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杰克发觉这不是简单的爬,“危险”(詹妮)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
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经故事。他刚说道:“圣诞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危险”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神情和家犬一模一样。
男主角继续讲:“突然,一声轻响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危险”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
詹妮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间的对白,几百只眼睛全盯着詹妮。接下来,詹妮幽默精湛的表演也没有间断,台下的笑声更是此起彼伏。
那晚,詹妮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抢了整场戏。原来,让詹妮改变态度的是她刚刚分到狗的角色垂头丧气地回家之后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哈佛家训表演艺术分工不同,如果我们只适合演不重要的小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只要你毫不松懈地认真对待,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
指挥乐队的失明女孩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喜爱的一支乐队都要在附近的鲁勒尼公园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天气好的日子里,我准会去那里当听众,因为在那里听音乐,不但消磨了时光,而且乐队演奏的音乐我大都喜爱,一边倾听,一边吹轻快的俏皮的口哨,此乐何极!
一个艳阳高照的星期天,我又来到老地方听音乐。这一次,我意外地注意到观众中多了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大约十四五岁的样子,她坐在观众席的最前面,紧邻乐队指挥,在倾听音乐的时候,小女孩一直表现得很安静,直到那首初次在这里演奏的《蓝色多瑙河》响起。乐曲声中,小女孩激动地站起身来,她的小手和着音乐的节拍,手臂跟着乐队的指挥棒一起挥舞。
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从乐队指挥身上转到了失明的女孩身上。很快地,指挥也意识到了身边发生的事。他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人,当人群中有人取下帽子向他示意时,他慢慢离开了他的位置,向一边走去,以便让乐队队员能更清楚地看到女孩的指挥。当然,乐队队员对曲子很熟,演技也是娴熟的,绝对出不了什么差错。然而失明的女孩却指挥得那样自然、流利,其水准似乎一点也不比乐队指挥差,说实话,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到比这演奏得更好的《蓝色多瑙河》。
音乐会结束了,听众中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当女孩在我身边坐下的时候,我看见两行泪珠从她的脸上滚落下来。我敢说,那天,绝不只失明的女孩一人哭了。
哈佛家训双目失明的女孩儿和正常人一样能够感受世界的美好。或许她比我们感受得更深刻、更真切,因为她是用心灵的眼睛在看,用心灵的耳朵在听。
不会说话的最佳女主角1987年3月30日晚上,洛杉矶音乐中心的钱德勒大厅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人们期盼已久的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在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气氛中,仪式一步步地接近高潮——高潮终于来到了。主持人宣布:玛莉·马特琳在《小上帝的孩子》中有出色的表演,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全场立刻爆发出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玛莉·马特琳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一阵风似的快步走上领奖台,从上届影帝——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过奥斯卡金像。
手里拿着金像的玛莉·马特琳激动不已。她似乎有很多很多话要说,可是人们没有看到她的嘴动,她又把手举了起来,可不是那种向人们挥手致意的姿势,细心的人已经看出她是在向观众打手语,内行的人已经看明白了她的意思:说心里话,我没有准备发言。此时此刻,我要感谢电影艺术科学院,感谢全体剧组同事……原来,这个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以来最年轻的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女。
玛莉·马特琳不仅是一个哑巴,还是一个聋子。
玛莉·马特琳出生时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但,她在出生18个月后,被一次高烧夺去了听力和说话的能力。
这位聋哑女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她从小就喜欢表演。8岁时加入伊利诺州的聋哑儿童剧院,9岁时就在《盎斯魔术师》中扮演多萝西。但16岁那年,玛莉被迫离开了儿童剧院。所幸的是,她还能时常被邀请用手语表演一些聋哑角色。正是这些表演,使玛莉认识到了自己生活的价值,克服了失望心理。
她利用这些演出机会,不断锻炼自己,提高演技。
1985年,19岁的玛莉参加了舞台剧《小上帝的孩子》的演出。她饰演的是一个次要角色。可就是这次演出,使玛莉走上了银幕。
女导演兰达·海恩丝决定将《小上帝的孩子》拍成电影。可是为物色女主角——萨拉的扮演者,导演却大费周折。她用了半年时间先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瑞典寻找,但竟然都没找到中意的。于是她又回到了美国,观看舞台剧《小上帝的孩子》的录像。她发现了玛莉高超的演技,决定立即启用玛莉担任影片的女主角,饰演萨拉。
玛莉扮演的萨拉,在全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全靠极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动作,揭示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自卑和不屈、喜悦和沮丧、孤独和多情、消沉和奋斗。玛莉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她勤奋、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个镜头,用自己的心去拍,因此表演得惟妙惟肖,让人拍案叫绝。
就这样,玛莉·马特琳成功了。她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聋哑影后。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成功,对每个人,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是一种激励。
哈佛家训如果你想成功,不管自身条件如何,都不能坐等和指望苍天,一切都取决于自己。记住:充满坚定的信念,不放弃努力就有机会!
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她的弟弟戴维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你说我说”栏目的主持人,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他心里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些提问。
正当他对玛莉小姑娘的来信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婚礼。也许他一生都该感谢这次婚礼,因为就是在这次婚礼上,他找到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让他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那场婚礼给库斯特印象最深的一幕是:
牧师主持完仪式后,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他们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人过于激动,总之,在他们互赠戒指时,两人阴差阳错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牧师看到这一情节,幽默地提醒:“右手已经够完美的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
正是牧师的这一幽默,让库斯特茅塞顿开。右手成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是没有必要把饰物再戴在右手上了。同样,那些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后来,西勒·库斯特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西勒·库斯特发现这一真理后,兴奋不已,他以“上帝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为题,立即给玛莉·班尼回了一封信,这封信在《芝加哥论坛报》刊登之后,在不长的时间内,被美国及欧洲一千多家报刊转载,并且每年的儿童节他们都要重新刊载一次。
哈佛家训每一人都是自然界创造的奇迹,生活的本身就是最高的奖赏。因此,不妨对自己的生活境遇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以感恩的心情,充满热情地去生活。
华尔街一位权力巨大的女强人。
华尔街女强人缪莉尔·塞伯特女士是一个敢作敢为、有决断魄力的女性。自从她1950年从美国中西部来到纽约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以后,她就一次又一次表现出她是一个有进取心、做事绝不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的人。
塞伯特女士在担任纽约州银行业管理官一年之后,1977年,香港汇丰银行要收购纽约的海洋密兰银行。应不应该让一家外国银行取得这家纽约州的银行的控股权呢?塞伯特女士和凯里州长有不同的看法。塞伯特公开反抗她的上司——纽约州州长休·凯里。当时,她虽然受到可能被撤职的威胁,但却毫不畏缩,顽强地坚持在纽约州买卖银行股权的法律规定,于是这宗收购事件陷于难产。
1981年,这位女强人在另一件事情上,又一次表现了她办事的才能和魄力。早在一年多之前,塞伯特就十分清楚,纽约州的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如果得不到援助,就会陷入绝境,关门倒闭。原因是,这家银行付给存款客户高利息,而它的收入来源却是低息抵押,结果入不敷出,亏蚀累累,濒临破产边缘。
如果这家银行倒闭,它不仅是一宗大银行破产事件,而且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引起其他储蓄银行发生挤提事件。
为了避免这宗影响巨大的事件发生,塞伯特女士果断决策,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一道,谋求挽救办法。她力求在纽约州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储蓄银行,与格林威治储蓄银行进行合并。她找过许多储蓄银行,但它们都表示不感兴趣。经过74个星期的努力而徒劳无功之后,她终于在1981年12月,说服了纽约的大都会储蓄银行,收购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她同时使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同意,发放1.85亿美元给大都会储蓄银行,进行与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合并的安排,终于使后者避免了破产倒闭的命运。塞伯特女士成为了纽约州银行业管理官员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塞伯特女士为人的率直和固执,使她在面临任何困难和问题时,都有坚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敢于决断,也使她从华尔街一家股票经纪公司的调查员,成长为第一个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购得一个座位的女强人。现在,在塞伯特管辖之下,她对之拥有裁判权的金融机构的资产合计达5000亿美元。她本人成了纽约州银行业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华尔街一位权力巨大的女强人。
哈佛家训。
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大量的问题,需要及时地做出正确的抉择,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一看、二慢、三通过”是不是就没有风险了呢?否。在“看”和“慢”的过程中,时代在前进,客观情况在变化,可能会产生新的更大的风险。
所以,只有及时决断才能成功,要做到这一点,容易犹豫的女士尤其要注重培养决断魄力。
做命运的主宰。
年轻的亚瑟国王被邻国的伏兵抓获。该国的君主被亚瑟的年轻和乐观所打动,没有杀他,并承诺只要亚瑟可以回答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他就可以给亚瑟自由。亚瑟有一年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一年的时间还不能给他答案,亚瑟就会被处死。
这个问题是: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连最有见识的人都困惑难解,何况年轻的亚瑟。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总比死亡要好得多。亚瑟接受了国王的命题——在一年的最后一天给他答案。
亚瑟回到自己的国家,开始向每个人征求答案:公主、妓女、牧师、智者、宫廷小丑。他问了所有的人,但没有人可以给他一个满意的回答。人们告诉他去请教一个老女巫,只有她才能知道答案。但是他们警告他,女巫的收费非常高,因为她昂贵的收费在全国是出了名的。
一年的最后一天到了,亚瑟别无选择,只好去找女巫。女巫答应回答他的问题,但他必须首先接受她的交换条件;让她和亚瑟最高贵的圆桌武士之一、他最亲近的朋友——加温结婚。亚瑟惊骇极了,看看女巫:驼背,丑陋不堪,只有一颗牙齿,身上发出臭水沟般难闻的气味,他从没有见过如此丑陋的怪物。他拒绝了,他不能强迫他的朋友娶这样的女人而让自己背付沉重的精神包袱。
加温知道这个消息后,对亚瑟说:“我同意和女巫结婚。对我来说,没有比拯救你的生命更重要的了。”
于是婚礼宣布了。女巫也回答了亚瑟的问题:女人真正想要的是——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于是邻国的君主放了亚瑟王,并给了他永远的自由。
回过头未,来看看加温和女巫的婚礼吧。这是怎样的婚礼呀——加温一如既往地温文尔雅,而女巫却在婚礼上表现出最丑陋的行为:蓬头垢面,用嘶哑的喉咙大声讲话,还用手抓东西吃。她的言行举止让所有的人都感到恶心。亚瑟为此在极度痛苦中无法解脱,他不住地哭泣。
新婚的夜晚来临了,加温依然坚强地面对可怕的处境。然而,走进新房,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个他从没见过的美丽少女斜倚在婚床上!加温忽然如入梦境,不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美女回答说,因为当她是个丑陋的女巫时,加温对她非常体贴,于是她就让自己在一天的时间里一半是丑陋的,另一半是美丽的。她问加温,在白天和夜晚,你是想要哪一半呢?
多么残忍的问题呀!加温开始面对他的两难选择:是在白天向朋友们展示自己的美丽妻子,而在夜晚自己的屋子里,面对一个如幽灵般又老又丑的女巫?还是在白天拥有一个丑陋的女巫妻子,但在晚上与一个美丽的女人共度亲密时光呢?但聪明的加温没有做任何选择,只是对他的妻子说:“既然女人最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那么就由你自己决定吧!”
于是女巫选择——白天夜晚都美丽的女人。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总是想知道自己的未来如何,为此,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查阅各种书籍,搜索各种信息来测算自己未来会有怎样的命运。
一次,一个女孩问一位据说很懂预测的老人:“你来看看我是什么命吧!”说着,她便把小巧的右手递了过去。老人已是阅尽沧桑之人,深知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微笑着对这个带着虔诚企盼目光的女孩说:“你看,命运线就是你手掌正中的这条线。其实,命运原本就在你自己的手中,看你自己如何去把握!”姑娘立刻心有所悟,这句话也成了她一生铭记的人生道理。
哈佛家训。
你的命运就操纵在你自己的手中。你不用信仰上帝,却必须信仰你自己,相信自己的天性,相信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
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几十年前,在遥远的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她天真可爱,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