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初期,如果能够找到一棵可以依赖的大树,对创业者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这棵大树可以为创业者遮风挡雨,使他的创业活动不至于在萌芽状态时就被恶劣的环境所扼杀。在为自己寻找一颗可以乘凉的大树方面,朱元璋是做得非常出色的,而且,他的这种策略也非常有效,使他不至于在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就过早地成为“出头鸟”,达到了韬光养晦、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以图爆发的目的。
朱元璋对这种策略的运用首先要从奉小明王为主的举措谈起。小明王是红巾军起义倡导者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元朝征发15万民夫修治黄河。民夫们早就对元朝政府的横征暴敛心怀不满,如今元朝政府又不管他们的死活,让他们去承担繁重的徭役,不满情绪更是与日俱增。韩山童看到起义的时机已经趋向成熟,只是还缺少一个导火索,于是,他便派人预先在民夫们即将修到的河道中埋下一个一只眼的石人,上面刻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字样。没过几天,石人果然被挖出来,于是,民夫们议论纷纷,情绪越来越不稳定。看到势态已经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韩山童果断决定马上联系刘福通等人准备起事,大家一致推举韩山童为明王。不料事情泄露,韩山童被杀,其妻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逃脱。刘福通奋战突围,带领手下将士攻取了颍州等地,树立起了红巾军的旗号。后来,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建立了龙凤政权。龙凤政权在当时的红巾军中很有号召力,所以在郭子兴死后,其子郭天叙也接受了刘福通的节制,而朱元璋自然而然地也成了小明王的部将。随着朱元璋势力的不断强大,他在表面上对小明王仍然恭敬有嘉,直到自己的实力无可匹敌之后,他才上演了一出“过河拆桥”的闹剧,把小明王这棵自己曾经十分倚重的大树不露痕迹地消灭了。
那么,在当初,朱元璋为什么会甘心情愿地接受小明王的节制呢?这可以从小明王当时提出的政治口号看出端倪。小明王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把元朝推翻,把蒙古贵族赶走,重新光复大宋王朝的统治,而且,小明王又说自己是赵宋王室的后裔,是光复大宋王朝的继承人,这样一来,小明王的龙凤政权很快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起正统王朝的印象,对老百姓很有号召力。
而对于当时的朱元璋来讲,他是没有多少政治资本可以倚仗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要想使自己的队伍更有权威性,更有号召力,就必须要想办法找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很显然,在老百姓心目中是大宋王朝正统继承人的小明王自然成为了他的最佳依靠对象,于是,朱元璋选准了这棵大树。他不但欣然接受了小明王的领导,而且每每在关键时刻,他还对小明王表现出了足够的忠诚,当张士诚围攻刘福通,小明王处境险恶时,他义不容辞地领兵勤王救驾,打败了张士诚的部队,救出了小明王。因此,小明王对他也非常器重和赏识,先后册封他他为副元帅、吴国公、吴王,对他可谓恩宠备至。但是,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他有自己的政治目的,他不可能永远屈居于小明王之下,一旦羽翼丰满,他首先要除掉的就是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形成羁绊的小明王。于是,他一方面力邀小明王来军中商议大计,另一方面又命人事先把小明王所乘坐的船凿漏,小明王就这样不明不甶地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当然,今天的创业者借鉴朱元璋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做法,并不是要像朱元璋那样,一旦自己羽翼丰满,就把以前所依赖的那棵大树连根拔起,而是说应该像朱元璋那样找棵大树作为自己的庇护,在自己的资金、技术、市场都比较脆弱时,以这棵大树为依托,不断积累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创业之路逐渐顺畅起来。
在企业管理的教学中,有这样两个经典的案例。
案例一,2000年,深圳华为集团为解决机构庞大的问题而推出鼓励员工内部创业的措施,将“华为”的一些非核心业务,如生产、运输、文印、餐饮等业务以内部创业的方式社会化,先后成立了广州鼎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港湾公司、深圳华创通公司等。其中,由李一南创办的北京港湾公司最为成功,这个做数据通信产品的公司成立第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数亿元。
案例二,1995年9月,梁钢等三名员工获得富士通公司100万美元的内部创业基金,与公司合资创立通力(日本)公司,研制数码相机软件产品。由于富士通公司的大力支持,加上产品研制的方向对路,通力公司的软件产品很快打人市场,连年实现了赢利。2001年,梁钢再次获得富士通公司100万美元的创业投资,创建通力(亚洲)公司。目前,梁钢已成为通力(亚洲)公司旗下子公司——通力(上海)公司最大的股东。
一提起创业,人们的脑海中往往就会浮现出这样的形象: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分别辞去工作在一个极为艰苦的地方挥汗如雨,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斗,终于修成正果,获得创业成功。但是,企业内部创业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彻底颠覆了人们心中的这种传统创业观念,那就是,不辞职,在公司内部一样可以创业,并且由于能够得到公司在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所以这种创业的成功概率要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创业。
就拿富士通公司的梁钢来说吧,在梁钢刚开始创业时,他自己并没有向自己的创业项目进行过任何投资,但是,就是这位分文未投资的创业者如今却已经成为通力(上海)公司最大的股东,身价超过了500万美元,这就是内部创业的魅力,这就是对内部创业优势的最好诠释。梁钢曾经心怀感激地对人们道出了内部创业的优势:“富士通公司的内部创业机制非常灵活,任何员工(不限国籍)只要工作满3年,且表现出色,都可申请公司的创业基金;员工的创业计划书一旦通过公司的审核,即可获得100万美元的创业基金,并给予资源、技术上的各项支持。对我们这些有创业意向的人来说,这些支持无疑是雪中送炭。企业员工都是拿薪水的,即便是高薪,与创业所需的资金要求仍相去甚远。而通过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渠道,不仅申请难度大,而且会有诸多的限制。可以说,如果当初没有富士通公司1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丰富的内部资源,我的创业之路要艰辛许多,甚至有可能迈不出第一步。”
的确,与传统意义上自力更生的创业方式相比,选择内部创业的创业者能够在创业过程中背靠企业这棵大树:在资金、场地、信息、销售渠道上取得“先天”的优势,从而在创业之路上先人一步、占据优势。
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应尽量摒弃那种不依靠任何人同样能够取得创业成功的思想,因为,这种思想是非常幼稚的,虽然,我们不否认,某些人不依靠任何人同样能取得创业成功,但他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将是惨痛的。所以,在创业过程中,如果你能够找到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那么你不妨好好依托它,借助它的强大力量,借助它对于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使自己在创业之路上茁壮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