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20039600000018

第18章 要知道,天才都是夸出来的(2)

赞美其实是一种艺术的体现,父母要想演绎好这门艺术,必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我们许多父母习惯于用审视或挑剔的眼光注视孩子,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我们看到的多是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当我们换一种心态,改用信任、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的行为时,就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有那么多的优点和长处。要想真正做到用信任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必须改变那些根植在我们思想深处的观念。

不要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值。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各方面都力求胜人一筹。这种过高的期望值导致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就觉得他这方面不行、那方面也不行,结果是越看越生气,越比越失望。

不以成败论英雄,而应多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如果你细心观察,在孩子的行为过程中你会发现许多美妙之处。如孩子在绘画时的专注神情,玩玩具时的丰富想象,游戏中的相互协作,表演时的乐观真诚等无一不是值得我们成人欣赏的。如我们直奔结果而去,我们可能什么都看不到,因为孩子的行为结果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社会价值,他们通常是为体验过程而去做某些事情的,这也正是孩子们的可爱之处。

【专家支招】

赞美的艺术性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来体现,过度的鼓励和赞美会让孩子感到你不真诚,因此,赞美孩子时掌握一定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1.赞美必须是由衷的

我们成人有时对孩子兴高采烈呈现过来的作品连正眼都不看一眼就随口说:“好好,不错。”这种敷衍式的反应会让孩子很扫兴,只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是不可能得到愉快体验的。

2.赞美应是具体的。对他们的赞美要具体、明了,最好是多鼓励孩子努力的过程。这种有针对性的赞美会让孩子明白什么地方做得好,而且通过对孩子努力过程的赞美,自然地将努力过程与结果联系起来,让他们懂得是努力导致了成功。

3.赞美要坚持原则

由于溺爱,有些父母无原则地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加以赞美,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扈的坏习惯。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去做了并做得很好,就应该及时赞美;做了不对的事情,即使孩子哭闹、耍赖皮也千万不要迁就他、说好话。否则,赞美就会失去原有的积极意义。

4.学会当众赞美

孩子应当得到赞美时,应使他当着别人的面得到。孩子的成绩被当众传播了,这就是双重的奖励。

5.赞美要有休止符

孩子经过努力做出了成绩,或者他做完了他理所应当做的事情,他都应该得到赞美。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重复称赞某件事情,当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就可以适当减少对孩子这一方面的赞美。

6.赞美应是及时的

及时的赞美会让孩子很快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下一步的努力。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效果会很好。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

7.不要直接赞美孩子整个人,而应该赞美孩子的具体行为

也不要夸大其词,这样会使孩子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如:孩子对天文十分感兴趣,常常画出天上的星座,“这孩子真聪明。”这种赞美就显然不恰当,而应当就事论事,可以这样说:“这个星座画得真不错。”否则,言过其实的赞美会给孩子播下虚荣的种子。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

〖场景再现〗

阿勇是个十分风趣的人。秋收的一天,他拖着疲惫的步伐从田里割稻回家,想舀水来洗脸,却发现水缸里已经没有一滴水了(这个村里还没有自来水,村民吃、用水都要到河里去挑)。阿勇没有责怪放暑假在家的孩子没有挑水,也没有命令他去挑水,而是拿起水勺对孩子说:“小伙子,你到隔壁大妈家里借几勺水先用一用吧。”孩子听出了父亲是在给自己提意见。他二话没说,就红着脸去挑满了整整一缸水。这就是用幽默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好处。

【深度诠释】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喜欢板起面孔说教,这样就不如来点幽默,教育效果将会更好。幽默是润滑剂,能使大家融洽地相处;幽默是快乐之源,能使我们的家庭生活充满和谐与快乐。在我们的家教中,恰当的幽默不仅能使孩子免去在大人面前的拘谨,还能使其在轻松一笑中接受良好的正确的教育。

苏联著名诗人米哈伊尔·斯维特洛夫就是用幽默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的高手。有一次,诗人刚进家,就发现一家人慌作一团,诗人的母亲正在打电话给医院请求急救。原来,诗人的小儿子舒拉别出心裁地喝了半瓶墨水。诗人明白:墨水是不至于使人中毒的,所以用不着慌张,而这正是教育舒拉的好时机。于是,他轻松地问:“你真的喝了墨水?”舒拉得意地坐在那里,伸出带墨水的舌头,做了个鬼脸。诗人并没有发火,他从屋里拿出一叠吸墨水的纸来,对儿子说:“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了,你只有把这些吸墨纸使劲地嚼碎吞下去了。”一场虚惊就这样被诗人的一句幽默给冲淡了,并且在家人的嬉笑中结束。舒拉原想以此成为家人的中心,但是未能如愿。此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出风头的“错误”了。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家庭教育也同样如此。幽默感应在父母的语言修养中列居特殊的地位。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不可忽视的家庭教育手段。幽默感可以感染孩子。在一个充满幽默欢笑的家庭里,孩子就会变得活泼、热情、开朗。目前,西方国家的教育机构相当重视对孩子幽默感的培养。作为启蒙教育者的父母,与子女开些善意的玩笑,鼓励孩子说些健康的俏皮话,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是十分有益的。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绝非逗乐,而是在培养孩子健康欢乐的个性。

对待孩子的错误,严肃认真的批评是一种教育方法,有时采取幽默的手段同样也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不应总是用斥责惩罚的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孩子,不要让孩子总是担心受到惩罚,而要使他们在看出自己的谬误的同时破涕一笑,其效果往往比板起面孔训斥孩子好得多。

幽默感重要吗?十分重要。一个具有幽默感的孩子表明他有一种积极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他将来一定会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他一生的发展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幽默感也是衡量人才素质的一项标准。

幼儿往往会直接感受到的是幽默作品中的错位与夸张。比如:妈妈说:“宝宝该睡觉了。”孩子问:“那巧克力呢?”“它也该睡了。”“好的,妈妈,那就让它睡在我的肚子里吧。”这是一种错位。夸张也很重要,能使孩子认识事物的重要特征。孩子往往因认知、理解能力有限,无法理解复杂微妙的感情,而夸张的手法则强调了事物的特征,能使他直接感受到。

要培养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年轻父母不妨抽出一点时间来,与孩子一起欣赏具有幽默感的生活小事,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幽默。孩子的天性是快乐的,让孩子在轻松、充满幽默气氛的环境中成长吧!

【专家支招】

父母多一分幽默,子女就更多一分笑声、多一分欢乐、多一分力量。幽默不仅能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人为的紧张情绪,而且可让子女在笑声中健康身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1.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识水平,选择合适的幽默作品让他听读

在欣赏与自己年龄相符的作品时,孩子不仅会对作品本身感兴趣,也会对作品的幽默之处有所期待,在一次次的重复中,他仍兴致盎然,开心地等待最精彩的情节的出现,然后开怀大笑。

2.在生活中发现幽默

在我们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妙语和好笑的片断。比如有的小朋友说:“我喜欢下雨天,下雨了,可以用雨水洗盘子,把盘子放在外面就行了。”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有一个外国老师吃火锅,她把蘸的调料当饮料全喝光了。”父母要做个有心人,捕捉生活中有趣的情节和对话,经常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

3.根据孩子的兴趣把握“重点”

有的孩子在欣赏幽默画或幽默故事时,并不喜欢父母完整地讲述整个故事,父母不如就把讲解的重点放在“惊喜”之处,让孩子过把瘾。

4.尊重孩子,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在欣赏同一个作品时,孩子与父母往往从各自的角度、以各自的经验去理解作品。比如在欣赏《父与子》系列漫画时,父母可能理解为“父子情深”,而孩子的理解却是“这个孩子太调皮了”。父母可鼓励孩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挥想象,这样,他才能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释放、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想像力的发展。

5.在家中设立“开心一刻”、“开心一角”,收集各种笑话和幽默画,与孩子一起欣赏,引导孩子主动地感受,发现有趣或奇妙之处,让孩子在“有趣之处”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让孩子的思维插上翅膀尽情驰骋

〖场景再现〗

志玲是个生活刻板严谨的人,极有规律,无论发生什么事,作息时间从不改变。但是她,却有一个最不安分的女儿莎莎。

莎莎是个好奇心强的女孩,成天都在不停地动,不知疲倦地做游戏,玩闹,发出种种声响。她与母亲是两个极端,因此母女之间的战争一天之中不知要发生多少次。

有一次,莎莎把祖母刚送给她的万花筒拆开了,想看看里面究竟藏了些什么,这自然会招致母亲的愤怒。拆东西可算是莎莎最大的爱好了,凡是让她感到好奇的东西,都逃不过被拆的命运,当然她也逃不过挨罚的命运。可是无论母亲怎样罚她,她的这个毛病始终也改不了。

还有一次,莎莎竟然把啄木鸟挂钟给拆开了,要知道这座挂钟是莎莎故去的祖父留下来的遗物。母亲一直十分珍惜,现在这座钟被大卸八块,零件散落了一地。母亲被气得暴跳如雷,不由自主打了莎莎一下。

“从此以后,不许你乱拆东西,不许大声唱歌,不许胡闹……”志玲一口气给莎莎下了好多条死命令,并威胁莎莎如果违犯命令就要受罚。

那天莎莎抽抽咽咽地哭了很久。从此她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劲儿,眼睛里充满了9岁的孩子不该有的忧郁神情。

【深度诠释】

成人在考虑问题时,常要受到许多潜在因素的限制,但孩子却不同,他们可以让思维插上翅膀尽情驰骋,他们常常会想出出乎人意料的答案,这是很可贵的。

【专家支招】

家长如何做才能到赏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呢?

1.转变家长的育子观念

一个真正关心孩子成才的家长,在今天的社会里,必然会考虑如何转变育子观念,把孩子的头脑、双手、嘴巴、行动从传统的说教中解放出来,变“听话”为“主动出击,勇敢创新,”不断挖掘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学会创造。

2.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过程中,要特别珍惜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思考。歌德、爱迪生、伽利略等人的成才事例告诉我们,孩子的创造潜能靠培养、靠挖掘,尤其是需要家长给他们创造宽松的、适宜他们成才的环境,并善于引导其正确的思路,在创造中享受成功。

如果纠正过多,管教过严,孩子在考虑问题时就会怕犯错误,久而久之,就会感到自己啥也不行,只能从成人那里接受现成的安排和结论,使孩子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和创新精神,从而阻碍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以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勤于提问,勇敢探索。如果是新奇的问题,即使是错的,也要给予鼓励,因为关键是孩子在思考。而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他们灵活思考的思维能力。

3.保护孩子可贵的问号

好奇、质疑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的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4.不要怕被孩子问住

睡觉前,一位母亲在给儿子讲了一个成语故事——掩耳盗铃。说:“古时候,有一个小偷,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门上的铃铛。他自己听不见铃响,就以为别人也听不见铃响……”还没等我说出故事的引申义,儿子不可待地问:“妈妈,小偷是用一只手捂住耳朵还是用两只手捂住耳朵?”我顺口说:“当然是两只手了。”孩子疑惑地望着我说:“既然是两只手捂着耳朵,那他怎么去摘铃铛呢?”

做父母的听到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应该感到高兴。因为您的孩子正在进行富有创造力的思考。

5.父子共学其乐融融

家长对孩子的问题是不能马虎的。要用他能听懂的语言不厌其烦地讲给他听。在孩子的眼里,爸爸是无所不知的“大学问家”。儿子上学以后,问号更多了,而且更“专业”了。父亲真有点招架不住。因此抽出点钱给孩子买了一套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里面不仅有天文、地理,还有信息科学知识。这下可好了,孩子再有什么问题,父母就可以就说:“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于是父子俩就一起看书,一起找答案。就这样,做到了“孩子解疑难,爸爸长知识”。共学相长,其乐融融。

⊙让孩子体验爱的力量

〖场景再现〗

这是一个贫寒的家庭,一家人相依为命。爸爸辛辛苦苦地工作,养活一家子,儿子也知道生活的艰辛,一直都很懂事。

有一天,儿子眉头紧锁,郁郁不乐,显得心事重重。

父亲把一切看在眼里,关切地询问儿子,儿子怎么也不肯说,他不想为难父母,后来才吞吞吐吐地说:“同学们都有自行车,只有我没有……”

父亲沉默了,因为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钱。

过了几天,儿子惊喜地跑回家,对父亲说:“爸爸,给我两块钱吧。我要玩转盘游戏,转盘上有自行车。”

父亲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睛,没说什么,把钱递给了儿子。儿子欢天喜地地去了,不久便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我是世上最不幸运的人。”

儿子忧郁地嘟囔着。父亲意识到自行车对儿子的重要性,若有所思地转身走了。第二天,父亲让儿子再去试一次运气。

儿子有点迟疑,但在父亲鼓励下,还是拿着钱去了。这回,大喜来临,儿子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对父亲说:“我中了,我中到自行车了,我是世上最幸运的人,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了……”

若干年后,儿子事业有成,拥有了不薄的家产。只有那辆自行车他一直保存着。每当他受到挫折时,他都会想起自行车,想起他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而那位父亲呢,一直保守着一个秘密。父亲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边:“儿子,你知道那辆自行车是怎样得到的吗?”

儿子困惑地看着爸爸。“这辆自行车是爸爸买的。我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买了那辆自行车。因为,我不想破坏你的感觉,让你觉得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为此,我辛苦了10年,才把钱还清……”

【深度诠释】

没有爱的世界是冷酷的,没有爱的世界是悲惨的,没有爱的世界是阴暗的。作为父母,应当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深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