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20039600000059

第59章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4)

珠珠的老师做得非常好,她对珠珠没有任何的指责,也不是放弃不管,而是为孩子设立具体的小目标,允许孩子尝试,成功了立即表扬,终于使她自己敢玩滑梯了。试想,如果这位老师冷冰冰地讥笑珠珠:“人家都玩滑梯,你怎么不去!胆小鬼!”结果会如何?这种老师不是没有,这种父母也就更多。父母如果遇到个胆小的孩子,以珠珠老师为榜样就行了。

现在的孩子在幼儿园之前,很少有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在家里受到所有人的保护,这种生活使他们根本不具备应付挫折和压力的能力。进入幼儿园后,有的孩子本身先天适应能力较差,面对新的环境感到特别拘谨,面对这么多处处不再护着自己的小朋友和老师,他们会从内心感到害怕和孤独。这时,如果父母忽略了对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教育,忽视了安慰和鼓励孩子,孩子就很容易变得胆小怕事、退缩,当他们面对种种压力时,由于不知道怎样奋起反抗,只有退缩到自己的内在世界里以躲避外在世界的伤害。

有的父母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不准孩子与其他孩子玩耍,或者对孩子过分迁就、溺爱,也是使孩子不适应新环境的原因。孩子因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技巧,只好采取逃避的行为。有的孩子由于自身存在某种缺陷,如口吃,长相不好等,在新环境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从此失去自信心,慢慢地就变得再也不敢当众发言、大声说话,生怕被别人注意到,恨不得躲到没人的地方。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它不晓得老虎厉害会咬它。等它长大领教了老虎的厉害,就不敢等闲视之了。

【专家支招】

勇气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在素养,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勇气,锻炼孩子勇敢的性格品质。

培养孩子的勇气,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别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父母老是指责孩子:“你看人家,小嘴叭叭的,你再看看自己,像木头疙瘩似的。”这种“定位”式的批评特别容易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好强化了他的怯懦。

2.不要批评,要有耐心

要鼓励孩子经常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交往,教给他一些与同龄人交往的技巧,培养他对新事物的兴趣,养成热情、活泼的性格。对孩子存在的能力缺陷及时加以训练和培养,如孩子本来说话表达不清,母亲可以和孩子一起每天坚持表达训练。父母应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他的优点经常加以鼓励,使孩子从中获得尊严。当孩子要面对新环境时,父母应给他详细描绘新环境的情况,教给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并教给孩子勇敢地去面对。

3.学会欣赏孩子

应该告诉孩子自己喜欢他,欣赏他的所作所为,哪怕是一点点小事,如孩子懂得体贴大人、知道关心别人等,这样,孩子就会更自信。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觉得父母永远都支持他,当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向父母寻求帮助。如每天晚上花10分钟时间倾听孩子的谈话,对孩子的自信心就是极大的鼓励。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加以赞扬和欣赏是使胆小怕事的孩子发展的一个有效方法。让孩子帮助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买东西、摆桌子、寄信等,通过这些活动,胆小的孩子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胆子也会越来越大。

鼓励儿童大胆地说话。父母应尽量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如果孩子的意见正确,家长就应该大大地赞许,使孩子获得自信和勇气。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场景再现〗

有一对澳洲来的夫妇带着4的男孩到购物中心玩,因地滑小孩摔倒了,但这对夫妇都不去帮忙扶起来。看到孩子摔第一、第二、第三跤还并未引起注意他人的主意,但看到孩子看到摔第四个、第五跤的时候,就有人向这对夫妇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小孩跌倒了大人不去扶起来?”这对夫妇的回答是:“这是他们一种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从小就养成独立生活能力。这样有三种好处:一是让小孩知道跌倒是自己不小心,今后多注意不要再跌倒了;二是小孩跌倒了,他自己支撑起来,可以锻炼小孩的毅力;三是小孩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不娇惯他,能养成他独立生活的态度和能力。”

【深度诠释】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西方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欣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个父母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不可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最终要到社会上摔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子女与父母的人际关系以及父母与他人交往的基础上的,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有很好的影响。在一些富裕国家,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是与孩子的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外,如何在内心创造这种快活的情绪。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堆积物质的溺爱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目前在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西方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只把幸福寄托在一种追求上,最终往往是痛苦的。有些孩子因父亲不让其玩电子游戏而整天闷闷不乐,而另一些孩子却会很快地从另一种游戏中找到欢乐。兴趣爱好广泛和灵活调整目标对那些有“专长”的孩子尤其重要。

西方“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父母和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此外,西方专家一致认为,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认识。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悲悲戚戚的父母常常有同样品质的孩子。

西方教育界人士说,“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专家支招】

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要做好以下工作。

1.转变观念

家长应首先排除对挫折的害怕心理,不要老是担心学生会不会出事,不要限制学生在学校的活动量。要敢于让孩子面对形形色色的挫折,并鼓励孩子有意识地在挫折中磨练自己,珍惜自己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拥有自信心,提高其心理耐挫力。

2.让孩子认识到挫折并不可怕

挫折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能使人失望、忧郁、痛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聪明、坚强、成熟。问题是在于自己能否从挫折中学到点什么。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3.教育孩子积极地对待挫折

告诉孩子遭受挫折时,不要盯着它不放。挫折已经发生,就应该冷静、积极地面对它,分析它,解决、摆脱它。如果始终深陷其中,用苛求的目光眼光看待自己努力的结果,就会因挫折而懊恼、悔恨、沮丧、痛苦,那滋味犹如泥泞的沼泽地,你越是不能很快从中脱身,它就会让你越陷越深,以致磨掉前进的信心、勇气和热情。

4.结合各项活动穿插挫折教育

“吃一堑,长一智”,人生不可能永远是充满欢乐的筵席,难免会碰上各种困难,甚至摔跤。定期让孩子参与一些旅游活动、野外生存与拓展训练,开展自救训练,设置模拟情境,提高孩子对困难的解决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让孩子走进一些教育基地、工厂、社区,走到田间地头参与现场实践、植树种草,让他们真正体验一下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5.发挥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孩子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学行为。可用古今中外名人志士的百折不挠、英勇不屈的事迹来感染孩子,孩子以这些英雄人物为榜样,并以他们的事迹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时,其挫折就会成为新的努力的起点、新的成功的台阶。

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是痛苦的,但他们可从中“悟”出点道理。

⊙孩子爱上冒险怎么办

〖场景再现〗

尼基3岁半的时候,已经攀登过家里每一件家具,并且从上面一头栽下来过,他的脸是一张他冒险经历的示意画:右眼下的疤是从超高的购货车往下跳的时候添的,后脑的蛋形小包是从祖父家的楼梯上跌下时鼓起的,右眼下的第二条疤是在储藏室给照相架锋利的边割的。

【深度诠释】

当家里有一个一分钟都不得空闲的孩子怎么办?除了时时提防孩子会受伤,父母还一直担心,到底要到哪一天小闯祸精才会小心一些,更糟的是,3~4岁的孩子跑得快、攀得高,跌得也重。

这些孩子不是存心跟你捣蛋的。有些孩子天生就喜欢刺激和冒险的行为,孩子冒险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的长期记忆还未发展完全,所以,他们常常忘记以前的教训,比如,虽然孩子最终会知道不要在交通繁忙的地段玩耍,但是,一个好动的学龄前儿童还是会一再冲到马路上去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