场上,不要嫉妒你的合作者,因为合作者的钱挣得越多,也就意味着你挣得也就越多。很多目光短浅的商人总是在看到合作者挣钱的时候想方设法地使坏,和对方抢利润。这不是明摆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记住一句话:只有你先帮
别人挣钱,别人才能帮你挣钱,这是对双赢模式最好的解释。这一点,两个世纪之前的胡雪岩就运用得非常好了,那么他能不成功吗?
当然,胡雪岩做的这一切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志向展开的,可以说,无论是500两银子,还是王有龄,甚至是他身边的一些人,都是商人胡雪岩的一颗颗棋子,任何一颗棋子,都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利润。棋子多了,收入自然也就多了,志向也就完成了。
胡雪岩商道箴言
胡雪岩的性格和成长环境决定了他日后不是一个平庸的人,因为生活的贫困,坚强的性格让他从小就立下了很大的志向:拥有很多很多的钱,不再让别人看不起。俗话说,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这是对于做事情而言,而对于诸如胡雪岩之类的商人来说,则是有多大的志向就做多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