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领导的指示,“把宜昌建成世界级城市”,建成世界级城市要有一流的环境相匹配,信用环境工程是这项系统工程中的一项大工程。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宜昌金融高效区”,更离不开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是金,信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信用是一个城市的品牌和形象,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只有信用环境好了,才能吸引外来投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与经济唇齿相依,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信用环境是基础。宜昌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宜昌市顺利推行“项目年”活动,得益于金融部门的全力支持,得益于全市良好的信用环境。“大发展”需要“大投资”,“大投资”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相匹配,信用环境是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宜昌人珍惜良好的信用环境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地方政府要把规范和管理好市场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作为迎接人世挑战。促进地方发展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WTO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国际经济组织,要求各成员政府的贸易政策和管理行为不能扭曲市场竞争,不能干预市场交易,确保构成市场体系运行的各种经济活动主体在市场中行为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合理化。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加强市场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使企业和公民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的各项规则,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并逐步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制度和个人信用体系,防止商业欺诈、恶意拖欠及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的发生。今后将以打击逃废债为重点,整治社会信用环境。具体来讲,一是要以社会公德教育为契机,树立市民信用意识。努力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信用氛围。二是把信用环境建设纳入改进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银行贷款不是“唐僧肉”,对那些支持逃废银行债务的行政领导,工作作风不扎实的,不提拔、不重用、不调动,着力改善宜昌的投融资环境。三是继续在全市开展“制逃、打废、重信”活动。四是加强联系,沟通信息。坚持银政协调会议制度。企业不允许背着银行改制。地方政府的重要会议须请银行参加。五是采取经济、行政、法律、新闻舆论等多种手段,打击逃废债行为。六是创新金融监管方式,继续推行企业“红名单”、“黑名单”制度。对红名单企业,授权授予信贷,全力支持。对黑名单企业,公开曝光,联手制裁。对产品有市场、有前景却一时陷入经营困难的守信企业要推行优选闭合贷款。
相关链接。
中国信用管理市场现状及政府的角色和作用。
华夏国际企业信用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教授曹小宁。
在研究“建立中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这个课题的时候,对全球信用市场的概况有所了解,并对中国目前的信用管理市场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将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政府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使中国的信用管理市场更加完善,进而加快中国信用体系的完善。
根据华夏信用在中国信用管理市场上8年的运作经验,谈一下我们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全球信用管理市场概况。
1.1999年,全球用于企业信用信息的市场容量约为29.2亿美元。北美与西欧占全球信用信息市场67%;亚洲市场容量占全球信用信息市场的26.1%;其中,日本(90.5%)、韩国(5%)、中国(1.5%)是最大的信用信息使用国。中国(包括香港)的信用信息使用量大致为1100万美元,这主要是国内市场远未发展成熟。
2.1998~1999年,全球信用信息市场的增长速度在4%以下,1999年不到0.2%。这两年主要是由于市场基本饱和。特别是在北美市场,在1999年出现了负增长。
3.世界信用信息市场基本由六大集团所控制(包括Dun&Bradstreet和InfoAlliance)。
全球信用管理市场的发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市场上主要信用管理公司均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如Dun&Bradstreet有160年,Teikohu Databank有100年),是一个成熟的行业,而非新兴的行业。
目前,国外信用风险管理服务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下,信用信息服务商、信用评级公司、信用保险公司都在进行分立、重组、兼并、建立战略联盟。
(2)信用管理服务手段完善、丰富;从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估、量化、风险的转移等,均有成熟的方法。
(3)信用管理服务提供者角色不再单一,向提供全面信用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发展。
(4)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成为提供信用管理服务的主要手段。
(5)强大的竞争迫使信用管理服务更加灵活和更加个性化。
(6)企业征信与个人征信相结合。因为企业经营者的个人信用状况与企业经营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特别是中小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企业信用管理市场的产生、发展、发育成熟均是在市场的推动下自发进行的。
二、中国信用管理市场现状。
政府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角度切入整个中国的信用管理市场,以此为突破口建立中国的信用环境,不能不考虑现存的市场状况,以免扼杀艰难发展中的中国信用管理市场。
与国际市场相类似,国内的信用管理市场也是在市场的推动下自发形成的。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外企业对信用管理服务的需求。
1.中国信用管理行业发展历史仅有10年。
2.多种所有制并存。据不完全统计,总数应在30家以上(仅指企业信用管理),但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超过5家。
3.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信用信息、信用管理培训、咨询、应收账款追收等。其中,信用信息市场容量在800万美元左右。
信用管理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面临着WTO以后来自跨国资本的压力。同时,又面临着没有完善的信用管理市场环境的压力。
中国现有信用管理行业的从业者具备以下优势:
(1)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产生的。
(2)完全市场化运作。几家比较大的国内公司,均已经具备了从信息采集、加工到市场开发、产品销售的能力。信息产品的层次正由浅入深地发展。产品线正逐渐完善。
(3)除几家外商独资企业策略性亏损之外,均有一定的获利能力,具备在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4)总体上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存在的问题:
(1)产品层次浅,大多数企业停留在初级产品加工阶段,不具备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工能力。
(2)法律、法规不完善,原始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困难,导致市场运作不规范,进而产生无序的竞争。
(3)金融工具发展不成熟,使企业在识别、量化风险后,缺乏适当的风险转移手段。
(4)政府盲目监管。2000年6月国家颁布禁令,禁止设立追账公司,使企业对风险处理的需求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得到满足。
三、政府在建立中国信用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
首先,我们认为:
(1)不能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同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2)“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也不能等同于“建立中国信用体系”。
下面,从信用管理的三个方面,即信用信息、信用管理的金融工具、信用风险处理来谈政府应该起的作用。
(一)政府在信用信息管理方面的角色和作用。
无论建立上述哪一个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都是相同的。即对风险进行管理的前提是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量化。所有这一切,都基于信息和信息的完整、准确、一致。
目前有三种模式正在探讨:
一是完全由政府建立。由政府来做看起来最容易,只需一纸命令,工商、税务、统计、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即可统一起来,成为几个庞大的数据库。但是,事实上,最不现实。政府出面建立征信数据库的想法是不可行的,必须放弃。原因如下:
(1)企业的信用信息分散、零散。在不同的政府机构,信息管理的水平不同。不同层次的政府机构,信息的管理水平也不同。由政府出面建立机构,难以协调。管理难度巨大。
(2)建立如此庞大的社会性的数据库,投资巨大。资金来源及管理难以保证。
二是政府指导:公司运营。其好处是“进门”容易,可以通过政府的力量把信用信息集合起来,再让公司去运作。但这会产生两种后遗症:
(1)导致寻租行为发生。信用信息在当前的信息社会是一笔非常丰富的社会资源。由政府出面,对社会信息资源进行分配,必然导致寻租行为的发生,进而导致垄断和不公平竞争,使社会成本很高。同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不应该设立经济实体,与现存的企业进行竞争。
(2)资产属权问题。当有一天政府不再去号召或指导,就出现了资产属权问题。因此,这种模式从长远看,持久性差。
三是由现存的企业按照国际惯例运作。目前的市场环境虽然存在诸多困难,如企业的信用度不高,信息获取难等,但只要政府能提供一个良好的信用信息市场环境,他们就能立住脚,按规则运作,发展起来就不难。
由于目前中国的信用信息市场已经存在并发展十余年,因此,政府在信用信息市场上应该扮演的角色是:
(1)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开放政府掌握的信用信息;
(2)尽快出台有关信用信息的立法,明确规定信息公开的种类、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