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口才
19998900000014

第14章 过关斩将即兴发挥秀(1)

成败系于三寸舌

好的口才,可使经商者顾客盈门,财通三江,而不是门可罗雀,债台高筑;好的口才可以使合家欢乐,其乐融融,而不致举家不乐,愁肠百结;好的口才,犹如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如江水直下,一泻千里,或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大喊: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土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振聋发聩,似狂飙突起,令人热血沸腾。可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你的口才。好的口才可以使你获得别人的同情、帮助,与人合作,受到他人的赞赏。中国人很早就体会到了公关口才的作用。有俗语为证:“一句话使人跳,一句话使人笑。”这是我们中国人对口才重要性的感悟。中国历史上,善辩之士甚多:晏子使楚,名扬千秋;苏秦善辩,穿梭六国;孔明机智,舌战群儒;解缙巧对,传为美谈;鲁迅、闻一多、******、陈毅,更是现代能言善辩的泰斗。在西方国家也有相通之处,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西塞具有非凡的演说才能,能把演讲的社会作用推广到惊人的程度,并凭着自己的一张利嘴跻身政界,成为罗马的检查官和执政官。18世纪的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发展很快,议会议员皮特有“第一张铁嘴”·之称,其演讲仪态雄伟、声音宏亮、言辞激越、感情充沛,这种非凡的口才使他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政敌,赢得了支持和理解,一跃成为全英首相。

古希腊曾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曾给一贵族当奴仆。一天主人设宴,宴请城中的风流名士。主人传下话来,让伊索准备最好的酒肴待客,伊索接到主人的命令后,四处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一个舌头宴。开餐时,主人大吃一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伊索笑着回答:“我尊敬的主人,你吩咐我为这些高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名士贵族们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听后,一个个都发出赞赏的笑声。主人也对伊索的机智表示赞许。次日,主人又吩咐伊索说:“明天给我办一次酒宴,要菜最差的。”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勃然大怒。伊索却不慌不忙地说:“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人口中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听后,无话可说。这则故事十有八九是人们编出来的,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即说话对于人类来说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口才不是天生成

有位美国政界要人曾说过,个性和口才的能力比起外语知识和哈佛大学的文凭更为重要。的确,口才很重要。但你也许会说:“我先天不足怕井口,见生人就脸红,没口才。”那么,我们告诉你:朋友,这不要紧,路就在脚下。

口才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从天而降,就像庄稼需要施肥、道路需要整修,口才也需要培养。有人曾对乓吉尔的口才进行各种分析,他的儿子却一语中的:“我的父亲他把自己一生中的最宝贵的年华都花在写演讲稿和背诵演讲稿上了。”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演说家!毫无疑问,丘吉尔被誉为“世纪的演说家”是当之无愧的,但人们可能忘了,他是完全靠自学成才的演说家,他原先讲话结结巴巴,口齿不清,根本就不是当演说家的材料。他本人身高五英尺五(约1.65米),没有堂堂的仪表和风度,他那难听的叫喊声又不像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或是马丁·路德·金那样洪亮。丘吉尔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他曾经在下院最初的一次演讲中,讲了一半便垮下来了……然而,就是这个丘吉尔,成了举世皆知的雄辩的演说家。先天不足后天补,完全是做得到的。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经这样评价丘吉尔:“丘吉尔动员了英语语言并将它投入战斗。”丘吉尔的成功,除了刻苦、勤奋、坚持不懈的努力,别无他法。

发明大王爱迪生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结晶。”先天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刻苦的锻炼更为关键。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自然出现了路。”在实践中磨练口才,以坚强的意志作为通向成功的基石,用汗水浇灌成功的花朵,勤奋的苦练加上技巧,一定会成功。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威廉·詹姆士说过:“我们只是半醒着。我们仅仅在使用我们体力和智力的一小部分。说得明白一点,人类就是一直这样划地为牢,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人具有各种力量,但往往未加发挥。”这些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对这些力量置若罔闻,太可惜了!

狄更斯对镜练嘴

出生于英国的狄更斯,在欧洲有“历史性的雄辩家”的美誉。但是,这位口才锐利的雄辩家在小时候,曾经是天生声音低沉,并且呼吸短促,口齿不清,旁人经常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但是偏偏狄更斯所在的祖国——英国,有着很严重的政治纠纷,因此,能言善辩之士格外受到重视,引人注意。当时,狄更斯除了说话较一般外,其他方面都是一流的,他知识非常渊博、思想十分深邃,十分擅长分析事理,能预见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因而狄更斯认为必须改变自己口才笨拙的现实,以免为时代所淘汰。于是,他下决心进行锻炼,他在作了一番周密细致的思索,准备好了精彩的演讲内容之后,第一次走上了演讲台,但很不幸,他失败了,因为他的声音低沉,肺活量不足,口齿不清,听者根本就无法听清楚他在说什么。但是,狄更斯并不气馁,也不灰心,反而比以前更加努力了。他花大量时间训练自己的说话胆量,每天跑到海边去对浪花拍击的岩石放声呐喊,回到家后,又对着镜子观察自己说话的嘴型,进行发声练习,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努力后,狄更斯终于再度走上讲台,并一举成名,博得了热烈的喝彩与掌声,从此,声名遐迩。笨掘的舌头终于变成了天才的口才。

萧伯纳屡败屡讲

英国的现代主义戏剧家萧伯纳才华杰出,并且以幽默的演讲才能著称于世,显示了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但是,在他年轻时,却胆子很小,羞于见人。初到伦敦,上朋友家作客,总是先在人家门前忐忑不安地徘徊良久,却不敢直接去按门铃。有一次,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学会的辩论会,他在会上怀着一颗非常紧张的心站了起来,做出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公开演讲,当他讲完时,迎接他的不是掌声,而是喝倒彩和讥笑。这次下来,萧伯纳感到蒙受了奠大的耻辱。但是,萧伯纳并没有从此不在公开场合演讲,而是化自卑为动力,化弱点为长处,鼓足勇气,面对挑战,拿出超人的毅力,参加了许多社团辩论,并且在社团辩论中总是参与发言,据理力争。他每星期都找机会当众公开演讲,在市场、在教堂、在公园、在码头,无论是面对成千上万的听众还是寥寥无几的听众,都慷慨陈词。终于,萧伯纳成了一名世界级的演说大家。

会场是最后战场

1945年,联合国创立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罗慕洛作为一名当时还未独立的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以及加上鞋跟都只有1.63米高的矮个子。不为他人所看重。当轮到他上台去演讲时,他站在那里,几乎和讲台差不多高,好象那讲台是专门设计出来嘲笑他的。但是,罗慕洛毫无惧色,十分镇定,信心十足,大胆地说:“我们就把这个会场当作最后的战场吧!”会场上顿时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一阵掌声。罗慕洛出手不凡,引起轰动,他便放弃了预先准备好的讲演稿;畅所欲言,思绪泉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令他人刮目相看。后来,他的一些精辟的话语言辞还被报纸登载出来。罗慕洛个子不高,但他却铁骨铮铮,凭着强烈的自信心,令他人叹服。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倘若罗慕洛因为自己无足轻重、不惹人注目而有所胆怯,心怀自卑,就很可能错失良机。

先天的不足,当然是一件十分令人沮丧的事情,但是,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无论你从小生长在花团锦簇的富贵人家,或是在腌菜加萝卜干的困难环境中长大,这都无法说明你的生活是幸福或是不幸。智者与庸才的区别只是智者审时度势,认清方向,把不幸当作驶向成功的风帆,义无反顾地向前冲,而庸才在长嘘短叹中迷失了方向,在懊恼沮丧中错过了改变人生的机会。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即使你正在身处逆境。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无穷的,与其坐以待毙,莫如破釜沉舟,力挽狂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口吃人获得大奖

崛正夫,这位日本青年,在日本NHK电台举办的20届全国演讲大赛中得奖。他在演讲中说:

“目前,支持我活下去的,除了面对现实的精神之外,别无其他。这种精神把我对生命的消极的态度,转化成为肯定而积极的态度,在我过去的生活中,始终摆脱不了口吃的纠缠,这一点甚至影响了我的人生观。”

“说到口吃的人,大家都会想到森之石松的戏剧性形象,但是,如果看过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一书,那就更能了解口吃的人了。那本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沟口的青年。他其实就是我的化身,为口吃而苦恼,因为口吃使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心事充分地表达给他人知道。而且,由于口吃发出的声音,很不自然,所以常成为别人取笑和轻视的对象,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在我的中学时代,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想让别人对自己有个好的印象,当然也包括女孩子,结果,可想而知地遭到了许多失败。就这样,在本应该充满青春活力的岁月中,口吃把我变成了一个没有活力的年轻人。在这种情况下,我心中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心理,那就是,对于‘说话’这件事,感到非常强烈的需要和空虚,还带有一些恐惧,这些可怕的感觉就扩张而进入我的脑海中。”

“当时的我,过着毫无希望的生活,装出一副讨厌见人的样子,因此被别人笑为‘怪人’,但对我来说,反而让我觉得有些得救了呢!我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自然的林野中度过一生。不久,上了大学,我选了农业系,大概是因为我对绿色的世界有一份独特的憧憬吧!”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接触到了‘言友会’,那是一个为克服、矫正自己口吃毛病的人所成立的社团。‘言友会’的首要目标是要消除自已的口吃的羞耻心和恐惧心。在我参加‘言友会’的活动时,看到许多跟我有着同样苦恼的人,都很开朗、上进,积极地活着,实在太令我感动了。”

“我也可以那样做吗?每天,我都问自己这个问题,不久之后,我终于领悟到:只为了小小的口吃,就垂头丧气、自怨自艾,真是注定了失败的命运。难道我便如一只战败的狗那样,永远立不起来?不!不要做个口吃的人,而要做个让人喜爱的人!”

“凡是批评、瞧不起口吃者的人,我也要以轻蔑的态度待他。认为他没有伟大的精神,而我有。从我领悟到这些以后,我就决心在更积极、更坚强中活下去。”

“我以学生的身份,做了许多临时性工作,积极地与社会接触,同时,我也在这个时候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做临时工作时,我得到了超越语言所限的真诚友谊,也了解了北海道的生活,知道在辛苦地劳动之后,喝下的果汁是多么味美。在短短的时间内,我肯定了世界上万物生存、发展的意义。”

“我想,作为一名青年,如果只是偷懒怠惰地活着,实在没有意义,年轻人就应该活得精神焕发。而支持我行动的活力,就是面对现实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上,每个人都会有苦恼、自卑的事,必定会有各种困难、障碍和挫折,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法,但最基本的,是要面对现实,绝不能逃避,我希望自己永远都能以勇往直前的姿态和面对现实的精神活下去……”崛正夫的演讲深深打动了在场人的心,获得了大奖。

布什竞选的秘诀

中国有句俗话:“良言一句三冬暖”。古代大思想家荀子说得好:“与人善言”。这就是蜕,我们在与人交谈时要注重人情味,要争取人的同情心。在人际交往中,你的言语中充满人情味,会产生很大的力量,犹如给咖啡加糖。因而,当我们进入公开场合,要不断提醒自己,在整个交谈过程中,要有争取人同情的内容细节。

美国总统布什在1988年参加总统竞选时,之所以能够取胜,击败杜卡基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电视辩论中的讲话比杜卡基斯更能争取人们的同情心。其中,很能说明问题的是1988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在电视上公开采访布什和杜卡基斯。当记者问到“你如何对付这些困难?”时,两者回答不同。

林卡基斯回答:“1978年,我在竞选麻省民主党州长候选人时落选,我感到十分痛苦。我知道,是我自己造成这次选举的失败。我没有去责备别人。然而,没有痛苦就没有前进,我从中悟出了不少道理——虽然失败了,但失败了却丰富了我的人生。有幸的是我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我想,假如你也有同样痛苦的时刻,那么你的家人将会给你最强有力的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