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说到底就是党的群众工作;信访部门的责任,就是要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设连心桥”-22年来,在这个被人们称作“机关第一难”的工作岗位上,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坚定信念,不断提高自己勤政为民的能力,为党分忧担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张云泉自己的话来说,“我就是要当好这座‘连心桥’上的一块砖”。
22年来,张云泉“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一身正气干信访,两袖清风当公仆,始终怀着一颗对党、对人民的忠诚之心,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是人民的公务员,心里就必须装着群众;是共产党人,就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自己工作的最高标准……
这些年来,作为一名基层信访干部,张云泉不仅谙熟党和国家的信访工作各项政策、法规,在当地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还积极探索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信访接待工作的新途径、新举措,在信访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与此同时,他还主动把信访工作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工作结合起来,建言献策,保驾护航。
泰州市是1996年设立的地级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展和改革进展比较快。这些年,泰州成长了一大批骨干企业,其中,年利税1亿元以上的企业就有16家。近三年工业经济的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年上升两个百分点。是改革,就会有阵痛。作为一位信访局长,张云泉不仅在处理群众来访中时刻把为人民群众化忧解难为己任,而且十分注意在改革的进程中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时把信访工作中了解到的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
对于这一点,泰州市发改委主任卢佩民深有感触。
泰州2002年推行的“三置换一保障”改革,是江苏较早对国有企业进行类似改革的城市。“对于这项对社会影响重大的改革举措,作为信访局长的张云泉虽然不分管这方面的工作,但他仍然以高度的责任感主动了解这项改革的有关情况,还积极向我们提出完善建议和具体的操作意见。”卢佩民告诉记者,正是由于张云泉向他们建议建立信访联席机制和体制,具体实施改革方案的部门及时组织相应力量深入基层,把群众上访变成了干部下访,做好疏通和解释工作,积极主动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卢佩民告诉记者,在“三置换一保障”改革过程中,部分市属企业退休职工反映过去一直有的统筹费用被取消了,他们的合法利益受到了侵害。张云泉了解情况后,立即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及时提出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的建议,既维护了这些群众的正当权益,又保证有关改革推进。“这项涉及面那样广的改革举措,在我们市属企业中没有发生一次群体上访事件,不能不说信访部门起到了为改革保驾护航的作用。”说到这里,作为当时这项改革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卢佩民,对张云泉作为一名信访干部对党和政府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钦服之情溢于言表。
泰州是新组建的地级市。建市8年多,城市建区面积从22.40平方公里扩大到47.85平方公里。泰州城更大了,更亮了,更美了,百姓由衷地高兴。然而,和其他地方一样,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也一度成了泰州的热点问题。为此,泰州市推行了“一证一卡”制度,让农民每个季度都能领到保障金。可市郊某村的部分土地征用补偿款却被原村评分干部擅自借给了一位老板,后来企业倒闭,资金流失,那个村干部也外逃了。没了土地,又没了补偿款的村民们请政府给他们做主。面对悲伤的农民,张云泉的内心既同情又愤怒。了解到上访群众中有两户家庭特别困难,张云泉当即从身上掏出200元:“这点钱并不能解决你们的问题。我只是想告诉你们,这件事政府一定管到底!”
人是劝回去了,问题怎么解决?张云泉心急如焚。经过调查、核实、酝酿,张云泉草拟了处理方案,向市领导报告。市领导非常重视,立即会商拿出了解决方案:对符合条件的村民应保尽保,帮助部分群众解决就业问题;拨出23万元解困资金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并出资为这个村修一条水泥路;同时追缉外逃人员,追讨征地补偿款。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及时充实了村两委会,加强了基层党组建设,真正给群众吃了定心丸,维护了地方稳定。
没有人计算过,多少年来,张云泉为这片土地上多少困难群众四处奔波,排忧解困;人们也不可能计算出,他为这方土地的发展和繁荣、安宁和稳定,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可又有多少受到他帮助的群众会相信,这位堂堂的信访局长竟然曾经面对自己家人的上访!
张云泉的爱人一直在一家商场当普通职工,惟一的变动是因为上了年岁的缘故,从布匹柜台调到羊毛衫柜台。凭张云泉的职务,凭市委、市政府对信访干部的关心,张云泉完全可以一句话就给爱人找一份像样的工作,但他没有这样做。后来商场破产倒闭,职工们因为待遇和安置问题准备集中上访。爱人回家问张云泉:“我不想增加你的负担,如果我也去,怕人家笑话你;可不去的话,人家会说我‘吃落地桃子’,还说你早已为我准备好了退路。你说我该怎么办?”
一席话说得张云泉的心仿佛刀绞一般,无言以对。相濡以沫的妻子,忍辱负重的爱人。多少年来为他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年罪,到头来竟然也会因下岗而与丈夫“对簿公堂”。无奈之下,他对爱人参加信访约法三章:一不带头,二不讲话,三不久留。就这样,信访局长在信访接待大厅里看到了一位特殊的上访者,默默对视之中是心灵的交流和不尽的酸涩。
不只是妻子。在张云泉的亲戚中有八九人下了岗,可他从没有利用自己的关系为他们找一份工作。市里拨给信访局一个事业单位编制,他却给了一个双下岗职工的子女。儿子大专毕业,至今凭着自己的技术做着普通的家电维修工作,常羡慕有的领导干部子女优裕的工作;儿媳在近郊工作,一直希望能找离家近一些的单位上班,却也总难如愿。为了这,儿子至今对父亲仍心有芥蒂。
“从事信访工作的过程,是联系群众的过程,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想想群众的困难,该知足了。”22年,面对家人张云泉无法不愧疚,但他别无选择。“你们跟着我吃苦受累了,我干工作的底气也更足了。”
张云泉常说:“一个人组织上入党是一生一次,但思想上入党却是一次一生。我所做的,就是要让群众从我们身上看到共产党好,更加热爱我们的党。”
“心比白云洁,爱如清泉涌”-这是一副把张云泉名字嵌入其中的对联。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曾试图找到它的原创,但没有结果。其实,生活中的原创就是张云泉这一个共产党人,一个人民的公务员。
“不求惊天动地,只求问心无愧”-这是张云泉2001年9月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后在人民大会堂一次报告中的最后一句话。的确,这是一个满腔热忱为民解难的公务员,这是一个一身正气为党分忧的共产党人。他问心无愧。
(作者系,光明日报记者,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