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20085700000010

第10章 国仇家恨:改奉周朔

南唐大臣宋齐丘出使后周,向后周求和,不久,后周皇帝就有了答复。南唐向后周称臣是在公元958年,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于次年病逝,也就是公元959年,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8年,后周显德五年这年周世宗柴荣已经到了人生的垂暮之年,他自己也感觉到生命即将油尽灯枯,不久便要永离人世。故而,周世宗又是个极有雄才大略和雄心壮志的君主,妄想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并逐渐恢复其生产和社会秩序。所以,才在他病逝的前一年大举进攻南唐。其实,从一开始周世宗即位以来就没有间断过对其他国家的讨伐,只是在即位初忙于国家各项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没有将精力全部用在讨伐大业上。但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周世宗柴荣的身体每况日下,一日不如一日,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周世宗知道自己的大限不多了,必须全力开展自己的讨伐大业。所以,这才上演了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大举进攻南唐这一幕,南唐与后周接壤,而且南唐立国江南富庶繁华之地,物资丰富,欲一统天下,必须先伐南唐,可以说征讨南唐是首当其冲的。周世宗御驾亲征攻打南唐,实际上已拖着病体,其实他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后周军民知道他征伐南唐的决心,御驾亲征也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让周军在战斗中拼死一战。孤注一掷的周世宗此次讨伐南唐是视死如归的,不拿下南唐誓不还朝,拿不下南唐也要死在战场上。这或许正是人性,每个人在临死之前都想要完成自己人生的一桩大事,一桩心愿。这也许是天意,活该南唐倒霉,遇上后周世宗这样一位具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南唐元宗皇帝李璟派大臣宋齐丘为使臣向后周求和,很快就得到了后周皇帝柴荣的回应,所开出的条件,远远要比割地、进贡更要厉害,这无疑于亡国。

后周世宗皇帝派使臣来南唐宣旨的消息,早已传遍了南唐的大街小巷,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不知道这一消息。它就像是一种病毒蔓延在南唐和侵蚀着南唐国人的身体和心灵,南唐的百姓已遭受了战乱之苦,他们有的人因为战乱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拖着饥饿的病体,苟延残喘的活着。打在百姓身体上的伤痛倒也罢了,现在当他们听到自己的国家南唐战败,周国抢占自己国家的领土,这还不算还要唐国向周国称臣,百姓心中也同样是锥心的痛。毕竟人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但此时压力最大的当属元宗皇帝李璟,因为他的头上正顶着一颗定时炸弹。外要面临周国的欺压,内要防止国内的百姓不服向周称臣,趁此起义。闻讯周国使臣要来南唐宣旨,元宗皇帝李璟和满朝文武早早的守候在大殿之上,恭候周国使臣的到来,只是这种感觉犹如等死一般,等待宣判死刑。

周国的使臣很快就来到南唐的大殿上,元宗皇帝李璟和满朝文武见此都大吃一惊。但又顾不上理论和计较,作为战败方的唐国,只好恭恭敬敬的礼待周国的使臣。元宗皇帝从龙椅上走下来和满朝文武大臣一起跪迎周国的圣旨。俗话说,狗仗人势,作为战胜国的周国使臣难免有些狗仗国势,一进到南唐大殿上就有些嚣张跋扈、耀武扬威,也不知道他这威武是耀给谁看的,对南唐国君李璟也不是很尊重,是那样的不屑一顾。这也让饱受国耻的李璟感到很是愤怒,南唐战败倒也罢了,向周称臣倒也罢了,但是最让人忍受不了的是周国竟会如此狂妄、傲慢,派一个死太监来南唐宣诏,简直就是对南唐国上下的侮辱。两国议和,怎么说也是国家大事,按理说应该更庄重一些,更庄严一些,应该派周国最有资历的老臣出使南唐,却不想竟派出一太监,这让元宗皇帝李璟的心里更是火上浇油,本来向周称臣就是奇耻大辱,现在还派个太监来羞辱南唐国。逆来顺受的元宗皇帝只好隐忍,为了将来有机会翻身,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他必须的忍。小不忍则乱大谋,元宗皇帝身后的大臣们知道李璟有气,便在身后低声安慰他,要他一定忍耐。

周国太监一副傲慢的表情站在元宗皇帝面前宣诏,还故意念的很大声,道:“大周皇帝有旨,自即日起唐国必须向大周称臣,奉大周为正朔,去帝号,年号必须沿用我大周年号,唐国须将长江以北十四州割让给大周,以此成为大周治下领地,并每年定期向我大周进贡,钦此!”

这些条件无疑于亡国,或者说南唐国已经名存实亡。元宗皇帝李璟也是有雄心壮志的,他也时时刻刻想要一统天下,但才略比起周世宗来要差那么一大截。所以,他的失败倒也不足为奇,这道旨意他本不想接,但是又不能不接,一旦接下这道圣旨一定会遭到举国上下的反对,更会留下千古骂名。遭受如此大辱的李璟再也站立不起来了,此刻的他痛心欲绝,根本就顾不上领旨了,结果还是身边的大臣代他领受的。跪在地上沉痛了好一阵子的李璟,站了起来,却向着殿外走去,任身后的大臣如何叫喊,他也毫无理会。元宗皇帝显得很狼狈,满脸的泪痕,头发也显得有些凌乱,精神也显得很恍惚,就这样一步步向着太庙走去。李璟来到太庙,看着墙壁上高挂着的祖宗的遗像,他的心情更加的沮丧。

并一头跪倒在了祖宗的灵位前,元宗皇帝李璟痛不欲生的哭诉道:“大唐的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李璟在此向你们请罪了!祖宗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竟毁在了朕的手上,朕无颜面对祖宗,要是大唐的江山真在朕的手上亡了,朕就是死了也无法面对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周国他们就是一群永远吃不饱的虎狼,不断地骚扰和吞噬着我大唐,朕自继位以来,南征北伐,勤勉政事,广施德政,却不想今日会有这般下场,这都是朕之过矣。请祖宗恩准,朕愿意交出皇位,让有才者来担当,让他们来匡扶大业,中兴我大唐,这样朕的心里也好过些。”

就在李璟向祖宗哭诉的时候,六皇子李从嘉赶过来了,他知道朝廷发生了大事,退朝以后,元宗皇帝就直奔太庙而来。他担心李璟有什么不测,所以这才及时赶到太庙。李从嘉见父皇李璟正在祖宗遗像前哭诉难过,他心疼的走了过去,从身后拍了拍李璟的肩膀,安慰道:“父皇,儿臣听说你来太庙了,你没事吧?”

作为天子的李璟一向称孤道寡,他的内心是孤独的,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没有办法跟大臣们讲,现在六皇子李从嘉来了,他真想对着自己的儿子诉一番苦。

元宗皇帝从跪垫上站起来,面对着李从嘉深感委屈的道:“皇儿啊,朕已经不是皇帝了,从今以后,朕就只是大唐的国主,朕还把今年定为中兴元年,妄想大唐还能中兴,想不到却会遭受如此巨大的变故,朕真的是个无能的昏君吗?朕扪心自问,朕继位的这些年来,无时无刻不在为国计民生操心,为了还世间一个太平天下,朕想要一统,就必须南征北伐,这些年朕也取得了不少战果,也歼并了一些国家,在朕的治理下,大唐百姓安居乐业,民富国强,今日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百姓们怨恨朕,怪朕不该向周称臣,大臣们也不能理解朕,皇儿,你告诉父皇,父皇难道真的错了吗?朕真的是无德无能的昏君吗?”

李璟的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让李从嘉很感动,他明白这些都是父皇的心里话,他深感同情的看着李璟道:“父皇,不管怎么样,你始终是我大唐的皇上!大唐现在虽然一时处于不利地位但终究有一天会东山再起!父皇虽然战败,但虽败犹荣,父皇是圣主明君。父皇败,罪不在父皇,如今的大周是柴荣在位,儿臣早就听说柴荣此人野心勃勃,而且雄才大略,早就有一统天下的想法,他攻打我大唐是迟早的事,我大唐国力不如周国,能抵御周国侵略这么多年,已经属于不易,足见父皇统领有方。儿臣始终相信父皇一定可以卷土重来打败周国,当年的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掳去以后,卧薪尝胆,最后还是灭了吴国,称霸一时。儿臣相信父皇也一定可以!”

这话一听,李璟的心里总算好过多了,他反复的思考了李从嘉刚才的话,又回想当今局势,又想了想周国皇帝柴荣,的确如李从嘉所说。要是换做别的国家,或许还不能这么长时间的抵御周兵的侵略。经过战败的李璟已满脸的沧桑,无心也无力再与周国争雄,年轻时候的雄心壮志,现在也都慢慢地被磨灭了。

李璟望了望自信满载的李从嘉,长叹了一口气,道:“皇儿啊,现在父皇老了,大唐的江山迟早是要你们来继承的,如今朕已向周国称臣,在大唐早已尽失民心,已无法再统领大唐,但是太子又不争气,大唐的江山要是真的交到他的手上会被治理的比朕好嘛,再说了你的皇兄又是个生性残暴不仁的人,他要是真的做了皇帝会是一个好皇帝吗?朕不奢望他有功,但求无过就好了,就怕他是个暴君,那朕就真的对不起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了,朕有心让六皇儿你继承大统,不知皇儿意下如何?”

李从嘉深知皇太子李弘冀的为人,要是他一旦知道自己想要篡夺他的储君之位,势必会跟自己拼命,更加要对自己痛下杀手,生性懦弱的李从嘉自然是不愿意成为太子的障碍,他的眼中钉。以前,太子在猜忌自己的时候都想要杀害自己,更何况现在明目张胆的去跟他抢夺皇帝宝座,一想到这里,李从嘉就显得有些后怕,更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李从嘉一听这话,不甚惶恐,万万不敢答应李璟的要求,推辞道:“父皇,儿臣怎么敢有这样的想法,太子毕竟是储君啊,若是另立皇储的话,必然会兄弟相残啊,再说儿臣无德无能怎敢觊觎高位啊,请父皇三思,正因为儿臣知道皇兄的为人,儿臣才不愿意跟他抢夺皇帝宝座,那样我们就再也做不成兄弟了。儿臣只想和娥皇厮守一生,压根就不想做什么皇帝,请父皇不要为难儿臣才是,要是这话传到皇兄耳朵里,他会怎么想?他会认为我这个皇弟觊觎他的皇位!儿臣只想一心辅佐太子登基!请父皇切莫再提及此事!再说我兄弟之才皆在父皇之下,若父皇都没有能力统领大唐,儿臣又岂能担此重任!”

生在皇家的李从嘉从小就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这个时候元宗皇帝李璟让他继承大统,谁知道会不会是在试探他,李从嘉是这样想的,甭说他无心做皇帝,就是有心做皇帝也要装作不想,毕竟太子还在,天威难测,谁知道李璟心中是怎么想的,虽然李从嘉也是他的儿子,但皇家无父子,这点李从嘉深深的明白。他哪里知道,元宗皇帝李璟是真心让他当皇帝,他之所以立皇长子李弘冀为太子,一方面是因为他是长子,理应让他做太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李弘冀做了太子才能更好的保护六皇子李从嘉。李璟知道皇长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不会轻易的相信任何人,包括他的父皇和皇弟们,李弘冀熟读历史,他了解唐初时的玄武门兵变,李建成做了皇太子,但最终一样被李世民给杀了。所以,坐上了太子之位的李弘冀一样心存疑虑,他担心自己的皇弟们来抢夺他的太子之位,这些皇弟当中他最猜忌也让他恨之入骨的正是他的六皇弟李从嘉。李从嘉打小就受到先帝和元宗皇帝的特殊照顾,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先帝和元宗皇帝对六皇子李从嘉的爱超过其他任何一个皇子,这本来就让其他皇子心生嫉妒,尤其是皇长子李弘冀,此人城府极深,时时刻刻想要置李从嘉于死地。皇太子李弘冀猜忌六皇弟李从嘉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李从嘉有所谓的帝王之相,皇太子李弘冀还有一个癖好,就是研究相术,对易经八卦上的解读是深信不疑,那个年代的人都很迷信,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漏网一人。六皇子李从嘉是诸皇子当中长相最佳的人,相貌堂堂、仪表不凡,这不得不让城府极深的李弘冀心生猜忌。这些元宗皇帝心里都是很清楚的,皇长子李弘冀城府极深,而且心狠手辣,六皇子李从嘉性情懦弱,而且宅心仁厚,事事谦让,这些都是元宗皇帝李璟深感担忧的。李璟立皇长子李弘冀为太子,主要还是为了牵制他,做了太子以后,便会有所收敛,不会再对其他兄弟下手,现在看来不是的。李璟知道,要是日后太子李弘冀继位,一定不会放过李从嘉,甚至还会株连其他皇子。但是,六皇子李从嘉继承大统就不一样了,他宅心仁厚,一定会善待其他弟兄。李璟担心他死后,没有人保护六皇子,所以这才想要拥立六皇子登基,一旦李从嘉登基做了皇帝,掌握大权,皇长子李弘冀就没有办法把他怎么样。

李璟知道六皇子李从嘉会拒绝他的,因为他太了解李从嘉了,对六皇子的了解多过其他任何一个皇子。于是,李璟决定将此事暂时先搁一搁,以后再议。他本是为了这个自己最疼爱的皇子好,谁知六皇子并不领情,对皇位是一点兴趣也没有,甚至让李璟想不到李从嘉面对皇位的诱惑连犹豫一下的心都没有。不管怎么样,李璟还是想将皇位传给李从嘉,传给李从嘉不仅是为了保护他,还包括其他皇子的安全。

李璟见李从嘉无意继承大统,便无可奈何的叹道:“罢了!罢了!六皇儿啊,继位的事你先不要回绝朕,再好好考虑考虑,朕有意让你继承皇位也是为了你好啊,太子没有半点仁义之心,朕担心一旦他登上皇位,便会对你们兄弟几个痛下杀手!朕是在担心你的安危啊!只有你做了皇帝,朕才能安心,才能更好的保护好你的皇弟们,你还是再想想吧,啊!”

元宗皇帝的这番话,让李从嘉如醍醐灌顶一般恍然大悟,脸色变的异常煞白,对元宗皇帝刚才的话多了几分恐惧,因为他太了解太子的为人了,的确很有可能这样做。以前只是半信半疑,毕竟是骨肉兄弟,太子就算登上皇位,也不会对他们起杀心的,不过,现在听李璟这么一说,李从嘉有些相信了,太子心狠手辣,没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出来的。李从嘉开始犹豫了,脸色像一张纸一样苍白,这可能是被吓的吧。

就在李从嘉仔细回想、琢磨此事的时候,宰相周宗带着一帮大臣也赶过来了。

见元宗皇帝正忧心忡忡的面对着李从嘉,周宗便走了过来,慰问道:“皇上,你还好吧?臣等都在为你担心呢!生怕你会为了此事而想不开做出什么来!”

元宗皇帝瞅了瞅周宗等大臣,斗志激昂地道:“朕还死不了,你们就放心吧!朕如果连这点打击都承受不了,还怎么统领大唐,还拿什么去跟大周对抗!尔等都回去吧,朕这里无须担忧!”

听罢,大臣们只好缓缓地退出太庙,元宗皇帝也跟着一起离开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