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20110200000023

第23章 管好人才,赏罚分明不论亲疏

对下属的功过赏罚历来是让创业者感到头疼的问题,因为这其中的尺度难以把握。一方面创业者担心自己过于严厉会导致人心涣散,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过于人性化而导致人浮于事。如果再偶尔遇到一两位背景令自己有所忌惮的员工犯错,那么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化:处理他,势必会破坏自己的人情网络;不处理他,又有多少双眼睛都在关注着,真是左右为难。同时,任何人都是有感情的,创业者也是如此。有些员工可能在性格上、处事风格上、个人爱好上与创业者比较接近,创业者有可能在感情上与这部分员工比较亲近,甚至引为知己,对待这部分员工往往会有所偏坦,虽然,这种偏坦很多时候并不是有意的,但是,其他员工都会看在眼里,并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创业者对待员工没有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让创业者感到头疼。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烦恼,最根本的一点,还是创业者没有从人情的怪圈中走出来,过不了人情关。其实,对下属的功过赏罚应该就事论事,不避亲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让大家心服口服,从而使自己的创业团队更加团结,更加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方面,朱元璋的做法是很值得创业者借鉴和学习的。

朱元璋打下婺州时,事业才刚刚起步,正是用人的时候。当时他的物质条件非常不乐观,尤其是粮食短缺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对此,他感到有些忧心忡忡。尽管如此,有些喜欢喝酒的人仍然要拿出为数不多的粮食来酿酒。到后来,一些人竟然拿军粮酿酒以满足口腹之欲。为此,朱元璋特意颁布了一道命令:军中不允许酿酒,违令者斩。

可是,有一个人却大胆违抗军令,继续用军粮酿酒,这个人就是大将军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胡大海战功赫,深得朱元璋信任。此时的胡大海正统领大军在前方打仗,因此,在如何处罚胡大海之子胡三舍的问题上,颇费脑筋,许多人都在拭目以待,看朱元璋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朱元璋深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但是,如果不处理胡三舍,那么自己的军令就形同虚设,自己将难以让众多的将士心服口服,于是,他决定对违抗军令者进行处罚。但是,很多人都劝他说胡大海正率军攻打绍兴,如果杀了他的儿子,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前方将士的军心。但朱元璋处罚胡三舍的决心非常坚定,他对规劝的人说:“我宁可让胡大海背叛我,也不能让我的军令不行。”于是,朱元璋亲手斩杀了胡三舍。

在惩罚下属的过失方面,朱元璋坚持原则,不论亲疏和贵贱,一视同仁,让所有的将士都心服口服,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军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使他的军队成了一支无坚不摧的铁军,这是他能最终赢得天下的重要原因。

其实,朱元璋不仅在打天下时能够做到赏罚不避亲疏,而且在他贵为天子之后,也一如既往地坚持这样的做法。这种客观公正的处事态度令当时的吏治为之一新,深受老百姓称道。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就是对欧阳伦驸马案的处理。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8年),在明朝曾经发生过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这就是欧阳伦驸马案。当时,明朝为了控制西蕃少数民族地区,就采取用中原地区的茶叶交换西蕃地区的马匹的策略。在那个时候,谁控制了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谁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不产茶叶,而对茶叶的需求等同于对粮食的需求。因此,茶叶被明朝政府视为战略物资,严禁私自出口。

但是,有一个人却明知故犯,他贪图茶叶贸易中的巨额利润,仗着自己是皇亲的身份,指使手下走私茶叶。这个人就是驸马欧阳伦。欧阳伦的手下狐假虎威,明目张胆、无所顾忌地进行茶叶贸易,并且动辄动用官府车辆,擅自闯关,不纳税、不服管,而且是任意抠打把关的官员。守关人员不堪忍受,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得报后,非常气愤,马上责令有关官员进行核实和查证,并最终将驸马欧阳伦绳之以法。

现在说起这段历史来,几笔带过,看起来很轻松,其实,当时朱元璋在做出诛杀驸马的决定时是非常艰难的。这是因为欧阳伦不是一般的驸马,他的妻子是倍受朱元璋和马皇后宠爱的安庆公主,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在朱元璋的创业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终其一生,朱元璋对马皇后都尊重有嘉。马皇后一生为朱元璋生过两个孩子,其中的一个就是安庆公主。基于对皇后的尊重,朱元璋视安庆公主为自己的掌上明珠。可是,父爱并没有迷乱朱元璋的心智,他知道,如果自己心慈手软,因为念骨肉之情而对驸马法外开恩,那么整个官僚秩序将很快陷于混乱。因此,为了澄清吏治,整肃朝纲,巩固大明王朝的统治,他不得不痛下决心大义灭亲。

从这个案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果敢和坚决,也正是这种处事作风,为朱元璋赢得了威信,帮助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一段吏治清明的美好时光。

通过上述的史实,我们不难发现,在对待人才的功过问题上,朱元璋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在他的眼里,法令制度就是一根准绳,触线的人要给以黄牌警告,越位的人则要毫不留情地将其红牌罚下。这种观点很值得今天的创业者借鉴和学习。中国有一句古话,大意是说恩威并施才能治天下。治理天下是如此,创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对有功的人进行犒赏,才能够调动起人才的积极性;也只有对有过的人进行处罚,才能够使有过的人及时改过自新,使那些很有可能犯错的人警醒。

创业需要人才,当人才竭尽全力地帮助创业者一步步实现了原始积累,使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如何通过恰当的资产分配来回报那些“元老级”的创业功臣,对创业群体中掌舵的创业核心者来说,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更是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从这个朴素的出发点来看,企业只有实现“聚财”和“聚人”的协调与平衡,才能持续、稳健地发展。否则,如果一味强调主要成员利益的最大化或者参加者有份的利益分配模式,那么只会使正处于走上坡路的企业遭受“千金散尽”或者“人财两失”的灭顶之灾。民营企业中赫赫有名的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曾把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模式概括为“水浒”模式,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任何想要坐稳聚义厅头把交椅的人,都应该舍得对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兄弟们”论功行赏,这不仅仅意味着“大秤分金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且还要排出个次序和等级来。

当年以250万元、20人起家的比亚迪,到2002年已经是年利润达6亿多元、员工超过1.5万人的上市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很懂得对人才仗义疏财的道理:那些跟随他创业的老同学,以及其他一些骨干经理,获得了高达22%的股份,而王传福本人仅仅持股28%。令人信服的是,王传福当日口头承诺的股份也在上市后如约兑现,这完全出乎得益者的期望,这使得这些骨干们更加坚信自己的命运与王传福休戚相关,于是大家都对企业的发展尽职尽责,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当然,相反的例子也有,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小霸王”与段永平的恩恩怨怨。当年段永平作为职业经理人操盘“小霸王”,对“小霸王”电脑学习机在国内的火爆畅销做出了决定性贡献。但是,当段永平希望得到一小部分“小霸王”股份而摆脱“打工者”身份时,“小霸王”的股东们却一致反对,段永平一怒之下拉走了大批队伍另创“步步高”,最终把红极一时的“小霸王”基本逐出了市场。由此可以看出,对有大功劳的人才不进行卓有成效的奖励,那么巨大的心理落差会促使他们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与这种树立对手的愚蠢做法相比,对参加创业的有功人员给以利益上的奖励是无可厚非的,是创业决策者的明智选择。

综上所述,创业者只有对人才的功过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明白这种功过对自己创业的长远影响,才能对“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隐患予以预防,也才能对自己的股肱之臣做出不吝钱财的奖赏。事实上,无论是对下属过错的处罚,还是对下属功劳的奖赏都取决于创业者对自己所创立事业的控制力和自信心。所以,当有人危害他的事业时,他可以毫不手软地进行处罚,而不必担心为此可能造成的某种波动。而当有人为他的事业做出贡献时,他也可以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度进行奖赏,而不必担心被奖赏的人可能因此而功高盖主。一句话,任何重用人才的措施无不与创业者的胸襟、学识、气度、能力密切相关,而这一切都将直接决定着创业者的创业之路最终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