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20026800000027

第27章 调节术(3)

人的一生不应该负重前行,身上的担子太重,会挫伤人的积极性,导致一蹶不振;心理上的包袱太重,会将人的精神击垮,导致患得患失。所以,在轻重之间,应学会避重就轻,先做重要的,再选次要的,舍弃没必要的。凡是对人对己有利益、有意义的大事,已经拥有了的人或事物,和能够感知到的幸福和成功,都是重要的,应该把握;而无关大局的细微琐事,错过的人或机会,以及曾经享有的荣誉和遥不可及、不切实际的追求,都是不重要的,可以放下。只选最重要的,心灵空间才会整洁而有序,人生才会有更高的质量。

大事不能差,小事不能丢。

真正的成事之道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急于做大事,而重在做小事;看问题要识整体,做事情要具体;把握大事统观全局,不追究不必要的细枝末节。换言之,做事情绝不能只有大的想法而无小的手法,也不能舍本逐末忽略事情的重点。

做事要抓重点,不拘泥小节。

要做大事,须统观全局,不可纠缠在小事之中,摆脱不出。许多很有潜力的人正是被一些次要、渺小的东西阻挡了前进之路,有些人甚至因为斤斤计较而毁了自己的一生。

《劝忍百箴》中认为:顾全大局的人,不拘泥于区区小节;要做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细碎小事;观赏大玉圭的人,不细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为其上的蠹蛀而怏怏不乐。因为一点瑕疵就扔掉玉圭,就永远也得不到完美的美玉;因为一点蠹蛀就扔掉木材,天下就没有完美的良材。

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以偏盖全,就会抓不住要害问题去做工作。没有重点,头绪杂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做不成任何事情。因此,做事应从大局出发,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妨碍了事业的发展。

“九方皋相马”的故事人人皆知:秦穆公召见九方皋,派遣他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之后,九方皋回来了,向秦穆公报告说:“千里马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秦穆公问他:“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看,结果是一匹公马,而且是黑色的。秦穆公非常不高兴,“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知道是不是千里马呢?”伯乐听说此事,长叹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的本领竟然高到了这种程度!这正是他超过我的原因啊!他抓住了千里马的主要特征,而忽略了它的表面现象;注意到了它的本领,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他看到应该看到的,而没有看到不必要看到的;他观察到了所要观察的,而放弃了所不必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相马的人,才真达到了最高的境界!”那匹马,果然是天下难得的千里马。

一个人对于某事犹豫不决时,就会发生如上的迷惑或彷徨。这时候,如能针对自己的目的,抓住核心问题来研究,就可以抓住事情的本质而不致出错。例如,你要选购西装,不妨先明确地限定是何种花纹、式样、布料,如果决定以花纹为主,那么式样和质料就可以作为次要考虑的条件。如果抓住重点来研究,自然能果断地选购。

我们看问题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较大的目标上。如果用军事上的术语来说,我们宁愿失去一场战斗而赢得一场战争;也不愿因赢得一场战斗而失去整个战争。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美国伟大的黑人华盛顿·卜克年轻的时候,到一所大学去请求入学。同他会见的是一位校中的女职员,因为看见他衣衫褴褛,不肯收他。他独自坐在那里几个小时之久。那位女职员看见感觉很稀奇,便告诉他说学校有一间屋子,需要人洗刷,问他能否做这件事。卜克欢喜极了。他殷勤洗濯地板,擦拭桌椅,把那间屋子清理得没有一点尘垢。过了一些时候,那位职员来到这间屋子里,拿出雪白的手帕擦拭桌椅,白手帕上竟没有一点污秽,便允许卜克入校读书。这个在小事上忠心的青年人后来果真成就了大事,兴办了黑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有位智者说:“不关注小事或者不做小事的人,很难相信他会做出什么大事。做大事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是由做小事的成就感积累起来的。”可惜的是,许多人在生活中往往忽视了它,与那些能够改变其人生的小事情擦肩而过。

在小事上认真的人,做大事才会卓越。不要讨厌做小事情,也不要小看小事情。很多时候,小事不一定就小,大事不一定真大,关键在做事者的认知能力。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对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其实,连小事情都做不好的人,做大事是很难成功的。

细微之处见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都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和美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工作中越是细小的东西,越能体现你对工作认真、敬业程度,越能检验你对公司的忠诚和为人的品质。

许多白手起家而事业有成的人,在当小学徒或小职员的时代,就能以高度的热忱和耐心去对待工作中每一件小事。因此他们在教育子女时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说:一个人要建功立业,需从一件件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那种视善小而不为,认为做小事属“小儿科”的眼高手低的人,很难有所成就。

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是很重要的教训。因此,每个人必须自觉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因为在小事上认真的人,做大事才会卓越。

心理调节术。

1、专精一件事,可以让人刮目相看。

2、不按“常规”办事,会给别人留下能干的印象。

3、工作之中无小事。只要有益于自己的事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全力以赴。

4、细微之处见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才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

选择最重要的事做,放弃无意义的执著。

成功人士的经验之一在于能够分清轻重缓急,做到主次分明。选择最重要的、最亟待解决的、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事做的人,往往生活得悠然自得,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本末倒置、分不清先后、在无关紧要甚至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人,生活必定没有规律,一切活动也会杂乱无章。

非做不可的事不能太多。

简·莫尼克是康涅狄克州一家公司的市场部顾问。她在工作上的有力武器有两件:第一件是周密的工作计划。无论选用计算机或铅笔和纸来做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用制定计划的方法来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是最重要的和哪些是次要的……

“那么,每天面对一份如此详尽的工作计划,你不觉得累吗?”当有人这样问她时,她这样回答:“噢,不!一点也不!”伴随着轻松的笑声,简亮出了她的第二件“武器”:灵活性。“我的计划本身就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我不仅计划‘要做什么’,也计划‘可以不做什么’。”

“比如陪孩子看场足球赛,每月与丈夫外出共进一顿浪漫的晚餐,这些都没写进我的计划里,却是非做不可的,别的事则可以量力而行。记住,‘非做不可的事情’不能太多。”

有的时候,太过忙碌会碍事。同时进行太多的事,有太多计划或细节要照料,可能会使我们分心,无法发挥最佳的表现;当你的脑子装得太满时,就没有空间可以装新点子和创意。

在生活中,有太多人太忙了,甚至看不见哪一头是上策。每天跑来跑去,看起来都很忙碌,其实根本没有做成多少事。我们看不见什么才是真正相关和最重要的,只会看到一团混乱。

表面上看起来表现出忙碌是一个美德。有时候我们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无能为力。不过,当我们不再担心是否能够完成每件事,不再表现出并告诉他人自己有多忙碌时,我们就能够决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真正需要完成的。

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够分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什么事情需要在第一时间完成,什么事情又并不要求非做不可。不要将你的会议和约会重叠,或是撞车,看看你是否可以空出一点额外的时间,创造一些空间。

不要再烦恼无法完成每一件事。当你给自己多一点的空间,不要那么匆忙时,许多事情的轻重缓急仿佛自然就一目了然。因此,从今天开始,你不妨做个计划,将一天内要完成的事情列个清单,将最重要的、一定要解决的问题排在前面,把不太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其后,而对于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完全可以不列入清单的范围。这样,当你在面对一大堆问题时,就不会瞻前顾后,忙得焦头烂额;也不会觉得为什么自己总是公务缠身,而别人却悠然自得。

别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耗费精力。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着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无虑。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一名樵夫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但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棉花,改挑黄金。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下了一场大雨,两人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得动,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背棉花的樵夫因为坚持,最终一无所获,而几经放弃与选择之后的樵夫最终获得了财富。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应该坚持的事情却常常因为耐力和毅力不够而轻易地放弃,而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却耗尽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结果得不偿失。

所以,当你确定了目标以后,你必须研究一下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财力、人力的花费是多少,你的选择、途径和方法只有经过检验,方能估量出目标的现实性。你或许会发现自己的目标是可行的,否则,你就要量力而行,修改自己的目标。

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毅力很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请你坚持你的目标吧,不要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变通。

成功的人会告诉自己“总会有别的办法可以办到”。每年有几千家新公司获准成立,可是5年以后,只有一小部分仍然继续营运。那些半路退出的人会这么说:“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只好退出为妙。”其实,失败的原因在他们自己。如果认为困难无法解决,就会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绝“无能为力”的想法。

我们时常钻进牛角尖而不知自拔,因而看不出新的解决方法。成功的人的秘诀是随时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有些事情,你虽然用了很大的努力,但你迟早要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你所走的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及时抽身退出,寻找成功的机会。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做正确抉择,才会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心理调节术。

1、固执的人撞到南墙不回头,聪明人不等撞到南墙就回头。

2、做事学会抓大放小,才会更有效率。

3、无意义的执著和无结果的追求,都是愚蠢的。

4、不必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倾注同等的心力。

贪心是个无底洞,知足是个聚宝盆。

每个人都有欲望,欲望太多就成了贪心;无欲又会被视为没有追求。所以,人既要满足应有的欲求,又要懂得适可而止。满足了基本的欲求才会生活得安稳、顺利;不过分追求贪欲才会使内心安然、淡定,做到知足常乐。

贪心的代价。

有座山,山里有一个神奇的洞,里面的宝藏足以使人弱生享用不尽。但是这个山洞一百年才开一次。

有一个人无意中经过那座山时,正巧碰到百年难得的一次洞门大开的机会,他兴奋地进入洞内,发现里面有大堆的金银珠宝,他急忙快速地往袋子里装。由于洞门随时都有可能关上,他必须动用很快,并且要尽快离开。

当他得意洋洋地装了满满面一袋珠宝后,神色愉快地走出了洞口,出来后却发现帽子忘在里面了,于是他又冲入洞中,可惜时刻已到,他和山洞一起消失的无影无踪。

故事很简单,却耐人寻味。

贪心是个无底洞。贪心的人被欲望牵引,是欲望的奴隶,他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忙忙碌碌,不知所终。贪心的人常怀有私心,一心算计,斤斤计较,却最终一无所获。

古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能没有欲望,不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但人却不能有贪婪,因为贪欲是个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人类欲望本身并没有贪欲,如果一个人从烟雾迷漫的城市里来到一个松树林里,吸到清新的空气,非常高兴,谁也不会说他消耗氧气是过于贪婪。贪婪是从一个人的需要和另一个人的需要发生冲突开始的,是由于必须用武力、狡诈、盗窃,从邻人手中把快乐和满足夺过来而产生的。”

贫穷的人只要一点东西,就可以感到满足,奢侈的人需要很多东西也可满足,但是贪婪的人却需要一切东西才能满足。所以贪婪的人总是不知足,他们天天生活在不满足的痛苦中,贪婪者想得到一切,但最终两手空空。

在生活中,有很多爱占小便宜的人,凡事总想比别人获得的更多。但往往事与愿违,贪占小便宜吃大亏,想拥有比别人更多的往往什么也得不到。其实,只要我们不让物欲蒙住了双眼,不去贪小便宜,不去拈惹路边带刺的花朵,就不会被其所伤,说不定还会意外地得到利益的眷顾,得到双倍的收获。

《圣经》上曾经说过,如果你得到的是整个世界,而丧失了自我的生命,那么,你也得不偿失。因贪婪得来的东西,永远是人生的累赘。贪婪轻则让人丧失生活的乐趣,重则误了身家性命。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这或许便是贪婪的代价。

人人都有攀比心,但更要懂得知足才能常乐。

有一项调查表明,95%的都市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在一生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有怀疑自己的时候,感到自己的境况不如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