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
1997000000070

第70章 沈从文

第3章第36节沈从文

沈从文的生平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

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02年12月28日出生。祖父沈洪富

作过云南昭通镇守使,贵州提督。其父曾随军驻守北京,后回家行医。14岁时,他投身行伍

,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1年,他随部队驻防过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各县,流徙于长达

千里的沅水流域。从军生涯对沈从文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一段动荡的军旅生活中,

沈从文浪迹江湖,认识了河街码头上各种各样的船只,结交了各种不同气质、不同秉性的人

物,青年时代就接触成人世界的丰富和复杂,见到成人的情欲、堕落、英雄色彩的壮举。这

段丰富的人生阅历成为他日后的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

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

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

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从文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

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57年放弃了文学生涯。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

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1980年曾应邀赴美国讲学,1982年增补为中国文联委

员。沈从文的著作除前面列举的外,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

》,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

。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的创作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

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

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沈从

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

》、《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

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

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湘西”代表一种完善的人性,一种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它

通过对奇风异俗和人才品貌的类乎民间传说的夸张叙写,奇趣盎然,野气扑人,出色地烘托

了一个作为古典遗风之代表的人物几近于超凡入圣的人情品性。《生》、《贵生》、《牛》

、《丈夫》、《柏子》描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抹布阶级”身上的强大的生命力,并写出了

他们的反抗。

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八骏图》写作家达士先生在青

岛的大学生活期间,发现周围的七个教授个个都患了性压抑、性变态的病症。这部中篇以摇

曳多姿的文笔,描写外地到青岛作暑期讲演的八位教授的人生态度和恋爱心理 蛩鞘抢?

自千里外的名学者,被校长称为“千里马”,故取题为“八骏”。这些名为教授,实为“病

马”,都是在文明和学识的圈子里,心灵上的欲望被抑制和堵塞的人物,但又不愿卸下文明

的衣冠,在道貌岸然中发泄变态心理,杜撰大而无当的人生哲学而自解自嘲。

沈从文被称为“文体作家”,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

结构巧妙多样,叙述自由活泼,开头别致新颖,结尾形态各异,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

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比如:《边城》明净纯澈,最为典型,“

每一节都自成首尾而又一气贯注”,“每一节是一首诗,连起来成一首长诗,又象是20幅彩

画连成的画卷。”结尾处每每于平淡之中奇峰突起,比如:《生》读完才知道老头子表演王

九打败赵四的心理动机。《夜》里写一个老头子平静地面对妻子的死亡,不动声色地接受人

类的苦难。《静》儿子以为在军队的爸爸回来了,他不知道爸爸已经殉职了。文学语言清新

生动又简约凝练,有真意,去伪饰,具个性,追求纯和真的美文效果,象一首乡村的牧歌,

富有抒情意味,富有地方民族风味。自然人性、诗化笔墨、化外风俗三者交融在一起。他的

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边城》发表于19

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

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

……

《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

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

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小说主要写了三个人物性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心理情感的人物:翠翠、祖父和天保。翠翠

对祖父的爱带着一些任性、一些娇气,而对天保兄弟的爱则带着少女的羞涩和幻想。由于她

感觉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便设想着自己出走给祖父带来的“惩罚”——让祖父尝尝失去她的

痛苦;可是当她想到祖父的无奈便又为他担心起来,于是一次次地叫祖父回家,生怕两人真

的就会分手。这生动地反映出翠翠对祖父的依恋之情。文章最精彩之处就在于翠翠的“哭”

。哭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深沉,那么的久长。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连翠翠自己也

觉得好笑。但正是这哭,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的负疚感、无人解怀的孤寂感以及梦与现实

的矛盾感。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青春少女的躁动不安的心理。

祖父是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称得上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在祖父的身上,

同样流淌着炽烈的爱,也存在着难以排遣的矛盾与孤寂。祖父对翠翠的爱寄托着对不幸的女

儿的哀思,他的后半生是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标就是要使翠翠快乐。但他并不真

正了解孙女儿内心的情感躁动,他只能用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洞的话语来安慰孙女儿:“不许

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许哭泣。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

上。”他的许多活动都是围绕孙女儿能有一个好归宿展开的。但他又害怕翠翠会重蹈母亲的

悲剧,所以,他去探天保的口风,征求翠翠对天保兄弟的看法,给翠翠讲她母亲的故事,唱

那晚听来的歌,也因此他没有把天保兄弟的选择直接告诉翠翠,只是提醒翠翠注意夜晚的歌

声。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让翠翠理解,也没有成就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反而导致一些误会。

从表面看,他是一个快乐、豪爽而略带幽