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选票的背后
19970500000004

第4章 性格即命运——美国人的性格与大选(4)

我们前面讲过,在美国要处处给小费,可这事儿没什么强制措施,全凭自觉。如果某个人很自私,能省钱的地方就省钱,他可以省下不少小费。我曾经就小费问题咨询过不少美国人,他们都说大多数人给小费,不会偷奸耍滑,居住在加州的美籍华人吴瑞卿女士告诉我,那些服务生收入很低,他们就靠小费谋生,你怎么能不给呢?她住宾馆时会注意这家宾馆的服务生是不是加入了工会,如果是,她就省掉每天要放到枕头上的一美元,因为有工会的地方工人收入高些,也有保障,不是单纯凭借小费生存。

更能驳斥美国人自私到都钻钱眼儿里的说法的是义工。

2007年4月,在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前,几位戴着黄色帽子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攀谈时我得知,他们退休后来到这里做义务讲解员,不拿工资,不拿补贴,还要自己搭车上班。我在佛罗里达的坦帕市观看一场百老汇歌剧时,发现检票的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一问才知道也是义工。在明尼苏达,我们应邀到当地居民家做客,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大餐。主人告诉我们,他向佛罗里达国际交流中心申请,得到了批准才招待我们,当然,他请我们吃饭也是“义务工作”。

我们的这次记者交流项目,由美国国务院组织、教育发展学院(AED)负责具体安排,地方的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予以配合。我们最初只是拿到了华盛顿的行程安排,抵达各地后才能拿到当地的行程安排,最后项目总结时,有记者对此表示不满,教育发展学院的肖恩·戴维斯无奈地说:“各地接待我们的都是志愿者,属于义务工作,我们不支付报酬,因此也不好过早地催促他们。”

看,又是义工,难怪有人夸张地告诉我,如果美国的所有义工都不干活,这个社会将坍塌掉一半。

自私,不是只考虑自己不管他人。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其实很重,动辄离婚的是纽约那些金融人士,美国中西部的模式是夫妻二人终老一生,养活一大堆孩子,每到感恩节,儿子闺女无论在哪里,都回到家中团聚,一起吃火鸡。

自私,也不是能帮助别人的时候视而不见。你在美国的马路上问路,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到详细的讲解。有时候说不清楚,会有人干脆带着你走上一段,然后去忙自己的事情。我去华盛顿的乔治城大学采访时,在离学校不远的小巷中下车,拿出地图寻找目标,一位中年女士径直走过来,问:“找什么地方?我能帮你吗?”我当然求之不得,被这种活雷锋精神大为感动。

相比起搭便车,给人指路绝对算是小事一桩。英文有个词叫“Thumb up”,意思是竖起大拇指,它的意思就是搭便车。以前,在美国的路边上,你背着包,竖起大拇指,就有人载你一程,两人萍水相逢,一路谈笑,到达目的地后分手,多数人此后不再联系。当然,搭车的人要适当的分摊一点汽油费。做好事的人也是出于“自私”——一个人跑长途,多闷啊,找个人说说话好。可惜的是,这些年随着犯罪率的升高,有些人变得自私起来,不敢随便拉人。

现在该明白了吧,派特·费希女士笔下的自私,不是看见两个灯芯亮着非要掐灭一个才肯咽气的吝啬鬼,也不是莎士比亚笔下为了钱要割掉别人鼻子的夏洛克,而是赞颂美国的个人主义。

美国《独立宣》起草人、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被视为美国个人主义的第一位杰出代表。杰斐逊式的个人主义典型地表达在他执笔的《独立宣》里,它强调的是个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当法国人人托克维尔18世纪30年代初在美国进行他那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时,个人主义对他来说还是个新概念,是他那代人刚发明的。他写道:“个人主义是个新奇的词汇,它表达了一种新奇的观念。我们的父辈只知道自我中心(自私自利)。”

在托克维尔看来自私自利是“一种强烈而夸张的自爱,它使一个人把每件事都和自己联系起来,要把自己放在世上每件事之上”。而个人主义则是“一种成熟而镇静的感情”。自从托克维尔作此观察,一个半世纪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个人主义在西方已经确立了自己的正面形象,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价值原则。

我们的文化比较教科书上讲,中国人是集体主义,以集体的利益优先;美国人是个人主义,把个人的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 我认为,这句话也错了。 美国的个人主义只是个性、思想、选择的自由和个人优先,可不是无视集体。任何个人主义的极端分子,都会被毫不留情地排除掉。在NBA,每年常规赛结束都要评选MVP(Most Valuable Player),这个选项的标准不是个人得分,而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队友,提高球队成绩,个人要帮助集体才更有价值的理念在这项评选中得以彰显。同样,2007年奥运会篮球预选赛时,美国篮球队没有选择个人能力超强、但团队配合意识差的艾弗森,就连一场砍下81分的科比·布莱恩特也为了集体的荣誉,在防守上下功夫,而不是贪功飙分。

体育运动需要团结,而不是单打独斗,这或许不奇怪,但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绝不是单靠个人的力量。

最近几年的流行书在教导我们,美国的公司很尊重个性。比如说,谷歌的员工可以穿着T恤、短裤上班,桌子上可以随便摆放自己喜欢的东西,下属可以对上级提出不同意见,碰见老板也可以直呼其名。但这些个人主义的背后,是个人和公司文化的契合,是一旦做出决定后百分之百的服从。美国式的个人主义的突出一点是,一件事情在做出决定之前可以充分争论,谁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是一旦决定下来,就要认真执行。这和我们恰恰相反,我们常常在征求意见时一言不发,可事情启动后却牢骚满腹,觉得自己才是最正确的。

个人离不开组织,美国人信奉个人主义,但人脉的力量和组织的力量他们从来不忽视。如果你看过《坟墓的力量》,一定知道骷髅会这个精英组织,布什总统就是这个组织的代表人物。他在耶鲁上学时候,读书成绩一般,可结交好友无数,这为他日后进军政坛奠定了坚实的人脉基础。

美国的个人主义也不是不顾国家利益,美国人在爱国的时候表现出惊人的集体主义精神。珍珠港事件和“9·11”事件,都是引发美国人狂热爱国的事件,这些,众所周知,无需详述。投共和党的票,让民主党去说废话吧 ——美国人的性格与总统大选 性格即命运,国民性即国家的命运。 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来临时,美国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选择。 美国人无知、傲慢,对外界缺乏了解,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总统大选辩论的话题集中在国内问题上,外国在选民眼里统统是遥远的、于己无关的,但是,一旦某个外国势力会威胁到美国人的利益,立即会成为大选的热点。1992年克林顿和老布什竞选总统时,中国成了热点话题,当时,克林顿信誓旦旦的表示要取消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借此来收揽那些对美国经济不满之人的心。

美国人的傲慢表现在总统大选问题上就是超乎想象的执著,他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不肯听其他不同的声音,或者,他不屑于理会这些,因此铁杆的共和党人得以存在。2004年大选时,我在芝加哥曾参加过一次保守人士的集会,他们请来名嘴,大摆宴席,席间我问旁边的芝加哥郊区居民迈克·史密斯会选谁,他说:“共和党,共和党,我是共和党,绝不会选他妈的民主党人。我告诉你,我们家30年来从没有投过民主党人的票。”

看,多坚决,投共和党的票,让民主党去说废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